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the Exploration of Altered Rock-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East Kunlun Metallogenic Belt
1
作者 DONG Ji’en ZHANG Huiqing +4 位作者 WANG Peng LI Hua YE Gaofeng YU Xiaoliang LI J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18-21,共4页
Introduction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Li et al.,2007),stretching from the East Kunlun to the Elashan area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Guo et al.,20... Introduction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Li et al.,2007),stretching from the East Kunlun to the Elashan area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Guo et al.,2018).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Xiong et al.,2023).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important gold mineralization regions in the Tethys tectonic domain(Norbu et al.,2023)and an essential potential base for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Wulonggou and Gouli gold mines have been discovered successively,earning the reputation of the"Golden Belt of Qinghai Province"(Feng et al.,2004;He et al.,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ltered rock-type gold deposits Mailong mining area East Kunlun metallogenic belt
下载PDF
Ar-Ar Dating on the Metallogenesis of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强之 陈衍景 +4 位作者 钟增球 李文良 李绍如 郭晓东 金宝义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88-493,共6页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is an orogenic-type lodegold deposit. It is one of the few superlarge (>100 t Au) deposits in China. Although it has beenargued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Mesozoic...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is an orogenic-type lodegold deposit. It is one of the few superlarge (>100 t Au) deposits in China. Although it has beenargued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Mesozoic, related isotopic age data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detailed geological study, the authors have carried out isotopic datingon various metallogenic generations. The ore-forming process of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consistsof four stages: coarse-grained pyrite-bearing quartz veins (stage I), fine-grained pyrite-quartzveinlets (stage II), multi-sulfides (stage III) and carbonate-quartz veinlets (stage IV). Ar-Ardating on mineral separates of stages I, II and III yields plateau ages of 142.9 +- 2.9 Ma, 132.2 +-2.6 Ma and 128.3 +- 6.2 Ma, respectively. Sericite separates from stage II assemblage also yield anAr-Ar isochron age of 132.6 +- 2.7 Ma, similar to the Ar-Ar plateau 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was mainly formed during 143-128 Ma, coinciding with the authors'ge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previous hypothesis. This ore formation is coeval with theregional-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collisional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strongly showing that thedecompression-geothermal increase regime during compression-to-extension transition is the mostconducive geodynamic environment to orogenic-type gold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xiaoqinling area Ar-Ar plateau age decompression-geothermal increase transition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下载PDF
Migration and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of mercury in undercurrent zones of the Tongguan gold mining area, Shaanxi Loess Plateau and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被引量:5
3
