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ong-term Site-specific Fertilizatio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s in Dry Farmland
1
作者 Xiaojun WANG Yuqing SUN +6 位作者 Yong WANG Xiaojuan ZHANG Shangpei ZHANG Junxue YANG Shiwu LUO Jihong SHANG Bingwen C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1期2118-2122,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i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ern Ningxia,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in local farml...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i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ern Ningxia,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in local farmland, the soil p H, total salt content,crop root length, root weight, soil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itrogen,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ous and total potassium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ere measured from 2010 to 2016.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the data were performed using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soil p H value and total salt content changed in different patterns, and varied greatly from 2010 to 2016(P<0.05). The changes of both root length and root weight of millet over time fitted S-shaped curves. The root length and root weight in the four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Treatment 2 to Treatment5) increased fas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Treatment 1).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all the five treatments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2010 to 2016. The content of alkaline hydrolyzable nitrogen in soil rapidly increased in the first two to three years of the experiment, followed by a slow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2013, and then raised rapidly again from 2014 to 2016.The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2010 to 2016. Th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soil changed in a different pattern from that of total nitrogen content. The seven-year field trails revealed that soil p H, total salt content, root length, root weight and soil nutrient all chang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ertilizer level, and that long-term fertilization is of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soil fertility,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nd reducing soil sali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旱作农田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 宁夏南部山区 全氮含量 总磷含量
下载PDF
Tillage and Poultry Manure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Nutrient Status, Growth, Dry Matter and Grain Yield of Sorghum
2
作者 T. M. Agbede S. O. Ojeniy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3期45-59,共15页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耕作方式 籽粒产量 干物质 家禽肥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营养状况 高粱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3
作者 臧秀法 李馨 +3 位作者 李世柱 王海翔 黄文明 刘颖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128-131,共4页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它利用玉米秸秆来覆盖田地,起到保水保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等作用。该文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RF)和秸秆不还田(CK)两种方式,探究不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它利用玉米秸秆来覆盖田地,起到保水保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等作用。该文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RF)和秸秆不还田(CK)两种方式,探究不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高效利用秸秆还田资源、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RF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提升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提高20.5%。因此,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利于指导农田管理、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此外,有效利用农作物的残余部分,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玉米产量 养分 秸秆覆盖
下载PDF
混交改造杉木纯林对林下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严明明 高洪娣 +1 位作者 刘美华 伊力塔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59,共7页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重要人工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不可持续的造林措施,杉木人工林存在着土壤肥力退化、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在林分稳定性、抗御病虫害、提高林地生产力以及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营造混交林...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重要人工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不可持续的造林措施,杉木人工林存在着土壤肥力退化、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在林分稳定性、抗御病虫害、提高林地生产力以及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营造混交林是解决目前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等问题的理想途径。对1985-2021年国内杉木混交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讨论营造混交林对杉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循环、微生物、酶活性和生产力的影响,阐明混交可平衡土壤微生态、增加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可为改变杉木林树种单一、纯林化的现状,充分发挥杉木林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养分循环 微生物 生产力
