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李明 辛娟 +2 位作者 王远侠 崔二平 决利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杨梅苷、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聚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杨梅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15,单硬酯酸甘油酯与聚乙二醇硬脂酸酯比例10∶1,泊洛沙姆188浓度0.8%,均质次数8次,包封率为81.75%,载药量为5.04%,粒径为207.56 nm,PDI为0.092,Zeta电位为-14.79 mV。杨梅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中,18 h内累积释放度为64.71%,模拟胃液中2 h内、模拟肠液中12 h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4.60倍。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改善杨梅苷稳定性,促进其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聚乙二醇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光甘草定烟酰胺纳米乳的制剂评价与透皮吸收
2
作者 赵海燕 陆金玲 +2 位作者 鲁妍 黄雨洁 王少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68-473,共6页
为提高光甘草定和烟酰胺的透皮吸收性能,利用两种高能乳化法制备了纳米乳(HPH-NE和HSSU-NE),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能进行了评价与考察.结果表明:两种纳米乳颗粒均为规则球形,未见聚集现象,平均粒径分别为51.60... 为提高光甘草定和烟酰胺的透皮吸收性能,利用两种高能乳化法制备了纳米乳(HPH-NE和HSSU-NE),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能进行了评价与考察.结果表明:两种纳米乳颗粒均为规则球形,未见聚集现象,平均粒径分别为51.60 nm和42.98 nm,Zeta电位分别为-50.44 mV和-68.50 mV,并且在离心、4℃和20℃以及加速试验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制成的纳米乳相对普通乳液具有更好的皮肤渗透性能,光甘草定的平均渗透速率提高3~5倍,烟酰胺的平均渗透率提高1.6~2.6倍,为光甘草定的纳米制剂以及化妆品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 高压均质法 高速剪切超声法 光甘草定 烟酰胺 稳定性 透皮吸收
下载PDF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3
作者 李晓蒙 郑妩媚 张智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制备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以稳定剂种类、稳定剂与磷脂复合物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 目的制备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以稳定剂种类、稳定剂与磷脂复合物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测定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磷脂复合物解离率、累积释放度。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0.25、0.5、1、1.5、2、3、4、5、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磷脂复合物用量50 mg,稳定剂PVP K30+TPGS(1∶1),稳定剂与磷脂复合物用量比例3∶1,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次数10次。所得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呈类球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分别为(260.53±25.86)nm、0.160±0.024、(-31.08±1.37)mV。柚皮素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中,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磷脂复合物解离率升高,4 h内累积释放度达90%以上。与原料药、纳米混悬剂比较,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t_(max)缩短(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38倍。结论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可提高柚皮素溶解度、溶出度,促进其体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磷脂复合物 纳米混悬剂 制备工艺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破壁工艺优化及其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春延 张国财 +3 位作者 程方志 张国珍 赵博 林连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51-55,共5页
以灵芝孢子粉为原料,采用高压均质法破壁灵芝孢子,研究灵芝孢子粉破壁优化工艺及破壁孢子粉抗肿瘤作用。选取水为破壁溶剂,以均质压力、均质次数、料液比为试验因素,以灵芝孢子破壁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灵芝孢子破... 以灵芝孢子粉为原料,采用高压均质法破壁灵芝孢子,研究灵芝孢子粉破壁优化工艺及破壁孢子粉抗肿瘤作用。选取水为破壁溶剂,以均质压力、均质次数、料液比为试验因素,以灵芝孢子破壁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灵芝孢子破壁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对破壁灵芝孢子粉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破壁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150 MPa、均质次数3、料液比1∶100(g/m L),破壁率为94.35%。抗肿瘤实验表明,破壁灵芝孢子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率为43.37%~57.59%,且肝体比和肺体比变化稳定,并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因此,破壁灵芝孢子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 破壁 高压均质法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柚皮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行为 被引量:16
5
作者 裴岩岩 闫春生 +1 位作者 牛美兰 郭志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34-2038,共5页
目的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后,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累积释放度。然后,研究纳米混悬剂体内药动学行为,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61.67±4.23)nm... 目的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后,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累积释放度。然后,研究纳米混悬剂体内药动学行为,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61.67±4.23)nm,PDI为0.105±0.011,Zeta电位为(-30.47±1.15)mV,40 min内累积释放度大于90%。与原料药比较,纳米混悬剂tmax显著缩短(P<0.05),Cmax、AUC0~t、AUC0~∞显著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了1.86倍。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有效改善柚皮素体内吸收,明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行为 高压均质法
下载PDF