作者 Rui-ping Liu You-ning Xu +2 位作者 Hui-chao Rui El-Wardany RM Ying Dong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2期311-328,共1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Hg content and occurrence form in subsurface flow zone of gold mining area in Loess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e on water environment,the field in-situ infi... In order to study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Hg content and occurrence form in subsurface flow zone of gold mining area in Loess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e on water environment,the field in-situ infiltration test and laboratory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three typical sections of river-side loess,alluvial and proluvial strata in Tongguan gold mini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a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1)The source of Hg in subsurface flow zone is mainly caused by mineral processing activities;(2)the subsurface flow zone in the study area 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and the residual state,iron and manganese oxidation state,strong organic state and humic acid state of mercury in loess are equally divided in dry and oxidizing environment;mercury in river alluvial or diluvial strata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silt,tailings and clayey silt soil layer,and mercury has certain stability,and the form of mercury in loess is easier to transform than the other two media;(3)under the flooding condition,most of mercury is trapped in the silt layer in the undercurrent zone where the sand and silt layers altern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 are disjointed,and the migration capacity of mercury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loess layer and alluvial layer with close hydraulic connection;(4)infiltration at the flood level accelerates the migration of pollutants to the ground;(5)the soil in the undercurrent zone is overloaded and has seriously exceeded the standard.Although the groundwater monitoring results are safe this time,relevant enterprises or departments should continue to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gold extraction process,especially vigorously rectify the small workshops for illegal gold extraction and the substandard discharge of the three wastes,and intensify efforts to solve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mines left over from history.At present,the occurrence form of mercury in the undercurrent zone is relatively stable,but the water and soil layers have been polluted.The risk of disjointed groundwater pollution can not be ignored while giving priority to the treatment of loess and river alluvial landform areas with close hydraulic links.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water conservancy departments to ground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water-deficient areas of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cury speciation Hyporheic zones Constant surface water level Flood level Surface-groundwater Hydraulic connection Tongguan gold mining areas Loess Plateau Shannxi Province
下载PDF
安徽省枞阳县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分析
4
作者 崔凤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18-21,28,共5页
本文在相关资料基础上,对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地质、物探与化探角度分析了丁庄铜金矿远景区找矿条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区内矿床、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成矿条件优越,深部可能... 本文在相关资料基础上,对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地质、物探与化探角度分析了丁庄铜金矿远景区找矿条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区内矿床、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成矿条件优越,深部可能存在蚀变较好的次火山岩,指示下一步应以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要方向开展工作。安徽省枞阳县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分析具备系统性,为该区地质普查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明确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 远景区 地质特征 找矿条件 枞阳县丁庄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黔西南金矿区域地电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家俊 杨炳南 +2 位作者 朱大伟 韩姚飞 张德实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分布区,区内台地和盆地沉积格局交替频繁,金矿成矿主要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查明该区地层分布及构造展布特征对于该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南金矿区为研究靶区,分别进行了音频大地电磁法(...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分布区,区内台地和盆地沉积格局交替频繁,金矿成矿主要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查明该区地层分布及构造展布特征对于该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南金矿区为研究靶区,分别进行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AMT)在台地相、盆地相不同模式的正反演计算,基于优选的反演模式在区内实地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应用研究,取得主要结果与认识:①台地相区地层电性差异明显,基于TE&TM联合反演模式的AMT能有效区分地层、查明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特征;②受上部厚低阻层影响,AMT在盆地相区地层区分性弱,基于TM反演模式的AMT能清晰反映褶皱、断裂构造空间展布特征;③黔西南金矿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因地制宜的优选AMT反演模式是实现该区地电结构精细刻画的关键。研究成果与区内实测断层、钻探工程等验证结果吻合较好,充分体现了AMT在该区查明地层分布及构造展布特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黔西南金矿区域台地相、盆地相AMT反演模式,对后人利用AMT在该区及相近地区实现金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反演模式 地电特征 黔西南金矿区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后疃矿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
