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Acidic Vegetable Soils 被引量:14
1
作者 YE Xue-Jian Wang Zheng-Yin +1 位作者 Tu Shi-Hua G.SULEWSK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24-633,共10页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acidic soils from vegetable fields of the Chongqing suburbs of China were assessed by employing the systematic approach developed by 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ASI) including soil testin...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acidic soils from vegetable fields of the Chongqing suburbs of China were assessed by employing the systematic approach developed by 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ASI) including soil testing, nutrient adsorption study, and p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soil testing, with a conventional soil test (CST) used for comparison. The ASI method found the moderately acidic soil (W01) to be N and P deficient; the strongly acidic soil (W04) to be N, K and S deficient; and the slightly acidic soil (W09) to be N, K, S, Cu, Mn, and Zn deficient. The CST method showed that W01 had P, B and Cu deficiencies; W04 had N, P and S deficiencies; and W09 had N, P, S, B, Cu, and Zn deficiencie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mong the two indicator plants selected, the response of sorghum on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acidic soils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SI results than that of sweet pe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营养限制 高粱 重庆 种植技术
下载PDF
The Heterogene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Nutrients in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s of Karst Region 被引量:21
2
作者 ZHANG Wei CHEN Hong-song +3 位作者 WANG Ke-lin SU Yi-rong ZHANG Ji-guang YI Ai-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2-329,共8页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sample soil in depression and slope lands respectively, and classical statistical tool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charact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potassium (TK), available nitrogen (AN),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available potassium (AK), pH, and C/N. It was found that land use typ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C, TN, TP, TK, AN, and AP. The content of SOC, TN, and A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and use intensity. Due to high fertilizer input, TP and AP in tillage fiel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TK had no obvious change trend among various land use types. Topographic factor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C, TN, TP, AN, AP, AK, and pH. Habitat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AK. Altitude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pH. However, all of these factor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N. Tillage practice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soil nutrient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fragile karst ecosystem, and the input of organic manure should be increased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soil nutrient land use type topography factors soil organic carbon
下载PDF
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土壤养分因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仙菊 姜晓蕊 +4 位作者 陈丹艳 张永春 汪吉东 冯冰 钟月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连作障碍是甘薯种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阐明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分别采集了5、10和15年连作甘薯及其对照土壤,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氮、磷、钾... 连作障碍是甘薯种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阐明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分别采集了5、10和15年连作甘薯及其对照土壤,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氮、磷、钾之间的比值。结果表明:相比于各自对照,5年甘薯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pH,但是10和15年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pH;5年连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但是10和15年连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15年连作达显著水平;5年连作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影响较小,但是10和15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5、10和15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全钾、速效钾和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铜、锌、硅)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甘薯多年连作后,土壤氮/磷降低,氮/钾和磷/钾升高,导致土壤氮、磷、钾失衡,氮磷过多可能引起钾的相对缺乏,也会破坏土壤微生态体系,引起病虫害发生。甘薯是一种耐贫瘠且喜钾植物,基于上述结果,甘薯连作一般不会造成土壤肥力的降低,土壤酸化和氮磷钾养分失衡可能是造成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年限 甘薯 土壤养分 障碍因素 土壤酸化
