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reversion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in arid areas 被引量:3
1
作者 QuanLin MA Fang CHENG +3 位作者 YouJun LIU FangLin Wang DeKuai ZHANG HuJia JI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1年第4期268-277,共10页
Sandy soils in arid,rain-fed environments have low and limited water content,which is a principal factor limiting vegetation development,and a key constraint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ecological s... Sandy soils in arid,rain-fed environments have low and limited water content,which is a principal factor limiting vegetation development,and a key constraint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s in arid areas.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water content is a major soil property,and a focus of soil science and hydrology.O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Tengger Desert,sample plots were selected from mobile sand dunes in desertified lands that had been enclosed for 5,15 and 25 years,respectively.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ynamic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se different layers of soil that were also in the reversion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the mobile sand dunes was highest when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reversion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while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0-20 cm,20-40 cm and 40-60 cm layers of soil was 1.769%,3.011%,and 2.967% respectively,presenting a restoring tendency after 25 years of enclosur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s a whole,in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restoration stages and different soil layers,respectively.Changes in soil water content,in different soil layers,at different restoration stages,exhibited exponential or spherical pattern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exhibited a mosaic patch pattern with obvious spatial heterogeneity.The ratio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o gross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greater than 50%.The gross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0-20 cm layer of soil improved gradually,while those of the 20-40 cm and 40-60 cm layers improved initially,then weakened in the reversion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restoration with sand-binding vegetation reduced soil water content,and increased its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arid areas.However,after 25 years of vegetation-soil system restoration,the soil water content started to increase and its spatial heterogeneity started to weaken.These results will further benefi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mechanism between soil water and sand-binding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gger Desert reversion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soil water content sand-binding vegetation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Tropical Silty Sand
2
作者 B. D. Oluyemi-Ayibiowu T. O. Akinley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5期264-273,共10页
Fine grain soils have a complex engineering behaviour which depends but not limited to moisture content, changes in external pres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e medium. Sand often contains a considerable percent ... Fine grain soils have a complex engineering behaviour which depends but not limited to moisture content, changes in external pres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e medium. Sand often contains a considerable percent of silt which is expected to alter its natural behaviour. This composite matrix is referred to as silty-sand.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 of this matrix under varying moisture conditions, som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silty sands were investigated.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river bank after its index properties were predetermin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samples were compacted at different moisture conditions and compactive efforts. With the pressure plate extractor device,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SWC) was obtained and SWC Curves plotted. Compaction at greater compactive effort (modified proctor) and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produced the largest air entry value and reduced air voids. The air entry values of the soils obtained ranged from 21 kPa to 57 kPa. Also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SWCC were consistent with changes in pore size which occur by varying compaction conditions. Result shows that soil structure, compaction water content, compactive effort and percentage of fine particles a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Curve TROPICAL Silty sand soil COMPACTION Water content Compactive EFFORTS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among 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Soc and Soil Textur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被引量:7
