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and Petrological Studies on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intrus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NW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SUN Tao QIAN Zhuangzhi +5 位作者 THAKURTA Joyashish YANG Shenghong XU Gang DUAN Jun GAO Bo WANG J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3期952-971,共20页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Tianshan Mountain,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er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Tianshan Mountain,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er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wehrlite, olivine websterite, olivine gabbro, gabbro and hornblende gabbro. At least two pulses of magma wer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rusion. The first pulse of magma produced an olivine-free unit and the second pulse produced an olivine-bearing unit. The magmas intruded the Devonian granites and granodiorites.An age of 351.4±5.8 Ma(Early Carboniferous) for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U-Pb SHRIMP analysis of zircon g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olivine gabbro unit. A U-Pb age of 359.2±6.4 Ma from the gabbro unit has been obtained by LA-ICP-MS. Olivine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reaches 82.52 mole% Fo and 1414 ppm Ni. On the basis of olivine-liquid equilibria, it has been calculated that the MgO and FeO included in the parental magma of a wehrlite sample were approximately10.43 wt% and 13.14 wt%, respectively.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v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 enrichments in Th and Sm, slight enrichments in light REE, and depletions in Nb, Ta, Zr and Hf. The εNd(t) values in the rock units vary from +6.70 to +9.64, and initial87Sr/86Sr ratios range between 0.7035 and0.7042. Initial206Pb/204Pb,207Pb/204Pb and208Pb/204Pb values fall in the ranges of 17.23-17.91,15.45-15.54 and 37.54-38.09 respectively.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llectively similar to the Heishan intrusion and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subduction related volcanic rocks in the Santanghu Basin, North Tianshan and Beishan area. The low(La/Gd)PMvalues between 0.26 and 1.77 indicate that the magma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was most likely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spinel-peridotite mantle.(Th/Nb)PMratios from 0.59 to 20.25 indicate contamination of the parental magma in the upper crust.Crystallization modeling methods suggest that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was generated by flush melting of the asthenosphere and subsequently there was about 10 vol%contamination from a granitic melt. This was followed by about 5 vol% assimilation of upper crustal rocks. Thus, the high-Mg basaltic parental magma of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is interpreted to have form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asthenosphere during the break-off of a subducted sl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k-off of subducted slab zircon U-Pb dating whole-rock Sr-Nd-Pb isotopes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southern margin of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hina
下载PDF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NW China and its Petrogenesis implication
2
作者 SUN Tao QIAN Zhuangzhi +3 位作者 XU Gang DUAN Jun LI Wanting ZHANG Ai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155-1156,共2页
Objective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Tianshan Mountains. This work used zircon U-Pb age data, bulk 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Sr-Nd-Pb isotope data to ... Objective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Tianshan Mountains. This work used zircon U-Pb age data, bulk 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Sr-Nd-Pb isotope data to assess 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crustal assimilation of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Sidingheishan intrusion. We have also discuss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the Late Pale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TH from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the Sidinghe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of in
下载PDF
东昆仑南缘阿尼玛卿构造带布青山地区两期蛇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9
3
