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potranspiration and ratio of soil evapora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of winter wheat and maize in north China
1
作者 Zheng Wei Yu Liu +1 位作者 Di Xu Jiabing C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2期100-103,共4页
Evapotranspiration (ETc) is an important quantity for hydrological cycle. This study shows evapotranspiration, the ratio of evapora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E/ETc) of winter wheat and maize in north China. Sever... Evapotranspiration (ETc) is an important quantity for hydrological cycle. This study shows evapotranspiration, the ratio of evapora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E/ETc) of winter wheat and maize in north China. Several relationships, namely, E/ET0 and soil surface moisture, E/ET0 and leaf area index (LAI), are also analyzed. The average seasonal ETc values for winter wheat, maize (2008) and maize (2009) are 431.21,456.3 and 341.4mm. The value of E/ET0 varied from 1 at initial growth stage to 0.295 at the later growth for winter wheat, and from 1 to 0.492, from 1 to 0.566 for maize (2008) and maize (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ET0 and 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E/ET0 and LAI are fitted to a quadratic parabola equation wit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espectively, for wheat and maize. These results should help the precise planning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for these crop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TRANSPIRATIon soil evaporation 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winter wheat MAIZE
下载PDF
坡向对道路边坡生物土壤结皮组成和发育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张鑫钰 何萍 徐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59-8468,共10页
坡向是影响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生长的关键因素,但是以往研究对坡向的划分比较简单粗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一处具有360°坡向的道路边坡上自然生长着生物土壤结皮,以15°坡向为间隔,研究该道路边坡不同坡向生物土壤... 坡向是影响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生长的关键因素,但是以往研究对坡向的划分比较简单粗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一处具有360°坡向的道路边坡上自然生长着生物土壤结皮,以15°坡向为间隔,研究该道路边坡不同坡向生物土壤结皮组成(藓、藻结皮分盖度)、发育特征指标(结皮厚度、苔藓株高、生物土壤结皮叶绿素a含量)、结皮层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的差异以及成因。结果表明:(1)在南北向上,315°—30°区间内的混合生物结皮以藓结皮为主、藻结皮次之;75°—225°区间内的混合生物结皮以藻结皮为主、藓结皮次之。(2)在东西向上,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和发育呈现非对称性。混合生物结皮中藓结皮分盖度、结皮层含水率和生物土壤结皮叶绿素a含量在西向(225°—315°)平均分别是东向(45°—135°)的3.31、2.82倍和2.55倍,发育程度总体表现为西向优于东向。(3)当以藻结皮为主时,结皮层含水率低于3.8%,以藓结皮为主时,结皮层含水率高于7%。提出了道路边坡生物土壤结皮在不同方向上组成和发育特征的差异性规律和可能的成因,有助于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修复工程中不同方向上藻、藓的精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道路边坡 结皮层含水率 叶绿素A含量 坡向 自然实验
下载PDF
Radiation balance and the response of albedo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bove two alpine ecosystems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
3
作者 ShaoYing Wang Yu Zhang +3 位作者 ShiHua Lyu LunYu Shang YouQi Su HanHui Zh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7年第2期142-150,共9页
Understanding the energy balanc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important for better predic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o characterize the energy balance on the Plateau, we examined the radiation balance and the respons... Understanding the energy balanc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important for better predic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o characterize the energy balance on the Plateau, we examined the radiation balance and the response of albedo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bove an alpine meadow and an alpine wetland surfaces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using 2014 data. Although our two sites belong to the same climatic background, and are close geographically, the annual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at the alpine meadow site(6,447 MJ/(m2·a)) was about 1.1 times that at the alpine wetland site(6,012 MJ/(m2·a)),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cloudiness between our two sites. The alpine meadow and the alpine wetland emitted about 38%and 42%, respectively, of annual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back into atmosphere in the form of net longwave radiation; and they reflected about 22% and 18%, respectively, of the annual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back into atmosphere in the form of shortwave radiation. The annual net radiation was 2,648 and 2,544 MJ/(m2·a) for the alpine meadow site and the alpine wetland site,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only about 40% of the annual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global mean. At 30-min scales, surface albedo exponential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lar elevation angle; and it linear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water content for our two sites. But those relationship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loudiness and are site-spe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radiation balance surface ALBEDO solar ELEVATIon angle soil water content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new method for efficiently calculating of evaporation from the phreatic aquifer in variably saturated flow modeling 被引量:2
