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D Model of Dense Gas-solid Systems in Jetting Fluidized Beds 被引量:2
1
作者 Kai Zhang Jiyu Zhang +1 位作者 Biiang Zhang John Yate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A CFD code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describing gas and solid flow in fluidized beds. This code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not only the spatiotemporal gas and solid phase velocities and v... A CFD code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describing gas and solid flow in fluidized beds. This code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not only the spatiotemporal gas and solid phase velocities and voidage profiles in a two dimensional bed but also fluid dynamics in the jet region.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gas flow direction is upward in the entire bed accompanied with random local circulations, whilst solid flow direction is upward at the center and downward near the wall. The radical reason of strong back mixing of solid particles and good transfer behavior between two phases is that the jet entrains solid particles. Numerical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gas velocity, solid velocity and pressure profile have a significant change when the voidage is 0 8. The simulated time averaged voidage profiles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imulated data reported by Gidaspow and Ettehadieh(1983). Therefore, CFD model can be regarded as a useful tool to study the jet characteristics in dense gas solid fluidized 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tting fluidized bed CFD model Gas solid dynamics Modified SIMPLE
下载PDF
RESEARCH ON STABILITY OF MOVING JET CONTAINING DENSE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建忠 周泽宣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0年第12期1390-1400,共11页
The spatial stability equation of moving jet containing dense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was derived out by means of the continuum phase-coupled model. The stability curves of moving jet far different downstream distan... The spatial stability equation of moving jet containing dense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was derived out by means of the continuum phase-coupled model. The stability curves of moving jet far different downstream distances, Reynolds number of flow-field, particle properties and velocities of jetting device are got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based on the asymptotic method and the Eulerian conservative difference scheme. Found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btained stability curves it is found that the positive velocity of jetting device widens the unstable frequency range of flow-field hut the effect of the negative one is contrary. In addition, particles existing in the flow-field curb the instability of flow-field and the effect enhances with the decrease of Reynolds number of flow-field. These conclusions benefit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ving two-phase j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continuum phase-coupled model STABILITY moving jet numerical computat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STABILITY OF INTERFACE OF JET CONTAINING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3
作者 周泽宣 Tan Soon Keat 林建忠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0年第7期741-746,共6页
The stability equation of interface of two-phase je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ticle-gas disturbance velocity ratio equation are derived by means of the phase-coupled model. The stability nares of interface of two-phas... The stability equation of interface of two-phase je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ticle-gas disturbance velocity ratio equation are derived by means of the phase-coupled model. The stability nares of interface of two-phase jet for different particle proper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ticle-gas disturbance velocity ratio curves are given