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SM-YSZ nano-composite cathode with YSZ interlayer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1
作者 Zhongbo Liu Zhe Zhao +4 位作者 Lei Shang Dingrong Ou Daan Cui Baofeng Tu Mojie Ch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10-514,共5页
Low temperature prepared(La;Sr;);MnO;-δ-Y;Zr;O;(LSM-YSZ) nano-composite cathode has high three-phase boundary(TPB) density and shows highe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activity than traditional LSM-YSZ catho... Low temperature prepared(La;Sr;);MnO;-δ-Y;Zr;O;(LSM-YSZ) nano-composite cathode has high three-phase boundary(TPB) density and shows highe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activity than traditional LSM-YSZ cathode at reduced temperatures. But the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cathode and electrolyte due to low sintering temperature restrains the performance of LSM-YSZ nano-composite cathode. A YSZ interlayer, consisted of nanoparticles smaller than 10 nm, is introduced by spinning coating hydrolyzed YSZ sol solution on electrolyte and sintering at 800 °C.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erlayer is about 150 nm. The YSZ interlayer intimately adheres to the electrolyte and shows obvious agglomeration with LSM-YSZ nano-composite cathode. The power densities of the cell with interlayer are 0.83, 0.46 and 0.21 W/cm;under 0.7 V at 800, 700 and 600 °C, respectively, which are 36%, 48% and 50% improved than that of original cell. The interlayer introduction slightly increases the ohmic resistance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The depressed high frequency arcs of impedance spectra suggest that the oxygen incorporation kinetics are enhanced at the boundary of YSZ interlayer and LSM-YSZ nanocomposite cathode, contributing to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ell with inter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oxide fuel cell LSM-YSZ cathode INTERLAYER Three-phase boundary oxygen incorporation
下载PDF
离子导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家骏 丁宇 徐丹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6,共8页
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电解质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开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是使电池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目前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混... 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电解质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开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是使电池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目前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混合离子导体三大类。简述了近些年这三类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综合目前发展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趋势,对未来电解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氧离子导体 质子导体 混合离子导体
下载PDF
IT-SOFCs中CuBi_(2)O_(4)-Gd_(0.1)Ce_(0.9)O_(1.95)复合阴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蒋佳洪 李娜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1期41-49,共9页
为提高SOFC阴极材料CuBi_(2)O_(4)(CBO)在中温区的电化学性能,将经不同温度烧结的Gd_(0.1)Ce_(0.9)O_(1.95)(GDC)相分别加入CBO中制备成相应的CBOGDC(CG)复合阴极。利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对阴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探究了GDC相的... 为提高SOFC阴极材料CuBi_(2)O_(4)(CBO)在中温区的电化学性能,将经不同温度烧结的Gd_(0.1)Ce_(0.9)O_(1.95)(GDC)相分别加入CBO中制备成相应的CBOGDC(CG)复合阴极。利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对阴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探究了GDC相的微观形貌和加入量对复合阴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机制原因,进而筛选出加入的GDC相的最佳烧结温度,以及复合阴极中CBO和GDC相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GDC粉体合成过程中所选用的烧结温度影响了其微观形貌,进而影响了复合阴极的电化学性能。经800℃烧结的GDC相的加入相比于经其他温度烧结的GDC更能有效提高CBO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另外,当GDC相的加入量为40 wt.