下载PDF
伊犁河谷山地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杨涵 孙慧兰 +3 位作者 田中平 刘天弋 吴芳 金晓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0,共11页
探究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影响因子,对揭示土壤养分状况、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南部山地沿海拔梯度建立13个样地,以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 探究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影响因子,对揭示土壤养分状况、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南部山地沿海拔梯度建立13个样地,以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酸性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强。土壤有机碳与全氮表现出中高山带含量显著高于低山带,而全磷和全钾则表现为低山带含量较高,中高山带含量较低。2)由于海拔差异,碳氮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低山带和高山带;碳磷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中低山带;碳钾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低山带;氮磷比表现为高山带显著较高,但过渡带与低山带无显著差异;氮钾比表现为高山带显著较高,而中高山带与过渡带无显著差异;不同海拔梯度间磷钾比差异性均不显著。3)土壤理化指标中影响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为土壤有机碳(62.4%)、全磷(15.9%)、全碳(13.7%);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计量比产生影响的主导因子为土壤年均温(27.1%)、植被指数(11.2%)、海拔(12.3%)、大气年均温(3.4%)。研究结果说明,理化指标对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进一步验证了海拔仍然是影响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同时揭示了微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深入研究伊犁河谷山地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影响因子 土壤养分 伊犁河谷山地
下载PDF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火龙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庆萱 阮云泽 赵鹏飞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为了解海南省火龙果产区土壤养分现状,调查测定了184个土壤样品的营养成分水平,通过单个营养指标等级评估和因子聚类方法进行全面评估。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土壤酸化现象较严重,pH <6.5的酸性土壤占72.82%,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 为了解海南省火龙果产区土壤养分现状,调查测定了184个土壤样品的营养成分水平,通过单个营养指标等级评估和因子聚类方法进行全面评估。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土壤酸化现象较严重,pH <6.5的酸性土壤占72.82%,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较低,在调研的全部地块中,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碱解氮小于0.01 mg·kg^(-1));速效钾、全氮和有机碳在部分地块含量较低,分别为23.37%、23.37%和33.7%,处于低及以下等级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处于中等及以上等级地块的比例占100%。因子分析表明,测定的6项养分指标可提取出2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和因子2表征的全氮、有机碳、速效钾、碱解氮、pH是作为主要影响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营养状况的因子。通过对土壤营养综合指数IFI(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的聚类分析了解,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IFI值范围为-0.904~1.405,均值为-0.171,其中仅有41.3%的土壤处于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乐东、东方、三亚、陵水这四个海南火龙果主要果园地区中,东方和陵水的土壤IFI值有80.33%、50%的土壤处于低等肥力水平;三亚地区有61.9%的土壤IFI值处于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整体来说,海南省火龙果园大部分地区(除三亚外)土壤肥力状况处于中等以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园 土壤养分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驱动因素
6
作者 刘靖宇 尹芳 +2 位作者 刘磊 蒋磊 郭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0-309,共10页
通过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绿洲区耕地、园地、林地和裸地中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特征,分析了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脆弱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TN、SOC... 通过研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绿洲区耕地、园地、林地和裸地中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特征,分析了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脆弱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TN、SOC含量处于缺乏状态,TP含量处于正常水平,TK含量较为丰富;pH值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与其他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②TC、SOC、TP、TN含量在耕地中最高,裸地中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TK含量差异性不显著.TC、SOC、TN、TP“表聚效应”明显,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减少;p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TK含量在不同深度变化不明显.③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w(C):w(N)大小依次为裸地>园地>林地>耕地,w(C):w(P)大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裸地>耕地,w(N):w(P)大小依次为园地>耕地>裸地>林地.不同土壤深度上,w(C):w(N)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w(N):w(P)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w(C):w(P)无明显变化规律.④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累计方差解释量为91.66%,其中TN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性最高,解释量为53.5%.综上,通过提高氮磷复合肥的施用及引种固氮植物等方式,可缓解干旱绿洲区土壤养分元素缺乏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部某矿区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及自修复规律
