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东南地区季节性冻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培清 王保田 +2 位作者 张灿虹 卢鲁 胡延杰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2,153,共6页
西藏藏东南地区作为典型季节性冻土地区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国内对藏东南地区的季节性冻土研究较少,目前很难在相关文献和资料中查找到。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室内试验的方法,对藏东南地区季... 西藏藏东南地区作为典型季节性冻土地区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国内对藏东南地区的季节性冻土研究较少,目前很难在相关文献和资料中查找到。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室内试验的方法,对藏东南地区季节性冻土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为当地各项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藏东南地区 季节性冻土 实验 力学性质
下载PDF
藏东南泥石流沟纵剖面演化的最小功模式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忠信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1,共7页
西藏东南地区的泥石流可分为雨水、冰雪融水和冰湖溃决等 3种成因类型 ,其沟谷纵剖面演化均遵循最小功原理 ,即通过调整坡降使流速增大 ,表现为单位流体的全程流速平均值懕与纵剖面形态指数N正相关 :懕∝f(N) ,对雨水型泥石流沟 ,流... 西藏东南地区的泥石流可分为雨水、冰雪融水和冰湖溃决等 3种成因类型 ,其沟谷纵剖面演化均遵循最小功原理 ,即通过调整坡降使流速增大 ,表现为单位流体的全程流速平均值懕与纵剖面形态指数N正相关 :懕∝f(N) ,对雨水型泥石流沟 ,流速函数 f(N) ={ 1 3- 2 [(N +1) (N +2 ) (N +3) ]} 1 2 ;对融水型泥石流沟 ,f(N) ={ 2 3- 2 [(N +1) (N +3) ]} 1 2 ;对溃决型泥石流沟 ,f(N) =[N (N +1) ]2 3。在泥石流沟谷演化进程中 ,与懕值由小变大相应 ,N值由小变大 ,沟谷纵剖面从上凸抛物线形变为下凹抛物线形 ,泥石流沟谷地貌演化阶段按泥石流孕育阶段、发展阶段、旺盛阶段、衰减阶段的顺序演替。以藏东南典型泥石流沟作为实例 ,检验了上述沟谷地貌演化的模式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泥石流 融水泥石流 溃决泥石流 最小功原理 沟谷纵剖面 西藏 成因 类型 分布 成因
下载PDF
藏东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博 马和平 张敏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藏东南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交通、通讯、服务接待设施等旅游资源开发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分析了该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稀缺、环保意识不强、可进入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藏东南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交通、通讯、服务接待设施等旅游资源开发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分析了该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稀缺、环保意识不强、可进入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可进入性 藏东南地区
下载PDF
西藏巴松措冷季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罗珍 仁增拉姆 +1 位作者 陈虎林 黄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63-4270,共8页
于2018年12月(冷季),结合水体现场理化参数和入湖河流,湖泊表层,湖泊垂直分层及出水口各样点水样分析结果对其水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季巴松措水体呈弱碱性.湖区TDS含量较低,平均值仅达107mg/L.湖区平... 于2018年12月(冷季),结合水体现场理化参数和入湖河流,湖泊表层,湖泊垂直分层及出水口各样点水样分析结果对其水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季巴松措水体呈弱碱性.湖区TDS含量较低,平均值仅达107mg/L.湖区平均水温为5.7℃,在水深45~60m范围内存在温度跃变,但变化梯度较小.空间上,各现场理化参数值从入湖河流到湖泊表层且沿垂直方向至最深处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是这些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巴松措湖泊水体溶解相中,Ca^(2+)和HCO_(3)^(-)为主导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80.35%和72.95%.各主要离子浓度在平面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入湖河流高于湖泊表层,汇入湖泊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却呈随水深增加而轻微增大的趋势.巴松措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型.流域内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特别是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是影响巴松措水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离子 水化学 控制因素 巴松措 藏东南外流湖区
下载PDF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与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邹任洲 张佳佳 +4 位作者 王军朝 陈龙 李勇 黄亮 田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9-426,共8页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段泥石流灾害频发,河谷两岸形成众多差异明显的泥石流堆积扇,深入研究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野外现场调查,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和1∶50 000地形图,...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段泥石流灾害频发,河谷两岸形成众多差异明显的泥石流堆积扇,深入研究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野外现场调查,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和1∶50 000地形图,圈定出帕隆藏布流域波密县城至索通村处36条泥石流堆积扇的范围,并总结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分布规律:以古乡为分界,古乡以西至波密县城段泥石流堆积扇的密集程度和面积都比古乡以东至索通村段大;在帕隆藏布南北岸上,北岸发育的泥石流堆积扇面积明显比南岸大,且著名的古乡泥石流沟就发育在北岸.在此基础上统计并分析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与泥石流堆积扇的关系:对于帕隆藏布流域,堆积扇面积与流域面积和主沟纵坡降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堆积扇面积总体上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主沟纵坡降的增大而减小.分析堆积区特征中的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对堆积扇的影响,堆积扇可容纳空间和主河能量分别对堆积扇有限制和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帕隆藏布 泥石流堆积扇 流域面积 主沟纵坡降
下载PDF
浅析西藏东南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果佑 白武军 +1 位作者 向天葵 李冰妮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年第5期483-488,共6页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大、破坏性强的自然灾害。广泛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程活动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破坏。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象条件和时间分布入手,对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大、破坏性强的自然灾害。广泛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程活动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破坏。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象条件和时间分布入手,对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在该地区进行城镇规划、农业开发、水利水电开发以及公路和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南部地区 地质灾害 形成机理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下垫面地表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灵芝 李茂善 +3 位作者 吕钊 伏薇 舒磊 阴蜀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利用藏东南峡谷地区排龙站、丹卡站、卡布站、墨脱站四个站点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涡动协方差仪观测资料,分析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位置入口、中段和末端地表通量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局地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表通量月平均日变化特征... 