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olid-phase Characteristics on Centrifugal Pump Performance 被引量:11
1
作者 LI Yi ZHU Zuchao +1 位作者 HE Weiqiang HE Zhaohu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184-1189,共6页
The law governing the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the centrifugal pump channel is complicated; thus, it is difficult to examine the solid-liquid two-phase turbulent flow in the pump. Consequently, the solid-liquid two-ph... The law governing the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the centrifugal pump channel is complicated; thus, it is difficult to examine the solid-liquid two-phase turbulent flow in the pump. Consequently, the solid-liquid two-phase pump is designed based only on the unary theory. However, the obvious variety of centrifugal-pump internal flow appears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solid phase, thus changing pump perform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lid-liquid two-phase pump. In the current paper, two-phas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entrifugal pump performance tests are carried out using different solid-particle diameters and two-phase mixture concentration conditions. Inner flow features are reveal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mpar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solid-phase characteristics on centrifugal-pump performance is small when the flow rate is low, specifically when it is less than 2 m3/h. The maximum efficiency declines, and the best efficiency point tends toward the low flow-rate direction along with increasing solid-particle diameter and volume fraction, leading to reduced pump steady efficient range.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the pump head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efficiency. The efficiency and head values of the two-phase mixture transportation are even larger than those of pure-water transportation under smaller particle diameter and volume fraction conditions at the low-flow-rate region. The change of the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pump performance than the change in the particle diameter.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are totally smaller than the simulated value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centrifugal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liquid two phase centrifugal pump performance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高压高扬程固液两相介质离心泵的设计原则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海力 张锐 +2 位作者 刘海丽 吕志全 吴玉珍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2期70-74,共5页
固液两相介质离心泵主要用于煤化工、冶金、电力、石油化工、市政工程等领域,用于输送含灰渣、固体杂质和浆体的介质,其扬程一般不超过80m。超过80m扬程的高压高扬程固液两相介质离心泵可以用作煤气化工业中的激冷水泵、洗涤塔循环泵和... 固液两相介质离心泵主要用于煤化工、冶金、电力、石油化工、市政工程等领域,用于输送含灰渣、固体杂质和浆体的介质,其扬程一般不超过80m。超过80m扬程的高压高扬程固液两相介质离心泵可以用作煤气化工业中的激冷水泵、洗涤塔循环泵和石化行业PTA装置中的TA浆料供料泵,在这类泵的设计中有些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特点。从转子刚性、轴向力平衡、过流部件设计的适用性、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机械密封设计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压高扬程固液两相介质离心泵的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固液两相介质泵 高扬程泵 高压入口
下载PDF
输送多组分介质的离心泵内部固液两相流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思杰 邵春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7-84,共8页
为了研究固液两相流离心泵输送含有多组分介质的规律,该文以一台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作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中的Eulerian多相流模型描述固液两相流动特征。首先选取了3组直径不等的单分散颗粒群作为固相,发现粒径越大,工作面的颗粒浓... 为了研究固液两相流离心泵输送含有多组分介质的规律,该文以一台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作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中的Eulerian多相流模型描述固液两相流动特征。首先选取了3组直径不等的单分散颗粒群作为固相,发现粒径越大,工作面的颗粒浓度越高,固相离析作用越明显。随后选取了5组直径递增的颗粒群作为固相,每组颗粒群包含两组相同的单分散颗粒群,结果表明同一台泵内两组相同的颗粒群的运动特征相同,同时两组相同的颗粒群的浓度之和、速度之和及外特性与单独输送单分散颗粒群的变化规律相似。最后选取了5组粒径不相等的两组颗粒群组合而成作为固相,大颗粒群粒径不变,小颗粒群粒径递增,结果发现不等直径双颗粒群组合与单颗粒群或者等直径双颗粒群有所区别,大小颗粒在内部流动上表现出了独立性和相互影响的现象,小颗粒群的运动特征与单分散颗粒群类似,由于小颗粒的存在使粒径均为0.7 mm的大颗粒体积分数分布发生了变化,小颗粒使大颗粒在泵内分布更加均匀,随着小颗粒群粒径增加,泵的扬程、效率和总压差先急剧上升随后缓慢下降,粒径为0.7和0.15 mm组合时扬程为80.12 m,达到最高值。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多组分介质对泵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模型 计算机仿真 颗粒直径 两相流 外特性 多组分介质
下载PDF
三点式H桥单元级联多电平高压变频器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细文 刘连根 +2 位作者 罗仁俊 李军 何多昌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2006年第2期67-70,78,共5页
介绍了为高压风机水泵类负载开发的1.2MVA/6kV变频器及其性能参数、三点式单相变频功率模块单元、机组冷却技术、可拓展的开放式结构设计、控制和保护技术以及操作与显示界面等。
关键词 三点式 H桥 高压变频器 移相变压器 风机 水泵 冗余度 中点平衡 软切换 级联