4
作者 HAO Qi-chen SHAO Jing-li +1 位作者 CUI Ya-li ZHANG Qiu-lan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1期26-34,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new method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content(SSMC) to more efficiently calculate th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in variably saturated flow modeling. In this m...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new method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content(SSMC) to more efficiently calculate th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in variably saturated flow modeling. In this method, the empirical formula to calculate evaporation was modified and the value of the formula varies from zero to one as a closed interval. In addition, the simulation code for calculating th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based on the SSMC method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OS9 module of Tough2, a variably saturated flow modeling code. Finally, two numerical tests and a case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SSMC metho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SMC method is capable of appropriately simu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flow in vadose zone and the amount of evaporation with the variable water table. And such results are in coincidence with the value calculated by the logistic function method, and fit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globally rather than lo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water content UNSATURATED ZonE EVAPORATIon surface soil MOISTURE content Tough2
下载PDF
利用温度和植被指数进行地物分类和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良云 张兵 +5 位作者 郑兰芬 童庆禧 刘银年 薛永祺 杨敏华 赵春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3,共5页
首先利用地物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 ,成功地对北京精准农业示范区内生长旺盛小麦、稀疏小麦、池塘水体、水草、淤泥和裸露土壤等 6种地物进行了分类 .其次 ,利用地物表面温度 (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作为坐标系 ,建立LST—NDVI三角... 首先利用地物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 ,成功地对北京精准农业示范区内生长旺盛小麦、稀疏小麦、池塘水体、水草、淤泥和裸露土壤等 6种地物进行了分类 .其次 ,利用地物表面温度 (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作为坐标系 ,建立LST—NDVI三角形分布的散点图 ,分析了散点图的地物特征分布及其物理意义 .与植被的红外和近红外两个特征波段构造的散射图相比 ,同类样本的离散度更小 ,不同类别样本之间的距离更大 .最后 ,提出了植被指数—表面温度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 ,结合地面采样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分类 土壤水分反演 植被指数 陆地表面温度 实用模块化成像光谱仪 土壤水分 散点图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柳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伟 杨文斌 +2 位作者 李卫 党宏忠 梁海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99,共5页
为探讨半干旱区沙柳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采用AV-3665R型雨量计、ECH2O-5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同步监测毛乌素沙地东北缘沙柳固定沙丘2013年降雨、0-2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200cm以下渗漏量,分析沙... 为探讨半干旱区沙柳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采用AV-3665R型雨量计、ECH2O-5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同步监测毛乌素沙地东北缘沙柳固定沙丘2013年降雨、0-2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200cm以下渗漏量,分析沙丘土壤水分变化、降雨入渗特征及降雨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结果表明:5-11月累计降雨399.4mm,其极显著影响0-200cm深度土壤水分变化(P<0.01);且0-2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4.26±0.23)%]时53.8mm(历时71h)降雨开始后310h,土壤体积含水量较高[(6.16±0.57)%]时88.6mm(历时62h)降雨开始后70h湿润锋到达200cm;试验期间降雨对土壤水有一定补给作用,其中(15.9±7.1)mm降雨蓄存在于0-200cm深度土壤中,占同期降雨的(4.0±1.8)%,200cm以下深层渗漏水量为3.1mm,占同期降雨的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固定沙丘 土壤体积含水量 降雨 湿润锋 渗漏
下载PDF
科尔沁地区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衍青 张铜会 +3 位作者 刘新平 童勋章 唐霞 连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5,共5页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划分为3层:土壤水分剧变层(0—40cm),稳定层(41—130cm),活跃层(131—160cm)。在0—40cm土壤层,3种类型沙地土壤水分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1—130cm土壤层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在131—160cm土壤层流动沙丘表现为继续减小,但其它两种沙地的土壤水分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表现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质草地。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各月之间总体上差异性显著;各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年变化为:固定沙丘总体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沙质草地有变化但差异不大,而流动沙丘则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土壤水分 变化格局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中度盐渍土壤的改良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梁建财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李瑞平 杨树青 辛静静 王志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6-424,共9页
