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7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中有乐,乐以为诗——纪尧姆·德·马肖《真言集》中的歌诗初探
1
作者 伍维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50,共19页
文本化音乐作品的生产、接受与流通机制,是中世纪晚期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对中世纪之后西方音乐的走向有较大影响。纪尧姆·德·马肖是14世纪法兰西伟大的诗人和音乐家,其文学与音乐创作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并拥有相同的... 文本化音乐作品的生产、接受与流通机制,是中世纪晚期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对中世纪之后西方音乐的走向有较大影响。纪尧姆·德·马肖是14世纪法兰西伟大的诗人和音乐家,其文学与音乐创作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并拥有相同的写本文化语境,其绝大多数传世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歌诗”的文本形态,是文学-音乐综合体的有机成分。赏鉴马肖晚年最为重要的自传性长诗《真言集》,可以直观地看到“诗中有乐、乐以为诗”的现象,并由此对欧洲中世纪音乐研究的多学科性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尧姆·德·马肖 《真言集》 歌诗 文学-音乐综合体 音乐作品 中世纪写本
下载PDF
宋祁蜀中行迹及诗文考
2
作者 严正道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宋祁于北宋嘉祐年间知成都府,镇守西川,在蜀两年有余。宋祁治蜀以静,大兴文教,化育士人,同时又能入乡随俗,与民同乐,甚得民心。政事之暇,时寓诸诗,有《西州猥稿》集,可惜失传。今从《全宋诗》中考订出其入蜀后所作诗89首,庶几可还原其... 宋祁于北宋嘉祐年间知成都府,镇守西川,在蜀两年有余。宋祁治蜀以静,大兴文教,化育士人,同时又能入乡随俗,与民同乐,甚得民心。政事之暇,时寓诸诗,有《西州猥稿》集,可惜失传。今从《全宋诗》中考订出其入蜀后所作诗89首,庶几可还原其本来面目。另从《全宋文》以及补遗中考订出包括序文、书信、公文在内的蜀中文章92篇。以上述诗文为主,结合史书、碑传、方志、笔记等相关文献,考其蜀中行实,系以年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祁 入蜀诗文 蜀中行实 编年
下载PDF
《钱注杜诗》整理刍议
3
作者 曾祥波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钱注杜诗》一向被认为是清代“集大成”杜诗注的源头与最具原创性的注本。比对宋注与钱注,发现钱注承袭宋注的内容占全书百分之七十以上,在观点原创性上超出宋注的内容不多;受文献搜集的限制,钱注未能全面掌握宋注,且对宋注颇多误解... 《钱注杜诗》一向被认为是清代“集大成”杜诗注的源头与最具原创性的注本。比对宋注与钱注,发现钱注承袭宋注的内容占全书百分之七十以上,在观点原创性上超出宋注的内容不多;受文献搜集的限制,钱注未能全面掌握宋注,且对宋注颇多误解。在钱注并无整体原创性的前提下,其他直接或间接遵从钱注的清人代表注本(如仇、浦、杨等)对宋注的承袭问题也将逐次呈现。所以,杜诗研究应以宋代注本为起点,不应以清代注本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杜诗宋注 稿本 原创性
下载PDF
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
4
作者 张广才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能对比不同选本所录王诗的篇目,大体还原王安石名诗在清代的形成过程,又能通过一些在清代影响深远的编选者对王诗的评价,了解清人对王诗进行取舍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明确清时期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宋诗选本 王安石诗歌 接受
下载PDF
唐代歌录考辨
5
作者 郭丽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中对唐代燕射歌辞一首未录,而将其大量归入专收隋唐以来杂曲的近代曲辞。唐代歌录的留存样态较为复杂,唐人有时会把歌录叫作乐录,而有些收录歌辞的诗集却又不以歌录命名,有些名为乐府的典籍虽然也载录了一些唐人乐府诗,但又不一定是唐代歌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乐府 歌录 《乐府诗集》
下载PDF
《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
6
作者 蒋金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作为清人编订的第一部大型宋诗总集,《宋诗钞》的面世契合了京师之诗学趣尚,并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在浙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初诗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彼时诗风演进的一些动态... 作为清人编订的第一部大型宋诗总集,《宋诗钞》的面世契合了京师之诗学趣尚,并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在浙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初诗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彼时诗风演进的一些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钞》 清初 宋诗 吴之振