3
作者 祝飞 赵庆辉 +4 位作者 邓万刚 陈明智 Qing-hui Wan-gang Ming-zh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5期82-86,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soil composition. [Method] GPRS,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soil texture in 3 depths (0-10,10-20,20-50 cm) of 5 main kind of selected la...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soil composition. [Method] GPRS,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soil texture in 3 depths (0-10,10-20,20-50 cm) of 5 main kind of selected land use type were examined in Hainan.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SP and SOC content of four artificial land use type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land,the GRSP content of all samples ranged from 0.53-4.80 mg/g,accounting for 7.9%-23.4% of the SOC,which means that GRSP was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 pool in soil. The ratio of GRSP to SOC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land use types but the depths. GRSP and SOC exhibited obvious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GRSP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C and sand content but negatively related to silt and clay content. [Conclusion] The sand content determined the GRSP content significantly and loam was better matrix for GRSP accumulation than c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malin Hainan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texture
下载PDF
两种气体作用下非饱和江边吹填砂三轴试验研究
4
作者 吴炎 胡坤 +2 位作者 姜马欢 李荟楠 彭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230,共6页
为了研究非饱合土体中充入空气或CO_(2)气体所导致的土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以长江边的吹填细砂为对象,通过改变细砂的含水率,往土样通入空气和CO_(2),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气体作用下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指... 为了研究非饱合土体中充入空气或CO_(2)气体所导致的土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以长江边的吹填细砂为对象,通过改变细砂的含水率,往土样通入空气和CO_(2),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气体作用下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气体在低围压下使得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高围压下曲线为硬化型。围压作用下充CO_(2)细砂具有低孔隙率和高密实度特征,导致充CO_(2)细砂的抗剪强度大于充空气的细砂。在高围压下,细砂颗粒联系更加紧密,更多依靠颗粒骨架传递应力,使得两种气体作用下细砂抗剪强度的差别变小。细砂含水率从4%增至12%时,充CO_(2)细砂的黏聚力是充空气细砂黏聚力的2.62~4.37倍,据此可在工程建设中对有机质含量高的非饱合细砂充入CO_(2)气体,以起到加固土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非饱和土体 细砂 含水率 三轴试验
下载PDF
生物炭和河沙对盐碱土壤水盐分布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吴畏 赵亚东 +2 位作者 高佩玲 郭祥林 王世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河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盐碱化土壤在生物炭和河沙作用下,土壤水盐的时空运移及冬小麦生长情况和产量。试验设置:CK、S1(136 t/(hm^(2)·a)河沙)、S2(272 t/(hm^(2...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河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盐碱化土壤在生物炭和河沙作用下,土壤水盐的时空运移及冬小麦生长情况和产量。试验设置:CK、S1(136 t/(hm^(2)·a)河沙)、S2(272 t/(hm^(2)·a)河沙)、S3(408 t/(hm^(2)·a)河沙)、C1(5 t/(hm^(2)·a)生物炭)、C2(10 t/(hm^(2)·a)生物炭)、C3(20 t/(hm^(2)·a)生物炭)7个处理。【结果】对于土壤平均含水率,在0~20 cm土层C2处理最高为15.13%,在20~40、40~60 cm土层S3处理最高分别为17.35%、20.53%,生物炭和河沙处理均能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前者主要增加表层土壤含水率,后者则对增加深层土壤含水率效果较好。而对于土壤含盐量,生物炭处理会增加初期的土壤含盐量,但返青期后含盐量会持续降低,土壤平均含盐量在0~20、20~40 cm土层S3处理最低,在40~60 cm土层C2处理最低。从冬小麦生育初期到收获期的含盐量变化来看,0~20、20~40、40~60 cm土层降盐率最高的处理分别为S2(32.34%)、C2(29.86%)、C1(12.38%),其中河沙处理在40~60 cm土层发生积盐。根据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情况,生物炭与河沙均能促进冬小麦生长及增产,其中生物炭对促进冬小麦初期的生长有更好的效果,各处理中C2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为5815.4 kg/hm^(2),比CK增产20.46%,S3处理产量为5795.1 kg/hm^(2),均显著高于CK。【结论】综上所述,对于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生物炭C2处理效果最好,河沙S3处理效果次之,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河沙 盐碱土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盐量 冬小麦
下载PDF
水溶性固沙剂对沙地土壤蒸发的影响
6
