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otenoids Particle Formation by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ies 被引量:7
1
作者 全灿 Johan Carlfors Charlotta Turner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44-349,共6页
Based on the solubility in supercritical CO2,two strategies in which CO2 plays different roles are used to make quercetine and astaxanthin particles by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i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 Based on the solubility in supercritical CO2,two strategies in which CO2 plays different roles are used to make quercetine and astaxanthin particles by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i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nized quercetine particles with mean particle size of 1.0-1.5 μm can be made via solution enhanced dispersion by supercritical fluids(SEDS) process,in which CO2 worked as turbulent anti-solvent;while for astaxanthin,micronized particles with mean particle size of 0.3-0.8 μm were also made successfully by rapid expansion supercritical solution(RES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etine ASTAXANTHIN 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 solution enhanced dispersion by supercritical fluids particle formation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试制阿莫西林缓释微粒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岚 张岩 +2 位作者 李保国 刘哲鹏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Two method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gas anti-solvent and solution enhanced dispersion by supercritical fluid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prepare the sustained-release amoxicillin microparticles. The appeara... Two method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gas anti-solvent and solution enhanced dispersion by supercritical fluid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prepare the sustained-release amoxicillin microparticles. The appearance, mean diameter, drug loading and in vitro release of micr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粒 阿莫西林 经尿 尿路 体内 幽门螺杆菌 SAS 超临界流体技术 液中干燥法 溶剂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制备阿莫西林缓释微囊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岚 张岩 +4 位作者 李保国 伍贻文 华泽钊 刘哲鹏 陆伟跃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3,78,共5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对制备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卡波谱缓释微囊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了制备微米级缓释药物微囊的新方法。在对制备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较为适合的工艺参数:CO2流速0.42 m/s,温度4...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对制备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卡波谱缓释微囊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了制备微米级缓释药物微囊的新方法。在对制备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较为适合的工艺参数:CO2流速0.42 m/s,温度40℃,压力9.0或12.0 MPa。在2种压力下分别得到平均粒径为5.48μm和2.85μm的药物微囊,其载药量为9.53%和9.70%,同时还考察了制得微囊药物的释放度曲线,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是制备微米级药物微囊的极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 乙基纤维素 阿莫西林 微囊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超细RDX 被引量:9
4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王金英 张小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成片状或针状晶体的关键。影响结晶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压力、CO2流速、溶液流速和温度。在流体密度接近液体密度时,CO2流速与溶液流速之比直接影响粒状晶体所占比例及粒度的大小,但浓度最终决定晶体粒度大小。扩试工艺条件是浓度26.7%、温度35℃、压力9.0 MPa、溶液流速2 mL·min-1和CO2流速6 kg·h-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DX晶体边缘光滑、形貌规则趋于球形,粒度在为3~5μm、粒度分布均匀、流散性良好,制备量可达32 g·h-1,且机械感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 机械感度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纳米CL-20及表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张小连 王金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对细化前后的形貌、粒度、粒度分布和球形度进行表征,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CL-20的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热安定性和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所得CL-20边缘光滑且趋于球形,粒度均匀(1~2μm),所属晶型为β-型,与原料CL-20相比,晶型转变温度推后了约30℃,而分解峰温提前了6.74℃,撞击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纳米CL-20 重结晶 撞击感度
下载PDF
