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维度声学特征优选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
1
作者 宋佰万 付明生 +1 位作者 崔晓东 牛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9,共12页
海底表层底质分布信息的准确获取在构建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波束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底质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多波束测深和反向散射强度数据所派生的声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底质分类建模。然而,随着特征维度的增... 海底表层底质分布信息的准确获取在构建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波束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底质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多波束测深和反向散射强度数据所派生的声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底质分类建模。然而,随着特征维度的增加,特征空间中存在的无关和冗余特征严重影响底质分类精度。为了定量评估声学特征对底质类别的表征能力,并消除无效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干扰,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维度声学特征优选的海底底质分类方法。首先,结合实际底质样本的物理属性对多维特征进行排序和优选,排除冗余和无关特征。其次,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信念网络构建海底底质监督分类模型。通过利用爱尔兰海南部多波束调查数据和实地取样信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对海底底质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最高达到了86.20%和0.834,相较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指标特征选择方法有明显提高,突出了该方法在海底底质探测及制图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底质分类 多波束测深系统 特征优选 反向散射强度 海底地形
下载PDF
门控卷积神经网络多通路声学回声消除算法
2
作者 李国腾 郑成诗 +1 位作者 柯雨璇 李晓东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7,共10页
多通路声重放系统能够增强听者的现实感与空间感,但在免提通信条件下,其不可避免会受到噪声和回声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多通路声学回声消除和噪声抑制方法。该方法以传声器接收信... 多通路声重放系统能够增强听者的现实感与空间感,但在免提通信条件下,其不可避免会受到噪声和回声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多通路声学回声消除和噪声抑制方法。该方法以传声器接收信号和重放声道的压缩复数谱为网络输入,以近端语声的压缩复数谱为网络的输出目标,直接从传声器拾取信号中恢复近端纯净语声,无需对声重放信号进行去相关处理,解决了传统自适应滤波方法中存在的非唯一解问题,同时保证了多通路声重放质量。仿真和真实声学环境实验均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可显著消除多通路声重放系统的噪声和回声,在语声质量和回声返回衰减增益方面均优于传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路声 回声抵消 噪声抑制 Ambisonics
下载PDF
数字助听器关键算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3
作者 杨荣 马凤领 潘国新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31-536,共6页
数字助听器具有听力补偿作用,可以在不损伤听力障碍患者听力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其听力水平,是目前解决听力障碍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深度学习、麦克风阵列、计算场景分析等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极大推动了数字助听器的发展。本文... 数字助听器具有听力补偿作用,可以在不损伤听力障碍患者听力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其听力水平,是目前解决听力障碍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深度学习、麦克风阵列、计算场景分析等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极大推动了数字助听器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响度补偿、噪声处理、语音增强、回声消除等技术在数字助听器中的应用现状,归纳各技术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局限性和改进方式,并对未来数字助听器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助听器 响度补偿 语音增强 声源定位 回声消除
下载PDF
声刺激重放方式对优先效应回声阈值的影响
4
作者 曹腾 余光正 饶丹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6-1214,共9页
针对优先效应研究中三种常见的声刺激重放方式对回声阈值的影响,开展了心理声学实验研究,同时测量了三种刺激条件下(基准、建立和破坏)四种类型刺激信号(噪声脉冲、语音、音乐和粉红噪声)的回声阈值。结果表明,耳机虚拟听觉空间法与扬... 针对优先效应研究中三种常见的声刺激重放方式对回声阈值的影响,开展了心理声学实验研究,同时测量了三种刺激条件下(基准、建立和破坏)四种类型刺激信号(噪声脉冲、语音、音乐和粉红噪声)的回声阈值。结果表明,耳机虚拟听觉空间法与扬声器重放法在回声阈值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它们的回声阈值与耳机双耳时间差法都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长时刺激上。可能的原因是不同重放方式的空间定位因素差异。此外,随着刺激条件的变化(从基准、建立到破坏),三种刺激重放方式的动态回声阈值变化规律一致,即噪声脉冲刺激的回声阈值先增加后降低,三种长时刺激的回声阈值均未出现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效应 回声阈值 声刺激重放方式 定位因素
下载PDF
线性调频信号在国产多波束测深仪中的应用
5