作者 刘战庆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张晓飞 刘智刚 陈国超 陈有炘 丁仨平 郭俊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是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延组成部分,由各种不同构造岩片混杂堆积而成。通过对布青山地区得力斯坦沟和哈尔郭勒两处蛇绿岩的详细野外调查、岩石组合研究,对两处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是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延组成部分,由各种不同构造岩片混杂堆积而成。通过对布青山地区得力斯坦沟和哈尔郭勒两处蛇绿岩的详细野外调查、岩石组合研究,对两处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6.4±6.3Ma(MSWD=0.70)和332.8±3.1Ma(MSWD=0.75),分别代表了两处蛇绿岩中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布青山地区存在早寒武世和早石炭世两期蛇绿岩,这两期蛇绿岩的存在代表了布青山-阿尼玛卿构造带古洋盆两次扩张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表明了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及其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南缘 阿尼玛卿构造带 布青山地区 蛇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缘晚奥陶世万宝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晓霞 胡能高 +5 位作者 王涛 孙延贵 巨生成青海省地调院 卢欣祥 李舢 齐秋菊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50-2962,共13页
柴达木盆地南缘万宝沟花岗岩体主要由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环斑结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中发育岩浆暗色包体。环斑结构黑云母二长花岗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441±5Ma,表明其形成于晚奥陶世。该... 柴达木盆地南缘万宝沟花岗岩体主要由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环斑结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中发育岩浆暗色包体。环斑结构黑云母二长花岗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441±5Ma,表明其形成于晚奥陶世。该花岗岩的SiO2含量变化较大(62.20%~75.32%),高钾(3.58%~5.15%)和碱(K2O+Na2O>7%),A/CNK为0.98~1.09,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K2O/Na2O(>1)、FeOT/MgO(3.4~6.5)和Ga/Al(2.3~3.1)比值较高,亏损不相容元素Ba、Sr、Nb、P和Ti,相对富集Ta、Hf和Zr,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1.1~10.5,tDM2=744~1490Ma,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其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但以壳源为主。较高的εHf(t)(达10)值和较年轻的tDM2(仅为744Ma)暗示,源区中有年轻组分的参与。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拉张环境。万宝沟花岗岩在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典型环斑花岗岩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与秦岭中生代环斑结构花岗岩基本相似,表明中央造山带存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环斑结构花岗岩。这将对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结构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柴达木盆地南缘 中央造山带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和龙地区Ⅰ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关庆彬 李世超 +2 位作者 张超 时溢 李鹏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90-2706,共17页
本文对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和龙地区八家子岩体和勇新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和Sr-Nd同位素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八家子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57.8±0.9Ma,形成于晚二叠世早... 本文对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和龙地区八家子岩体和勇新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和Sr-Nd同位素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八家子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57.8±0.9Ma,形成于晚二叠世早期,勇新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43.2±1.1Ma和238.5±2.8Ma,形成于中三叠世。八家子石英闪长岩为钠质钙碱系列、偏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Ba、K和Sr),亏损重稀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P),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为壳源成因,形成于俯冲环境下,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勇新二长花岗岩富硅、铝和钾,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LREEs)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K、Sr),亏损重稀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和Ti),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为壳源成因,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下,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的侵位反映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早期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中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与兴凯地块碰撞拼合,说明古亚洲洋应闭合于晚二叠世末期-早三叠世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南缘 Ⅰ型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古亚洲洋
下载PDF
阿尔泰南缘冲乎尔盆地康布铁堡组变质酸性火山岩年龄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1
6
作者 柴凤梅 杨富全 +5 位作者 刘锋 耿新霞 姜丽萍 吕书君 郭旭吉 陈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3-1037,共15页