作者 高海燕 袁立敏 +1 位作者 张胜男 闫德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不同水溶性固沙剂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选取沙蒿胶、亚麻籽胶、刺槐豆胶、生物基磺酸盐4种水溶性固沙剂,每种材料设计10、20、30、40、50g·m^(-2)5种用量,以未添加固沙剂为对照(CK),通过室内模拟蒸发试验,测定不同种类、不... 为探究不同水溶性固沙剂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选取沙蒿胶、亚麻籽胶、刺槐豆胶、生物基磺酸盐4种水溶性固沙剂,每种材料设计10、20、30、40、50g·m^(-2)5种用量,以未添加固沙剂为对照(CK),通过室内模拟蒸发试验,测定不同种类、不同添加量固沙剂蒸发强度,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4种固沙剂保水作用依次为刺槐豆胶、亚麻籽胶、沙蒿胶、生物基磺酸盐,并且刺槐豆胶显著优于生物基磺酸盐;4种固沙剂添加量为40和50g·m^(-2)时保水作用均显著高于CK(P<0.05);4种固沙剂对5—10cm土层土壤均有较强保水效果。综上可知,水溶性固沙剂具有良好的保水作用,其中刺槐豆胶表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水溶性固沙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剂 沙土 蒸发 含水量
下载PDF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固沙技术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7
作者 王文帆 许浩 +3 位作者 秦伟春 张波 刘荣国 孙向波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32-36,40,共6页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设置沙障后不同固沙条件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扎设草方格、尼龙网格、草绳方格固沙的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模式对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组成...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设置沙障后不同固沙条件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扎设草方格、尼龙网格、草绳方格固沙的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模式对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总结不同固沙模式对沙地植被恢复区的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及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①从总风蚀速率来看,流动沙丘风沙活动最强,为0.15 cm·d^(-1),且以沉积为主;草方格沙丘风沙活动最弱,为0.04 cm·d^(-1);土壤风蚀的总风蚀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1 cm·d^(-1)。沙丘风蚀与沉积的净变化速率在草方格沙丘最小,为-0.04 cm·d^(-1);流动沙丘最为剧烈,为0.15 cm·d^(-1);土壤风蚀的净变化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9 cm·d^(-1)。②流动沙丘和尼龙网格沙丘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和电导率无明显变化(P>0.05);草绳方格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不同土层深度电导率差异不显著(P>0.05);草方格沙丘土壤电导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土层深度对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P>0.05)。③不同固沙模式对多度和物种数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固沙模式中,草本植被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较为一致的趋势;草方格沙丘的香浓-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数均最高,分别为0.93、0.57和1.80。【结论】综合分析表明,草方格固沙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影响较小;草绳方格固沙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建议在后续沙地生态修复时,以草方格固沙为主,草绳方格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模式 土壤风蚀 水分 电导率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和志 任虎程 +2 位作者 葛莎 蒋鑫 叶智淼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室内配制不同含砂量的湘北湖相软土试样,开展了单级荷载下的一维固结流变试验,研究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对湘北湖湘软土的固结变形影响显著;主固结完成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主固结完成时间与砂... 在室内配制不同含砂量的湘北湖相软土试样,开展了单级荷载下的一维固结流变试验,研究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对湘北湖湘软土的固结变形影响显著;主固结完成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主固结完成时间与砂土比呈线性递减关系;软土中含砂量越高,固结压力越大,次固结系数越小;次固结系数与砂土比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软土中粗颗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次固结系数与分形维数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砂量 湖相软土 流变特性 固结流变试验 固结时间 砂土比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9
作者 张维福 张呈春 +1 位作者 马思怡 展秀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116,共11页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结果](1)各样地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4—5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9—11月为土壤水分平稳期;(2)不同月份0—10 cm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4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3)0—20 cm为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为土壤水分次活跃层,40—150 cm为土壤水分稳定层;(4)各样地之间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流动沙丘>防护林(旱柳+新疆杨+樟子松林)>固定沙丘(花棒林)>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半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5)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丘顶。[结论]宁夏河东沙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分层特征明显,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除了受到降雨量、植被种类、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还与沙丘微地貌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动态变化特征 固定沙丘 宁夏河东沙地
下载PDF
含砂量对聚丙烯纤维加筋黏性土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2 位作者 高玮 蔡奕 刘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968-2973,共6页
为研究含砂量对聚丙烯纤维土加筋黏性土强度的影响及其机制,将2%,4%,6%,8%和10%素土重的砂分别与聚丙烯纤维加筋黏性土混合均匀,共配制7组土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纤维在土样中的形态特征... 为研究含砂量对聚丙烯纤维土加筋黏性土强度的影响及其机制,将2%,4%,6%,8%和10%素土重的砂分别与聚丙烯纤维加筋黏性土混合均匀,共配制7组土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纤维在土样中的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中的含砂量对纤维加筋土的强度有重要影响。在砂与纤维表面的摩擦力和黏土颗粒对纤维的黏结作用下,纤维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随含砂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纤维土的内摩擦角大小与掺砂量成正比。在掺砂量为4%时,纤维的加筋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此时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此外,在黏土中砂的碰撞或挤压作用下,纤维的形状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纤维的粗糙度,加强界面之间的力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纤维 加筋土 强度 含砂量