6
作者 高学坎 席振铢 +3 位作者 向胤合 杨斌 刘占坤 邹艳红 《黄金》 CAS 2024年第6期60-64,共5页
后疃矿区位于大尹格庄金矿床主矿区外围,属于深边部找矿区段。采用多元信息找矿策略,通过构造地球化学法-伽玛能谱法-多极化电磁测深技术组合,开展后疃矿区深边部成矿预测。完成地表构造地球化学与伽玛能谱测量面积12 km^(2),结合因子分... 后疃矿区位于大尹格庄金矿床主矿区外围,属于深边部找矿区段。采用多元信息找矿策略,通过构造地球化学法-伽玛能谱法-多极化电磁测深技术组合,开展后疃矿区深边部成矿预测。完成地表构造地球化学与伽玛能谱测量面积12 km^(2),结合因子分析,厘定后疃矿区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Au-Ag-As-Sb组合异常。同时,采用MPMT-18多极化电磁测深系统,完成了L108测线—L136及L80测线多极化电磁测深和异常反演,确定了后疃矿区深部招平断裂的位置。根据构造地球化学测量、伽玛能谱测量与大地电磁测深的异常特征、分布与关联性,结合钻探工程验证的有利程度,共圈定找矿靶区8处。其中,A-1、B-1、B-3、C-2和C-3找矿靶区经钻探工程验证并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体 定位预测 多极化电磁测深 构造地球化学法 后疃矿区 大尹格庄金矿床
下载PDF
宁夏海原西华山地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7
作者 苏力 朱海军 +10 位作者 谷守江 杨兴科 赵翌辰 孙雪平 何虎军 韩珂 张玉瑜 谭江 谢愿龙 张龙 高立博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宁夏海原西华山金矿区位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之祁连构造成矿带,在该矿区已发现马场和柳沟2个金矿床。区内含矿地层为长城系海原群变质地层,矿脉受断裂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煌斑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了查明西华山金矿... 宁夏海原西华山金矿区位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之祁连构造成矿带,在该矿区已发现马场和柳沟2个金矿床。区内含矿地层为长城系海原群变质地层,矿脉受断裂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煌斑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了查明西华山金矿区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过程,对马场和柳沟2个金矿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马场和柳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40.1~382.6℃和203.2~353.9℃,集中在250~260℃和270~280℃;盐度[w(NaCleq)]分别为2.57%~10.72%和5.28%~12.08%,集中在6%~7%和7%~8%;成矿期成矿流体δD值分别为-86.5‰~-87.2‰和-90.2‰~-91.6‰,δ^(18)O值分别为7.4‰~8.7‰和8.7‰~10.0‰;2个矿区矿石黄铁矿中δ^(34)S分布范围为-1.00‰~0.27‰。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也主要源于岩浆,有少量可能源于围岩地层;区内金矿床属于与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低盐度岩浆热液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S同位素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祁连构造带 西华山金矿区
下载PDF
某金矿多中段充填开采对地表塌陷区稳定性影响分析
8
作者 孙万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225,共10页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形叠加效应是否引起浅部塌陷区的活化,进而影响地表稳定性及井下安全生产,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浅部塌陷区形成原因、机理,进而分析了地表塌陷区当前的自身稳定性;然后,采用RHINO、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深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开采引起的围岩移动变形规律及其引起的地表塌陷区的剩余沉降和塑性区发育。研究认为,某金矿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后充填区自身的变形量、浅部采空区内部岩层位移及地表沉降整体较小,相比于未充填情况下可较大程度减小围岩变形和地表塌陷区沉降,地表塌陷区仅在局部区域出现塑性区,多中段充填开采在维持当前充填效果的前提下不影响地表塌陷区的整体稳定性。本文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金属矿山充填开采覆岩变形安全性评价及地表塌陷区灾害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多中段开采 塌陷区 采空区 充填开采 稳定性
下载PDF
长期重金属污染对线虫群落结构和碳流的影响
9
作者 杜闫彬 时金帅 +2 位作者 冯洋 刘晓霞 于彩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明长期复合重金属污染对线虫群落和碳流动的影响,该文分析了矿区4个区域(NC、C1、C2、C3)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线虫及其食物网碳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NC和C1分别属于轻微和中等生态风险,C2和C3属于极强生态风险,As、Pb... 为探明长期复合重金属污染对线虫群落和碳流动的影响,该文分析了矿区4个区域(NC、C1、C2、C3)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线虫及其食物网碳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NC和C1分别属于轻微和中等生态风险,C2和C3属于极强生态风险,As、Pb、Cd风险最严重;共有29个属被鉴定出来,优势属(>10%)为真滑刃属和头叶属;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线虫数量明显减少且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显著降低,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RI)对线虫群落有显著影响,且与c-p1、c-p5、真菌食性和捕食杂食性线虫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植物食性线虫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明显影响了线虫食物网碳的流通途径,并降低了碳流动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区 重金属污染 线虫群落 线虫代谢足迹
下载PDF
胶西北焦家—三山岛地区三维地质结构