冲乎尔盆地是阿尔泰南缘等间斜列的火山沉积盆地之一,盆地内出露有重要的康布铁堡组赋矿地层。本文对该组一个凝灰岩和两个变质流纹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85.3±1.2Ma、398.1±1.8Ma和405.6±2.2M... 冲乎尔盆地是阿尔泰南缘等间斜列的火山沉积盆地之一,盆地内出露有重要的康布铁堡组赋矿地层。本文对该组一个凝灰岩和两个变质流纹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85.3±1.2Ma、398.1±1.8Ma和405.6±2.2Ma的结果。变质流纹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克朗和麦兹盆地内的酸性火山岩的特征相同,即变质流纹岩属钙碱性低Ti流纹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上显示出Ti、P、Sr、Ba明显负异常,Th、U、Pb的正异常,LREE相对HREE略富集的特征,并显示强的Eu负异常(δEu=0.25~0.54)。结合其区域地质特征,认为本区变质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下地壳发生了部分熔融后演化的产物。阿尔泰南缘的火山沉积盆地是早—中泥盆世时期在挤压环境中形成的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酸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新疆阿尔泰南缘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明喜 杜建波 +3 位作者 曹建康 郭双亭 谢其锋 马荣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1,共7页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3—T1—T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22—T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22)—陆相(T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机制转换 陆缘造山 陆内造山 周缘前陆盆地 陆内前陆盆地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华北地块南缘地壳的精细结构 被引量:5
8
作者 酆少英 刘保金 +7 位作者 李倩 袁洪克 朱国军 田一鸣 王宏伟 侯黎华 邓小娟 谭雅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1-594,共14页
文中基于长1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秦岭造山带北缘和华北地块南缘交接部位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具有双层反射结构特征,莫霍面由一系列叠层状的弧形强反射构成,地壳厚约32~35km。上地壳内一... 文中基于长1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秦岭造山带北缘和华北地块南缘交接部位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具有双层反射结构特征,莫霍面由一系列叠层状的弧形强反射构成,地壳厚约32~35km。上地壳内一系列方向不同、形态各异的反射波组分别对应秦岭北缘的逆冲推覆体及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下地壳以错断莫霍面的地壳深断裂为界,具有南、北2段明显不同的反射结构。剖面南段以弧状强反射为主,北段由产状近水平或S倾的叠层状反射构成,暗示该区曾经历强烈、复杂的构造运动。剖面揭示的上地壳断裂控制了该区盆山构造的形成和地层沉积,错断莫霍面的地壳深断裂为深部物质的上涌和能量交换创造了条件,从而调节了地壳内部的物质构成和能量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 秦岭造山带 华北地块南缘 莫霍面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南缘荞麦冲金矿床正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强 刘家军 +5 位作者 李龙吟 孙义伟 杨明银 李书涛 杨尚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3-1323,共21页
秦岭造山带南缘存在大片的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荞麦冲金矿的正长斑岩脉体呈北西向侵入基性火山岩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正长斑岩脉体中的岩浆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探讨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岩... 秦岭造山带南缘存在大片的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荞麦冲金矿的正长斑岩脉体呈北西向侵入基性火山岩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正长斑岩脉体中的岩浆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探讨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可以分为2期,相对应的2件正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5±7)Ma、(477±6)Ma,前者属于晚志留世时期,后者为寒武纪到早奥陶世时期。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具较高的Si O2含量(〉75%),里特曼指数δ=1.59,高Al低Ti的特点,Eu和Sr具有明显负异常,为钙碱性脉体。正长斑岩的Hf同位素检测结果得到εHf(t)全部为正值,其变化范围较大(3.4~11.8),说明岩浆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个别εHf(t)异常,推断岩浆上侵过程中混入少量地壳物质,从而显示壳幔混合特征。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表现为稀土总量很高(∑REE=149.62×10-6~321.55×10-6),轻稀土强烈富集型,呈现出高度分异的特点。研究表明,在早古生代时期,区域上为板内裂解的构造环境,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冷凝形成基性岩地层,正长斑岩脉体在侵入基性岩形成过程,从地壳深部的Au带入地壳表层,为地层Au的预富集,后期剪切成矿作用提供了Au的物质来源;正长斑岩脉体形成时代的厘定,确定了该区金源层形成时代,对后期金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缘 荞麦冲金矿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正长斑岩
下载PDF
中国阿尔泰克孜勒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玉梅 彭戈 +1 位作者 赵得龙 尤悦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克孜勒花岗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南缘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岩体呈不规则圆形的岩基产出,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 克孜勒花岗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南缘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岩体呈不规则圆形的岩基产出,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9.5±4.3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岩体具有高硅(SiO2=70.05%-75.78%)、高碱(K2O=3.32%-5.70%,Na2O=3.07%-4.48%)、富铝(Al2O3=12.49%-14.04%)和低MgO(0.01%-0.72%)、CaO(0.36%-1.60%)、TiO2(0.03%-0.45%)、P2O(0.07%-0.15%)特征,A/CNK=1.08-1.20,高FeOT/MgO比值(平均44.95);富集Rb、Th、K、La、Ce,强烈亏损Ba、Sr、Nb、Ti,铕负异常明显(δEu=0.03-0.36);具有I-A过渡特点的高分异钙碱性花岗岩体。克孜勒花岗岩体可能是区域上“双峰式”岩浆组合中的酸性端元,为典型的后碰撞岩体,是后碰撞拉张背景下幔源岩浆发生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生长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南缘 I-A型花岗岩 后碰撞伸展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乌恰沟片麻状花岗质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越 陈隽璐 +1 位作者 白建科 唐卓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27-139,共13页