地膜与秸秆覆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探索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在盐渍土壤的应用效应及机理,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度含盐土壤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玉米粉碎秸秆覆盖量9000 kg... 地膜与秸秆覆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探索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在盐渍土壤的应用效应及机理,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度含盐土壤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玉米粉碎秸秆覆盖量9000 kg·hm?2(F0.9)、玉米粉碎秸秆覆盖量6000 kg·hm?2(F0.6)、玉米整秆覆盖(YZ)、葵花整秆覆盖(KZ)、新地膜覆盖(DM)、地膜二次使用免耕(MG)、未覆盖(CK),研究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中度盐渍化向日葵农田的土壤水盐运动、向日葵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等影响,分析不同覆盖措施的改良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0~5 cm土层,处理F0.9、YZ、DM的含盐量收获后较播前降低,土壤表层脱盐,而MG、F0.6、KZ、CK土壤表层积盐。0~2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收获后与播前相比,处理F0.9、DM土壤耕层脱盐,而F0.6、YZ、MG、KZ、CK在土壤耕层积盐。各覆盖处理主要影响0~20 cm的土壤含盐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覆盖层因素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趋于一致。耕层土壤含盐量相比较, F0.9的含盐量最低,抑盐效果最好, DM与F0.6抑盐效果相近,不同秸秆覆盖处理间, F0.9、F0.6强于YZ、KZ,地膜覆盖之间, DM强于MG。在0~5 cm土层及0~20 cm土层, DM的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秸秆覆盖处理,粉碎秸秆覆盖(F0.9、F0.6)的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整秆秸秆覆盖(YZ、KZ)。处理DM、F0.9较CK显著提高了向日葵生育期内0~100 cm土壤储水量均值, F0.9、DM处理显著降低了0~100 cm土壤储水量变异系数,在生育期内保持了较稳定的土壤墒情。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增产,各处理产量效应是:DM〉F0.9〉YZ〉F0.6〉MG〉KZ〉CK。覆盖措施通过改善农田小环境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DM、F0.9、YZ处理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DM、MG、YZ、F0.9、F0.6的产投比显著高于CK,增收效果明显, DM和MG的纯收入及产投比显著高于秸秆覆盖处理。对于中度盐渍化耕地,新地膜覆盖DM是最有效的覆盖方式,秸秆覆盖处理中, F0.9为最优覆盖方式,与其他覆盖处理相比较, KZ处理的保墒、抑盐、增产等效果较差,因此向日葵秸秆不适合用作地面覆盖材料。结果可为覆盖技术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渍土 向日葵 地表覆盖方式 土壤储水量 土壤含盐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松-嫩平原苏打型盐渍土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于青春 孙婉 +2 位作者 陈波 杨立森 张国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93-1796,1801,共5页
用干燥法和滴水法研究了松嫩平原苏打型盐渍土在失水和吸水过程中抗剪强度参数c、φ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提出了这两种情况下,苏打型盐渍土随含水率变化的抗剪强度公式并给出其强度参数及含水率的强度曲面,得出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临界含... 用干燥法和滴水法研究了松嫩平原苏打型盐渍土在失水和吸水过程中抗剪强度参数c、φ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提出了这两种情况下,苏打型盐渍土随含水率变化的抗剪强度公式并给出其强度参数及含水率的强度曲面,得出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临界含水率。分析了苏打型盐渍土在失水和吸水条件下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机制。其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地区的苏打型盐渍土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型盐渍土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强度曲面 临界含水率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土壤蒸发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翟翠霞 马健 李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5-811,共7页
土壤表面蒸发是降水的无效损失,其大小直接决定着降水转化为有效土壤水的效率,从而间接决定了植物可利用水分的多寡。在降水稀少的沙漠区,定量认识土壤蒸发的大小和其所占降水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年全生长期(5~9月)应用自... 土壤表面蒸发是降水的无效损失,其大小直接决定着降水转化为有效土壤水的效率,从而间接决定了植物可利用水分的多寡。在降水稀少的沙漠区,定量认识土壤蒸发的大小和其所占降水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年全生长期(5~9月)应用自制的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测定了风沙土(有结皮覆盖的丘间低地和裸露沙丘顶部)和对照的荒漠盐碱土的土壤蒸发。结果表明:在相似的气象条件下,风沙土区的丘间低地和荒漠盐碱土的日平均蒸发量分别约是裸露沙丘(风沙土区)的2倍和3倍。整个生长期裸露沙丘的累积蒸发量为18.7mm,丘间低地为38.8mm,荒漠盐碱土为52.1mm。根据整个观测期的累积蒸发量和累积降雨量计算得出的蒸发降雨比分别为:裸露沙丘0.20,丘间低地0.42,荒漠盐碱土0.62,表明裸露沙丘由降水转化为土壤水而储存的比率最高。同时,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风沙土区0~5cm土层的含水量对土壤蒸发起决定作用,而盐碱土区的土壤蒸发则受到更深层次土壤水分的影响。裸露沙丘低的土壤蒸发、高的降水转化效率,为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裸露沙丘的低蒸发量可以视为植被状况对生态水文过程的一种良性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 裸露沙丘 风沙土 盐碱土 蒸发降雨比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流沙与四种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红丽 董智 王林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9-174,共6页