下载PDF
单相及两相水润滑介质的物性参数获取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培基 袁小阳 +1 位作者 许佼 陈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3,共5页
核主泵轴承水介质在高温下受热出现两相现象,气液两相对核主泵轴承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单相及两相下水介质物性参数进行研究。研究核主泵轴承工况的水介质物性情况,获取水介质在单相及两相的物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单相(液相或气... 核主泵轴承水介质在高温下受热出现两相现象,气液两相对核主泵轴承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单相及两相下水介质物性参数进行研究。研究核主泵轴承工况的水介质物性情况,获取水介质在单相及两相的物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单相(液相或气相)水介质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可建立单相水介质密度和黏度随压力和温度的关系或直接查表获得物性参数(密度、黏度);两相水介质物性参数的确定可以采用两相均质混合模型方法进行计算,从液态变成全气态的水介质黏度和密度连续下降至全液态时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轴承 水介质 物性参数 两相流
下载PDF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中压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的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长武 刘书玉 +3 位作者 张鑫 殷林鹏 桂林 王祥珩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8年第3期23-30,共8页
国内大型水电站(含抽水蓄能电站)中压厂用电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近年来已发生数起由单相接地故障发展为相间短路甚至火灾的严重事故,有必要对中压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进行研究。本文应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了某大型抽水蓄能... 国内大型水电站(含抽水蓄能电站)中压厂用电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近年来已发生数起由单相接地故障发展为相间短路甚至火灾的严重事故,有必要对中压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进行研究。本文应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了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厂用10k V系统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对中压厂用电系统不接地、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及过电压倍数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工程运行经验,建议中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采用经低电阻接地方式,以确保大型水电站(含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中压厂用电系统 中性点接地方式 单相接地故障
下载PDF
齿轮泵在航天两相回路中的使役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龙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139,共4页
为提高航天用液氨类齿轮泵的使役性能及在机械泵驱动两相回路(MPTL)中的匹配性能,研究了基于该两相回路的用泵特点并精确计算了泵的容积效率,由泵输出流量、容积效率的输出特性得出泵转速的使役特性并进行实例运算及灵敏度分析。结果表... 为提高航天用液氨类齿轮泵的使役性能及在机械泵驱动两相回路(MPTL)中的匹配性能,研究了基于该两相回路的用泵特点并精确计算了泵的容积效率,由泵输出流量、容积效率的输出特性得出泵转速的使役特性并进行实例运算及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液氨类介质泵的容积效率一般比较低;泵的输出流量具有与转速的正线性、压差的负线性、介质黏度的负反相关的比例特性;泵的容积效率具有与压差/转速的负线性相关特性,适宜于高速、轻载工况;泵的使役转速具有与MPTL回路流量的正线性、回路压差的负线性、回路介质黏度的负反相关的比例特性,宜用于压差/转速(流量)恒定的回路工况;案例的介质黏度小于0.00419 Pa s的区域为压差敏感的低黏度区,否则为流量敏感黏度区。所得结论为液氨类航天用泵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 机械泵驱动两相回路 液氨类介质 输出特性 使役特性
下载PDF
介质黏性对叶片式气液混输泵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文武 余志毅 +2 位作者 李泳江 杨建鑫 叶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4-600,共7页
为了解介质黏性对气液混输泵外特性、流场及相间作用特性的影响,选取air-water和air-crude两组介质,基于ANSYS CFX对一叶片式气液混输泵进行了数值模拟,且对相间作用模型中最为主要的阻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大大提高了较高进口含气率下的... 为了解介质黏性对气液混输泵外特性、流场及相间作用特性的影响,选取air-water和air-crude两组介质,基于ANSYS CFX对一叶片式气液混输泵进行了数值模拟,且对相间作用模型中最为主要的阻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大大提高了较高进口含气率下的模型预测能力。由于原油的黏性较大,流动损失增加,使泵的效率和增压均相对较低。当介质为air-water和air-crude时,四种相间作用力中均是阻力占主导,湍流弥散力与阻力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但介质为air-crude时的气液相间作用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 气液混输泵 流动特性 相间作用 数值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超音速两相膨胀器的新型CO_(2)热泵与制冷循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钰培 罗二仓 +2 位作者 邹爱红 王晓涛 公茂琼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6-1742,共7页
综合性能优异的自然工质CO_(2)在改善环境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环保安全的CO_(2),采用制冷效率较高、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的超音速两相膨胀器作为膨胀降温装置,构建新型CO_(2)热泵与制冷循环,对新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和模拟计算... 综合性能优异的自然工质CO_(2)在改善环境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环保安全的CO_(2),采用制冷效率较高、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的超音速两相膨胀器作为膨胀降温装置,构建新型CO_(2)热泵与制冷循环,对新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显示,理想的热泵循环最大热泵系数COP_(h)为5.83、最大制冷系数COP_(c)为4.90,展现出良好的制热制冷性能;空调温区工况,新型CO_(2)制冷循环COP_(c)为6.69,是现有制冷性能相对最优的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COP的1.63倍,且系统运行压力降低,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冰箱温区工况,COP_(c)随STPE入口压力的增大稳定在3.5附近,相对卡诺效率保持在0.78左右。研究表明,基于超音速两相膨胀器的新型CO_(2)热泵与制冷循环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为CO_(2)利用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CO_(2) 超音速两相膨胀器 新型热泵与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模拟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