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页岩识别中的应用
1
作者 罗卫锋 胡志方 +3 位作者 张家强 杨云见 徐银波 孙启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0,共9页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区嫩江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哈拉海向斜,仅在登楼库背斜西部局部沉积;青山口组油页岩在登楼库背斜、哈拉海向斜均有分布,整体呈沿登楼库背斜轴高、沿背斜轴两翼逐渐减薄的特征,为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测井 约束反演技术 油页岩识别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多尺度表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
2
作者 葛明娜 包书景 +6 位作者 石砥石 马勇 张金川 张琴 张立勤 林燕华 王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2,共16页
[研究目的]研究黔东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抛开不利因素,为黔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页岩微纳米孔隙结... [研究目的]研究黔东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抛开不利因素,为黔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进行多尺度表征,并结合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的生烃及埋藏史,研究构造运动与孔隙结构关系,进而分析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牛蹄塘组页岩主要发育毫米级微裂缝、微米级黄铁矿晶间孔以及纳米级有机质孔隙,以墨水瓶状孔隙和平板结构的狭缝孔为主,孔隙结构复杂;结合FIB-SEM三维重构结果,有机质在页岩中占比较高,其孔隙度在0.04%~2.48%,对总孔隙的贡献率介于14%~96%,与有机质共生的黄铁矿晶间孔是沟通裂缝的主要孔隙类型;该地区页岩气赋存状态以欠饱和的吸附气为主,游离气含量偏低。[结论]牛蹄塘组页岩大量构造裂缝,沟通了有机质孔及黄铁矿晶间孔,改变了原有孔隙结构,致使原位聚集的页岩气沿裂缝逸散,是牛蹄塘组页岩含气量低的关键因素。热演化程度适中、构造保存好的区域是古隆起周缘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结构 三维重构 古隆起周缘 保存条件 油气地质调查工程 黔东南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典型河流相沉积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占东 王殿举 +5 位作者 张海翔 殷跃磊 赵凤全 徐磊 程鹏 刘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1-629,共9页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东南隆起区泉头组岩性以氧化较强的紫红色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储层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东南隆起区泉头组岩性以氧化较强的紫红色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储层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及微量造岩矿物组成,属低孔、低渗型致密储层。结合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法确定了盆地主要受梨树-桑树台、长春-农安和榆树-扶余三大水系控制,自东向西,沿着沉积盆地边缘至凹陷区方向,砂岩百分含量逐渐变小。泉头组沉积整体上表现为沉降速率快、粗粒沉积物快速充填的特点,具有陡坡成扇、缓坡成河的沉积特征。层序V-q1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和冲积扇沉积,层序V-q2和层序V-q3为从辫状河沉积过渡为曲流河沉积的过程,主要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体系,层序V-q4辫状河到曲流河的过渡结束,完全表现出曲流河沉积特征,长春-农安与榆树-扶余两个水系在此时期于长春岭背斜带汇聚,形成了泉头组末期的河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辫状河 泉头组 白垩系 东南隆起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超大型油页岩矿床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1
4
作者 温志良 姜福平 +3 位作者 钟长林 姜雪飞 王果谦 齐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1-691,共11页
研究区内已发现的超大型油页岩矿床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松辽中断陷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内。研究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经钻井岩心观察和采用"费舍尔"方法对含油率测试分析表明,油页岩... 研究区内已发现的超大型油页岩矿床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松辽中断陷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内。研究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经钻井岩心观察和采用"费舍尔"方法对含油率测试分析表明,油页岩层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青山口组和晚白垩世嫩江组。含油页岩层系整体为一套厚层的暗色泥页岩和油页岩组合。井间油页岩层对比和油页岩平面展布特征显示,该区油页岩呈层状、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矿层稳定、连续性好。研究证实矿石含油率与有机质组分及总有机碳关系密切,矿石灰分大,属低品质油页岩矿石。通过对油页岩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于腐泥型页岩-油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 白垩系 油页岩矿床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登娄库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占东 李阳 +3 位作者 刘云利 胡慧婷 马凤荣 张小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9,共9页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登娄库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下载PDF