7
作者 王泽惠 宋子恒 +1 位作者 张健 池明波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1-640,共10页
为了探究煤矿开采扰动区环境变化特征,厘清生态自修复驱动因素,以西部某矿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2014—2017年和2019年开采区及未开采区域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指标,评价了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区和沉陷扰动区的全磷、... 为了探究煤矿开采扰动区环境变化特征,厘清生态自修复驱动因素,以西部某矿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2014—2017年和2019年开采区及未开采区域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指标,评价了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区和沉陷扰动区的全磷、碳氮比、氮磷比及碳磷比存在显著差异;随开采沉陷年限增加,工作面区和沉陷扰动区土壤因子变化规律相似,全磷浓度逐年提升,有机质、速效钾及脲酶等物质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据随机森林分析,在不同年限下,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因子为蔗糖酶、脲酶、速效钾、全氮、全磷、碳磷比、碳氮比及水溶性盐,在不同位置下为碳氮比、氮磷比、全磷、碱性磷酸酶及水溶性盐;工作面开采年限对土壤因子及土壤酶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采煤沉陷区人工引导自修复方案提供参考,为西部矿区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自修复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土壤因子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和肥力的影响
8
作者 罗红 普布顿珠 +3 位作者 刘宏伟 嘎玛群宗 吴建普 韦红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目的】研究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造林地和邻近未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旨在为西藏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及其林分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对该区人工造林地土壤肥力的系统性认识。【方法】以人工林(造林地)及其对照地(... 【目的】研究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造林地和邻近未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旨在为西藏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及其林分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对该区人工造林地土壤肥力的系统性认识。【方法】以人工林(造林地)及其对照地(和造林地邻近的具有相同初始条件的非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样地法,于2016年7—11月对54对样地0~80 cm土层分4层(0~20,20~40,40~60,60~80 cm)进行土壤调查取样,测定各土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密度(BD)、土壤质量含水量(MWC)、pH值、土壤粒径分布(PSD)等理化性质,通过两个关联样本检验方法、养分分级、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人工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人工林较对照地0~80 cm土层剖面土壤BD、TP和AP分别显著降低了6.0%、10.5%和36.5%,MWC、TN和SOM分别显著增加了22.4%、28.6%和16.8%,AP变幅最大,TN增幅最高,pH、AK、TK、AN和PSD变化不显著。未造林地氮、磷、钾、有机质养分等级属于“稍缺”或更差水平的样地占比均在63.1%以上,TN养分等级最差;人工林氮、磷、钾、有机质养分等级属于“稍缺”或更差水平的样地占比均在73%以上,AP养分等级最差,AP由“不缺水平”转为“缺”水平的样地比例最高。对照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分级排序为TP>AK>TK>AP>SOM>AN>TN(“>”左侧养分状况优于右侧,下同),人工林的排序为TP>AK>TK>TN>SOM>AN>AP。土壤肥力主要受有机质、全氮、土壤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人工林和对照地差异不显著。【结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作为西藏人工造林的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对土壤BD、MWC、TN、TP、AP、SOM影响显著,造林后人工林土壤密度、土壤质量含水量、有机质、氮素理化性质趋好,而磷素养分条件变差。人工林土壤最缺AP,土壤养分由未造林地的N限制最强烈转变为了人工林的P限制最强烈,土壤肥力的提升受AP限制,但无论造林与否,土壤养分均表现为普遍缺乏。西藏人工造林应加强土肥管理,注重土壤养分的整体提升,造林前可加强有机肥的使用,后期管护注重磷肥的使用,以提高造林成效、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林 土壤养分 养分分级 土壤肥力 因子得分
下载PDF
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影响
9
作者 朱瀚卿 丁苏雅 +4 位作者 马姜明 谭一波 田红灯 申文辉 段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4-802,共9页
【目的】探究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影响,为毛竹林林下种植土壤养分资源管理及我国南方竹产区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西桂林漓江源区毛竹人工林林下种植的3种中药材样地为研究... 【目的】探究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影响,为毛竹林林下种植土壤养分资源管理及我国南方竹产区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西桂林漓江源区毛竹人工林林下种植的3种中药材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即未种植中药材的毛竹林对照、林下种植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林下种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林下种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在种植后的第2年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中、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分析其相关性,明确毛竹林林下种植不同中药材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降低了土壤容重、总碳和有效磷含量,增加了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种植多花黄精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大,除微生物生物量氮外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下同);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和草珊瑚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而种植黄花倒水莲和草珊瑚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林下种植中药材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钼含量,种植多花黄精和草珊瑚也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锰含量,而种植3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种植多花黄精和草珊瑚对土壤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大于种植黄花倒水莲。