作者 郑明波 刘冲 +1 位作者 刘玮峰 夏天宇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为提高小目标识别性能,多波束测深仪通常使用短连续脉宽信号(Continuous Wave,CW)进行探测。然而,短脉宽信号携带能量有限,测深最大距离及扫测宽度得不到保证。发射长脉宽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结合脉冲压缩... 为提高小目标识别性能,多波束测深仪通常使用短连续脉宽信号(Continuous Wave,CW)进行探测。然而,短脉宽信号携带能量有限,测深最大距离及扫测宽度得不到保证。发射长脉宽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结合脉冲压缩技术可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主要介绍LFM信号在国产iBeam8120浅水多波束测深仪中的工程应用情况,重点阐述接收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实测数据脉冲压缩效果,并分析了相位差精度影响因素。外场试验数据表明:经脉压处理后,声呐图回波能量更为集中,底检测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仪 测深最大距离 脉冲压缩 回波信号 相位差精度
下载PDF
基于概率约束的超声相控阵输煤机工伤缺陷检测
6
作者 王雁军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输煤机常处于复杂且恶劣的运行环境中,对其外部探伤过程中,存在信息缺失和遮挡干扰,当前以固定阈值为基础的探查方法容易忽略出现各类工伤缺陷的概率波动,单一阈值很难描述这种概率波动,导致检测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超声相控... 输煤机常处于复杂且恶劣的运行环境中,对其外部探伤过程中,存在信息缺失和遮挡干扰,当前以固定阈值为基础的探查方法容易忽略出现各类工伤缺陷的概率波动,单一阈值很难描述这种概率波动,导致检测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超声相控阵技术下输煤机工伤缺陷检测方法。分析输煤机工伤缺陷事件类型,计算设备工伤缺陷事件发生概率。以缺陷概率为约束条件,基于超声相控阵列的几何参数,计算平面和凸面超声相控阵聚焦声压,确定回波信号的数据深度。遍历发射阵元和发射通道,通过比较设定阈值的幅度、信号峰值、谷值,判断输煤机是否发生工伤缺陷,实现工伤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到输煤机中的所有工伤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煤机 超声相控阵技术 回波信号 发射阵元 超声相控阵声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雨季雷达回波、降水和部分热力参量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28
7
作者 冯锦明 刘黎平 +1 位作者 王致君 楚荣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8-374,共7页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雷达回波、层结热力参量及其降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 ,在 6月中旬青藏高原雨季来临之后 ,云中对流活动明显增强 ,雷达回波强度增大 ,回波顶高和回波...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雷达回波、层结热力参量及其降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 ,在 6月中旬青藏高原雨季来临之后 ,云中对流活动明显增强 ,雷达回波强度增大 ,回波顶高和回波面积增加 ,层结热力参量明显改变 ,对流凝结高度下降 ,气块能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那曲地区 地面雷达 探空 地面降水 雷达回波 热力参量
下载PDF
声管脉冲回波法吸声系数测量技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侯宏 孙亮 +1 位作者 董利英 万芳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利用可控脉冲声信号,采用回波方法,在圆形声管中测量了样本材料的吸声系数。依据回波信号和入射声波的功率谱密度先解算反射系数,然后计算吸声系数。与B&K4206阻抗管测量结果相比,在200Hz~5kHz频段内吸声系数差别在10%以内。所... 利用可控脉冲声信号,采用回波方法,在圆形声管中测量了样本材料的吸声系数。依据回波信号和入射声波的功率谱密度先解算反射系数,然后计算吸声系数。与B&K4206阻抗管测量结果相比,在200Hz~5kHz频段内吸声系数差别在10%以内。所用脉冲声具有波形规则、脉冲时间短、频带宽的特点,测量精度比同类方法显著提高,特别是低频区域数据可靠。测量系统装置简单、重复性好。测量装置的不确定度主要源于样品在声管中安装的精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脉冲声 脉冲回波法 吸声系数 测量 声管
下载PDF
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孙波 何茂兵 +3 位作者 张鹏 焦克勤 温家洪 李院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44,共10页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5 8.77m ,西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44.84m ,冰体厚度最大值发育于冰川中部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冰储量计算表明 ,东支冰储量为 0 .0 5 1 868km3,西支冰储量为 0 .0 2 0 2 1 0km3。表面和底部地形有明显差异 ,主要因冰川动力过程对基岩强烈的地貌作用所致 ,意味着冰床的起伏地形对冰川浅层冰体的运动过程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下地形 冰储量 雷达回波探测 地貌作用 穿透能力
下载PDF
近30a来托木尔峰南麓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变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谢昌卫 丁永建 +2 位作者 刘时银 李宾 朱国才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2-67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托木尔峰南麓地区冰雪融水量明显增加, 冰川处于强烈的消融退缩状态. 根据对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探测表明, 近30 a来冰川厚度明显减薄, 冰舌区平均厚度减薄在0.5~1.5 m·a^-1之间. 对科其喀尔冰川末...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托木尔峰南麓地区冰雪融水量明显增加, 冰川处于强烈的消融退缩状态. 根据对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探测表明, 近30 a来冰川厚度明显减薄, 冰舌区平均厚度减薄在0.5~1.5 m·a^-1之间. 对科其喀尔冰川末端位置研究表明, 科其喀尔冰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比较强烈的退缩状态. 相对于1974年的冰川位置, 冰川退缩了380 m左右. 科其喀尔冰川的全面退缩, 标志着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处于全面的负物质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变化 冰川末端变化 冰舌区 科其喀尔冰川