下载PDF
长期养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张昊 姜娜 +6 位作者 樊林染 张思宇 王慧 刘红梅 朱晓昱 张海芳 杨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0-1139,共10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探讨连续12年氮(N)、磷(P)、...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探讨连续12年氮(N)、磷(P)、钾(K)养分单一添加和复合添加条件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期养分添加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无显著变化,但磷(P、NP、PK、NPK)和钾(K、NK、PK、NPK)添加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单一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P<0.05)。单一磷和钾添加均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PLFA含量,而单一氮添加和复合养分添加(NP、NK、PK、NPK)均显著降低了以上指标的含量(P<0.05)。此外,各养分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比(G+/G-),但含氮的复合添加处理(NP、NK、NPK)均显著降低了真菌与细菌比(F/B)(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微生物PLFA含量与速效磷和铵态氮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基于冗余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综上,长期养分添加显著改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并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土壤理化性质 贝加尔针茅草原
下载PDF
大理‘KRK26’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差异和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赵伟金 谢益燕 +7 位作者 杨德海 李先才 孙永华 郑仕方 彭仁 杨艳 马骏洁 李晓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为明确大理州‘KRK26’植烟区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采用描述性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状况并分析了上部烟叶物理特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理州‘KRK26’上部烟... 为明确大理州‘KRK26’植烟区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采用描述性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状况并分析了上部烟叶物理特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理州‘KRK26’上部烟叶平均厚度0.20 mm、单叶重12.21 g、含梗率24.24%、叶面密度74.95 g/cm2、拉力1.38 N、平衡含水率13.35%,厚度略偏高、拉力偏低、其他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4个植烟区的上部烟叶厚度、含梗率、叶面密度和拉力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叶重以大理市显著高于永平和云龙、与漾濞差异不显著,平衡含水率以云龙显著最高;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单叶重与土壤总氮、有效磷、交换性镁和有效锌显著正相关,与全钾、氯离子极显著负相关,叶面密度与速效钾显著负相关;同时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共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含量的降低,烟叶含水率降低;反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K26 上部烟叶 物理特性 土壤养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粮(菜)→烟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邹静 胡兴 +4 位作者 王亭兰 查继龙 吴昕桐 丁娅 杨旭东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61-68,共8页
烤烟是典型的忌连作作物,为了探讨不同粮(菜)/烟轮模式作对提升土壤生产能力和缓解连作危害的效应。本研究以烤烟连作为对照,选择糯玉米、白菜、西葫芦等4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粮(菜)作物与烤烟轮作,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主要... 烤烟是典型的忌连作作物,为了探讨不同粮(菜)/烟轮模式作对提升土壤生产能力和缓解连作危害的效应。本研究以烤烟连作为对照,选择糯玉米、白菜、西葫芦等4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粮(菜)作物与烤烟轮作,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主要酶活性和烟叶经济性状,分析了不同粮(菜)→烟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糯玉米、西葫芦和白菜有利于增大土壤毛管孔度、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轮作糯玉米和蔬菜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了34.30~152.90 mg/kg;轮作西葫芦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明显增加,有效磷含量增加了1.19 mg/kg,轮作糯玉米、西葫芦和四季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明显降低,有效磷含量降低了1.09~3.51 mg/kg;轮作糯玉米和蔬菜的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均明显下降,降低了17.52~59.27 mg/kg。轮作四季豆后的烟叶产量最高,轮作糯玉米和西葫芦后的烟叶均价高,轮作糯玉米和白菜后的产值最高,为5.48万元/hm2。结果说明,烤烟与糯玉米、白菜、四季豆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后作烤烟的产量和产值,是较为理想的轮作模式,但后作烤烟时要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菜)→烟轮作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
8
作者 陈飞 薛杨 +1 位作者 林之盼 薛雁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11-115,123,共6页
为了更好地管理与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本研究以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探究2019—2021年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没有显著性变化,并且在各... 为了更好地管理与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本研究以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探究2019—2021年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没有显著性变化,并且在各采样点中,以下游采样点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指标变化最大;土壤沉积物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土壤沉积物中Cu和Zn的含量均高于所参考的背景值,并且在下游的累积现象较为严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沉积物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沉积物 物理性质 养分含量 重金属含量 变化特征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聪 李明 +6 位作者 邱广伟 王立春 刘玲玲 王怀鹏 庞泽 唐春双 孙继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3,共10页