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量营养元素钙、镁、硫有效态含量主要受土壤容重、有效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磷影响,而微量营养元素铁、锰、铜、锌、钼有效态含量除受以上因素影响外,还与土壤pH及中量营养元素钙和镁有效态含量有关。【结论】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对毛竹林林下种植不同中药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最大,种植黄花倒水莲和草珊瑚次之。在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实践中需适当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尤其是钙镁肥的供应,且需根据种植中药材的种类采取不同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中药材 土壤养分 中微量元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段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10
作者 安宁 郭彬 +2 位作者 张东梅 杨淇越 罗维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3,共12页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特征,并解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荒漠区植物组成单一,多样性较低,且植物种类集中在少数科中,出现频度高的植物均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等典型荒漠植物。草本植物分布与年均降水量有较强相关性,研究区最南端的山丹县草本生物量达到108.01 g·m^(-2),在一定年降水量区间,灌木生物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靠近祁连山北坡的肃州区,为134.03 g·m^(-2);降水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草本植物的生长。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2.12 g·kg^(−1)、0.25 g·kg^(−1)、0.41 g·kg^(−1),且离散程度较底层土壤更高;水平方向上三种土壤养分变异程度高,空间自相关性弱,最高值出现在张掖绿洲附近,分别达到11.22 g·kg^(−1)、1.30 g·kg^(−1)、0.73 g·kg^(−1)。主成分分析显示,造成研究区生境差异的首要因素是土壤属性,其次是降水,但不同环境因子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共同驱动了荒漠植被组成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中段 物种组成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
下载PDF
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障碍因子分析
11
作者 林丽珍 付军 +7 位作者 刘奇林 黄彩枝 王椿云 李苑 周艳玲 李子成 覃斯婕 安冰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分析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障碍因子,为桉树人工林种植方式和经营方式改良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不同连栽代次(1~4代)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土壤pH值、有机质、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等15个化学指标... 分析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障碍因子,为桉树人工林种植方式和经营方式改良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不同连栽代次(1~4代)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土壤pH值、有机质、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等15个化学指标,采用分层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引入土壤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桉树人工林不同连栽代次土壤肥力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障碍度在桉树连栽4代时最高,土壤肥力障碍度越高土壤肥力越低,障碍度合计值表现为连栽4代>连栽1代>连栽2代>连栽3代。从60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中,提取出28个土壤障碍因子,其中轻度障碍因子17个,重度障碍因子11个。全氮和全钾含量在所有连栽代次中均为障碍因子,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在1代、2代和4代中均为障碍因子,p H值在连栽1代、3代和4代中均属重度障碍因子。桉树连栽1~4代的重度障碍因子分别为:1代为有效铁和p H值;2代为全磷、速效氮和速效钾;3代为pH值;4代为有效铁、速效氮、全磷、pH值和速效磷。因此,桉树不同连栽代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肥力退化,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等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连栽 土壤养分 土壤障碍因子 障碍度模型
下载PDF
2013-2022年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演变特征
12
作者 郑明朝 符忆华 +3 位作者 卢娇华 银彬吾 安冰 陈丽华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2013—2022年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土壤pH值、有机质、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等13个化学性质指标,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优劣解距离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评价土壤质量;采用分层聚类法和... 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2013—2022年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土壤pH值、有机质、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等13个化学性质指标,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优劣解距离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评价土壤质量;采用分层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引入土壤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及障碍因子演变特性。结果表明:10年来桉树人工林整体呈现出酸度高、磷素严重缺乏、中微量元素部分缺乏的特征,土壤肥力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5种综合评价结果一致,2022年不同土壤深度肥力质量均高于2013年相同深度的土壤肥力质量,上层土壤肥力质量均优于下层土壤肥力质量。2013年和2022年桉树人工林13个化学性质指标中,共提取障碍因子18个,其中轻、重度障碍因子分别占比56.0%和44.0%;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在两个年度均为障碍因子,其中交换性钙和镁均为重度障碍因子。2013年的土壤障碍因子和重度障碍因子均高于2022年,2013桉树人工林土壤中重度障碍因子依次分别为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全氮,而2022年的依次为交换性钙、pH值和交换性镁。桉树大面积、长时期经营后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等级降低等问题,需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经营策略,减少土壤障碍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障碍因子 障碍度