%时,复合阴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极化电阻最小,650℃、700℃和750℃时的极化电阻Rp分别为0.70、0.39、0.21Ω·cm^(2)。根据特征电容、活化能及反应级数的分析得出,电荷转移过程是复合阴极氧还原反应的主要速控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S 尖晶石氧化物 复合阴极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铁基钙钛矿BaFe_(1-x)In_(x)O_(3-δ)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强 赵辉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4-40,F0003,共8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铁基钙钛矿氧化物BaFe_(1-x)In_(x)O_(3-δ),对材料的物相结构、热膨胀性能、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其中,BaFe_(1-x)In_(x)O_(3-δ)(BFIn10)阴极表现出最优异的电... 研究了一种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铁基钙钛矿氧化物BaFe_(1-x)In_(x)O_(3-δ),对材料的物相结构、热膨胀性能、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其中,BaFe_(1-x)In_(x)O_(3-δ)(BFIn10)阴极表现出最优异的电极性能,700℃下电极的极化电阻为0.25Ω·cm^(2),当阴极过电位为32 mV时,BFIn10电极的电流密度为90 mA·cm^(-2)。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和氧分压下电极的极化电阻,确定了BFIn10阴极上发生的氧还原反应主要包括离子从三相界面到CGO电极的转移过程和电荷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电催化性能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CeO_(2)基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中的应用
5
作者 韦斐 王乐莹 +2 位作者 罗凌虹 程亮 徐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降低工作温度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必然趋势,而由低温导致的阴极极化阻抗增加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复合阴极应用中,CeO_(2)基材料兼有“电解质”和“阴极”功能,不仅能提高氧离子电导率、扩展三相界面,改善阴极的热膨... 降低工作温度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必然趋势,而由低温导致的阴极极化阻抗增加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复合阴极应用中,CeO_(2)基材料兼有“电解质”和“阴极”功能,不仅能提高氧离子电导率、扩展三相界面,改善阴极的热膨胀系数,还能起到协同催化的作用、加快阴极氧还原反应速率。综述了CeO_(2)基材料在促进阴极氧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协同催化机理,并对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设计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复合阴极 CeO_(2)基材料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仪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丁家峰 罗安 +1 位作者 曹建 安晨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24-1529,共6页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的微量可燃气体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只需要一种载气就能够完成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利用从四大守恒定律出发建立的管式SOFC数学模型,得到了可燃气体含量与SOFC输出电压的关系,进而...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的微量可燃气体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只需要一种载气就能够完成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利用从四大守恒定律出发建立的管式SOFC数学模型,得到了可燃气体含量与SOFC输出电压的关系,进而通过优化参数并结合色谱分析技术设计了一套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监测仪。该测量仪以嵌入式PC104为核心,具有油中气体含量的实时LCD显示,并通过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实现气体含量数据的后台存储。实验与现场投运的结果表明该技术满足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需求,具有线性度好、精度高、方便、清洁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在线监测系统 PC/104总线
下载PDF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8
7
作者 丁家峰 罗安 +1 位作者 胡志坤 王会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39,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油气分离、多组分气体检测和控制系统。在油气分离部分,通过采用特富龙膜和优化的油气回路设计,实现了1 h/次的脱气周期;将固体氧化物高温燃料电池(SOFC)引进到...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油气分离、多组分气体检测和控制系统。在油气分离部分,通过采用特富龙膜和优化的油气回路设计,实现了1 h/次的脱气周期;将固体氧化物高温燃料电池(SOFC)引进到微量气体检测,取得的气体体积分数为0.1μL/L,通过与色谱双柱连用实现了多组分气体的单通道检测;控制系统采用ARM和DSP,实现了与电力信息管理系统(MIS)和远程监控中心的同步安全接入,并可实时进行故障跟踪。实验与现场运行证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检测、高精度和高性价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气体分析 监测 特富龙膜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变压器
下载PDF