out through numerical computation. Further, several important conclusions on effect of particle property on growth and propagation of disturbance of interface of two-phase jet and particle disturbance property me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ses of the obtained stability curves and particle-gas disturbance velocity ratio curves. These important conclusions can play a guiding role in studying development of two-phase jet and executing artificial controls over it in project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of interface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particle disturbance property phase-coupled model jet shear layer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solid shielding tub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dio-frequency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jet
4
作者 Jing LI Heping L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2-90,共9页
Active control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 je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ctual applications since the CAP operates in an open atmosphere with the inevitable entrainment of the surroun... Active control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 je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ctual applications since the CAP operates in an open atmosphere with the inevitable entrainment of the surrounding cold air. In this paper, the solid shielding effects of the cylindrical quartz tubes with different inner diameter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 jets driven by a radio-frequency(RF) power supply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hielded plasma jet can b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an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the quartz tube inner diameter and that of the plasma generator nozzle exit with other parameters being unchanged. This phenomenon may be qualitatively attributed to the loss of diffusion of the charged particle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under different inner diameters of the quartz tubes. Compared with the plasma free jet, the plasma shielding jet is produced with optimized parameters including longer plasma jet leng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hemically reactive species, higher rotational, vibrational, and electron excitation temperatures when the inner diameters of the solid shielding tube and the generator nozzle exit are the same. A maximum plasma jet length of 52.0 cm is obtained in contrast to that of 5.0 cm of the plasma free jet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lid shielding effect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active control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of the RF-CAP jet operating in an open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jet RADIO-FREQUENCY glow discharge solid SHIELDING effect effect of the tube inner diameter active control of plasma jet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射流与气固两相流混合过程的测试与分析方法
5
作者 闫子涵 王栋栋 +2 位作者 阴慧敏 刘文瑞 卢春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21,共9页
湍流射流是气固快速反应过程中气相原料与固体颗粒的理想混合形式,采取有效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获得射流与气固两相流的混合行为对研究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光纤探针技术获得了颗粒浓度动态数据,以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 湍流射流是气固快速反应过程中气相原料与固体颗粒的理想混合形式,采取有效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获得射流与气固两相流的混合行为对研究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光纤探针技术获得了颗粒浓度动态数据,以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小波分析,提出了射流与气固两相流混合过程中颗粒聚团的确定方法,并将射流影响区内气固间的瞬时接触状态分为颗粒聚团相、散式颗粒相以及未与颗粒充分混合的射流相。结合附壁射流理论,利用气体示踪技术获得的射流特征浓度分布结果,对理想条件下的射流中心线方程进行了修正,所得结果可预测气固两相流中射流的发展趋势。利用臭氧分解示踪技术,获得了原料射流与气固两相流混合过程中的局部反应结果,将其与气固动态混合特征及射流轨迹模型相结合,可分析流动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两相流 气固混合 聚团 流线模型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流调控装置与射流风幕综合调控粉尘场优化分析
6
作者 龚晓燕 魏民杰 +4 位作者 陈龙 付浩然 常虎强 贺子纶 张红兵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220,共7页