下载PDF
湖南省柑橘园土壤pH值空间变异特征、成因及养分有效性
13
作者 徐章倩 周卫军 +4 位作者 崔浩杰 周雨舟 商贵铎 李敏 岳晴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30,共14页
[目的]研究湖南省柑橘园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养分的有效性,为减缓柑橘园土壤酸化,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湖南省38个柑橘重点县的15722个柑橘园土壤为对象,利用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 [目的]研究湖南省柑橘园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养分的有效性,为减缓柑橘园土壤酸化,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湖南省38个柑橘重点县的15722个柑橘园土壤为对象,利用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湖南省柑橘园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了土壤pH值对地理、气候、土壤性质等因子的响应,并研究了土壤pH值对土壤氮、磷、钾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湖南省柑橘园土壤pH值范围为3.00~8.50,均值为5.58,变异系数为18.06%,空间变异为中等程度。最适合柑橘生长的弱酸性土壤面积占44.35%,而酸性、强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分别占48.92%、1.69%、4.95%和0.08%。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值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气温、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与成土母质是解释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导因子。除少量强碱性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外,柑橘园土壤各酸度等级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皆处于适宜水平。[结论]由于特有的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湖南省柑橘园超过一半(50.61%)的土壤处于过酸状态(酸性和强酸性)。湖南省柑橘园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基本处于适宜水平,因此,应重视改善土壤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园土壤 pH值 空间特征 成土母质 地理因素 速效养分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下桉树混交林土壤肥力评价
14
作者 朱新良 向苗 +3 位作者 陆兰鑫 黄芳芳 安冰 林丽珍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以桂西南地区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土壤pH值、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等8个化学性质指标,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优劣解距离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5种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对比验证不同评... 以桂西南地区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土壤pH值、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等8个化学性质指标,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优劣解距离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5种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对比验证不同评价体系和模型,探讨桉树混交林土壤肥力质量现状。结果表明:(1)综合5种评价方法,桉树混交林土壤综合评价比较为:B1>B>B2>A1>A>A2,提质组土壤肥力显著高于常规组,上层土壤肥力显著高于下层土壤。(2)5种评价方法中,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3种评价方法土壤肥力评价排名完全一致。其中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线性模型表现优秀、构建良好。(3)8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权重比较为:全钾>速效磷>全磷>全氮>速效钾>速效氮>有机质>pH值。权重排名前三的全钾、速效磷和全磷占比54.9%。(4)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全钾和速效钾养分分级标准均跨越了3个或以上等级,全磷和速效磷均表现为低或很低水平,pH表现为酸性或强酸性水平。(5)提质组A土壤呈现出酸性、有机质中等,全量元素分别为极高、低和高等级,速效元素分别为极高、极低和很高等级;常规组B土壤呈现出酸性、有机质中等,全量元素分别为高、高和很低等级,速效元素分别为极高、极低和低等级。提质组对照常规组,土壤酸性下降了4.64%,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分别提升了19.35%、52.37%和777.33%,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73.41%和340.76%,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则相反,提质组较常规组下降了27.53%和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混交林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PDF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otal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 Renshou County of 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23
15
作者 GAO Xue-song XIAO Yi +5 位作者 DENG Liang-ji LI Qi-quan WANG Chang-quan LI Bing DENG Ou-ping ZENG M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9-289,共11页