PrGa_(1-x)Mg_xO_3作为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志国 黄喜强 +5 位作者 刘巍 吕喆 纪媛 裴力 贺天民 苏文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83-1285,共3页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具有正交钙钛矿结构的 Pr Ga1-x Mgx O3( x=0 ,0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 .通过掺杂 ,样品的电导率显著提高 ,活化能降低 .所有样品均以离子导电为主 ,其中 Pr Ga0 .9Mg0 .1O3的氧离子电导率最高 ,在...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具有正交钙钛矿结构的 Pr Ga1-x Mgx O3( x=0 ,0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 .通过掺杂 ,样品的电导率显著提高 ,活化能降低 .所有样品均以离子导电为主 ,其中 Pr Ga0 .9Mg0 .1O3的氧离子电导率最高 ,在 80 0℃达到 0 .0 5 S/cm,Pr Ga0 .8Mg0 .2 O3的导电活化能最低 ,为 2 4 .1 9k J/mol.随着温度的升高 ,样品的离子迁移数增加 .Pr Ga0 .9Mg0 .1O3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在 94 0℃短路电流密度为 0 .4 5 A/cm2 ,最大功率密度达 0 .1 31 W/cm2 ,镁掺杂的 Pr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氧离子电导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氧化镨 氧化镓 氧化镁 钙钛矿型氧化物
下载PDF
基于SOFC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在线监测仪 被引量:4
9
作者 安晨光 曹建 丁家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2-85,共4页
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工作原理,从四大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管式SOFC的数学模型,以H2,CO,CH4,C2H2,C2H4,C2H6这6种可燃气体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可燃气体的含量与SOFC输出电压峰面积的函数曲线图。结果表明函数曲线是单调的,在... 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工作原理,从四大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管式SOFC的数学模型,以H2,CO,CH4,C2H2,C2H4,C2H6这6种可燃气体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可燃气体的含量与SOFC输出电压峰面积的函数曲线图。结果表明函数曲线是单调的,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近似于线性的特征。将SOFC结合现代色谱技术,成功研制出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在线监测仪。现场投运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满足电力变压器DGA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要求,具有线性度好、灵敏度高、方便、清洁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溶解气体分析 可燃气体 气体检测
下载PDF
La_(0.8)Sr_(0.2)MnO_3/YSZ电极氧电化学还原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世忠 江义 +1 位作者 李文钊 闫景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717-724,共8页
用线性极化、循环伏安、电位阶跃等方法详细研究了La0.8Sr0.2MnO3/YSZ高温电极上进行的氧电化学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两条路径:低温下氧还原反应主要发生在气相-LSM电极-YSZ电解质接触的三相界面(TPB),速度控制步骤... 用线性极化、循环伏安、电位阶跃等方法详细研究了La0.8Sr0.2MnO3/YSZ高温电极上进行的氧电化学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两条路径:低温下氧还原反应主要发生在气相-LSM电极-YSZ电解质接触的三相界面(TPB),速度控制步骤为氧原子在LSM表面的浓差扩散,高温下由于氧空位在LSM表面的形成,氧还原反应区扩展至LSM电极表面,速度控制步骤为氧的电荷转移反应.实验同时发现:氧空位的形成受反应温度、氧分压及阴极电位的影响,氧空位在高温及高氧分压下对反应贡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M电极 SOFC 掺杂 锰酸镧 氧电化学还原
下载PDF
硫-氧SOFC阳极催化剂及电池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立辉 赵长锋 +1 位作者 郑翠红 朱伟长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制备了平板式电解质支撑型硫-氧SOFC单电池,组装了单电池发电性能测试系统。对800℃下以不同阳极催化剂制作的单电池开路电压进行测试,LaCrO3作催化剂时获得了最大的开路电压0.406V,确定硫—氧SOFC的最佳阳极催化剂为LaCrO3;考察了单电... 制备了平板式电解质支撑型硫-氧SOFC单电池,组装了单电池发电性能测试系统。对800℃下以不同阳极催化剂制作的单电池开路电压进行测试,LaCrO3作催化剂时获得了最大的开路电压0.406V,确定硫—氧SOFC的最佳阳极催化剂为LaCrO3;考察了单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开路电压试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硫-氧SOFC 催化剂 阳极材料
下载PDF
混合电导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志宾 韩敏芳 +2 位作者 袁燕 缪文亭 王启宝 《真空电子技术》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一些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和电子导电性能,这种物质被称为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即混合电导材料。此类材料可以是单相材料,也可以是复相材料。通常制成薄膜状或管状,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氧传感器的电极材料,也可以作为透氧膜... 一些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和电子导电性能,这种物质被称为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即混合电导材料。此类材料可以是单相材料,也可以是复相材料。通常制成薄膜状或管状,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氧传感器的电极材料,也可以作为透氧膜材料。文中介绍了混合电导材料的结构、粉料及坯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导陶瓷材料 透氧膜 同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氧传感器
下载PDF