为解决目前综掘工作面传统混合式通风下粉尘聚集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出风口风流调控装置与抽风口射流风幕综合调控优化粉尘场的思路。以陕北某矿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风流-粉尘气固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调控装置口径、... 为解决目前综掘工作面传统混合式通风下粉尘聚集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出风口风流调控装置与抽风口射流风幕综合调控优化粉尘场的思路。以陕北某矿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风流-粉尘气固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调控装置口径、调控装置右偏角、风幕出口宽度、风幕出口速度及风幕出口张角等参数对粉尘场的影响;设计了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综合调控方案,设计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综合调控方案准确性和降尘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在该综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布局下,当调控装置口径1.2 m,调控装置右偏角9°,风幕出口宽度0.14 m,风幕出口速度7 m/s,风幕出口张角60°时,司机位置粉尘质量浓度和行人呼吸带高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91.7%和74.9%,测试误差均在10%以下,有效改善了通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流调控装置 射流风幕 气固耦合 粉尘场优化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井下套管水力切割仿真与实验研究
7
作者 付文 颜廷俊 +1 位作者 朱庆利 王文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2-286,293,共6页
为弥补传统井下开窗方法的不足,磨料水射流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此领域,基于实际井下应用,若开出(30×50)mm的孔,则可继续喷射地层,实现一次性开窗及破岩。磨料水射流技术开窗具有效率高、无毛刺、喷嘴结构简单的特点。这里利用LSDYNA... 为弥补传统井下开窗方法的不足,磨料水射流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此领域,基于实际井下应用,若开出(30×50)mm的孔,则可继续喷射地层,实现一次性开窗及破岩。磨料水射流技术开窗具有效率高、无毛刺、喷嘴结构简单的特点。这里利用LSDYNA软件模拟磨料水射流对套管壁的冲蚀与仿真,并分析了割缝中工件压力分布。采用第一次实验确定模拟模型,利用第二次实验进行模型的验证,用确定好的模拟模型对不同结构的喷嘴进行仿真,为研制可切割(30×50)mm孔的喷嘴提供依据,节省实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 LSDYNA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射流与超声速来流相互作用数值研究
8
作者 张恩豪 樊建龙 +1 位作者 朱亮 邓恒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5,41,共7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声速来流机续航级在超声速来流中的燃气射流及外流场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同工况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及外流场进行流场结构定性分析,得到该流场结构大体可分为外场区、回流区及尾流区;通过对比不同高度轴线...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声速来流机续航级在超声速来流中的燃气射流及外流场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同工况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及外流场进行流场结构定性分析,得到该流场结构大体可分为外场区、回流区及尾流区;通过对比不同高度轴线上参数,得到随着工作高度增加,喷管流动分离现象消失,波节减少,首个入射激波形成距离喷管出口距离增加,激波波面速度增大;通过对比回流区壁面参数,得到随着工作高度的增大,回流区壁面温度及马赫数增大,低压回流区导致喷管的实际工作压力低于环境压力30%以上;当喷管处于欠膨胀工作状态时,回流区流体马赫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且靠近尾焰端受工作高度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燃气射流 数值模拟 超声速 混合工质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水下点火尾流场计算
9
作者 周君 江晓瑞 +1 位作者 李卓 鲁荣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5期63-70,共8页
为研究固体发动机水下点火初期喷管内燃气泡的流动和发展过程及流场结构,利用CFD方法通过fluent分析软件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点火过程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发动机尾流场燃气马赫数、压力、温度等瞬态阶段演变情况。结... 为研究固体发动机水下点火初期喷管内燃气泡的流动和发展过程及流场结构,利用CFD方法通过fluent分析软件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水下点火过程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发动机尾流场燃气马赫数、压力、温度等瞬态阶段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发动机水下点火时,燃气与水之间产生强烈地相互作用,射流通道沿轴向存在周期性胀缩,一个周期内相继出现膨胀—液体回压—回流—颈缩—继续膨胀现象,随着流场发展涨缩强度逐渐减弱,颈缩位置向下游移动;燃气射流初期,轴向压力最高点在燃气泡头部位置;点火初始时刻喷管出口出现压力峰值;全计算域内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振荡,沿轴向远离出口区域有剧烈的传热和明显的气液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水下燃气射流 尾流场 燃汽泡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泥浆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
10
作者 孙坤杰 程怀玉 +2 位作者 张祖提 柴彤山 龙新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9,共8页
为了研究泥浆射流泵的冲蚀磨损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泥浆射流泵内部的固液两相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重点对泥浆射流泵内部液固两相流的冲蚀磨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浆射流泵喉管进口和喉管中后段是产生冲蚀磨损的主要部... 为了研究泥浆射流泵的冲蚀磨损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泥浆射流泵内部的固液两相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重点对泥浆射流泵内部液固两相流的冲蚀磨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浆射流泵喉管进口和喉管中后段是产生冲蚀磨损的主要部位,吸入室和扩散管未产生明显冲蚀磨损。颗粒质量流量从1 kg/s增大到1.8 kg/s时,泥浆射流泵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93.7%;泥浆流速从2 m/s增大到5 m/s时,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11.48倍;颗粒直径从200μm增大到450μm时,最大冲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相较于颗粒质量流量和颗粒直径,泥浆流速对射流泵内表面的冲蚀磨损影响更大,但产生冲蚀磨损的主要部位不会随泥浆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和颗粒直径发生明显改变。研究成果可为射流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射流泵 液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离散相模型 冲蚀磨损