新疆富蕴县境内的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沿构造线展布的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出露在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围岩均为苏普特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运用LA-ICP-MS方法对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进行锆石U-Pb测... 新疆富蕴县境内的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沿构造线展布的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出露在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围岩均为苏普特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运用LA-ICP-MS方法对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进行锆石U-Pb测年分析。测年结果显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生成年龄为(393.5±4.5)Ma,即形成于早泥盆世,与区域地质背景对比来看,该岩体为碰撞造山阶段所形成;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的侵入时代为(293.5±6)Ma,表示该区的构造热事件时限。构造变形特征显示片麻状花岗质侵入体与该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密切相关,据此推测出该地区地层变质变形时代,以及该区左行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 锆石U-PB定年 片麻状花岗质侵入体 构造演化 乌恰沟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汝阳群次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斌 申开洪 +4 位作者 廖诗进 程兴国 陈俊魁 李万忠 霍清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7-1525,共9页
华北陆块南缘汝阳群下部的次火山岩一直被看作是与汝阳群同时代的火山喷发夹层。通过研究测得玄武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3.5±2.4Ma,并在邻近该次火山岩层上部的紫红色泥岩中发现了褪色的角岩化现象,说明该火山岩是晚三叠世沿汝... 华北陆块南缘汝阳群下部的次火山岩一直被看作是与汝阳群同时代的火山喷发夹层。通过研究测得玄武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3.5±2.4Ma,并在邻近该次火山岩层上部的紫红色泥岩中发现了褪色的角岩化现象,说明该火山岩是晚三叠世沿汝阳群下部顺层侵入的次火山岩岩床。通过对该次火山岩岩石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次火山岩起源于有早期俯冲洋壳或陆壳参与再循环的大陆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它与秦岭造山带几乎同时代形成的超高压榴辉岩、埃达克质岩石、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环斑花岗岩等共同揭示了秦岭造山带自中三叠世全面碰撞造山之后,由碰撞挤压逐渐转变为伸展拉张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南缘 汝阳群 秦岭造山带 晚三叠世 SHRIMP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流纹岩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卓 陈隽璐 +5 位作者 李鹏 白建科 张越 李现冰 孙晓攀 孙吉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分布着大量晚古生代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是多个铁、铜、铅锌矿的赋矿围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阿尔泰南缘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内流纹岩年龄为(392.4±2.4)Ma,表明阿尔泰南缘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火山岩主要...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分布着大量晚古生代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是多个铁、铜、铅锌矿的赋矿围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阿尔泰南缘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内流纹岩年龄为(392.4±2.4)Ma,表明阿尔泰南缘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中泥盆世早期,具高硅(SiO2含量72%-78%)、高碱(总碱含量3%-7%)特征。Nb/Ta比值为8.8-10.1,可能为大陆地壳部分熔融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它们可能产于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陆缘岛弧的大地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南缘 克朗盆地 康布铁堡组流纹岩 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振武 郭战峰 刘新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至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块断造山。多期、多类型原型盆地的横向并列、纵向叠加奠定了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多种勘探领域。区内前陆冲断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后期改造程度弱,应着重从"内幕型"、"影子盆地型"、"非常规型"气藏等不同领域进行选区,力争实现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潜力 勘探选区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
下载PDF
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油气地质条件对比及有利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进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4期21-25,共5页
天山造山带南北两侧分布着库车和准噶尔南缘两个中、新生代前陆冲断带。天山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对于其两侧盆地的展布、基底性质、沉积盖层的规模、盆地整体结构特征、后期破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 天山造山带南北两侧分布着库车和准噶尔南缘两个中、新生代前陆冲断带。天山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对于其两侧盆地的展布、基底性质、沉积盖层的规模、盆地整体结构特征、后期破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库车前陆冲断带和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条件均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两者皆发育多套成熟烃源岩,叠置了多套优质储盖组合,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生储盖条件配套良好,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造山带 库车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带 构造特征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古太平洋板块早侏罗世俯冲作用:来自吉林延边和龙地区辉长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超 王路远 +2 位作者 耿瑞 刘正宏 张乐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9-832,共14页
吉林延边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改造的地区。为确定吉林延边和龙地区沙松顶子辉长岩侵位时代和成因,探讨其大地构造背景,对沙松顶子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 吉林延边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改造的地区。为确定吉林延边和龙地区沙松顶子辉长岩侵位时代和成因,探讨其大地构造背景,对沙松顶子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沙松顶子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5.6±1.1)Ma,为早侏罗世晚期;辉长岩具低Si、高Al特征和较高的Mg~#值,并含有较高的Cr、Ni、V、Co和Sc含量,Zr/Hf和Ba/Rb值具有幔源岩浆岩的特征,Nb/U值接近大陆地壳,反映沙松顶子辉长岩原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陆壳物质的加入;辉长岩稀土元素总含量较低,弱富集轻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K、Sr等,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正Eu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俯冲环境下形成的基性岩浆岩特征;辉长岩具有显著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ε_(Hf)(t)为2.5~7.0,均为正值,说明辉长岩原始岩浆应起源于高度亏损的地幔。综上所述,沙松顶子辉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其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并遭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和地壳物质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早侏罗世 活动大陆边缘 古太平洋板块 兴蒙造山带南缘 吉林