SEDS工艺制备丝素纳米颗粒及其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邓爱华 陈爱政 +1 位作者 王士斌 王明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6-1512,共7页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工艺制备了丝素纳米颗粒。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溶液浓度、溶液流速和CO2流速等因素对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HS-GC、FTIR、XRD和DS...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工艺制备了丝素纳米颗粒。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溶液浓度、溶液流速和CO2流速等因素对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HS-GC、FTIR、XRD和DSC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丝素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动态激光光散射仪检测结果表明:随压力、溶液浓度和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增大;随CO2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减小,最小达到298nm。丝素纳米颗粒Zeta电位为-39mV。HS-GC表明丝素纳米颗粒有机溶剂残留量为20μg/L。FTIR表明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不会发生变化。XRD和DSC显示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内部分子结构发生重排,由无规则卷曲向β折叠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 纳米颗粒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 被引量:5
7
作者 蒲曦鸣 陈爱政 +2 位作者 康云清 尹光福 廖立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制备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方法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将5-Fu微粒化,并制备5-Fu聚乳酸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的残留量;恒... 目的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制备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方法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将5-Fu微粒化,并制备5-Fu聚乳酸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的残留量;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释放度。结果 25℃时,微粒化后5-Fu的乙醇饱和溶液浓度为6.43mg·ml^-1,较原料药的2.32mg·ml^-1有显著提高;所制备载药微球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分布窄,粒径范围0.615—1.990μm,平均粒径为0.980μm;二氯甲烷残留量为0.0046%;微球载药量为2.6%。包封率为17.8%,药物释放呈缓释模式,无突释效应。结论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技术是制备5-Fu聚乳酸微球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 氟尿嘧啶 聚乳酸 微球
下载PDF
压力对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药物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岚 张岩 +3 位作者 李保国 伍贻文 华泽钊 刘哲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研究了压力对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粒径,以及阿莫西林 乙基纤维素 卡波谱缓释、黏附微粒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和药物缓释、黏附微粒的粒径均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但药物微粒的载药量和释放度曲线随压力的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增强溶液分散度法 超临界流体 乙基纤维素 阿莫西林 微粒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 被引量:8
9
作者 欧阳平 杨畅 +1 位作者 康云清 尹光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27,55,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以D,L-聚乳酸和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紫外吸光度法测量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体外...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以D,L-聚乳酸和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紫外吸光度法测量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体外释放性能;MTT法检测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两种载体的缓释微球球形度均较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以聚乳酸和共聚物为载体的缓释微球载药量分别为5.4%±0.3%和5.3%±0.4%,包封率分别为51%±3%和45%±3%;药物释放呈缓释模式,共聚物载药微球药物释放速率较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共聚物载药微球对细胞增殖抑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 紫杉醇 D L-聚乳酸 D 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微球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的冬凌草甲素脂质体口服制剂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宏华 吴媛 张绘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优化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制备冬凌草甲素脂质体口服制剂(ORI-LIP)的工艺,并探讨其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技术的优势。方法:以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压力、温度、进样流速对SEDS制备ORI-LIP的影响。同时,采... 目的:优化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制备冬凌草甲素脂质体口服制剂(ORI-LIP)的工艺,并探讨其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技术的优势。方法:以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压力、温度、进样流速对SEDS制备ORI-LIP的影响。