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北山削山造地的土壤质量变化评价
1
作者 任秀子 王龙 +1 位作者 徐学选 张连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7,82,共8页
[目的]评价兰州市北山削山造地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化,旨在为该区削山造地工程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北山原有耕地、林地、草地、削山产生的新造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根系... [目的]评价兰州市北山削山造地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化,旨在为该区削山造地工程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北山原有耕地、林地、草地、削山产生的新造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根系生物量样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出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通过土壤质量指数对兰州市北山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基于包括12项理化指标的土壤质量全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由容重、速效磷、速效钾、全氮、pH值组成的最小数据集。②兰州市北山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耕地>林地>新造地>草地,削山造地显著影响了土壤的水分保持、有机质积累、全氮、速效钾含量等。③最小数据集和全数据集之间相关性系数为0.66,最小数据集能够较好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p<0.01)。[结论]兰州市北山的耕地和林地具有更好的土壤质量,新造地土壤的持水与积累养分能力低于原有耕地和林地,是未来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重点区域。削山造地时应尽量安排在草地上进行,注意对原有耕地和林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最小数据集 主成分分析 削山造地 兰州市
下载PDF
兰州北山生物结皮中陆生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春香 张斌才 +2 位作者 马红樱 刘永定 张德禄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通过对沙井驿、刘家堡、九州台、白塔山、小牛圈沟等样点采集的生物结皮样的培养和鉴定 ,研究了兰州市北山生物结皮中陆生藻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 .结果发现 ,该地陆生藻共计 5 3种 ,其中蓝藻 34种 ,绿藻 7种 ,硅藻10种 ,裸藻 2种 .蓝... 通过对沙井驿、刘家堡、九州台、白塔山、小牛圈沟等样点采集的生物结皮样的培养和鉴定 ,研究了兰州市北山生物结皮中陆生藻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 .结果发现 ,该地陆生藻共计 5 3种 ,其中蓝藻 34种 ,绿藻 7种 ,硅藻10种 ,裸藻 2种 .蓝藻中以丝状种类占优势 (6 5 % ) ,绿藻中仍以球状种类居多 (5 7% ) ,但也有不少丝状个体(43% ) .黄土结皮以非洲席藻为第一优势种 ,石崖表具鞘微鞘藻占绝对优势 ,人工草丛中小球藻最丰富 ;种类数在砾质黄土中最多 (2 3) ,黄粘土中最少 (1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兰州北山 陆生藻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荒漠化 蓝藻 绿藻 硅藻 土壤藻
下载PDF
兰州南北两山五类乔灌木林草地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钟芳 赵瑾 +2 位作者 孙荣高 李正平 王万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101,共8页
对兰州南北两山5类乔灌木林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柠条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比其他类型林地显著增加(P<0.05),其土壤化学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在所研究林草地的排序为:柠条类>柽柳... 对兰州南北两山5类乔灌木林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柠条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比其他类型林地显著增加(P<0.05),其土壤化学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在所研究林草地的排序为:柠条类>柽柳类>枸杞类>红砂类>侧柏类;并且柠条林地中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最多。2)由于土壤有机质等因素影响,不同林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其中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占总量的47.86%。3)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南北两山
下载PDF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灵 王绪芳 +2 位作者 王春燕 赵陆强 王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7,共5页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空间分布 兰州市南北两山
下载PDF
兰州南北两山绿化造林工程的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庆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兰州地处西北半干旱地区 ,其南北两山为典型的黄土地貌 ,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 ,土壤类型为灰钙土。这表明 ,兰州南北两山并不适宜于森林生长 ,因此不应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且还消... 兰州地处西北半干旱地区 ,其南北两山为典型的黄土地貌 ,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 ,土壤类型为灰钙土。这表明 ,兰州南北两山并不适宜于森林生长 ,因此不应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且还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 ;不仅难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而且还对当地原生的荒漠草原造成了毁坏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不仅背离了生态工程建设的真正内涵 ,也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南北两山 人工造林 生态工程 绿化造林工程 适宜性
下载PDF
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红砂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周资行 李毅 焦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6-1737,共12页
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天然分布的红砂种群进行数量动态研究,通过径级结构回归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曲线,计算动态指数及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红砂种群均表现为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 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天然分布的红砂种群进行数量动态研究,通过径级结构回归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曲线,计算动态指数及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红砂种群均表现为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有所降低,Ⅶ、Ⅷ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上升,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年龄结构均接近增长型,增长潜力阴坡山下(5.90%)>阳坡山下(5.62%)>阴坡山上(4.77%)>阳坡山上(3.79%),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红砂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整体上受其生命周期中生物学特性的控制;由于坡向及海拔差异带来的环境异质性,阴坡山下红砂种群整体生长最佳,阴坡山上和阳坡山下次之,而阳坡山上的红砂种群危险系数最大,受环境和种内压力共同作用显著,应适当抚育,从而促进种群持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生境 种群数量动态 静态生命表 动态指数 谱分析 兰州市南北两山
原文传递
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娟 龚纯伟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7,共3页
本文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市南北两山1991年和2006年两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1-2006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区植被覆... 本文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市南北两山1991年和2006年两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1-2006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小,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其中七里河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最为明显,绿化效果较好,安宁工程区绿化效果相对较差,结果可为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兰州南北两山 植被覆盖度 遥感
原文传递
兰州市荒山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黄蓉 杨永花 +4 位作者 张建旗 许宏刚 汉梅兰 赵峰 吴永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5,共7页
以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山坡上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兰州市荒山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市荒山植物种共127种,分属37个科,94个属,其中蔷薇科为16个种,禾本科为15个种,菊科为15个种,豆科为14个种... 以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山坡上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兰州市荒山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市荒山植物种共127种,分属37个科,94个属,其中蔷薇科为16个种,禾本科为15个种,菊科为15个种,豆科为14个种,藜科为6个种,分别占所有科数的12.60%,11.81%,11.81%,11.02%,4.72%。调查区域内植物种属数在41~51之间,种数在51~61之间。乔灌层,蔷薇科的植物种数最多,草本层,禾本科和菊科的植物种类最多;东坡、东北坡的植物种数多于西坡、西南坡的植物种数。在兰州荒山区,乔灌层,刺槐、柽柳、杨树、侧柏、柠条、红砂生长较好;草本层,束伞亚菊、长芒草、中华隐子草、骆驼蓬、冰草、刺蓬、生长较好,在以后的兰州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应以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乔木为辅;并配合一定的工程措施,增加雨水的蓄积和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荒山 植物群落结构 优势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