利用藏东南峡谷地区排龙站、丹卡站、卡布站、墨脱站四个站点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涡动协方差仪观测资料,分析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位置入口、中段和末端地表通量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局地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表通量月平均日变化特征为夜间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日间呈单峰变化特征。排龙站和丹卡站感热11月至次年4月较强,5月至次年10月较弱,卡布站感热月平均日变化呈波动状,墨脱站感热与潜热月变化特征相同,各站潜热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夏季土壤热通量为正,秋冬季为负,且排龙站土壤热通量季节日变化变化最强,卡布站变化最弱。净辐射季节日变化强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卡布站最大,丹卡站最小,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夏季最大,长波辐射日峰值出现时间较短波辐射晚。丹卡站,排龙站,墨脱站,卡布站各站的能量闭合率分别为70.86%,68.91%,69.29%,67.23%,且夏季闭合程度高,冬季闭合程度低。各站降水增多时,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增大,感热减小。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同步,潜热变化对降水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峡谷地区 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能量闭合率 降水
下载PDF
藏东南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敦山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藏东南地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边境地区守土固边的能力,也能有力地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藏东南地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发展特色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藏东南地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边境地区守土固边的能力,也能有力地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藏东南地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发展特色产业,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建成平安乡村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乡村振兴 守土固边
下载PDF
藏东南地区高陡边坡堆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霞 廖桄辰 +1 位作者 冯杰 王培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21期35-37,共3页
通过对藏东南地区高陡边坡堆积土的实地调研和大型三轴试验:高陡边坡因为地震作用和降雨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高陡边坡堆积土试样三轴剪切后,土样应力~应变特性为应变硬化型,土样的抗剪强度包络线为直线,符合莫尔库仑强度准则。在三轴... 通过对藏东南地区高陡边坡堆积土的实地调研和大型三轴试验:高陡边坡因为地震作用和降雨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高陡边坡堆积土试样三轴剪切后,土样应力~应变特性为应变硬化型,土样的抗剪强度包络线为直线,符合莫尔库仑强度准则。在三轴试验中,试样沿着抗剪强度最弱的剪切面发生破坏,剪切面位于试样底部与圆柱土体的侧面呈近似45°的斜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地区 大型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 抗剪强度
下载PDF
藏东南农牧区“中央治藏方略”政策教育及实践成效分析——基于林芝市三个县572个样本的调研数据
10
作者 李华兴 普布次仁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89,共7页
受自然条件艰苦、基础建设滞后、文化交流不畅等条件所限,藏东南部分边远贫困乡村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象比较明显,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农牧民群众对中央治藏方略的政策认知,迟滞了社会主义... 受自然条件艰苦、基础建设滞后、文化交流不畅等条件所限,藏东南部分边远贫困乡村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象比较明显,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农牧民群众对中央治藏方略的政策认知,迟滞了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整体进度。对此,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型职业农牧民技能培训、农牧区人才队伍建设、农牧民政策教育和农牧区平安乡村建设等处着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不断提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感及获得感,促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农牧区 中央治藏方略 政策教育 实践成效 问题与改进
下载PDF
藏东南农牧民社会资本特征分析研究
11
作者 郝文渊 周鹏 +2 位作者 李文博 郭建斌 李文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9-44,共6页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近年来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探讨社会资本对藏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文中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社会资本研究方法,通过设计藏东南地区社会资本指标体系,以藏东南昌都、林芝地区为例,结合问...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近年来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探讨社会资本对藏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文中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社会资本研究方法,通过设计藏东南地区社会资本指标体系,以藏东南昌都、林芝地区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参与性农户评估(PRA)研究方法的形式,分析了藏东南农牧民的社会资本存量特征,并解释了影响农牧民社会资本的因素。藏东南地区农牧民的社会资本总量偏低,牧区县社会资本指数高于半农半牧县,半农半牧县又高于农业县。社区分异和宗教信仰影响社会资本指标。城镇社会资本指数高于农村。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藏东南地区 农牧民 昌都地区 林芝地区
原文传递
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邓山泉 章文波 +1 位作者 于湘伟 宋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3-876,共14页
根据本文提出的更为严格的地震数据筛选方法——横向分区地震均值筛选法,选取了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地震台网的224个固定台站和49个流动台站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记录的48,177个地震、372,483条初至P波绝对到时数据以... 根据本文提出的更为严格的地震数据筛选方法——横向分区地震均值筛选法,选取了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地震台网的224个固定台站和49个流动台站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记录的48,177个地震、372,483条初至P波绝对到时数据以及2,413,407条精度较高的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地区上地壳结构横向不均匀性明显,四川盆地上地壳10 km深度范围内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松潘—甘孜地块、滇中地块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2)川滇地区地震主要沿着边界断裂分布,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深度范围内,震源主要位于高速异常与低速异常交界区域且偏向高速异常体一侧;(3)震源分布研究推测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东南侧可能存在一条倾向北西、倾角约为40°的北东向走向的隐伏断裂,且为芦山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4)川滇地区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可能反映了中下地壳弱物质流的存在,中下地壳物质流不是广泛分布在川滇地区,而是沿着川滇块体东部有限的通道向南流动.中下地壳流可能是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向东南方向流出,在雅安一带遇到坚硬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物质向北东方向流动,而另一部分物质转向南沿着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布,并继续向南沿着小江断裂带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川滇地区 三维P波速度结构 中下地壳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