Understanding soil nutrient distribution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m are crucial for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vulnerable ecological regions.Based on 555 soil samples collected in 2012 ... Understanding soil nutrient distribution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m are crucial for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vulnerable ecological regions.Based on 555 soil samples collected in 2012 in Renshou County,located in the purple soil hilly area of Sichuan Basin,China,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otal nitrogen(TN),total phosphorus(TP)and total potassium(TK)was studied with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relative roles of the affecting factors were quantified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The means of TN,TP and TK contents were 1.12,0.82 and 9.64 g kg^(–1),respectively.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ranged from 30.56 to 38.75%and the nugget/sill ratios ranged from 0.45 to 0.61,indicating that the three soil nutrients had moderate variability and spatial dependence.Two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TP and TK were associated with patterns of obvious spatial distribution trends whi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N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variability.Soil group,land use type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explained 26.5,35.6 and 8.4%of TN variability,respectively,with land use being the dominant factor.Parent material,soil group,land use type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explained 17.5,10.7,12.0 and 5.0%of TP variability,respectively,and both parent material and land use type played important roles.Only parent material and soil type contributed to TK variability and could explain 25.1 and 13.7%of TK variability,respectively.More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adopting reasonable land use types for the purposes of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consider the different roles of the affecting factors at the landscape scale in this purple soil hill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nutrient spatial variability AFFECTING factors PURPLE soil HILLY area of China
下载PD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its controls 被引量:21
16
作者 ZHANG Jiang-shan GUO Jian-fen +1 位作者 CHEN Guang-shui QIAN We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7-330,共4页
Microbial biomass represents a relatively small standing stock of nutrients, compared to soil organic matter, but it can act as a labile source of nutrients for plants, a pathway for incorpo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Microbial biomass represents a relatively small standing stock of nutrients, compared to soil organic matter, but it can act as a labile source of nutrients for plants, a pathway for incorpo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to the soil, and a temporary sink for nutrients. This review describes sever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ynamic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These factors mainly includ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limitation, residue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differences in plant species, soil texture,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it is reasonable that future research would be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MB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biomass soil Influencing factors Organic carbon Organic nutrient REVIEW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植烟土壤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旭东 韩天华 +6 位作者 申云鑫 施竹凤 贺彪 杨明英 裴卫华 何永宏 杨佩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共11页
烤烟长期连作与过度施肥导致土壤障碍问题频发,病虫害增加,严重影响烟叶质量。通过对以烤烟为中心的不同作物轮作模式下土壤障碍因子识别与评价,探究烤烟轮作体系下土壤酶活性的响应规律,并建立障碍模型,对保障植烟土壤高质量、可持续... 烤烟长期连作与过度施肥导致土壤障碍问题频发,病虫害增加,严重影响烟叶质量。通过对以烤烟为中心的不同作物轮作模式下土壤障碍因子识别与评价,探究烤烟轮作体系下土壤酶活性的响应规律,并建立障碍模型,对保障植烟土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分析了丽江金沙江流域5县(区)植烟区大麦-烤烟(Ⅰ)、大蒜-烤烟(Ⅱ)、油菜-烤烟(Ⅲ)和蚕豆-烤烟(Ⅳ)主要轮作模式土壤典型样品111个,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法分析了19个土壤养分指标,从中挖掘主要障碍因子,并探究土壤酶活性的响应机制,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大麦-烤烟(Ⅰ)模式中土壤障碍因子有4个,pH、全氮和水解性氮均属土壤重度障碍因子,有机质属轻度障碍,障碍度为8.29%。大蒜-烤烟(Ⅱ)模式中,有效磷和有效锌障碍度分别为5.67%和9.98%,均属于轻度障碍;水解性氮、交换性镁和有效铁障碍度分别为42.34%、28.41%和19.28%,属于重度障碍。油菜-烤烟(Ⅲ)模式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镁等土壤障碍因子均属重度障碍,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有机质(45.95%)>全氮(38.82%)>水解性氮(34.23%)>交换性镁(22.61%)。蚕豆-烤烟(Ⅳ)模式中,有机质和有效铁属轻度障碍,障碍度分别为4.12%和8.33%,交换性镁属重度障碍,障碍度为38.30%。土壤化学指标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效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交换性镁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脲酶活性与交换性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铁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由于烤烟施用配方肥料,因此,该研究区4种不同轮作模式土壤的大量元素供应充分,土壤障碍集中表现为土壤酸化、低氮,部分中、微量元素缺失等共性问题。在烤烟种植管理中,针对不同前茬作物应当制定不同施肥方案,因地制宜,减少土壤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烤烟轮作体系 土壤养分 土壤障碍因子评价 障碍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IDW和因子分析的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声浓 李华东 +4 位作者 王烁衡 谭梦怡 孟鑫 葛梅红 林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2-611,共10页