下载PDF
硬质颗粒参数对列车增黏撒砂喷射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岳子恒 张沭玥 +4 位作者 叶浩 丁昊昊 郭俊 王文健 刘启跃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4-2062,共9页
为研究颗粒参数对列车增黏撒砂喷射行为的影响,利用可视化检测技术开展不同颗粒粒径、形状和密度下喷射行为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喷射速度、扩散角度的影响权重,探究不同颗粒在撒砂装置内部运动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 为研究颗粒参数对列车增黏撒砂喷射行为的影响,利用可视化检测技术开展不同颗粒粒径、形状和密度下喷射行为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喷射速度、扩散角度的影响权重,探究不同颗粒在撒砂装置内部运动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密度的增大,颗粒喷射速度和扩散角度均逐渐减小,不规则颗粒的扩散角度普遍大于近圆形颗粒的扩散角度;喷射速度显著影响因素权重(从大至小)为:粒径、密度;扩散角度显著影响因素权重(从大至小)为:形状、粒径;颗粒粒径和密度与所受气固耦合力成正比,与初始时刻颗粒加速度成反比,不规则颗粒的碰撞次数高于近圆形颗粒的碰撞次数;根据耦合力和动能的变化规律将颗粒运动特征分为加速和稳定两个阶段,初始时刻颗粒加速决定颗粒在稳定阶段所获动能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黏硬质颗粒 喷射速度 扩散角度 气固两相流仿真 颗粒运动特征
下载PDF
凹壁面切向射流入射角度对液固两相流动的影响
12
作者 田志国 葛忠义 +2 位作者 柳思远 蒋灿 张静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40-544,共5页
为研究凹壁面切向射流的入射角度对离散颗粒行为的影响,以立式圆筒体为主要结构,分析圆形壁面射流液固两相流动。运用数值模拟对离散颗粒运动轨迹、颗粒分布、压力、切向速度、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增加,离散... 为研究凹壁面切向射流的入射角度对离散颗粒行为的影响,以立式圆筒体为主要结构,分析圆形壁面射流液固两相流动。运用数值模拟对离散颗粒运动轨迹、颗粒分布、压力、切向速度、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增加,离散颗粒扩散角收缩,β=0°时离散颗粒扩散角为5.0°,β=45°时扩散角仅为1.5°。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入口处静压力和颗粒切向速度分布变化不大,但粒径小于0.4 mm颗粒的最大和最小停留时间明显下降。该研究提供了液固两相凹壁面切向射流中颗粒行为影响的基础数据,为相关设备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两相 凹壁面切向射流 入射角度 离散颗粒 扩散
下载PDF
钢/铝双金属固-液复合工艺研究
13
作者 张达 周建溢 +4 位作者 孙建波 黄志求 张云龙 焦玉凤 胡明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研究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钢/铝复合材料,预先对钢基体表面预处理,在浇铸过程中改变钢基体的移动速度,使得铝液与钢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及导热仪检测分析钢/铝复合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及导热性,用万能力... 研究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钢/铝复合材料,预先对钢基体表面预处理,在浇铸过程中改变钢基体的移动速度,使得铝液与钢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及导热仪检测分析钢/铝复合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及导热性,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其剪切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钢基体移动速度升高,铝液对钢基体冲击射流换热量减小,复合界面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钢基体表面镀锌层起到了润湿、漫流、保护作用,有效提升了钢/铝之间结合强度。在浇铸温度810℃,钢基体移动速度为12 mm/s时,测得结合强度为19.1 MPa,测得最高热导率为88.23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强化换热 钢/铝双金属 固-液复合 镀锌
下载PDF
纤维束与异形筘内合成气流的相互耦合作用
14
作者 方敬兵 沈敏 +2 位作者 李俊祥 王真 余联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为提高喷气织机辅助喷嘴的引纬效率,设计了3类多孔阵列式辅助喷嘴,揭示了多孔形状与阵列方式对合成气流速度分布和弹性纤维束运动位移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纤维束-气流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数值模拟了三维瞬态流场分... 为提高喷气织机辅助喷嘴的引纬效率,设计了3类多孔阵列式辅助喷嘴,揭示了多孔形状与阵列方式对合成气流速度分布和弹性纤维束运动位移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纤维束-气流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数值模拟了三维瞬态流场分布及纤维束运动位移,并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纤维束运动位移,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异形筘道内合成气流速度分布、速度梯度及纤维束头端运动位移。结果表明:异形筘道内合成气流速度梯度变化与纤维束头端位移具有相关性,合成气流速度梯度越小,纤维束运动位移也越小;三圆孔中心阵列辅助喷嘴形成的合成气流速度梯度最小,纤维束运动位移最小,适合用于弹力较大织物的引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引纬效率 流固耦合 辅助喷嘴 合成气流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辅助喷嘴特性分析
15