下载PDF
沙质土壤热红外高光谱特征及其含沙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启厅 史舟 +2 位作者 潘桂颖 周炼清 纪文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95-2199,共5页
为明确土壤热红外高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沙量的应用潜力,利用102F型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沙质土壤进行测量,在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发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主成分回归两种建模方法... 为明确土壤热红外高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沙量的应用潜力,利用102F型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沙质土壤进行测量,在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发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主成分回归两种建模方法预测土壤含沙量。结果表明,沙质土壤发射率光谱中二氧化硅的Reststrahlen特征表现明显,在8.13和9.17μm附近具有不对称强二重谱带,并且在12~13μm区间还有两个吸收强度相对较小的发射谷;土壤发射率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8.2-9.5μm和9.5-10.4μm两个谱段对土壤沙含量变化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5和0.5以上,这两个谱段对整体光谱变化具有84.07%的贡献率;不同的光谱变量和建模方法在反演精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一阶微分光谱反演精度最高,其建模和预测的RMSE分别为0.45和0.53,R2分别为0.960 7和0.943 6,表明热红外高光谱在土壤含沙量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高光谱 土壤 含沙量
下载PDF
旱区砂田肥力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许强 吴宏亮 +1 位作者 康建宏 强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9增加到0.57)不断提高,含砂量(由90.76%降低到63.85%)、土壤含水量(由25.30%降低到13.70%)、全盐含量(由0.21 g/kg降低到0.05 g/kg)、速磷(由2.42 mg/kg降低到2.26 mg/kg)、速钾(由172 mg/kg降低到109 mg/kg)不断降低,而有机质、全氮、速氮则先升后降,在连续种植4~5 a后达到最高(有机质:12.5 g/kg;全氮:0.32 g/kg;速氮:15.10 mg/kg),此后不断下降。因此砂田连续种植4~5 a必须人工补肥,连续种植若干年后休闲1~2 a有利于砂田性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土砂比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新疆北疆地区土壤砂粒含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春蕾 许端阳 陈蜀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3-478,共6页
土壤砂粒含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建立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土壤砂粒含量反演方法对区域土壤质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集的高光谱数据与MODIS影像相结合,遴选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与反演方程,进行干旱区裸地土壤... 土壤砂粒含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建立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土壤砂粒含量反演方法对区域土壤质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集的高光谱数据与MODIS影像相结合,遴选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与反演方程,进行干旱区裸地土壤砂粒含量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430 nm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原始光谱经变换后的数值与土壤砂粒含量的相关系数在430 nm处达到最大值0.76;基于MODIS第3波段中心波长460 nm处的土壤原始光谱的反演精度最高,达到89.30%,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表明MODIS第3波段可以应用于干旱区裸地土壤砂粒含量的遥感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土壤砂粒含量 MODIS 北疆
下载PDF
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马全林 鱼泳 +4 位作者 陈芳 刘有军 王芳林 张德魁 靳虎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6-724,共9页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以初始阶段流动沙丘最大,之后逐渐降低,到封育恢复25 a后又出现恢复趋势,而且不同阶段样地及其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总体差异显著。不同逆转阶段样地各层土壤水分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土壤水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由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程度均高于50%。0~20 cm土壤水分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逐渐增强,而20~40 cm和40~60 cm土壤水分的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研究认为干旱区流动沙丘固沙植被的恢复首先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但伴随植被-土壤系统的恢复,封育恢复25 a后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增加趋势,空间异质性出现减弱趋势,土壤水分与植被间逐渐趋于平衡,该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土壤水分与固沙植被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沙漠化逆转 土壤水分 固沙植被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掺绿砂改良土的重金属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树林 盘霞 张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5-230,共6页
通过搅拌和柱渗两种室内浸出试验方法,对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在中性、酸性(模拟酸雨现象)两种浸出条件下,Zn,Fe,Mn,Pb,Cu,Cd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旨在获得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重金属... 通过搅拌和柱渗两种室内浸出试验方法,对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在中性、酸性(模拟酸雨现象)两种浸出条件下,Zn,Fe,Mn,Pb,Cu,Cd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旨在获得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重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结果表明:所测的6种离子,只有Fe,Mn,Pb没有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当将绿砂和绿砂改良土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土中Zn,Mn,Cu,Cd离子的浸出浓度不比绿砂和绿砂改良土小;pH值对绿砂和绿砂改良土中Pb离子浸出浓度影响极大,酸性条件下浸出浓度极大,加石灰的试样渗出浓度极小;初始浸出浓度并不随着掺砂量的增加而增加;绿砂中Pb的离子呈指数曲线状有规律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砂 掺砂量 PH值 浸出规律 初始浸出浓度