为明确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筛选适合该地的种植模式,于2019—2021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进行试验,设置玉米-大豆-小麦轮作(T1)、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T2)、玉米-大豆-高粱轮作(T3)、玉米连作(CK1)、大豆连作(CK2)5个处理... 为明确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筛选适合该地的种植模式,于2019—2021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进行试验,设置玉米-大豆-小麦轮作(T1)、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T2)、玉米-大豆-高粱轮作(T3)、玉米连作(CK1)、大豆连作(CK2)5个处理,分析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影响不同,10~20 cm土层轮作处理0.5~2 mm粒级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占比高于连作处理,且以T2处理最高;20~30 cm土层0.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以T1、T2、T3处理较高;不同粒级团聚体稳定指数表明,T2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高,结构破坏率较低,稳定性较好。不同种植模式对黑土土壤养分的影响也不同,CK1、CK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较T1、T2、T3处理低,且土壤发生酸化。T1、T2、T3处理中,以T2处理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调节土壤酸度整体效果较好。综上,T2(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处理可以提高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并且粒径<0.25 mm的小团聚体占比低,结构破坏率低,同时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减弱土壤酸化,建议在当地推广该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轮作 连作 黑土 理化性状 土壤团聚体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化肥减施下橡胶树有机肥替代用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丽萍 许木果 +3 位作者 耿顺军 刘忠妹 丁华平 杨春霞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0-53,60,共5页
为实现橡胶树种植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在云南东风农场橡胶林开展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配方肥相比,有机肥替代提高了土壤pH值及团聚体、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其中,60%配方肥+15 kg有机肥处理的pH、有... 为实现橡胶树种植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在云南东风农场橡胶林开展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配方肥相比,有机肥替代提高了土壤pH值及团聚体、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其中,60%配方肥+15 kg有机肥处理的pH、有机质、水解氮、团聚体指标显著高于单施配方肥处理,但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单施配方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叶片N、P、K、Mg养分含量与单施配方肥处理相当;年增产干胶5%,减少配方肥投入144 kg·hm^(-2)。通过综合评价,推荐60%配方肥+15 kg有机肥为橡胶树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化肥减施 有机肥 叶片养分 土壤理化性状 干胶产量
下载PDF
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朝阳 杨帆 +4 位作者 王志春 郭亮亮 安丰华 刘建波 张释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3,共9页
为探究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障碍消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对照(CK),深松+脱硫石膏(SG),深松+腐植酸(SF),深松+复合调理剂(ST),深松+复合调理剂+腐植酸(STF),粉垄+脱硫石膏(FG),粉垄+腐植酸(FF)... 为探究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障碍消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对照(CK),深松+脱硫石膏(SG),深松+腐植酸(SF),深松+复合调理剂(ST),深松+复合调理剂+腐植酸(STF),粉垄+脱硫石膏(FG),粉垄+腐植酸(FF),粉垄+复合调理剂(FT),粉垄+复合调理剂+腐植酸(FTF),脱硫石膏、复合调理剂和腐植酸施用量分别为15000、22500 kg·hm^(-2)和600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2.7%~18.4%,土壤总孔隙度增加3.8%~25.3%,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与CK相比,耕作协同物料添加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pH、钠吸附比(SAR)和总碱度,降低幅度分别为6.8%~21.3%、20.7%~78.3%和17.1%~47.7%;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2.5%~63.9%。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理论产量较CK分别提高4.8%~10.1%、8.9%~22.0%和9.8%~37.6%。综合改良效果及作物增产效果分析,粉垄40 cm配施复合调理剂22500 kg·hm^(-2)和腐植酸6000 kg·hm^(-2)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物料 苏打盐碱化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玉米产量要素
下载PDF
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豆豆 贺云新 +2 位作者 李飞 刘爱玉 周仲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并保证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因地制宜,改变植棉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是促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概括了棉田中主要的间套...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并保证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因地制宜,改变植棉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是促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概括了棉田中主要的间套作模式,并总结了各种间套作模式的增产优势,阐述了间套作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根系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根据目前间套作模式在棉花实际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间套作模式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间套作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和利用 根系形态 土壤理化性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姜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付丽军 黄炎 +3 位作者 张芊 谷守国 赵瑞玲 周禹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冀姜5号为试材,常规灌溉施肥为对照,研究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微喷灌水分总消耗量低于沟灌149 m^(3)/667 m^(2),节水15.9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6.84%;水肥一体化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高... 