下载PDF
The internal COF features in Dome A of Antarctica revealed by multi-polarization-plane RES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帮兵 田钢 +1 位作者 崔祥斌 张向培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30-237,共8页
The ice exceeding one million years old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verify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house ga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region near ... The ice exceeding one million years old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verify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house ga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region near Dome A in Antarctica satisfies the conditions for obtaining million-years-old ice since it has low temperatures and low accumulation rates. We analyz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radar wave features and the crystal orientation fabric (COF) typ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polarization plane radio echo sounding (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in the summit of the ice sheet, the COF type is not perfect, but is an elongated single-pole COF. Principal-axis-orientation differences of the COF amo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exist and reveal that the ice flow orientations are not constant but deviate clockwise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adjacent basal valley or both height and position changes of the summit during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orientation fabric (COF) radio echo sounding (RES) multi-polarization plane technique ice flow orientation
下载PDF
水库库容和淤积量精密测量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红梅 赵建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29,共4页
针对传统库区容量和淤积量测量及计算方法的缺陷,依靠现代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回声测深技术,借助水下地形测量方法对库区实施测量,根据水下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用等间距、高密度的测点对测区水域进行覆盖.建立在高精度、高密度测点的基... 针对传统库区容量和淤积量测量及计算方法的缺陷,依靠现代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回声测深技术,借助水下地形测量方法对库区实施测量,根据水下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用等间距、高密度的测点对测区水域进行覆盖.建立在高精度、高密度测点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绘制中的三角形构网方法,对整个测区以三角网进行覆盖,计算每个三角柱的水柱体积和淤积体积,并对所有三角柱的水柱体积和淤积体积进行叠加,便可获得库区库容和淤积量的精密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回声测深技术 库容 三角柱法
下载PDF
南极冰盖内部结构特性研究——基于三维各向异性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帮兵 田钢 +1 位作者 孙波 崔祥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6-975,共10页
冰雷达技术已成为目前探测南极冰盖内部结构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发展起来的多极化雷达技术可根据不同方向雷达反射功率的变化推断冰盖内部冰晶组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而推断冰盖内部应力应变历史,这对于理解冰流机制和动力过程以及解释... 冰雷达技术已成为目前探测南极冰盖内部结构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发展起来的多极化雷达技术可根据不同方向雷达反射功率的变化推断冰盖内部冰晶组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而推断冰盖内部应力应变历史,这对于理解冰流机制和动力过程以及解释冰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Maxwell方程出发,推导出适于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三维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程,进而建立模型模拟各向异性介质的响应输出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电磁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波前面为椭圆形,长轴位于介电常数小的主轴方向;(2)横向各向异性介质反射波振幅在水平面内具有180°的变化周期.通过对现场常用三种天线装置类型模拟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天线类型各向异性层底界面反射波存在"时差"现象,并且时差大小和正负与上下层介电常数差异以及同层各向异性差异有关.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作者讨论了由于介电常数各向异性导致的"时间延迟"和水平面内振幅"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模拟结果和结论对于南极冰盖冰雷达数据处理和解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 南极冰盖 冰雷达