10
作者 王永庆 陈磊 +6 位作者 杨真亮 薛欢欢 杨振毅 刘天鹏 张腾 孙雪飞 张业智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9期25-36,共12页
本文利用2232个钻孔及矿山生产坑道资料,焦家—三山岛地区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方法和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构建了地层、构造、侵入岩、蚀变带及1505个矿体模型,对主要控矿构造与矿体关系进行了三维空间分析,研究了主要矿体的空间分布规... 本文利用2232个钻孔及矿山生产坑道资料,焦家—三山岛地区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方法和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构建了地层、构造、侵入岩、蚀变带及1505个矿体模型,对主要控矿构造与矿体关系进行了三维空间分析,研究了主要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矿体浅部相对零散,向深部连为一体,规模上有扩大趋势,沿走向上和倾向上无矿间隔较为明显,矿体整体呈现分段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集中区 三维地质结构 焦家三山岛 胶西北
下载PDF
小秦岭地区樊岔金矿基性岩脉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1
作者 郭晓 李重阳 +3 位作者 王红军 祖宗虎 李满军 裴海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的北部,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典型区域。该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在时间上及空间上与区内花岗岩体及金矿脉表...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的北部,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典型区域。该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在时间上及空间上与区内花岗岩体及金矿脉表现出一定的穿插或伴生关系,这对于探讨区域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小秦岭东部樊岔金矿区内的基性岩脉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基性岩脉的锆石分为岩浆锆石与继承锆石两类,其中继承锆石的同位素年龄为2430 Ma—2029 Ma,与区内基底太华群的形成年代近于一致,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捕获了部分太古代太华群的锆石;岩浆锆石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866 Ma—1803 Ma,属中元古代,与区内广泛发育的熊耳群火山岩及部分花岗岩(桂家峪岩体、小河岩体)形成时代近于一致,是中元古代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拉张、裂解等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区内发育的基性岩脉集中于元古代时期,而区内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因此,在时间上基性岩脉与区内中生代成矿事件的成因联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岔金矿 基性岩脉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河南小秦岭
下载PDF
吉林省珲春市大东南岔西区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12
作者 李强 《吉林地质》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大东南岔西区金矿区位于三道沟-小西南岔北东向断裂带和大东南岔-杨金沟东西向断裂带交汇部,区内已发现14条金矿(化)体,分布在英云闪长岩与地层接触部的外带附近。与矿体关系最密切的矿化为褐铁矿化、硅化。矿体受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 大东南岔西区金矿区位于三道沟-小西南岔北东向断裂带和大东南岔-杨金沟东西向断裂带交汇部,区内已发现14条金矿(化)体,分布在英云闪长岩与地层接触部的外带附近。与矿体关系最密切的矿化为褐铁矿化、硅化。矿体受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倾斜延深方向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区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珲春市 大东南岔西区
下载PDF
构造叠加晕法在陕西小秦岭陈耳金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Q507号金矿脉为例
13
作者 文月贵 张欢欢 +4 位作者 郭宣讲 赵雷刚 郭龙 杨莉 崔国帅 《矿产勘查》 2024年第7期1224-1237,共14页
陈耳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是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最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区域变质片麻岩中,矿床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累计达20 t以上,其中Q507号金矿脉是矿山主要开采的矿脉。本文在研究矿床地球化学... 陈耳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是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最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区域变质片麻岩中,矿床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累计达20 t以上,其中Q507号金矿脉是矿山主要开采的矿脉。本文在研究矿床地球化学背景的基础上,对Q507号金矿脉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存在明显的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构造叠加晕法找矿预测标志在深部圈定两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揭露到了工业矿体,初步证明“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盲陈耳金矿床矿体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 构造叠加晕 找矿预测 陈耳金矿
下载PDF
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丹巴县永西金多金属矿区普查中的应用
14
作者 洪剑 周珊珊 +2 位作者 张杰 许军 黎汶东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50-61,共12页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本文通过在丹巴县永西金多金属矿普查矿区开展的1∶25000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揭示了该地区以金、银、砷、锑为代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分布规律,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对地球化...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本文通过在丹巴县永西金多金属矿普查矿区开展的1∶25000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揭示了该地区以金、银、砷、锑为代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分布规律,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对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进一步缩小了找矿范围,圈定了1个找矿靶区,对该靶区实施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证明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本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中是有效的,为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金矿 异常查证 永西地区 矿区普查
