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二次生烃机理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宫色 李剑 +1 位作者 张英 罗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1-544,549,共5页
文中利用一种新的气源岩定量评价方法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煤的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两个系列的热模拟实验,即连续生烃热模拟和分段生烃热模拟(模拟沉降—抬升—沉降过程),还探讨了煤岩二次生烃的特点。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机理 热模拟 南华北盆地 油气生成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群地温场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鹏 王良书 +2 位作者 刘绍文 李成 丁增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4-608,共5页
本文根据在南华北地区收集到的13口井的系统测温资料,结合该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地热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地温梯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依据前人的热导率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华北... 本文根据在南华北地区收集到的13口井的系统测温资料,结合该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地热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地温梯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依据前人的热导率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华北盆地群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一般为13.0~39.9℃/km之间,平均25.3℃/km.大地热流值在30~89.6mW/m^2之间,平均热流值为53.7mw/m^2.和中国东、西部盆地现今地温相比。整体表现为一温盆.总体而言,坳陷区热流及地温梯度较小,而隆起区相对较高,横向差异明显.地温场平面展布主体为NwNww向,与盆地构造格局一致.地温梯度与大地热流的分布受构造格局的控制,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决定了盆地群的现今地温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群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群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鹏 王良书 +2 位作者 刘绍文 李成 丁增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536,共7页
结合南华北盆地群现代地温场资料和深部地震测深资料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对南华北盆地群的热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华北盆地群平均热流值为53.7mW/m^2,地幔热流为30~34mW/m^2,莫霍面温度为500~550%,热岩石圈厚度为110~1... 结合南华北盆地群现代地温场资料和深部地震测深资料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对南华北盆地群的热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华北盆地群平均热流值为53.7mW/m^2,地幔热流为30~34mW/m^2,莫霍面温度为500~550%,热岩石圈厚度为110~130km。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圈流变模拟,探讨了研究区的岩石圈流变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南华北盆地群岩石圈强度为(7.6~23.3)×10^12N/m,具有显著的“三明治”结构。上地壳表现为脆性变形,中、下地壳为韧性的流动变形。这一分层变形机制决定了南华北盆地群的成盆演化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群 热-流变结构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景春 张翔 +12 位作者 许珉 时国 朱迎堂 夏青松 王峰 阳伟 黄龙 何明喜 杨波 郭双亭 曹健康 严永新 杜建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31-337,共7页
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 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识别出了8种类型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超覆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最大海泛面、最大湖泛面。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化上,从早到晚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层序界面经历了海相沉积不整合、古喀斯特作用面、渣状层到陆相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等;在空间上,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相带表现形式不同,同一种类型的界面可在不同相带出现,但不同相带表现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南华北盆地 中生界 新元古界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