下载PDF
南秦岭池沟铜(钼)矿床与华北地块南缘金堆城钼矿床成矿斑岩体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航 朱赖民 +5 位作者 赵东宏 李宗会 杨忠堂 王虎 彭璇 罗根根 《矿产勘查》 2015年第4期334-346,共13页
华北南缘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池沟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40 Ma左右,岩体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伸展... 华北南缘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池沟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40 Ma左右,岩体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通过对这两个矿床的成矿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池沟岩体比金堆城岩体偏基性,池沟岩体K2O/Na2O<1,显示出与江西德兴矿集区中生代形成的铜厂和富家坞铜矿成矿斑岩特征一致,而且与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床的成矿斑岩体也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金堆城岩体K2O/Na2O>1,与东秦岭钼矿带成矿斑岩体的特征一致(钾大于钠)。池沟岩体为I型花岗岩,而金堆城岩体落在I、A、S型花岗岩区域内,显示成岩物质源区以混合为特点。成矿岩体的Sr-Nd-Hf同位素特征对比显示,金堆城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古—中元古代的增生地壳,而池沟岩体的岩浆源区则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增生地壳,两个岩体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华北地块南缘 金堆城钼矿床 池沟铜(钼)矿床 成矿斑岩体
下载PDF
甘肃北山南部活动断裂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云龙 张进 +8 位作者 王驹 赵志涛 宝音图 庄海洋 陈苏 张竞嘉 张佳 赵衡 张北航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7,共13页
在河西走廊北侧、北山南缘新发现属于不同断裂系统的两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别称之为旧井-板滩断裂和俄博庙断裂。其中,旧井-板滩断裂长约28 km,距玉门市约55 km,由4条分支断裂组成,呈复杂的“Y”字形分布。总体走向北东40°~50... 在河西走廊北侧、北山南缘新发现属于不同断裂系统的两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别称之为旧井-板滩断裂和俄博庙断裂。其中,旧井-板滩断裂长约28 km,距玉门市约55 km,由4条分支断裂组成,呈复杂的“Y”字形分布。总体走向北东40°~50°,倾向北西,倾角60°~70°,控制了西侧两个晚新生代盆地的发育。俄博庙断裂长约18 km,距金塔县城约50 km,走向近东西,倾向北西,倾角60°~80°。根据卫星影像解译、断错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和光释光测年结果,旧井-板滩断裂断错了一系列山脊、冲沟和阶地,在距今约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以正左旋走滑为主;俄博庙断裂北向逆冲形成清晰的线性陡坎,并左旋断错了冲沟,在距今约3万年以来有过活动,以逆左旋走滑为主。以上两条断裂的新构造活动揭示了青藏高原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远程应变传递已经进入北山造山带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缘 北山造山带南缘 旧井-板滩断裂 俄博庙断裂 新构造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物源分析及其对南天山造山带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鑫 侯明才 +5 位作者 黄虎 胡小龙 江文剑 吴斌 缪宗利 郑斯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碎屑岩的物源特征,可为南天山造山带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对其碎屑岩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缘坎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90~260 Ma,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碎屑岩的物源特征,可为南天山造山带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对其碎屑岩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缘坎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90~260 Ma,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350~290 Ma和460~390 Ma,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370~320 Ma和450~390 Ma。所有测试样品中前寒武纪的年龄记录非常少。这些特征表明,伊犁盆地南缘中生代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部。测试样品中几乎不存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碎屑锆石,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岩浆岩记录一致,暗示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南天山地区并没有发生强烈的与碰撞或后碰撞相关的岩浆活动。该结果不支持塔里木克拉通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碰撞的观点。结合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数据和地层记录,认为塔里木克拉通与伊犁—中天山地块的碰撞发生在晚石炭世。同时,样品中最年轻锆石的年龄数据从早侏罗世到中侏罗世逐渐增大,显示了揭顶沉积的特点。对伊犁盆地南部中生代的锆石年龄数据与同时代南天山地区的锆石年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表明在早—中侏罗世发生构造沉积夷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中下侏罗统 伊犁盆地南缘 南天山造山带 锆石U-PB年代学
下载PDF
襄樊—广济断裂湖北段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襄樊—广济断裂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最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对其属性有不同的认识。为了查明其属性,深化研究东秦岭大别南缘的地质结构特点,选择了青峰和三里岗一带白垩纪盆地进行解剖研究,结合近年的区域调查成果... 襄樊—广济断裂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最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对其属性有不同的认识。为了查明其属性,深化研究东秦岭大别南缘的地质结构特点,选择了青峰和三里岗一带白垩纪盆地进行解剖研究,结合近年的区域调查成果,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现代造山带研究方法,重新对其属性进行了认定:目前的襄樊—广济断裂形成于喜马拉雅期,是一条规模巨大的脆性断层,具由南向北逆冲的特点,地表上大致构成扬子台地区与秦岭区的分划,同时掩盖了燕山运动造山带和稳定陆台的边界,且它对元古代以来的沉积作用控制不明显;在青峰及以西的地区,与燕山造山期构造叠加在一起,造成其变形具有多期的构造特点,实属不同构造体系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喜马拉雅期 地表分界线 构造叠加 襄樊—广济断裂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