以冀姜5号为试材,常规灌溉施肥为对照,研究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微喷灌水分总消耗量低于沟灌149 m^(3)/667 m^(2),节水15.9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6.84%;水肥一体化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对照,总盐含量低于对照,苗期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61%,15.45%,16.33%,2.70%,碱解氮、有效磷在发棵期和根茎膨大期均显著高于对照,速效钾只在根茎膨大期高于对照,pH值无明显变化;生姜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平均产量5 778.5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07%,节肥20%,肥料偏生产力提高2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水肥一体化 微喷灌 土壤养分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藜麦豆科间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乃雯 刘建霞 +1 位作者 高晶波 杨珍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目的]明确藜麦与豆科作物的间作效应,指导藜麦生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藜麦、红豆、绿豆、黑豆4种作物单作为对照,设置藜麦/红豆、藜麦/绿豆、藜麦/黑豆3种间作模式,共计7个处理,探究藜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 [目的]明确藜麦与豆科作物的间作效应,指导藜麦生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藜麦、红豆、绿豆、黑豆4种作物单作为对照,设置藜麦/红豆、藜麦/绿豆、藜麦/黑豆3种间作模式,共计7个处理,探究藜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藜麦与3种豆科作物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其中藜麦/红豆间作的LER最高为1.52。(2)在藜麦生育期,藜麦/红豆提高了藜麦植株氮磷钾含量。(3)与藜麦单作相比,藜麦苗期间作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红豆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最高;藜麦成熟期间作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绿豆的有效磷和全氮含量显著最高。(4)在藜麦苗期,藜麦/红豆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显著最高。在藜麦成熟期,与藜麦单作相比,所有间作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藜麦/红豆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最高。(5)回归分析表明,藜麦苗期的土壤磷酸酶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藜麦成熟期的氮磷钾养分与大部分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藜麦与3种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都有提升,其中藜麦/红豆的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豆科作物 产量 植株养分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土质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刘大翔 宋强兵 +3 位作者 龙丽珺 杨悦舒 丁瑜 许文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71-2278,共8页
植被混凝土在裸露边坡生态修复中广泛应用,因土质类型不同,使得基材强度、保水性等差异较大,影响植物生长。不同土质的本质是土颗粒级配差异,砂粒与粗颗粒构成骨架,细颗粒填充黏结。以室内养护与室外盆栽相结合,探究土质(粉土质砂、低... 植被混凝土在裸露边坡生态修复中广泛应用,因土质类型不同,使得基材强度、保水性等差异较大,影响植物生长。不同土质的本质是土颗粒级配差异,砂粒与粗颗粒构成骨架,细颗粒填充黏结。以室内养护与室外盆栽相结合,探究土质(粉土质砂、低液限粉土、低液限黏土)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性质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系数与大孔径和总孔隙率呈正相关,也与水泥水化有关;饱和含水率与总孔隙率及毛细孔隙率呈正相关;水分蒸发率与毛细孔隙率和含水率呈负相关:黏聚力与级配情况和水泥胶结有关;内摩擦角与粗颗粒呈正相关,与磨圆度和水泥水化有关;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淋失率与毛细孔隙和基材紧实情况有关;铵态氮含量和铵态氮淋失率与毛细孔隙和黏粒含量有关。利用偏光显微镜从细观结构角度阐释不同土质影响植被混凝土宏观特征的原因,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及实践经验,得出粉土质砂配制的植被混凝土更有利植物生长,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类型 植被混凝土 物理力学性质 养分淋失 黑麦草 细观结构
下载PDF
京西水源保护林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翔 王浩宁 +3 位作者 梁世兴 孟祥嵩 杨新兵 郭建军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1期69-73,78,共6页
为探究坡位对京西水源保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北京西部张家口市涿鹿林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坡位条件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生长指标坡下>坡上;2)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存在... 为探究坡位对京西水源保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北京西部张家口市涿鹿林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坡位条件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生长指标坡下>坡上;2)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土壤容重坡上=坡下,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吸持贮水量、饱和贮水量坡上<坡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滞留贮水量坡上>坡下;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吸持贮水量、最大滞留贮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3)不同坡位土壤养分存在差异,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为坡上>坡下,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为坡上<坡下;4)除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外,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总体来看坡下土壤贮水能力更强,养分含量更为充足,华北落叶松生长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坡位 土壤养分 土壤物理性质 京西水源保护林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典型城市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霍佳 吕刚 李坤衡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181-187,共7页
为了探究城市不同土壤分类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辽宁省阜新市8种不同类别的土壤,分别为公园绿地重塑土(Ⅰ)、校园林下重塑土(Ⅱ)、居住区绿地重塑土(Ⅲ)、河道水域冲刷土(Ⅳ)、近郊农地重塑土(Ⅴ)、工业用地重塑土(Ⅵ)、郊区林下... 为了探究城市不同土壤分类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辽宁省阜新市8种不同类别的土壤,分别为公园绿地重塑土(Ⅰ)、校园林下重塑土(Ⅱ)、居住区绿地重塑土(Ⅲ)、河道水域冲刷土(Ⅳ)、近郊农地重塑土(Ⅴ)、工业用地重塑土(Ⅵ)、郊区林下原生土(Ⅶ)、交通绿化带重塑土(Ⅷ)为研究对象,对其0-30 cm土层进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阜新市土壤容重在1.23-1.44 g·cm^(−3)之间,公园绿地重塑土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表现为Ⅰ(42.39%)>Ⅷ(42.05%)>Ⅲ(41.32%)>Ⅱ(39.04%)>Ⅵ(37.93%)>Ⅴ(37.15%)>Ⅳ(37.05%)>Ⅶ(33.77%);土壤含水率在9.20%-17.28%之间。(2)不同类型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Ⅰ>Ⅱ>Ⅲ>Ⅳ>Ⅷ>Ⅶ>Ⅴ>Ⅵ。全氮含量在3.73-11.23 g·kg^(–1)之间;有效磷含量在0.29-2.24 mg·kg^(–1)之间;速效钾含量在2.41-15.88 mg·kg^(–1)之间。(3)筛选10个指标评价辽西半干旱区典型城市土壤质量,土壤综合质量表现为:Ⅰ>Ⅲ>Ⅱ>Ⅷ、Ⅳ>Ⅶ>Ⅴ>Ⅵ,公园绿地重塑土土壤综合质量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土地的持续利用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理化性质 养分特征
下载PDF