本文采用定位取样与烘干法,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地与平沙地四种主要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沙地与平沙地各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在空间上由剖面上部而下可划分为水分活跃层、水分次活跃层和水分相对稳定层三... 本文采用定位取样与烘干法,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地与平沙地四种主要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沙地与平沙地各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在空间上由剖面上部而下可划分为水分活跃层、水分次活跃层和水分相对稳定层三层,水分活跃层的变化与其根系分布层密切相关,深根系的植物其水分活跃层分布较深。各样地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明显,整个生长季土壤水分干湿变化呈“S”形,土壤含水量按其季节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4~5月降水贮存期,6月~9月中旬水分消耗期、9月下旬~10月水分缓慢恢复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受立地条件、植被等诸多因子的影响,各样地因土壤机械组成和地表覆盖不同而引起水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土壤水分 植物群落 流动沙丘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利用探地雷达观测分析早春融雪前后沙丘表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秦艳芳 陈曦 +2 位作者 周可法 孙莉 张捷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0-697,共8页
积雪融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春季植物发育的重要水源,快速获取早春沙丘的土壤水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2010年3、4月分别使用探地雷达进行了多次测量实验,结果显示:1)融雪初期,沙丘顶部土壤的自由水含量最大,阳坡次之,且融雪... 积雪融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春季植物发育的重要水源,快速获取早春沙丘的土壤水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2010年3、4月分别使用探地雷达进行了多次测量实验,结果显示:1)融雪初期,沙丘顶部土壤的自由水含量最大,阳坡次之,且融雪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侧向缓慢流动,在坡底汇集,主导了融雪初期乃至整个春季沙丘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2)融雪后期,由于阴坡积雪和冻土消融相对滞后,表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阳坡,而沙丘顶部由于融雪最早且融雪期间水分转移最多而表面最为干燥;3)通过与时域反射仪的同步测量结果对比,探地雷达的测量精度被有效控制在0.03范围内,且探地雷达提供的连续数据更有利于从细节上把握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为中小尺度土壤水分的动态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沙丘表层土壤含水量 地面直达波 积雪融化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集合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方法改进土壤水分模拟效果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鹤 杨大文 +1 位作者 刘钰 张宝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4,共6页
陆面过程模型是连续模拟土壤水分的有效工具,然而输入数据及模型结构本身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模拟误差在模型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同化技术可以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实时修正模型状态变量,进而提高土壤水分的模拟精度。本研究构建集合卡... 陆面过程模型是连续模拟土壤水分的有效工具,然而输入数据及模型结构本身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模拟误差在模型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同化技术可以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实时修正模型状态变量,进而提高土壤水分的模拟精度。本研究构建集合卡尔曼滤波(En KF,ensemble Kalman filter)数据同化方法,将其集成到水文强化陆面过程模型HELP(hydrologically-enhanced land process)中,对模型中土壤水分及表面温度等状态变量进行优化。模型选取山东位山生态水文观测站2006年的数据进行验证,采用未经同化的模型率定结果作为基准值。结果表明,数据同化后表层、根层、深层土壤水分模拟结果相比基准值均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均方根误差减小30%-50%,证明采用数据同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遥感 温度 数据同化 陆面过程模型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地表反照率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冯超 古松 +5 位作者 赵亮 徐世晓 周华坤 李英年 徐维新 吴力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18,非生长季为0.25。在植物生长初期的5月,地表反照率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5月末至6月初出现全年最低值;植物生长旺季的7~8月,受植被的影响地表反照率相对较稳定,并略高于生长季中其它各月。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呈"U"型,阴天的地表反照率高于晴天。全年地表反照率出现的最大频率集中在0.20附近,非生长季在0.22附近,生长季在0.18附近。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的影响,而非生长季受积雪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退化草地 地表反照率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及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靖 李湘阁 +1 位作者 刘恩民 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建立了冬小麦返青~收获期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0~60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为。在田间条件下由RE和ET_0推算出小麦耗水量ET,并可用于冬小麦适时、适量灌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相对蒸散 叶面积指数 表层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2
16
作者 黄湘 李卫红 +1 位作者 陈亚宁 马建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51-1959,共9页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分析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1)胡杨和柽柳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过程相同,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呈单峰值曲线,但是...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分析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1)胡杨和柽柳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过程相同,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呈单峰值曲线,但是不同月份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2)胡杨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大于柽柳群落的;(3)胡杨和柽柳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距地表2cm处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但是不同植物类型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有所不同;(4)胡杨和柽柳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76%~93%左右的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受温度和水分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荒漠河岸林 胡杨 柽柳 近地表气温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地面覆盖的保水增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谭军利 王林权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两年的夏玉米微区试验(带遮雨棚)分析麦草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保水增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排除降水影响的条件下,地面覆盖均能增加产量。