华蟾素注射乳剂的制备及制剂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岩 罗濛 +3 位作者 姜同英 邱敦有 梁鑫 王思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制备稳定合格的华蟾素注射乳剂,完善已有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制剂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华蟾素注射乳剂,并在华蟾素注射液中5-羟色胺含量测定方法(WS3-B-3045—98)的基础上,建立准确、稳定、操作简便的华蟾... 目的制备稳定合格的华蟾素注射乳剂,完善已有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制剂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华蟾素注射乳剂,并在华蟾素注射液中5-羟色胺含量测定方法(WS3-B-3045—98)的基础上,建立准确、稳定、操作简便的华蟾素注射乳剂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5-羟色胺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温度不低于20℃,且在加入显色剂后30~35min内测定,乳剂中5-羟色胺含量为(11.25±0.54)mg·L~;华蟾素注射乳剂的粒径为(87.7±16.1)nin,zeta电位为一23.7mV,渗透压偏高渗,pH值为5.31,黏度为3.922×10~Pa·S,Ke为2.5%。结论华蟾素注射乳剂各项指标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静脉注射制剂及部颁标准中华蟾素制剂含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乳剂 含量测定 高压乳匀法 5-羟色胺
下载PDF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石杉碱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春荣 孙忻 +3 位作者 赵秀峰 胡海洋 乔明曦 陈大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9-774,共6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石杉碱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佳处方。方法采用熔融超声-高压匀质法制备石杉碱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分别以混合脂质(X1)、混合乳化剂(X2)和脂药比(X3)为考察对象,以粒径(Y1)、包封率(Y2)和载药量(Y3)为评...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石杉碱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佳处方。方法采用熔融超声-高压匀质法制备石杉碱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分别以混合脂质(X1)、混合乳化剂(X2)和脂药比(X3)为考察对象,以粒径(Y1)、包封率(Y2)和载药量(Y3)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石杉碱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最佳处方。结果按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21.67±3.21)nm、包封率为(89.18±0.28)%、载药量为(1.46±0.05)%,与预测值偏差均小于5%。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石杉碱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熔融超声-高压匀质法 Box—Behnken效应面法
下载PDF
注射用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宇 陈大为 +3 位作者 邓智先 由东 张月辉 孟庆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0-184,212,共6页
目的为提高葫芦素B的疗效,降低毒性及不良反应,,制备了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单因素轮换法考察影响制备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结果制备的纳... 目的为提高葫芦素B的疗效,降低毒性及不良反应,,制备了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单因素轮换法考察影响制备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结果制备的纳米粒为类球形纳米粒子,包封率质量分数为90.67%,平均粒径为135 nm。结论高压匀质法可用于制备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固体脂质纳米粒 高压匀质法
下载PDF
莪术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元龙 李学明 +1 位作者 蔺胜照 陈国广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莪术油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莪术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法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所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为圆整... 目的研究影响莪术油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莪术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法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所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80.3nm,载药量为11.82%,包封率为81.75%。结论高压均质法可用于莪术油类液体药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固体脂质纳米粒 高压均质法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异甘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勇华 张留超 郭晓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9-1385,共7页
目的制备异甘草素纳米混悬剂,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考察稳定剂种类、药物与稳定剂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PDI的影响,测定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体外溶出。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异甘草素、... 目的制备异甘草素纳米混悬剂,并评价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考察稳定剂种类、药物与稳定剂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PDI的影响,测定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体外溶出。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异甘草素、物理混合物、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50 mg/kg),于0、0.5、0.75、1、1.5、2、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异甘草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药物与稳定剂[PVP K30-泊洛沙姆188(1∶1)]比例1∶3,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次数12次。所得纳米混悬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63.5±6.8)nm,PDI为0.109±0.12,Zeta电位为(-34.1±2.6)mV,载药量为(24.36±0.83)%,45 min内累积溶出度为90.37%。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_(max)缩短(P<0.01),C_(max)、AUC 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3.04倍。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有效改善异甘草素累积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沉淀-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白藜芦醇微乳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光 谢向阳 宋艳玲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藜芦醇微乳,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白藜芦醇微乳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Pd I)、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备白藜芦醇微乳的各个因素,并对制得的微乳进行表征;初步研究白藜芦醇微乳的稳定性。结果:白藜芦醇微... 目的: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藜芦醇微乳,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白藜芦醇微乳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Pd I)、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备白藜芦醇微乳的各个因素,并对制得的微乳进行表征;初步研究白藜芦醇微乳的稳定性。结果:白藜芦醇微乳的平均粒径为231±37.8 nm,Pd I为0.228±0.047,zeta电位为-42.5±4.3 m 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长期稳定性研究显示,微乳在25℃条件下放置3个月稳定。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藜芦醇微乳工艺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微乳 高压均质法