伸展构造与反转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1 位作者 刘宝柱 柳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它们对油...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它们对油气的聚集、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但是,由于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形成的时期和发育的层位不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不尽相同。伸展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而在深凹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次生油气藏,在斜坡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东南隆起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白垩系嫩江组一段沉积相、旋回及其与松科1井的对比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有峰 王璞珺 +1 位作者 瞿雪姣 王国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剖面进行厘米级刻画,分析其为一套深湖相与滨浅湖交互相沉积。在滨浅湖交互相沉积段,水体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大。根据颜色、岩性将嫩江组一段地层划分为34个米级旋回,Fischer图解分析将米级旋回归并为11个...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剖面进行厘米级刻画,分析其为一套深湖相与滨浅湖交互相沉积。在滨浅湖交互相沉积段,水体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大。根据颜色、岩性将嫩江组一段地层划分为34个米级旋回,Fischer图解分析将米级旋回归并为11个五级旋回和2个四级旋回。剖面中发育的介形虫灰岩、白云岩结核和火山灰层在松科1井嫩江组一段连续取心中都有响应;剖面和井的Fischer图解对比发现,第15个旋回开始到第25个旋回结束,松辽盆地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迁移,且可能伴随着盆地东缘的抬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白垩系嫩江组一段 沉积相 旋回地层 松科1井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长期隆升背景下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1 位作者 李佳 柳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东南隆起区为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由松辽盆地南部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可知,东南隆起区在嫩江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构造反转抬升作用下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使嫩江组剥蚀严重,并且未接受上白垩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及第三系沉积,导致沉积... 东南隆起区为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由松辽盆地南部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可知,东南隆起区在嫩江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构造反转抬升作用下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使嫩江组剥蚀严重,并且未接受上白垩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及第三系沉积,导致沉积盖层变薄,对沉积物的成岩演化、排液作用、已形成的地温场、压力场有较大的影响,不仅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还改造了烃源岩的生烃行为。因此,该区的成藏条件比较复杂,发育残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及晚期成熟源岩控制的油气藏等类型的油气藏,其成藏模式的建立,对探索油气分布规律有非常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隆升 成藏模式 东南隆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伏龙泉——顾家店背斜带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华 王骏 +1 位作者 李红雯 冉启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从油气的来源、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储集相带的展布和砂体发育特征三个方面 ,对伏龙泉—顾家店背斜带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总结油气成藏规律 ,指出伏龙泉构造北高点具有一定的油气前景。断陷层和坳陷层分属上、下两套不... 本文从油气的来源、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储集相带的展布和砂体发育特征三个方面 ,对伏龙泉—顾家店背斜带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总结油气成藏规律 ,指出伏龙泉构造北高点具有一定的油气前景。断陷层和坳陷层分属上、下两套不同的断裂系统 ,不发育“通天”的逆断层 ,其中 ,断陷层主要发育 3条后退式的同生断层 ,控制了断陷层地层的发育 ;坳陷层发育数目众多的小断层 ,对原生油气藏起到破坏和重新调整的作用 ;断坳转化阶段的登娄库组顶面发育的断层较少。由于上、下断层不连通 ,中深层 (营城组、登娄库组 )的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根据已有钻井的气显示反馈 ,认为坳陷层区内的浅层气藏是次生的残留气藏 ,各井的气显示差异、气藏的含气面积和充满程度主要受断层和岩相两种因素控制。根据研究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隆起区 油气藏成因 油气勘探 远景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天然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春满 袁智广 王春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6-29,8-7,共6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J3 —K1断陷含油气系统是该区立足勘探的领域 ,坳陷层由于位于松辽盆地边缘相带 ,烃源岩品质差、埋藏浅基本不具备生烃能力。J3 —K1断陷彼此分割 ,天然气成藏自成体系 ,其成藏主控因素是 :烃源分布、构造作用、储盖...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J3 —K1断陷含油气系统是该区立足勘探的领域 ,坳陷层由于位于松辽盆地边缘相带 ,烃源岩品质差、埋藏浅基本不具备生烃能力。J3 —K1断陷彼此分割 ,天然气成藏自成体系 ,其成藏主控因素是 :烃源分布、构造作用、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其中烃源分布是第一位的 ,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断陷是勘探的首选靶区 ,在天然气丰富的断陷盆地内 ,大型褶皱构造圈闭是钻探的有利目标。储盖组合及构造抬升幅度制约了天然气富集层位 ,构造改造越强 ,气藏富集层位越浅 ,以次生为主 ,且复杂多变 ;在构造改造轻微地区 ,气层深而稳定 ,气藏以原生为主 ,但储层致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南 隆起区 天然气 气藏形成 控制 条件