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高;麦草覆盖保水效果显著,但增产效果较低。... 通过两年的夏玉米微区试验(带遮雨棚)分析麦草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保水增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排除降水影响的条件下,地面覆盖均能增加产量。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高;麦草覆盖保水效果显著,但增产效果较低。休闲时,麦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明显增加了0~60cm土层土壤的储水量,分别比不覆盖高10.2mm和7.4mm;在种植玉米的条件下,覆草处理的土壤储水量增加16.1mm;而覆膜处理则减少了13.0mm。对硝态氮而言,休闲状态下覆草处理的硝态氮在土壤表层的聚集较裸地少,而覆膜处理则相反;种植玉米时,覆草和覆膜处理均可减少硝态氮在表层土壤的聚集,且覆膜的效果大干覆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覆盖 夏玉米 硝态氮 土壤储水量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果 周广胜 阳伏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943-6951,共9页
基于2008年全年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气象观测数据对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地表反照率在晴天呈早晚高、正午前后低的U形变化特征,降水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将导致地表反照率减小,云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比较... 基于2008年全年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气象观测数据对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地表反照率在晴天呈早晚高、正午前后低的U形变化特征,降水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将导致地表反照率减小,云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比较复杂。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的月平均日变化类似于晴天条件下的日变化,大多数月份呈现早晚高正午前后低的U形变化趋势,仅在1—2月份及11—12月份呈现V形。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在生长季,由于存在植被覆盖使得地表反照率较低;而在冬季,地表反照率较高,特别是1、2月份,其月均值分别为0.56和0.48,甚至高于沙漠。9月份地表反照率月均值达到最小值0.230,7、8、9月份地表反照率接近,分别为0.236、0.232和0.230。而且在生长季,荒漠草原的地表反照率高于退化草地、农田及麦田,低于沙漠的地表反照率,但是荒漠草原的地表反照率除7—10月份明显低于沙漠地表反照率外(相差大于0.02),生长季的其它月份与沙漠相差不大。晴天地表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地表反照率趋于稳定,其与太阳高度角呈指数关系。土壤含水量的增大会导致地表反照率的减小,地表反照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指数或线性关系。根据地表反照率与这两个因子之间的单因子关系式,建立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晴天地表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与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双因子参数化公式,而且太阳高度角和土壤含水量两者共同解释了地表反照率变化的68%左右。该公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内蒙古荒漠草原晴天地表反照率的变化。该公式是否可以进一步耦合到天气或气候模式中,还需要借助更多代表性的观测资料的验证,但是本研究无疑对陆面模式中地表反照率更准确的参数化及模拟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太阳高度角 土壤含水量 晴天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强度对黏黄土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19
作者 刘汗 雷廷武 赵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为研究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强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采用径流-入流-出流法和双环入渗法测量比较,采用不同降雨强度(204、0和60 mm/h)和3种土壤含水率(2.60%1、0.4%和19.5%)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入渗性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为研究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强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采用径流-入流-出流法和双环入渗法测量比较,采用不同降雨强度(204、0和60 mm/h)和3种土壤含水率(2.60%1、0.4%和19.5%)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入渗性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双环法测量的土壤初始入渗率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增加,稳定入渗率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Kostiakov、Horton和Philip入渗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径流-入流-出流法测量结果均优于双环法测量结果,而且Horton入渗模型回归结果优于其他入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入渗性能 降雨 双环入渗法 地表结皮
下载PDF
土与结构接触界面改进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卢廷浩 王伟 王晓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1期82-85,99,共5页
目的研究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力学行为随接触材料类型及含水率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改进的直剪仪进行黏土自身、黏土与混凝土、黏土与石、黏土与砖4个含水率共64个试样的剪切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正应力下土与不同结构接触界面的剪... 目的研究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力学行为随接触材料类型及含水率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改进的直剪仪进行黏土自身、黏土与混凝土、黏土与石、黏土与砖4个含水率共64个试样的剪切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正应力下土与不同结构接触界面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当土体含水率增大时,黏土内部摩擦角缓慢减小,而黏土与混凝土和黏土与砖接触界面的摩擦角急剧降低;土体内部的黏聚力逐渐减小,而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黏聚力均先增大后减小.各接触类型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随土体含水率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只在含水率为13%、法向应力为50 kPa的黏土内部剪切时才出现剪胀现象.结论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摩擦角、黏聚力等力学参数与接触材料类型及土体含水率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的计算参数取值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接触界面 改进直剪试验 含水率 力学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