下载PDF
《诗经》风诗叙事及其传统——《诗经》研读笔记之二
7
作者 董乃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诗经》十五国风,长短160首诗,记录着上古社会生活和周人情感活动的种种情况与风貌,它们同《诗经》中的史诗一样,贯穿着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叙(事)传统。它们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恋爱家庭、农事生产、战争徭役、对统治者的美刺等几... 《诗经》十五国风,长短160首诗,记录着上古社会生活和周人情感活动的种种情况与风貌,它们同《诗经》中的史诗一样,贯穿着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叙(事)传统。它们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恋爱家庭、农事生产、战争徭役、对统治者的美刺等几大方面。以往因为叙事一直受到忽视,风诗常被笼统称为抒情诗,中国文学也被说成是只有“一个抒情传统”。本文试取叙事视角,指出《诗经》风诗中不少篇章与历史记载可以互证,有的诗篇明显叙述一个故事(或个人经历),有的诗表面虽未直赋,却通过比兴、咏叹、对话、独白乃至写景抒情暗示出其背后实含一桩事情,从而切实地反映出生活的一角。这种“事在诗外”和抒叙浑融的现象是《诗经》风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运用叙事分析方法读诗,能够更全面细致地揭示抒情诗的丰富内涵,也更确切地理解中国文学从源头开始就贯穿着互惠博弈的抒叙两大传统,而绝非只有一个抒情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风诗 叙事 事在诗外 抒叙传统
下载PDF
《诗经》婚恋诗中水畔景观的成因及美学意蕴
8
作者 徐晓元 翁宇翔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 《诗经》婚恋诗常常发生于水边,微妙的感情在水边悄然兴起、流散、变化,在水波流转中愈加深沉复杂,伴随着对水边场景的描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水畔成为《诗经》婚恋诗中的典型景观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水文化认知是其文化心理的源泉,加之《诗经》独有的抒情方式,赋予其独有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畔景观 《诗经》婚恋诗 历史地理文化成因 美学意义
下载PDF
功能语法视角下英诗汉译的动静对比——以Pippa's Song及其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维民 秦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从原诗与译本的过程、参与者、环境等功能成分来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的Pippa's Song及其两个汉译本中的及物性,可以呈现英诗及其对应汉译的动静... 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从原诗与译本的过程、参与者、环境等功能成分来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的Pippa's Song及其两个汉译本中的及物性,可以呈现英诗及其对应汉译的动静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及物系统视角下刘正译本比宗白译本更忠实于原诗,更能够体现原诗的静态之美,因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分析可以作为英诗汉译的一种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法 及物性 英诗汉译 Pippa's song
下载PDF
从朱熹《诗经》学到杨维桢乐府诗创作——一个走向民间的乐府诗创作趋向
10
作者 史伟 王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长期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废序解诗、还回了《诗经》尤其是《国风》之为文学的本来面目的一面。近年来,学界对朱熹《诗经》学所谓“发现了文学的最正确的真价”观点有所质疑,但对朱熹以何种方式摆脱了《诗》序,建构... 长期以来,对朱熹《诗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废序解诗、还回了《诗经》尤其是《国风》之为文学的本来面目的一面。近年来,学界对朱熹《诗经》学所谓“发现了文学的最正确的真价”观点有所质疑,但对朱熹以何种方式摆脱了《诗》序,建构其《诗经》学的看法,仍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而由于此种认识上的不准确、不完整,也就难于对朱熹《诗经》学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总体来看,朱熹汲取了此前和同时代尤其是郑樵、吴棫的《诗经》研究,立足于其理学性情论的修养程式,以“思无邪”为理论基础和前提,统合并重新解释了《诗经》为乐歌、淫诗论及赋比兴等重要论述,建立其《诗经》学体系。朱熹《诗经》学打通了《诗经》与乐府就民歌和一般文人乐府创作的通路,这是朱熹《诗经》学与文学思想发生关联的基础。朱熹“思无邪”的诗教固然在观念上笼罩了民歌,但因“思无邪”对个人性情修养的特别强调,反而允许了民歌甚至所谓淫诗的存在。在这个几乎是悖论的逻辑之下,民歌赢得了发展的空间。而朱熹“叶韵”之学,因其证诸方言,故亦通于民歌。这种观念对元代乐府诗影响极大,其体现于杨维桢“铁崖体”乐府观念和创作尤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经》学 元代乐府诗 杨维桢