下载PDF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断陷油气资源评价——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敏 朱建伟 +1 位作者 宫清华 严焕榕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为研究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与断陷油气资源评价密切相关的11个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图,建立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研究区4个主要断陷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优先顺序为德惠断陷、梨树断陷、小合隆断陷和... 为研究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与断陷油气资源评价密切相关的11个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图,建立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研究区4个主要断陷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优先顺序为德惠断陷、梨树断陷、小合隆断陷和王府断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断陷 油气资源 东南隆起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振海 朱国同 李淑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在充分研究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地质、地震、测井、钻井、重磁等资料的基础上, 阐述了区内基本地质特征, 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 同时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 划分出8 个含油气系统。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藏规律 含油气系统 松辽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反转构造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振强 桑吉盛 金成洙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51-156,181,共7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沉积期末形成了大量的正反转构造,主要发育断陷和坳陷层序反转背斜型、断陷层序中断层下正上逆型、坳陷层序中断层上下皆逆型、断陷层序中断层上下皆逆型4种样式。构造反转改变浅部坳陷层的构造形态、物理性能...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沉积期末形成了大量的正反转构造,主要发育断陷和坳陷层序反转背斜型、断陷层序中断层下正上逆型、坳陷层序中断层上下皆逆型、断陷层序中断层上下皆逆型4种样式。构造反转改变浅部坳陷层的构造形态、物理性能、地下水的循环方式和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导致深部油气和CO2向上运移,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床。因此,盆地东南部找铀矿应注重由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反转构造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构造带成因类型及其油气聚集模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建忠 李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主要发育伸展型、反转型、走滑型3种构造带。通过构造带的成因机制、展布规律和构造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聚集规律。指出早白垩世断陷期形成的中央挠曲带是寻找高丰度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带 油气藏 成因类型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双建 李建明 +2 位作者 周雁 沃玉进 汪新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缘8件不同层位的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的分析,获得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时限,并分析了其构造和油气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分布形态总体具有单峰特征,部分具有双峰特征,平均径迹长度在10~13μm,标准偏差在1.5~...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缘8件不同层位的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的分析,获得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时限,并分析了其构造和油气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分布形态总体具有单峰特征,部分具有双峰特征,平均径迹长度在10~13μm,标准偏差在1.5~2.5μm,反映了磷灰石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较缓慢的冷却退火过程。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在进入部分退火带(PAZ)以后没有再经历明显的沉降埋藏,均表现为持续的隆升,但不同地区进入隆升期的先后次序不同。盆地东南缘的隆升起始时间在95~60Ma左右,即晚白垩世—古近纪,向北到达盆地边缘的时间为40~35Ma,为古近纪晚期。几乎所有的样品都具有晚期快速抬升的特点,抬升时限均在10Ma以内,多数小于5Ma,部分小于2Ma。