【目的】为查明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采用调查采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预测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为火龙果园科学施肥和土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主产区火龙果园土壤样品60个,以土壤pH、... 【目的】为查明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采用调查采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预测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为火龙果园科学施肥和土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主产区火龙果园土壤样品60个,以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为评价指标,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分析各指标的空间分布情况,并采取因子分析法结合IDW对调查区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预测。【结果】调查区果园土壤中性偏酸,50%的土样pH<6.5;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乐东部分地区与三亚有机质含量低;调查区果园土壤碱解氮较为缺乏,均值为79.17 mg/kg;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很高,有效磷均值为119.06 mg/kg,远超过其环境风险阈值(60 mg/kg);调查区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为丰富,IDW预测分布图显示,微量元素呈现东方市和陵水县含量高,乐东县和三亚市含量低的趋势;在综合得分IFI的分析基础上,运用IDW对整个研究区火龙果园综合肥力预测表明,研究区东部和西部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相对较高,中部即乐东县和三亚市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相对偏低。【结论】乐东县部分地区和三亚市火龙果园仍需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需增施石灰调节土壤pH,补充中微量元素;调查区果园需加大氮肥投入,控制磷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园 土壤养分 因子分析 反距离权重
下载PDF
浙江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芳芳 童根平 +3 位作者 郭瑞 姜霓雯 叶正钱 傅伟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揭示亚热带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中国亚热带丘陵地区的珍稀植被和天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龙塘山-顺溪坞的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 【目的】揭示亚热带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中国亚热带丘陵地区的珍稀植被和天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龙塘山-顺溪坞的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龙塘山-顺溪坞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究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龙塘山-顺溪坞保护区内土壤整体呈酸性,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5.04、0.67、1.63、18.45 g·kg−1,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表现为强烈空间自相关性,土壤pH、全磷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研究区土壤养分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自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其空间分布较为聚集,而土壤pH分布趋于随机性。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多种养分的空间分布较为碎片化,斑块特征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海拔、容重、坡度呈显著相关(P<0.05),并且有机质和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4种土壤养分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海拔和容重分别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的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丘陵地区 自然保护区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陕西黄土区农田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贺军奇 拜寒伟 +1 位作者 徐轶玮 倪莉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07-1917,共11页
为了探究陕西黄土区农田主要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研究区5096个农田0~20 cm耕层采样点数据,利用GIS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进行空间分析,并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18种影响因素对... 为了探究陕西黄土区农田主要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研究区5096个农田0~20 cm耕层采样点数据,利用GIS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进行空间分析,并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18种影响因素对养分空间变异的解释程度。结果表明:SOM、TN、AP和AK含量均值分别为14.43 g·kg^(-1)、0.92 g·kg^(-1)、18.21 mg·kg^(-1)和190.28 mg·kg^(-1),呈现中等程度变异;4种养分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各养分呈现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结构性与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养分含量的空间差异;养分全局空间相关性大小表现为:TN>SOM>AK>AP;养分含量区域差异明显,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年日照时长、年均气温、化肥用量和地貌类型等单因子作用对各养分含量空间变异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两因子交互作用对养分的解释力强于其单因子解释力。研究表明,陕北地区宜适当增加肥料投入,关中地区宜进行精耕细作,农田建设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主要养分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模型 陕西黄土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