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痛觉阈值测定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晓宁 孙剑 何晓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6年第4期193-194,共2页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痛觉阈值测定。方法比较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病人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痛觉阈值测定。方法比较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病人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结果FD病人的SPT及PP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与PU病人无显著差。结论推测绝对知觉阈的增高可能与FD病人具有精神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有关。提示内源性疼痛调解系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在病理基础上可能有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 痛觉阈 感觉阈
下载PDF
文拉法新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痛觉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继军 朱春燕 +2 位作者 孙裕勇 马婉 孙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药理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西酞普兰、文拉法新对抑郁症患者痛觉阈的影响。方法 6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文拉法新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测定感觉阈、痛觉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并与35例正常对照比较。结... 目的探讨不同药理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西酞普兰、文拉法新对抑郁症患者痛觉阈的影响。方法 6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文拉法新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测定感觉阈、痛觉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并与35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前两患者组感觉阈均高于对照组,痛觉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间感觉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觉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新组痛觉阈平均变化率高于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76±11.19)%比(10.14±10.64)%,Z=-2.784,P=0.005〕,而两组间感觉阈平均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9±26.43)%比(6.48±22.77)%,Z=-1.367,P=0.172〕。结论抑郁症患者感觉阈、痛觉阈显著增高,提示存在痛知觉加工异常;抗抑郁药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感觉阈、痛觉阈,文拉法新的作用较西酞普兰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感觉阈 痛觉阈 西酞普兰 文拉法新
下载PDF
慢性腰腿痛患者抑郁性障碍与痛觉阈值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巢金林 孙剑 +2 位作者 王焕林 童立苗 潘俊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索慢性腰腿痛病人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痛知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0例慢性腰腿痛病人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同时对病人组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状态—特质... 目的探索慢性腰腿痛病人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痛知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0例慢性腰腿痛病人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同时对病人组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结果慢性疼痛病人SPT和P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SPT、PPT、RPPT值与HAMD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SPT、PPT、RPPT值与状态焦虑分(SAI)无明显相关(P>0.05);痛觉阈值与病程无关(P>0.05)。结论无论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慢性疼痛,其与抑郁性障碍和/或焦虑性障碍三者的病理基础可能是同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阈 感觉阈 慢性疼痛 抑郁性障碍 焦虑性障碍
下载PDF
焦虑性障碍与痛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剑 王焕林 +3 位作者 严康 徐乐平 杨彬 何晓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7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探索焦虑性神经症病人焦虑性障碍与痛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无损伤性高频皮肤电刺激,测定23例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和2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ORPPT);同时... 探索焦虑性神经症病人焦虑性障碍与痛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无损伤性高频皮肤电刺激,测定23例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和2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ORPPT);同时对病人组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焦虑性神经症病人P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PT与SAS标准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05)。结论焦虑性障碍的病理基础与人类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可能有紧密的生物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阈 躯体感觉阈 焦虑症 精神病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与感觉电流阈值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江华 元小冬 +5 位作者 吕淑娟 周立富 张英杰 李刚 雷军 王淑娟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SEPCT)与感觉电流阈值(CP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适宜的刺激强度、规范本实验室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后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理论指导。方法:选择89例健...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SEPCT)与感觉电流阈值(CP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适宜的刺激强度、规范本实验室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后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理论指导。方法:选择89例健康成年人,其中男49例,女40例,平均年龄(52.75±15.09)岁。按年龄分组,青年组:20~40岁,男7例,女13例;中年组:40~60岁,男20例,女13例;老年组:≥60岁,男20例,女16例。交替刺激双侧内踝部胫后神经,测量其双下肢CPT,并测量其SEPC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明显高于女性受试者,其SEPCT/CPT比值则显著低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及SEPCT/CPT均明显高于中年男性组,且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高于青年男性组(P〈0.05);女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而SEPCT/CPT则较为恒定,各组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SEPCT均值与CPT均值呈正相关。结论:在进行SEP临床检查及相关科研工作时,男性可给予4.40倍左右SEPCT/CPT的刺激电流强度,且老年男性受试者可给予稍高的SEPCT;女性则可给予6.13倍左右SEPCT/CPT刺激电流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 感觉电流阈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感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阴涛 罗彬 +2 位作者 高强 王琰 张杰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73,共5页
目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推拿理筋手法的治疗方案,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感觉功能的变化,并评估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ET疗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 目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推拿理筋手法的治疗方案,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感觉功能的变化,并评估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ET疗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组)与对照组(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组),每周治疗6次,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峰潜伏期(peak latency,PL)、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并观察患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判定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臂丛电位N9、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CPT等级、VAS疼痛评分均有降低(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SET加推拿理筋手法可有效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感觉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运动疗法 体感诱发电位 电流感觉阈值 推拿理筋手法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神经传导的效果 被引量:25
7
作者 阴涛 郑遵成 高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峰潜伏期、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PT),观察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Z=2.09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加快(t>12.059,P<0.001),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t>3.266,P<0.01);两组的臂丛电位(N9)和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显著缩短(t>7.061,P<0.001),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t>8.033,P<0.001);两组CPT分级均显著降低(t>8.895,P<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8.913,P<0.001)。结论SET结合推拿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运动疗法 推拿 神经传导 上肢 体感诱发电位 电流感觉阈值
下载PDF
慢性疼痛病人抑郁性障碍与痛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剑 王焕林 +6 位作者 巢金林 方文 张立国 徐玉良 眭川洪 张正文 何晓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7年第1期14-16,共3页
探索慢性疼痛病人抑郁性障碍和焦虑性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痛知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0例慢性腰腿痛病人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同时对病人组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 探索慢性疼痛病人抑郁性障碍和焦虑性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痛知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0例慢性腰腿痛病人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同时对病人组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结果慢性疼痛病人SPT和P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SPT、PPT、RPPT值与HAMD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SPT、PPT、RPPT值与状态焦虑分(SAI)无明显相关(P>0.05);痛觉阈值与病程无关(P>0.05)。结论无论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慢性疼痛,其与抑郁性障碍和/或焦虑性障碍三者的病理基础可能是同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痛觉阈 慢性疼痛 抑郁性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