从油气地质的角度看,川东南地区喜山期的强烈隆升一方面可能造成已有的气藏破坏,另一方面也可能有利于形成新的具裂缝性储层的岩性气藏或者水溶气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隆升 中新生代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的区域构造控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骆丁 肖渊甫 +1 位作者 湛龙 张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奠定了丹霞地貌造形成景的岩石地层基础;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差... 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奠定了丹霞地貌造形成景的岩石地层基础;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南岭和武夷山脉等构造山地。紫红色砂砾岩建造在强烈的流水切割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发育了一大批极具观赏价值的丹霞地貌,构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密集带等区域性的重要旅游景观资源。从燕山期岩石地层建造到喜山期改造成景,区域构造作用始终是主导性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红层建造 新构造运动 抬升侵蚀 丹霞地貌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构造带基底隆起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秋生 彭苏萍 +1 位作者 高锐 范景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2-788,共7页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进一步对青藏公路以东横穿巴颜喀拉构造带的几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底隆起一直顺构造走向延伸,向东贯穿了整个构造带,推测它是扬子古陆块的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南部 巴颜喀拉构造带 基底隆起 地震证据 古陆块 地震学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燕山期以来的隆升剥蚀历史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东 王国芝 刘树根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1期5-7,10,共4页
川东南地区侏罗系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T-t热史模拟表明,燕山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隆升剥蚀。127~105Ma为初始缓慢隆升阶段,隆升剥蚀速率约为5m/Ma,使106m厚的早白垩世地层被剥蚀;105~75Ma间转入快速沉降,75~0Ma由快速沉降... 川东南地区侏罗系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T-t热史模拟表明,燕山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隆升剥蚀。127~105Ma为初始缓慢隆升阶段,隆升剥蚀速率约为5m/Ma,使106m厚的早白垩世地层被剥蚀;105~75Ma间转入快速沉降,75~0Ma由快速沉降转入全面不等速隆升。其中,75~65Ma为快速隆升,隆升剥蚀速率为28m/Ma;65~20Ma为缓慢隆升,隆升剥蚀速率为14m/Ma;20~10Ma期间,研究区由缓慢隆升转为急剧隆升,隆升剥蚀速率为147m/Ma;10Ma到现今,该地区再次由快速隆升转为缓慢隆升,隆升剥蚀速率为10m/Ma。燕山期以来的隆升使大约2580m厚的地层被剥蚀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T—t轨迹 隆升剥蚀:川东南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梨树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19
作者 张树林 王艳红 +2 位作者 董传瑞 马凤荣 郭巍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7期131-132,共2页
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梨树凹陷的勘探现状的分析,研究该区域的生、储、盖组合规律。研究表明梨树凹陷泉头组主要发育河流相,登娄库组以滨浅湖相为主,在周围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及扇三角洲相。
关键词 东南隆起区 梨树凹陷 成藏规律
下载PDF
扬子地台东南缘武陵凹陷区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剥蚀过程——来自碎屑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20
作者 叶飞 舒多友 +6 位作者 潘文 左勇 蒋天锐 周宁 覃智贵 孟锟鹏 何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58-2166,共9页
为揭示扬子板块东南缘新生代以来的热隆升历史,选取扬子地台东南缘武陵凹陷区为研究区,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演化史模拟,揭示扬子地台东南缘武陵凹陷区古近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测年结果显示,武陵凹陷区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 为揭示扬子板块东南缘新生代以来的热隆升历史,选取扬子地台东南缘武陵凹陷区为研究区,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演化史模拟,揭示扬子地台东南缘武陵凹陷区古近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测年结果显示,武陵凹陷区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晚三叠世—白垩纪的坳陷沉降和白垩纪末期以后的持续隆升剥蚀2个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可分为2期:Ⅰ期自约80 Ma开始,该隆升事件的启动应与四川运动有关;Ⅱ期自约28 Ma开始,该时期持续的隆升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在雅鲁藏布江带的碰撞有关。扬子地台东南缘武陵凹陷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揭示了武陵凹陷区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弥补了该区热年代学研究的不足,对揭示武陵凹陷区乃至整个中上扬子中—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东南缘 隆升剥蚀 磷灰石 裂变径迹 新生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