同时,采用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制备ORI脂质体,比较3种方法所制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6个月加速试验),并比较ORI原料药与3种脂质体的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结果:优化后的ORI-LIP SEDS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力18MPa,进样流速1 m L/min;与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比较,以SEDS技术制备的脂质体的粒径[(147.4±4.8)nm]更小,包封率(67.8%)、载药量(7.8%)及稳定性(粒径略有增加,包封率仅降低4.4%)都更高。体外溶出试验结果显示,与原料药比较,各脂质体的释药速率缓慢且持久,且累积释放度更高;其中,SEDS技术制备的ORI-LIP在24 h时达到溶出平衡,且累积溶出度最高,达到67.2%。结论:SEDS制备的ORI-LIP粒径小,包封率、载药量较高,稳定性较好,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该技术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技术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脂质体 口服制剂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 粒径 包封率 载药量 稳定性 溶出度
下载PDF
SEDS法制备苯甲磺酸妥舒沙星超细微粒的研究
11
作者 赵宝国 洪海龙 +1 位作者 索全伶 韩利民 《技术与教育》 2016年第4期13-16,27,共5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技术对甲苯磺酸妥舒沙星进行了超细化研究,考察了四种操作参数即操作压力(8MPa^16MPa)、操作温度(307K^323K)、进样速率(1ml/min^5ml/min)、溶液浓度(6g/L^14g/L)对超细微粒粒度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 利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技术对甲苯磺酸妥舒沙星进行了超细化研究,考察了四种操作参数即操作压力(8MPa^16MPa)、操作温度(307K^323K)、进样速率(1ml/min^5ml/min)、溶液浓度(6g/L^14g/L)对超细微粒粒度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对粒度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别测定了药物超细处理前后的溶出度。结果表明,利用SEDS法对甲苯磺酸妥舒沙星进行超细化处理后,可以有效改变其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超细化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
下载PDF
SEDS技术制备亚微米RDX的喷嘴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兴旺 杨继华 +1 位作者 张景林 徐宏妍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8-685,共8页
为了制备粒度分布窄的亚微米黑索今(RDX)球形颗粒,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SEDS)技术的喷嘴。该喷嘴利用气流雾化原理,在结构上采用环缝、微孔湍流区等技术,使CO2流体在喷嘴内高速流动,解决了常规内部混合喷嘴... 为了制备粒度分布窄的亚微米黑索今(RDX)球形颗粒,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SEDS)技术的喷嘴。该喷嘴利用气流雾化原理,在结构上采用环缝、微孔湍流区等技术,使CO2流体在喷嘴内高速流动,解决了常规内部混合喷嘴易堵、制备粒度大等问题。经实验验证,在相同工艺条件(温度35℃、压力10MPa、CO2流量15kg·h-1、RDX溶液流量2mL·min-1)下,采用法国SFP2超临界萃取仪原装内混式喷嘴制备出分布区间3—15μm的微米级RDX球形颗粒,制备过程易堵;采用新结构喷嘴(中心孔内径及其壁厚值均为0.1mm、环缝宽度为0.1mm、湍流区长径比为10:1、压力差为1MPa)制备出的RDX粒度分布区0.1~2μm、平均粒度660nm、粒度形貌好、无团聚的亚微米RDX球形颗粒,制备过程顺畅,解决了易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亚微米黑索今(RDX) 喷嘴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法制备RDX/SiO_2复合粒子
13
作者 张跃 张景林 +1 位作者 王金英 张小连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1,共5页
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及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法(SEDS),制备了RDX/SiO2复合粒子(RDX占90%),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场扫描电镜(SEM)对RDX/SiO2微粒进行了表征,并根据GJB772A-1997测试了其撞击感度。结果表明:... 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及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法(SEDS),制备了RDX/SiO2复合粒子(RDX占90%),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场扫描电镜(SEM)对RDX/SiO2微粒进行了表征,并根据GJB772A-1997测试了其撞击感度。结果表明:得到的RDX/SiO2为形貌和粒径均匀的气凝胶球,气凝胶球由粒径约为50-100nm的微粒堆积而成;RDX/Si02微粒的特性落高(H50)为86.7cm,与原料RDX相比,特『生落高远远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法 RDX SiO2复合粒子 最佳工艺条件 撞击感度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制备三七皂苷脂质体性质研究
14
作者 赖志昆 胡晓贞 +2 位作者 翁嘉灏 冯其茂 张晓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观察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制备三七皂苷脂质体(PNS-Lip)的药剂学特征,并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薄膜分散法(TFD)、逆向蒸发法(RPE)制备PNS-Lip。透射电镜... 目的观察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制备三七皂苷脂质体(PNS-Lip)的药剂学特征,并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薄膜分散法(TFD)、逆向蒸发法(RPE)制备PNS-Lip。透射电镜观察不同PNS-Lip外观形态;检测粒径与电位;超滤法测定包封率(EE)和载药量(DL);以药物泄漏率(LR)评价制剂稳定性;进行体外溶出实验检测。结果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PNS-Lip呈现出淡蓝色乳光,表面光滑,形态圆整,具有双层膜结构。与PNS-Lip-RPE比较,PNS-Lip-TFD及PNS-Lip-SEDS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降低,60、120、180、240、300、360 s LR降低,EE和DL升高(P<0.05,P<0.01);PNS-Lip-SEDS在420s LR降低(P<0.05)。与PNS-Lip-TFD比较,PNS-Lip-SEDS的粒径、PDI及Zeta电位降低,180、240、300、360、420 s LR降低,EE和DL升高(P<0.05,P<0.01)。PNS-Lip-RPE及PNS-Lip-TFD在初始阶段存在突释作用,随后持续缓慢释放;PNS-Lip-SEDS未发生突释现象,缓释作用更加明显,在48 h后达到溶解平衡。结论SEDS作为新型的制粒技术,与常规的脂质体制备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技术在纳米给药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脂质体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 体外溶出 中药单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