下载PDF
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韵 陈奋 +3 位作者 尹飞 董江南 杨星钢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6,94,共5页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MX-NLC)胶体溶液及冻干粉,并对二者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应用高压均质法制备MX-NLC胶体溶液,并对其冷冻干燥。以外观、含量、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考察MX-NLC胶体...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MX-NLC)胶体溶液及冻干粉,并对二者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应用高压均质法制备MX-NLC胶体溶液,并对其冷冻干燥。以外观、含量、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考察MX-NLC胶体溶液及冻干粉的理化性质。结果冻干前后的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为99.8%和98.5%,平均包封率为73.6%和72.5%;MX-NLC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别为137 nm和154 nm,zeta电位分别为-28.4 mV和-25.2 m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MX-NLC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通过高压均质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得到美洛昔康纳米脂质载体。所制得MX-NLC粒径在100~200 nm内,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有可能实现静脉注射给药并具备被动靶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纳米脂质载体 高压均质法 冷冻干燥
下载PDF
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及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海冰 唐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7,186,共5页
目的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详细评价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并考察纳米乳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药物释放。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考察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采... 目的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详细评价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并考察纳米乳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药物释放。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考察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采用动力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及粒径分布;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其形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所制备的纳米乳剂为类球状,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 76 5±10 1)nm ,纳米乳剂中吉马酮的质量浓度为( 1 76±0 0 9)g·L-1,吉马酮的包封率为( 84 4±1 0 ) %。结论高压乳匀法可用于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乳匀法 纳米乳剂 莪术油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大黄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亚林 喻海洋 黄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29-2834,共6页
目的制备大黄酸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VP K30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检测纳米混悬剂形态、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 目的制备大黄酸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VP K30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检测纳米混悬剂形态、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大黄酸及其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50 mg/kg),于0.083、0.167、0.25、0.5、1.0、2.0、4.0、6.0、8.0、10.0、12.0 h采血,HPLC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PVP K30用量75 mg,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次数15次,所得纳米混悬剂中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无粘连,平均载药量为(32.14±0.92)%,Zeta电位为(-31.90±1.34)mV,粒径为(170.86±3.07)nm,40 min内累积溶出度为95.73%。纳米混悬剂t1/2、Cmax、AUC0~t、AUC0~∞高于原料药(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02倍。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改善大黄酸体内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正交试验 HPLC
下载PDF
高压均质法制备枸橼酸喷托维林纳米颗粒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博 黄永鹏 +2 位作者 钟辉 焦剑岚 邹传品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共4页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枸橼酸喷托维林纳米颗粒,分析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储存过程对药物颗粒形貌与粒径的影响,通过喷雾干燥制得微粉。结果表明:最优高压均质条件是均质压力为75 MPa、循环5次,制得的纳米颗粒是粒径为100~200 nm的片状结...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枸橼酸喷托维林纳米颗粒,分析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储存过程对药物颗粒形貌与粒径的影响,通过喷雾干燥制得微粉。结果表明:最优高压均质条件是均质压力为75 MPa、循环5次,制得的纳米颗粒是粒径为100~200 nm的片状结晶,储存稳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纳米颗粒悬浊液喷雾干燥微粉颗粒呈粒径小于1μm的球形,由保持原微观形貌与结构的纳米片状结晶聚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均质法 枸橼酸喷托维林 纳米颗粒 喷雾干燥
下载PDF