不同年限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且天真 武迪 +5 位作者 张德健 李娟 刘凌悦 乔旭 王宏伟 贾赛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35-141,170,共8页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_(1))、施有机肥2年(T_(2))、施有机肥3年(T_(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_(1))、施有机肥2年(T_(2))、施有机肥3年(T_(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16%~42.8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较不施有机肥分别提高了1.03%~66.14%、1.35%~164.32%、1.59%~47.64%,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0.80%~78.98%、1.93%~72.61%和0.76%~23.43%。3年连续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为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限 有机肥 黑土 养分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镉胁迫下地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19
作者 肖锐 谭璐 +3 位作者 吴亮 张皓 郭佳源 杨海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215,共13页
为探明土壤镉(Cd)胁迫下地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Cd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初始土壤pH 6.1、2.753 mg·kg^(-1)总Cd胁迫下盆栽150 d地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和Cd含量变化,并利用... 为探明土壤镉(Cd)胁迫下地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Cd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初始土壤pH 6.1、2.753 mg·kg^(-1)总Cd胁迫下盆栽150 d地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和Cd含量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Cd胁迫下地肤根际土壤pH及总Cd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而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但差异性不显著。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上,非根际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小于根际土壤,而Simpson、Chao 1指数和ACE指数均大于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真菌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大于根际土壤。在门水平上,细菌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其他未知细菌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占比分别为83.22%和70.01%;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在非根际土壤和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占比分别为97.91%和98.55%。在属水平上,unclassified_Sphingomonadaceae为根际土壤特有细菌属;Cristinia、unclassified_Serendipitaceae、unclassified_Chytridiomycota、腐质霉属(Humicola)、Archaeorhizomyces为根际土壤特有真菌属。综上所述,Cd胁迫下地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发生了改变,使之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以上研究结果为地肤修复土壤Cd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地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cropping systems enhances soil functions,mitigates soil erosion,and promotes crop resilience to dry spells in the Brazilian Cerrado 被引量:2
20
作者 Lucas de Castro Moreira da Silva Junior Cesar Avanzi +5 位作者 Devison Souza Peixoto Marina Neves Merlo Emerson Borghi Alvaro Vilela de Resende Salvador Francisco Acuna-Guzman Bruno Montoani Silva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591-604,共14页
Water scarcity threatens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systems are challenged to achieve high yields while optimizing water usage.Water deficit can be accentuated by soil physical degradation,which also trigge... Water scarcity threatens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systems are challenged to achieve high yields while optimizing water usage.Water deficit can be accentuated by soil physical degradation,which also triggers water losses through runoff and consequently soil erosion.Although soil health in cropping systems within the Brazilian Cerrado biome have been surveyed throughout the years,information about soil erosion impacts and its mitigation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role of cropping system diversific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crop yield.Thu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cropping systems-inclusion of a consorted perennial grass and crop rotation-could promote soil coverage and consequently decrease water erosion and soil,water,and nutrient losses.This work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rop rotation and consorted Brachiaria,along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investment in fertilization on soil physical quality and on soil,water,and nutrient losses,and crop yields.Results proved that soybean monoculture(SS)is a system of low sustainability even under no-till in the Brazilian Cerrado conditions.It exhibited high susceptibility to soil,water,and nutrient losses,causing low crop yield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losses in SS cropping system were approximately 10%of the total annual rainfall,and total K losses would require an additional 35%of K application.Conversely,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cropping systems resulted in enhanced soil environmental and agronomic functions,increased grain yield,and promote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high soil cover rate,and low soil,water and nutrient losses.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proved to be an adequate practice to boost crop resilience to water deficit in the Brazilian Cerra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rotation Grain production Nutrient losses soil physical quality Tropical reg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