下载PDF
区域文学视阈下宋诗对武夷的形塑
11
作者 占茹旎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8-14,共7页
武夷山钟灵毓秀,是我国四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之一。宋代是武夷文化发展的巅峰期,题写武夷的诗歌数量较前代大大增加。宋代诗人对武夷君幔亭招宴与架壑船棺的书写,使诗歌中的“武夷”承袭其“神仙境”与“太古风”的文学初态。结... 武夷山钟灵毓秀,是我国四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之一。宋代是武夷文化发展的巅峰期,题写武夷的诗歌数量较前代大大增加。宋代诗人对武夷君幔亭招宴与架壑船棺的书写,使诗歌中的“武夷”承袭其“神仙境”与“太古风”的文学初态。结合文学地理学考察烟霞与桃源入诗,既有现实地理指向,又有文学蕴含。宋诗对武夷的形塑,具体表现为玉府仙都、隐居妙境、栽茶仙山等形象,后代文学家由此继承并不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学 武夷书写 宋诗 形塑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从《神弦歌》看六朝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12
作者 郑磊 袁绣柏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神弦歌》是六朝时期建康地区民间祭祀杂神的乐曲。察其所祭之神,既有被视为巫信仰的自然神灵,又有道教众神;视其祭祀仪式,既沿袭巫祭“迎神—祭神—送神”的模式,又模仿道教斋醮仪式。这反映了《神弦歌》巫与道相交融的特点,也体现了... 《神弦歌》是六朝时期建康地区民间祭祀杂神的乐曲。察其所祭之神,既有被视为巫信仰的自然神灵,又有道教众神;视其祭祀仪式,既沿袭巫祭“迎神—祭神—送神”的模式,又模仿道教斋醮仪式。这反映了《神弦歌》巫与道相交融的特点,也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复杂性。这一特点的产生主要有创作群体和文化交融两方面的原因,凸显了建康地区文化信仰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弦歌》 巫教 道教 民间信仰 吴声歌曲
下载PDF
论唐宋词释放型的情感表达
13
作者 刘天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 在唐宋词情感结构的横向维度中,主体的能动意识与情感本体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着情感动向。若词人对情感脉络的前行之势不加约束,而是任其肆意消泻,便是释放型的情感表达,多呈现出单向无止境的样态和延展性组合的特征。主要可从两条路径对这种表达方式加以解构。从内容上看,可将情感分为豪情与幽情,二者各具群体共通感与个体化思绪的蕴意指向。从形式上看,可将情感的释放形态分为倾泻式的明潮和渗透式的暗涌,二者的划分标准同意脉流速和心理欲力相关;明潮讲求意脉的直观彰露,暗涌意指创作主体往往选择在场或不在场媒介来对情感表达略作荫蔽。词作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令切分后的这四重界域交汇共融,大致呈现出四种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释放型 情感表达 豪情 幽情
下载PDF
Two Worlds of the Song of Songs
14
作者 钟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00期122-125,共4页
The Song of Song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speculation and controversy since rabbinic times.Some view it as a collection of erotic love poetry,while many other interpreters perceive it as spiritual allegory.This p... The Song of Song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speculation and controversy since rabbinic times.Some view it as a collection of erotic love poetry,while many other interpreters perceive it as spiritual alleg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ng from two dimensions:an anthology of love poems in the literary world and a canonized scripture in the historical world,attempting to explore its growing path from a secular collection of poems to the sacred Song in the Holy B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ng of songs love poems canonized scripture INTERPRETATION
下载PDF
歌诗《渭城曲》传唱与经典化的文化认同
15