下载PDF
荒漠地区土壤初始状况对水平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新平 康尔泗 +1 位作者 李新荣 张景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92-596,共5页
通过对沙坡头荒漠地区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与固沙区外天然沙丘沙以及天然植被红砂、珍珠分布区砂粘土在不同初始含水率(θi)条件下土壤水平入渗过程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土壤质地以及θi对水平入渗系数(λf)、剖面平均含水率(θm... 通过对沙坡头荒漠地区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与固沙区外天然沙丘沙以及天然植被红砂、珍珠分布区砂粘土在不同初始含水率(θi)条件下土壤水平入渗过程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土壤质地以及θi对水平入渗系数(λf)、剖面平均含水率(θm)状况的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入渗量的截持作用大于沙丘沙,因而将显著地改变降水入渗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再分配格局,减少降水对深层土壤(沙丘沙)的有效补给。通过对土壤剖面平均含水率θm与距离湿润锋前缘0~5cm、5~10cm处体积含水率θfA、θfB比较,生物土壤结皮的θm、θfA和θfB分别约为沙丘沙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沙丘 人工固沙区 入渗 荒漠地区
下载PDF
油砂油泥含油率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许修强 王红岩 +3 位作者 申志兵 郑德温 葛稚新 曹祖宾 《化工科技》 CAS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以中国内蒙扎赉特旗油砂为例,利用有机溶剂抽提的方法测定油砂含油率,并通过实验及抽提溶剂的性质等确定了最佳实验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用120#溶剂油为抽提试剂,在抽提温度为115℃、抽提时间为3.5 h的条件下,可有效的把油砂油从... 以中国内蒙扎赉特旗油砂为例,利用有机溶剂抽提的方法测定油砂含油率,并通过实验及抽提溶剂的性质等确定了最佳实验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用120#溶剂油为抽提试剂,在抽提温度为115℃、抽提时间为3.5 h的条件下,可有效的把油砂油从油砂中抽提出来,从而根据重量法测得油砂油含率。该方法同时可适用于对油泥油含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油泥 油含量 抽提
下载PDF
季冻区公路路基砂类土冻胀分类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姜龙 王连俊 张喜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639-645,共7页
针对季冻区公路路基用土未按照土的分类标准进行冻胀分类的现状,本文对不同含泥量的砂类土在不同含水量、饱和度和密实度状态下进行了一系列闭式冻胀模拟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含泥量砂类土的冻胀率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并... 针对季冻区公路路基用土未按照土的分类标准进行冻胀分类的现状,本文对不同含泥量的砂类土在不同含水量、饱和度和密实度状态下进行了一系列闭式冻胀模拟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含泥量砂类土的冻胀率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并且依据现行公路土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冻胀分类,为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并为季冻区公路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冻区 冻胀分类 数理统计 砂类土 含水量
下载PDF
科尔沁地区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衍青 张铜会 +3 位作者 刘新平 童勋章 唐霞 连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5,共5页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划分为3层:土壤水分剧变层(0—40cm),稳定层(41—130cm),活跃层(131—160cm)。在0—40cm土壤层,3种类型沙地土壤水分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1—130cm土壤层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在131—160cm土壤层流动沙丘表现为继续减小,但其它两种沙地的土壤水分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表现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质草地。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各月之间总体上差异性显著;各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年变化为:固定沙丘总体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沙质草地有变化但差异不大,而流动沙丘则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土壤水分 变化格局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不同垂直荷重对风化砂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俊 童磊 +1 位作者 张国栋 唐云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1-597,共7页
本文以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垂直荷重作用下,不同掺砂比例及不同含水率对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影响规律及各种不同垂直荷重下的σ-τ关系。影响直接剪切试验结果的... 本文以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垂直荷重作用下,不同掺砂比例及不同含水率对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影响规律及各种不同垂直荷重下的σ-τ关系。影响直接剪切试验结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试验时的垂直荷重和剪切速率,而现行规范对剪切速率是有明确规定的,但对垂直荷重只有一个推荐性的取值。本文对膨胀土掺入了10%、20%、30%、40%、50%的风化砂,分别配以6%、8%、10%、12%、14%的水,然后在I级垂直荷重(12.5~50kPa)、Ⅱ级垂直荷重(62.5~100kPa)、Ⅲ级垂直荷重(100~400kPa)作用下,进行剪切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得知:垂直荷重对改良后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影响较大,随着垂直荷重的减小,掺砂后的膨胀土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减小;在各级垂直荷重下,在同一含水率状态下,黏聚力均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内摩擦角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掺砂比例下,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本试验的研究成果为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用作公路路基填料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荷重 膨胀土 掺砂比例 含水率 抗剪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