下载PDF
利用返回散射系统监测海洋回波 被引量:25
14
作者 孙广俊 齐东玉 李铁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34-1337,共4页
本文对用电离层返回散射探测系统监测海洋回波做了详细的描述,给出了该探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海洋回波的信号处理方法,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与Barrick关于Doppler频移的公式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次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与该探测... 本文对用电离层返回散射探测系统监测海洋回波做了详细的描述,给出了该探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海洋回波的信号处理方法,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与Barrick关于Doppler频移的公式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次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与该探测系统监测海洋回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探测系统 脉冲压缩 海洋回波 谱分析
下载PDF
南海中西部地貌单元划分及其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祝嵩 姚永坚 +3 位作者 罗伟东 徐子英 鞠东 刘胜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7-909,共13页
南海中西部处于南海北部和南部的过渡带,夹持于印支地块和南海海底扩张中心之间,其特殊的地貌对于研究整个南海地质地貌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中西部海洋地质调查项目获取的水深、底质调查及地震剖面数据,结合... 南海中西部处于南海北部和南部的过渡带,夹持于印支地块和南海海底扩张中心之间,其特殊的地貌对于研究整个南海地质地貌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中西部海洋地质调查项目获取的水深、底质调查及地震剖面数据,结合该海域以往研究成果,提取了有关地貌的信息,编制了南海中西部地貌图。把研究区划分出陆架、陆坡和深海盆地三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水下岸坡、水下浅滩、海岭、峡谷、麻坑、阶地、盆地、海台、海山、深海扇、深海平原等众多次级地貌单元。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海域各地貌单元的特征,提出了断层、火山、构造隆起和浊流等地质作用是本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底地貌 成因 多波束测深
下载PDF
冰雷达探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以南极冰盖DomeA地区的数据处理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甜甜 孙波 +5 位作者 关泽群 崔祥斌 冯甜甜 唐学远 张栋 陈昀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提出了冰雷达数据处理的流程,详细论述了冰雷达数据处理中常规修正的关键技术:静态校正、增益控制、带通滤波以及偏移处理等。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所获取的Dome A地区30 km×30 km范围冰雷达原始数据处理作为实例... 提出了冰雷达数据处理的流程,详细论述了冰雷达数据处理中常规修正的关键技术:静态校正、增益控制、带通滤波以及偏移处理等。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所获取的Dome A地区30 km×30 km范围冰雷达原始数据处理作为实例,提取得到了该区域冰盖内部等时层埋深以及冰盖的冰厚数据。通过插值展现了冰盖等时层以及冰岩界面的三维空间形态,结合该区域ICESat冰盖表面高程数据,构建出了Dome A地区涵盖冰盖表面、冰盖等时层以及冰岩界面形态特征的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雷达Dome A数据处理 等时层 三维模型
下载PDF
匹配层厚度对弛豫单晶换能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银方 郭永强 +4 位作者 雷玉兰 陈波 刘兵 匡泓锦 陈凯歌 《电子科技》 2018年第9期25-28,共4页
针对改进匹配层厚度以提高弛豫单晶换能器性能的问题,文中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了匹配层厚度对弛豫单晶性能的影响。根据声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分析了匹配层声阻抗和厚度变化和声强透射率的关系。建立导波检测试验系统,以不同厚度的刚玉... 针对改进匹配层厚度以提高弛豫单晶换能器性能的问题,文中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了匹配层厚度对弛豫单晶性能的影响。根据声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分析了匹配层声阻抗和厚度变化和声强透射率的关系。建立导波检测试验系统,以不同厚度的刚玉作为匹配层进行试验,刚玉通过环氧树脂胶水粘贴在驰豫单晶负极,并使用502胶水与管道连接,采用压电陶瓷片激励超声导波,驰豫单晶接收回波信号。理论分析表明,声强透射率随匹配层声阻抗的增大而增大,随匹配层厚度增大而呈周期性变化。在匹配层厚度较小(<1 mm),声阻抗>5×106Pa·s/m时,匹配层材料和厚度对声强透射率的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匹配层厚度的增加有益于回波系数的提高;在高频区,回波系数随匹配层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单晶换能器 匹配层 声强透射率 回波系数
下载PDF