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孙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中多西他赛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参数。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平均粒径为(221.6±13.4)nm,聚合物分散指数(PDI)为0.092±0.003,Zeta电位为-30.3 m V。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t_(1/2(α))分别为(0.072±0.014)和(0.066±0.015)h;t_(1/2(β))分别为(0.573±0.253)和(0.432±0.184)h;AUC_(0-12 h)分别为(7.98±1.25)和(6.26±1.83)μg·h/m L。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相比,在大鼠体内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双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脂肪乳 高压均质法 药代动力学 双室模型
下载PDF
松萝酸纳米混悬剂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房伟 王奎鹏 韩德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9-694,共6页
目的制备松萝酸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纳米混悬剂形态,... 目的制备松萝酸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纳米混悬剂形态,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12只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松萝酸及其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15 mg/kg),于0、0.25、0.5、1、2、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松萝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稳定剂(泊洛沙姆188)用量100 mg,均质压力80 MPa,均质次数12次。所得纳米混悬剂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85.19 nm,PDI为0.089,Zeta电位为-34.08 mV,溶解度为92.47μg/mL,60 min内累积溶出度为90.46%。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_(max)缩短(P<0.01),t_(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3.09倍。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改善松萝酸溶解度和溶出度,促进其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单因素试验 HPLC
下载PDF
染料木素纳米混悬剂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寇应琳 徐向宇 孙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制备染料木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单因素试验分析稳定剂(大豆卵磷脂+PVP K30)用量、大豆卵磷脂与PVP K30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PDI的影响。以蔗糖-甘露醇(1∶2)为冻干保... 目的制备染料木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单因素试验分析稳定剂(大豆卵磷脂+PVP K30)用量、大豆卵磷脂与PVP K30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PDI的影响。以蔗糖-甘露醇(1∶2)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测定溶解度、体外溶出度。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染料木素、物理混合物、染料木素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0.25、0.5、1、1.5、2、3、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染料木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染料木素用量20 mg,稳定剂用量50 mg,大豆卵磷脂与PVP K30比例2∶3,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次数10次,平均粒径为184.63 nm,PDI为0.090,Zeta电位为-33.69 mV。纳米混悬剂在不同pH值介质中的溶解度、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_(max)缩短(P<0.01),t_(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60倍。结论纳米混悬剂可促进染料木素体外溶出,改善其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塞来昔布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秋艳 王敏 +2 位作者 谢鹏 李俊涛 薛强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纳米混悬剂(CXB-NSs),并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反溶剂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CXB-NSs,并考察其粒度分布,多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XB-NSs组和CXB混悬液组,灌胃给药剂量均...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纳米混悬剂(CXB-NSs),并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反溶剂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CXB-NSs,并考察其粒度分布,多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XB-NSs组和CXB混悬液组,灌胃给药剂量均为100 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CXB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CXB-NSs平均粒径为(442.5±61.9)nm,多聚分散系数为0.312±0.057,Zeta电位为(-31.6±3.9)m V。CXBNSs和CXB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AUC_(0-t)分别为(5.13±0.77)和(13.51±3.18)mg·L^(-1)·h;t_(1/2)分别为(12.31±1.91)和(12.73±1.83)h;T_(max)分别为(2.48±0.37)和(1.41±0.27)h;C_(max)分别为(0.94±0.31)和(2.38±0.25)mg·L^(-1)。结论:CXB-NSs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纳米混悬剂 反溶剂沉淀-高压均质法 药动学
下载PDF
甘草黄酮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率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超群 李小芳 +3 位作者 严敏嘉 孙强 赵甜甜 马祖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79-2284,共6页
目的制备甘草黄酮纳米混悬剂,并测定其体外溶出率。方法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平均粒径与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黄酮、聚维酮K30(PVPK30)、聚乙二醇400(PEG-40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 目的制备甘草黄酮纳米混悬剂,并测定其体外溶出率。方法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平均粒径与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黄酮、聚维酮K30(PVPK30)、聚乙二醇400(PEG-40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后,筛选最优冻干保护剂种类和比例。再比较冻干粉和物理混合物的体外溶出率。结果最佳条件为黄酮质量浓度10.00 mg/m L,PVPK30、PEG-400质量浓度2.30mg/m L,平均粒径(172.3±1.2)nm,PDI 0.175±0.004。最佳冻干保护剂为5%甘露醇-乳糖(3∶2),复溶后平均粒径为(239.7±2.1)nm,PDI为0.193±0.032。冻干粉在60 min内的体外溶出率达87.7%,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低于30%)。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有效改善甘草黄酮的体外溶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纳米混悬剂 体外溶出率 沉淀-高压均质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