作者 秦雅洁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此歌诗与送别行为的广泛受众产生文化共鸣,并通过逐代传唱,完成了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城曲》 歌诗 传唱 中庸 经典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二陆的取法观念及其实践
16
作者 蔡伊玮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以往文论家对陆机、陆云兄弟的诗歌多批评之语,他们并不看好取法痕迹较重的作品。这种观点无疑是片面的。陆机与陆云的创作观念及其实践均体现出他们有意取法《诗经》《古诗十九首》等文本。陆机《文赋》《遂志赋》及其序言、陆云《九... 以往文论家对陆机、陆云兄弟的诗歌多批评之语,他们并不看好取法痕迹较重的作品。这种观点无疑是片面的。陆机与陆云的创作观念及其实践均体现出他们有意取法《诗经》《古诗十九首》等文本。陆机《文赋》《遂志赋》及其序言、陆云《九愍》序与《与兄平原书》等一系列文献材料均表明了他们阅读、品鉴、取法文学经典的意识与超越前人作品的志向。在创作实绩中,二陆四言诗的写作灵活地取法《诗经》,有意树立己作的典范性质,并借助引入《诗经》文本暗藏深意。就拟古诗而言,陆机充分认识到了《古诗十九首》的典范性质,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对经典文本的诠释准据,进而发展出类似拟骚传统的拟古诗写作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取法 《诗经》 《古诗十九首》
下载PDF
所见四川、重庆部分地方文献与《全宋诗》补遗
17
作者 陈小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4-89,117,共7页
四川、重庆地方志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正德)蓬州志》《潼川志》《遂宁县志》《丰都县志》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55首(包括2则残句)... 四川、重庆地方志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正德)蓬州志》《潼川志》《遂宁县志》《丰都县志》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55首(包括2则残句),补充作者23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重庆 全宋诗 地方志 补正
下载PDF
魏禧集外诗文考释
18
作者 耿森 《图书馆研究》 2024年第3期95-102,共8页
魏禧是清初古文巨擘,一生著述宏富。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的《魏叔子文集》是目前所见收录魏禧诗文较为完善的整理本。但载籍浩繁,遗珠难免。兹于清人别集、方志、书画图录中辑得魏禧佚文十则,佚诗两首,涉及其生平、交游、文学思想等多方... 魏禧是清初古文巨擘,一生著述宏富。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的《魏叔子文集》是目前所见收录魏禧诗文较为完善的整理本。但载籍浩繁,遗珠难免。兹于清人别集、方志、书画图录中辑得魏禧佚文十则,佚诗两首,涉及其生平、交游、文学思想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重要价值。今将之辑录标点,并对其中所涉人物、史实加以考释,以期对魏禧及清初江西文坛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禧 宋荦 集外诗文 考释
下载PDF
孔子“正乐”与《诗经》歌本的形成
19
作者 曹胜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定了诗之四始,作为乐类的典范;三是清理了乐本中《雅》《颂》礼乐相错的形态,删除了大量重复的歌诗,实现了“《雅》《颂》各归其所”,以什相系歌辞。孔子正乐,是将鲁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可以弦歌的歌本,确定了今本《诗经》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正乐 乐正《雅》《颂》 乐本 歌本 删诗
下载PDF
“李诗注我”: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的生成与演变
20
作者 林阳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 注释数量、注释类别、注释态度、注释意义四个要素是梳理唐宋诗歌引李白诗歌自注发展历程的维度,以之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诗歌引李诗自注始于晚唐,晚唐成为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较少,注释态度是认同,注释意义单一;北宋初至南北宋之交是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发展期,此期的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增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注释意义多元;注释数量和注释类别更多,注释态度是认同与否定并存的拓展,注释意义全面,标示着南宋初至宋元之交诗歌引李诗自注进入繁盛期。三个时期在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唐宋诗引李诗自注的生成与演变,其文化语境是唐宋诗人的游览经历、唱和活动、表达需要与接受态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歌 引李白诗歌自注 “李诗注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