纳米结构LSCF-SDC复合阴极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红梅 张华 +4 位作者 李恒 简耀永 谢武 王一平 徐铭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9-385,共7页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La_(0.6)Sr_(0.4)Co_(0.8)Fe_(0.2)O_(3-δ)(LSCF)/Ce_(0.8)Sm_(0.2)O_(1.9)(SDC)纳米复合阴极,利用XRD、SEM对阴极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LSCF前驱体在800℃煅烧4 h后获得平均颗粒尺寸为50 nm的纯LSCF相。测...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La_(0.6)Sr_(0.4)Co_(0.8)Fe_(0.2)O_(3-δ)(LSCF)/Ce_(0.8)Sm_(0.2)O_(1.9)(SDC)纳米复合阴极,利用XRD、SEM对阴极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LSCF前驱体在800℃煅烧4 h后获得平均颗粒尺寸为50 nm的纯LSCF相。测试了在不同LSCF浸渍量及氧分压条件下阴极的阻抗谱,研究了O2在LSCF/SDC复合阴极的还原机制及LSCF的浸渍量对复合阴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渍法制备的LSCF/SDC纳米复合阴极中,O_2在阴极的还原反应涉及到O2在阴极表面的吸附与解离、O^(2-)在阴极体内的传输及O^(2-)在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之间的传输三个子过程,其中O^(2-)在阴极体内的传输为O_2的还原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改变LSCF在阴极的浸渍量并没有改变O^(2-)在复合阴极的反应机制,阴极极化电阻随LSCF浸渍量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浸渍相的体积分数为16.5%时,阴极极化电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浸渍 阴极 纳米结构 氧还原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Sm_(0.5)Sr_(0.5)CoO_3-La_(0.8)Sr_(0.2)Ga_(0.8)Mg_(0.15)Co_(0.05)O_3复合阴极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玉满 王世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8-961,共4页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Sm0.5Sr0.5CoO3(SSC)-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其中SSC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SGMC5用柠檬酸盐法合成.XRD结果表明,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SSC在焙烧温度大于1223K即表...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Sm0.5Sr0.5CoO3(SSC)-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其中SSC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SGMC5用柠檬酸盐法合成.XRD结果表明,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SSC在焙烧温度大于1223K即表现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SSC粉末颗粒增大,导致相应电极与电解质的结合变差.复合电极的性能显著依赖于SSC粉末的焙烧温度,其中含1223K焙烧SSC粉末的电极表现出最小的欧姆电阻以及电极电阻.973K、氧气中、1A·cm-2电流密度下该电极的极化过电位仅为0.077V,远小于固相法合成的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硝酸盐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m0.5Sr0.5CoO3阴极 氧还原 焙烧温度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前超 黄潜龙 +1 位作者 任济民 李龙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了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应用于密闭空间,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了SOFC一维分布式集中参数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其次,根据SOFC测试系统实验结果对SOFC的性能进行验证,得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效率曲线、极化曲线... 为了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应用于密闭空间,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了SOFC一维分布式集中参数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其次,根据SOFC测试系统实验结果对SOFC的性能进行验证,得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效率曲线、极化曲线、不同氧氮比时的伏安特性及效率曲线,从而确定了电池最佳工作效率点;再次,根据实验结果和仿真数据确定了电堆的最佳工作温度,并通过电炉加热和水冷却系统实现了电堆热管理;最后,研究了不同氧氮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氮比能小幅提升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模块化建模 效率 氮氧比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aSrCu_(0.7)Fe_(0.3)O_4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强 赵辉 +1 位作者 曾旭 孙丽萍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772,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SrCu0.7Fe0.3O4,利用XRD和SEM对其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该阴极材料与电解质Ce0.9Gd0.1O1.9(CGO)在900℃烧结24 h后不发生化学反应,且电极在850℃烧结4 h后,二者之间可以形成良...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SrCu0.7Fe0.3O4,利用XRD和SEM对其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该阴极材料与电解质Ce0.9Gd0.1O1.9(CGO)在900℃烧结24 h后不发生化学反应,且电极在850℃烧结4 h后,二者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在不同温度和氧分压条件下,利用交流阻抗谱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aSrCu0.7Fe0.3O4阴极在空气中700℃条件下测试得到的极化电阻为0.37 ohm·cm2。氧分压测试结果显示,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过程主要有电荷的迁移过程和氧离子从空气-阴极-电解质的三相界面(TPB)向电解质的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LaSrCu0 7Fe0 3O4阴极 电化学性能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空间电荷层效应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相界面附近氧空位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晗 张璐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7-397,共11页