作者 何为 沈敏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文章主要研究喷气织机中不同孔型的辅助喷嘴应力形变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辅助喷嘴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对其结构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对单圆孔、椭圆阵列以及圆阵列三种孔型的辅助喷嘴在同一流体激励下进行分析,得... 文章主要研究喷气织机中不同孔型的辅助喷嘴应力形变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辅助喷嘴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对其结构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对单圆孔、椭圆阵列以及圆阵列三种孔型的辅助喷嘴在同一流体激励下进行分析,得到各个辅助喷嘴在同一流体激励下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椭圆阵列在流体激励下的形变最大,圆形阵列辅助喷嘴结构的形变最小,为喷气织机的辅助喷嘴结构设计生产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辅助喷嘴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下载PDF
液固循环移动床反应-再生系统的颗粒循环量调节和输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聪 韩明汉 +1 位作者 王金福 金涌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7,共7页
液固循环移动床反应 -再生系统由上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室、再生室、连通管和颗粒提升管组成。颗粒经再生室、反应室向下移动 ,进入输送管后被向上输送返回至再生室。颗粒循环能力决定了反应室和再生室内的颗粒更新速率 ,是循环移动... 液固循环移动床反应 -再生系统由上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室、再生室、连通管和颗粒提升管组成。颗粒经再生室、反应室向下移动 ,进入输送管后被向上输送返回至再生室。颗粒循环能力决定了反应室和再生室内的颗粒更新速率 ,是循环移动床操作的关键之一。对反应器的颗粒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循环移动床 反应-再生系统 颗粒循环 循环量调节 射流输送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对射流刺激的易损性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超 党永战 +3 位作者 李宏岩 王国强 杨立波 袁志锋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
以空心装药为标准射流源,研究了3种典型固体推进剂在空心装药射流冲击下的易损性响应特性,分析了配方、射流源的冲击方向(轴向或径向)、装药尺寸等对固体推进剂易损性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进剂对轴向射流刺激的响应程度大于径向响应... 以空心装药为标准射流源,研究了3种典型固体推进剂在空心装药射流冲击下的易损性响应特性,分析了配方、射流源的冲击方向(轴向或径向)、装药尺寸等对固体推进剂易损性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进剂对轴向射流刺激的响应程度大于径向响应;在千克级药量和长径比为4∶1和1∶1条件下,3种典型推进剂对射流刺激的响应程度差别不大,且均有较强反应发生;HTPB复合推进剂、改性双基推进剂、NEPE推进剂的反应等级依次为爆炸、部分爆轰和部分爆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固体推进剂 射流撞击 易损性
下载PDF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气固浓淡射流的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昊 杜黎龙 +3 位作者 王正华 郑立刚 岑可法 樊建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78-182,共5页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在水平方向上分为浓淡两股,浓煤粉射流位于向火侧而淡煤粉射流位于背火侧,以实现稳定着火,防止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并起到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作用,但由于浓淡两股煤粉空气射流之间仅有较薄的隔板加以分隔,... 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在水平方向上分为浓淡两股,浓煤粉射流位于向火侧而淡煤粉射流位于背火侧,以实现稳定着火,防止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并起到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作用,但由于浓淡两股煤粉空气射流之间仅有较薄的隔板加以分隔,因此往往存在浓淡煤粉射流是否在出口后不久即发生混合,导致浓淡分离效果丧失的疑 虑。该文通过气固两相模化实验,采用基于光学波动法的激光光纤探针对水平浓淡气固两相射流在燃烧器出口外浓淡两股射流的混合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浓淡燃烧器出口气固两相射流的浓淡分离效果能在较长的射程内得以维持,从而保证了浓淡燃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浓淡燃烧器 气固浓淡射流 混合特性 锅炉
下载PDF
两种喷嘴喷射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焦磊 吴大转 +1 位作者 王乐勤 徐如良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2-964,共3页
为比较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和连续射流喷嘴的喷射性能,利用自行搭建的喷嘴性能测试装置对两种喷嘴的喷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实测了不同压力下两种喷嘴的时均喷液量,分析了不同口径的连续射流喷嘴和自激脉冲喷嘴的喷射特性,主要探讨了连续... 为比较自激振荡脉冲喷嘴和连续射流喷嘴的喷射性能,利用自行搭建的喷嘴性能测试装置对两种喷嘴的喷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实测了不同压力下两种喷嘴的时均喷液量,分析了不同口径的连续射流喷嘴和自激脉冲喷嘴的喷射特性,主要探讨了连续射流喷嘴、自激喷头下喷嘴直径对喷嘴喷液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两种射流打击油泥样本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时均喷液特性相似的连续射流和脉冲射流在冲击油泥样本时,相同时间下脉冲射流的冲击破坏范围要大于连续射流,根据试验中油泥的屈服破坏过程,确定了射流有效打击力的临界值,建立射流清洗油泥时有效射程的经验估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脉冲射流 连续射流 喷射性能 有效射程
下载PDF
固体火箭燃气射流近场形成与发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军 曹从咏 徐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0-413,共4页
固体火箭武器燃气射流的近场区域存在有复杂的波系,膨胀波、压缩波的混合作用是机 弹、弹 舰相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复杂波系压力、温度场的分布是燃气射流动力冲击和热冲击作用的直接因素。因为这一区域流动的复杂性,使得实验研究非常... 固体火箭武器燃气射流的近场区域存在有复杂的波系,膨胀波、压缩波的混合作用是机 弹、弹 舰相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复杂波系压力、温度场的分布是燃气射流动力冲击和热冲击作用的直接因素。因为这一区域流动的复杂性,使得实验研究非常困难。为此应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固体火箭高度欠膨胀燃气射流流场起始冲击波、近场波系的形成及发展。计算结果揭示了近场区域的一些特性,与文献提供的数据较为吻合,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推进 火箭排气 喷管气流 流动分布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