Ice thickness,internal layers,and surface and subglacial topography in the vicinity of Chinese Antarctic Taishan station in 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a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学远 郭井学 +2 位作者 孙波 王甜甜 崔祥斌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203-208,222,223,共8页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wo ground-based radio-echo-sounding(RES) and GPS surveys performed in the vicinity of new Chinese Taishan station,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a,obtained in two austral summers du...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wo ground-based radio-echo-sounding(RES) and GPS surveys performed in the vicinity of new Chinese Taishan station,Princess Elizabeth Land,East Antarctica,obtained in two austral summers during CHINARE 21(2004/2005) and CHINARE 29(2012/2013).The radar surveys measured ice thickness and internal layers using 60- and 150-MHz radar systems,and GPS measurements showed smooth surface slopes around the station with altitudes of 2607-2636 m above sea level(a.s.l.).Radar profiles indicate an average ice thickness of 1900 m,with a maximum of 1949 m and a minimum of 1856 m,within a square area measuring approximately 2 km × 2 km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tation.The ice thickness beneath the station site is 1870 m.The subglacial landscape beneath the station is quiet sharp and ranges from 662 to 770 m a.s.l.,revealing part of a mountainous topography.The ice volume in the grid is estimated to be 7.6 km^3.Along a 60-MHz radar profile with a length of 17.6 km at the region covering the station site,some disturbed internal layers are identified and traced;the geometry of internal layers within the englacial stratigraphy may imply a complex depositional process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ntarctica Taishan station ice thickness internal layers ground-based radio echo sounding
下载PDF
单波束测深波束角效应的自动改正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晓东 简波 +3 位作者 李富强 杨红 阳凡林 曲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29-37,共9页
单波束回声测深系统在水深测量领域中应用广泛。仪器测深时,由于换能器发射波束存在一定开角,导致测深信号出现波束角效应,使测深值具有一定误差,引起海底地形失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海底地形变化过程中过渡段与非过... 单波束回声测深系统在水深测量领域中应用广泛。仪器测深时,由于换能器发射波束存在一定开角,导致测深信号出现波束角效应,使测深值具有一定误差,引起海底地形失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海底地形变化过程中过渡段与非过渡段的波束角效应自动改正方法,实现对失真地形的改正。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改正受波束角效应影响的海底特殊地形,自动对实测地形特征进行判断并将改正后地形进行有效衔接,在某些地形变化明显的海底,测深误差的减小值可达62%~77%,对于提高特殊地形的测深数据精度和可靠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波束 波束角效应 线性地形 回声测深 自动改正
下载PDF
海底沙脊地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自银 曹振轶 +1 位作者 王小波 郑玉龙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63,共11页
综述了国内外海底沙脊地貌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东中国海沙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弓京港辐射沙脊群成因的研究依然是国内沙脊研究的焦点;东海中北部陆架沙脊地貌形成时期(海进与海退期)、沉积类型(现代、残留及潮流沉积)、沉积动力... 综述了国内外海底沙脊地貌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东中国海沙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弓京港辐射沙脊群成因的研究依然是国内沙脊研究的焦点;东海中北部陆架沙脊地貌形成时期(海进与海退期)、沉积类型(现代、残留及潮流沉积)、沉积动力及沉积模式等研究尚存在较多争议;古潮流场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最新多波束探测数据显示,东海中南部外陆架60 m以深海域广泛分布线状沙脊群,其规模较前人预测的更大、范围更广,与长江口外喇叭状地形区中的沙脊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上均存在差异。未来若能在利用多波束探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单道地震剖面、柱状样品以及钻孔等获取的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对沙脊地貌的精细结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成因机制和演化模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脊 东中国海 多波束探测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