纳米复合电极是提高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性能的新型前沿技术,其内部三相界面(three phase boundary,TPB)处空间电荷层(space charge layer,SCL)效应凸显,显著影响氧空位传输能力,是其性能优异的重要... 纳米复合电极是提高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性能的新型前沿技术,其内部三相界面(three phase boundary,TPB)处空间电荷层(space charge layer,SCL)效应凸显,显著影响氧空位传输能力,是其性能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研究广泛采用Poisson-Boltzmann方程模拟SCL效应,受限于载流子电化学平衡假设(导体净电流为零),难以准确地揭示SOFC运行条件下(净电流不为零)SCL效应的影响规律.针对SOFC模式电极,本文耦合Poisson方程与载流子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运行条件下考虑SCL效应的氧空位传输数理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表明,SCL效应导致TPB附近产生明显的氧空位浓度梯度,从而产生显著的扩散电流,其数值甚至高于电势梯度驱动的迁移电流.采用SCL电阻表征SCL效应对氧空位传输过程的影响,发现随着无量纲Debye长度与无量纲电势的增大,SCL电阻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增大无量纲平均电流密度,SCL电阻逐渐增大.本文研究工作可为通过科学设计纳米复合电极以提高中低温SOFC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空间电荷层 氧空位传输 三相界面
下载PDF
高性能镓酸镧基电解质燃料电池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世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制备并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aGaO3基高性能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组装出了高性能单电池.实验发现,Co掺杂的La0.8Sr0.2Ga0.8Mg0.2O3电解质中,Co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电解质的氧离子电导率,电解质的氧迁移数略有减... 制备并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aGaO3基高性能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组装出了高性能单电池.实验发现,Co掺杂的La0.8Sr0.2Ga0.8Mg0.2O3电解质中,Co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电解质的氧离子电导率,电解质的氧迁移数略有减小,是非常好的中、低温燃料电池电解质.钴掺杂的电解质不仅显著减小了电池的欧姆电阻,而且减小了电池的阴、阳极极化过电位.以La0.8Sr0.2Ga0.8Mg0.11Co0.09O3为电解质时电池在1073、973、873K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77、0.92、0.41W·cm-2,是非常有前景的电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镓酸镧基电解质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极 电解质 氧迁移数 电化学
下载PDF
热压制备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高瑞峰 毛宗强 +3 位作者 朱斌 彭冉冉 杨立寨 黄建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93-295,共3页
引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由于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不采用贵金属(如铂等)作催化剂,可直接使用碳氢燃料,易实现热-电联供或与燃气轮机组成联合循环系统,对环境友好。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热压 质子导体 氧离子导体
下载PDF
空气源电化学连续分离制氧(Ⅰ):单池性能优化
20
作者 朱晓兵 张建辉 +3 位作者 李小松 刘景林 刘剑豪 金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2-2032,共11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高速发展,尤其受近期"雾霾"的影响,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受重视。空气中氧气补给是提高空气质量的关键方法之一。相对于传统制氧技术(如空气物理分离法、化学法以及水电解法等),空气源电化学连续分离制纯氧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高速发展,尤其受近期"雾霾"的影响,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受重视。空气中氧气补给是提高空气质量的关键方法之一。相对于传统制氧技术(如空气物理分离法、化学法以及水电解法等),空气源电化学连续分离制纯氧技术具有空气源分离制纯氧、能量效率高、连续运行、环境友好、安静、易规模放大等特点,可实现室内外场合应用。该技术的关键部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池(简称燃料电池和电解池)。分别考察了其单池操作条件对性能的影响,如燃料电池的操作温度、相对湿度、气体利用率和压强,以及电解池的供水方式、循环水流速、操作温度等。测试了燃料电池单池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并计算了膜电导率和活化能。对极化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塔菲尔(Tafel)斜率、氧还原反应交换电流密度i0以及传质影响参数m、n等基本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氢空燃料电池单池最优化条件为:常压条件下,操作温度为60℃,峰值功率密度可达0.42 W·cm^(-2),膜面电阻为77 m?·cm^2,膜电导率为41.4 m S·cm^(-1)。Tafel斜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在120 m V·dec^(-1)左右,但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对单池性能影响显著。电解池单池最优化操作条件为:操作温度对性能影响较大且最佳为65℃,膜面电阻为1.08?·cm^2,膜电导率为11.7 m S·cm^(-1)。循环水流速对性能影响较小。供水方式的优劣次序为两极供水≈阳极供水>阴极供水。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燃料电池中Nafion&#174;211膜和电解池中Nafion&#174;115膜的活化能计算值分别为3.75和4.61 k J·mol^(-1)。基于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的单池电化学性能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制氧机系统中电池堆的实施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池 电化学 分离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