下载PDF
鄂北浅覆盖金矿区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有效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普 翁雪波 +4 位作者 黄景孟 刘晓阳 冷帅 杨成 孔令耀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407-413,共7页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方法在中国北方覆盖区的找矿勘查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南方覆盖区地理、地质条件与北方地区差异较大,需要开展有效性试验研究。在鄂北浅覆盖区的小玉皇顶金矿区及卸甲沟金矿区开展方法试验,探讨该方法在鄂北浅覆盖区的...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方法在中国北方覆盖区的找矿勘查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南方覆盖区地理、地质条件与北方地区差异较大,需要开展有效性试验研究。在鄂北浅覆盖区的小玉皇顶金矿区及卸甲沟金矿区开展方法试验,探讨该方法在鄂北浅覆盖区的采样要求,并分析其探测隐伏矿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鄂北浅覆盖区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方法较为适合的采样层位为BC层,采样粒度为-120目,能够在保证结果科学性的前提下兼顾采样的经济性。卸甲沟金矿区隐伏矿脉上方的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结果中存在Au-Pb-Bi-W综合异常,与该区原生晕异常组合相似,表明其极有可能是隐伏矿体的地表显示,说明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方法在鄂北浅覆盖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 穿透性地球化学 浅覆盖区 隐伏金矿 鄂北
下载PDF
滇北余家村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及模式研究
16
作者 张丽娟 李小慧 +2 位作者 郑玉慧 白曜宇 何丽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260,共9页
云南省宁蒗县余家村矿区地处三江成矿带东缘、宁蒗-祥云铜钼成矿带北段,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然而,矿区探采工作受到一定困扰,地质找矿仍未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主要为对矿区的成矿条件和控矿规律认识不... 云南省宁蒗县余家村矿区地处三江成矿带东缘、宁蒗-祥云铜钼成矿带北段,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然而,矿区探采工作受到一定困扰,地质找矿仍未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主要为对矿区的成矿条件和控矿规律认识不足。为此,本文根据近年来矿区地质勘探资料,系统性地总结了矿区金银多金属矿化带的地质特征,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围岩蚀变等方面剖析其成矿条件和规律,最终提炼出矿区的金银多金属矿化带(M1)的成矿模式,以期为该地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家村矿区 围岩蚀变 金银多金属矿化带 成矿条件 成矿模式
下载PDF
金矿地下采矿方法及技术选择
17
作者 张海栋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6期103-105,共3页
随着全球金矿开发的不断推进,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同时金矿地下开采对于满足全球黄金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工作实践经验... 随着全球金矿开发的不断推进,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同时金矿地下开采对于满足全球黄金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并以都兰县五龙沟矿区红旗沟-深水潭金矿为例先分析金矿地下采矿方法,随后就技术选择提出自己一些简单看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龙沟矿区 金矿 采矿方法 井下开采 技术选择
下载PDF
招远市玲南矿区金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18
作者 徐明璞 解天赐 +2 位作者 刘天鹏 王鲁艳 孙雪飞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57-59,91,共4页
招(远)—平(度)断裂带作为胶东三大主要金成矿带之一,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但是,关注焦点大都汇聚于招(远)—平(度)断裂带,而对其下盘的次级蚀变带却不够重视。基于此,依据玲南矿区地质成果报告,结合玲南矿区地质背景,分析研究断裂带下盘... 招(远)—平(度)断裂带作为胶东三大主要金成矿带之一,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但是,关注焦点大都汇聚于招(远)—平(度)断裂带,而对其下盘的次级蚀变带却不够重视。基于此,依据玲南矿区地质成果报告,结合玲南矿区地质背景,分析研究断裂带下盘的1号、2号蚀变带赋存矿体及围岩蚀变等特征,总结金矿物的形态及赋存状态,明确了找矿标志和成因等因素,阐明了1号、2号蚀变带找矿意义和赋矿潜力,对深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玲南矿区 蚀变带 金矿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
19
作者 姜海涛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胶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金矿产区之一,而胶东玲珑金矿田作为该地区的一个代表性矿床,吸引了广泛的地质学家和矿产学家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矿田的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探究胶东玲珑金矿田成... 胶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金矿产区之一,而胶东玲珑金矿田作为该地区的一个代表性矿床,吸引了广泛的地质学家和矿产学家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矿田的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探究胶东玲珑金矿田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玲珑金矿田 成矿特征 成矿作用 金矿产区
下载PDF
广东省封开县大玉口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
作者 宋晨成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7期73-75,共3页
本文通过收集及研究封开县大玉口地区金多金属矿区以往地质资料,对该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已开展系统勘查工作的同类型矿区的对比,对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大玉口 金多金属矿 区域地质 矿区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