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Protective Agent Formulation for Soybean Rhizobium Strain HW-05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1
作者 Tao ZHEN Wei CHEN +3 位作者 Changqing SHA Xiancheng ZHANG Xinjie LIU Deshui Y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4期34-37,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teins, salts, sugars and trace elements on soybean rhizobium strain HW-05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ethod] Different types, combinati...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teins, salts, sugars and trace elements on soybean rhizobium strain HW-05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ethod] Different types, combinations, ratio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rotective agents were designed. Under simulated conditions, the optimal protective agent formulation was screened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and survival time of soybean rhizobium strain HW-05.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significant factors was determined by Box-Behnke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Result] Thre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effectiv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were screened, including peptone, xanthan gum and NaCl.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of each compound was optimized 0. 13% peptone, 0.011% xanthan gum, 0.30% NaCl. [Conclusion] After addition of protective agent and preserv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six months, effectiv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of soybean rhizobium strain HW-05 reached 3.185 ×10^8 CFU/ml. The survival rate of HW-05 cells was improved by more than 2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458×10^8 CFU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rhizobium Protective agent formulation OPTIMIZA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下载PDF
减施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理生长与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向友珍 张威 +3 位作者 唐子竣 付骏宇 李志军 张富仓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1,共12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2种接种水平,即接种根瘤菌(R)和清水拌种。在大豆各生育期测量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特性等大豆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同时还测定氮素吸收量等指标并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RN2处理下的大豆生长状况最佳,2年平均最大根瘤数为241.47、最大根瘤干质量为1.30 g、最大根长密度为15.00 cm/cm^(3)、最大叶面积指数为5.44 cm^(2)/cm^(2)、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7 530.51 kg/hm^(2)、最大叶绿素含量为53.55、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2.75μmol/(m^(2)·s)、最大种子产量为4 659.4 kg/hm^(2)。由此可见减少氮肥施用量(N2)的同时接种根瘤菌(R)对于促进关中平原大豆的生理生长、提升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氮 接种根瘤菌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两株耐盐碱大豆根瘤菌的分离及鉴定
3
作者 耿思琦 王洁琦 +5 位作者 魏煊格 李国 徐存尧 韩德志 袁明 杜吉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5,共8页
为筛选适宜盐碱地条件下应用的根瘤菌菌株,本研究选择安达市采取土样,以大豆品种满仓金和绥农53作为宿主,对根瘤菌进行分离与纯化,筛选出两株具有典型根瘤菌表型特征的菌株,随后,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最终成功分离出2个根瘤... 为筛选适宜盐碱地条件下应用的根瘤菌菌株,本研究选择安达市采取土样,以大豆品种满仓金和绥农53作为宿主,对根瘤菌进行分离与纯化,筛选出两株具有典型根瘤菌表型特征的菌株,随后,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最终成功分离出2个根瘤菌菌株,并将它们命名为an28和an44。分别在各自捕获宿主上进行结瘤试验,来确定an28和an44的结瘤特征。抗生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an44对浓度20μg·mL^(-1)的红霉素(ERY)和浓度100μg·mL^(-1)的羧苄青霉素(CAR)具有抗性,an28对浓度50μg·mL^(-1)的ERY具有抗性。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可以在NaCl浓度为600 mmol·L^(-1)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最高只能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生长。耐碱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可以在pH11.9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的碱性生长环境只能达到pH9.9。然后又分别在8种耐盐碱大豆种质(庆特4号、铁丰8号、牛眼睛、黑珍珠、齐农5号、合丰50、黑河49和黑农531)和2份不耐盐碱大豆品种(锦农5号和双宝8号)上分别接种2株根瘤菌进行结瘤鉴定,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an28和an44在10个大豆种质上的结瘤数目变化范围分别为2.00~8.67和5.67~35.67个·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分离与鉴定 耐盐碱 回接鉴定
下载PDF
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单双接种对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黎武元 黄诗宸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丛枝菌根真菌 接种方式 匹配性
下载PDF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3.7Kb增效片段的亚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贤 马立新 +1 位作者 周俊初 陈华癸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7,共4页
利用柯氏质粒pLAFR1为载体构建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菌株的基因文库,并通过植物结瘤试验筛选到一个3.7Kb增效片段,将其导入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能提高其共生固氮效率。所得高效菌株HN32在黑龙江、四川和广... 利用柯氏质粒pLAFR1为载体构建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菌株的基因文库,并通过植物结瘤试验筛选到一个3.7Kb增效片段,将其导入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能提高其共生固氮效率。所得高效菌株HN32在黑龙江、四川和广西大面积应用,平均增产11.4%(5)。本文测定了3.7Kb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计算机分析发现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架(ORFs)。ORF1编码含190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已报道基因和多肽的同源性很低,但其N端19个氨基酸与发根农杆菌的乳糖转移酶高度同源。ORF2编码含235个氨基酸的多肽,与碗豆根瘤菌的hupE及苜蓿根瘤菌的糖基转移酶基因显示54%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亚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GmSBT1在大豆共生固氮中的功能
6
作者 雷思杰 黄诗宸 +1 位作者 李友国 林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SBT(subtilases)家族蛋白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机制,分别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定位、GUS染色定位和基因沉默等方法来研究GmSBT1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GmSBT1受根瘤菌特异性诱导,在成熟根瘤中高量表... 为研究SBT(subtilases)家族蛋白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中的作用机制,分别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定位、GUS染色定位和基因沉默等方法来研究GmSBT1在大豆-根瘤菌共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GmSBT1受根瘤菌特异性诱导,在成熟根瘤中高量表达,且在根瘤皮层以及含菌细胞中发挥功能。GmSBT1-RNAi植株地上鲜质量、瘤质量、固氮酶活显著降低。结果表明,GmSBT1蛋白对根瘤的形成和发育以及根瘤的固氮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 根瘤菌 共生固氮 大豆
下载PDF
Sinorhizobiumfredii S15阻控大豆吸收镉、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静 张亚见 +2 位作者 周倩倩 盛下放 何琳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7-774,共8页
为了探究根瘤菌与大豆相互作用对大豆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利用砂培试验,研究Sinorhizobiumfredii S15阻控大豆吸收Cd、Pb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15菌株显著降低了大豆根部和地上部的Cd(40%和42%)、Pb(21%和24%)含量。S1... 为了探究根瘤菌与大豆相互作用对大豆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利用砂培试验,研究Sinorhizobiumfredii S15阻控大豆吸收Cd、Pb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15菌株显著降低了大豆根部和地上部的Cd(40%和42%)、Pb(21%和24%)含量。S15菌株能够在大豆根部定殖,增加大豆的生物量,降低根部Cd(40%)和Pb(21%)的富集系数;接菌处理增加了Cd、Pb胁迫下大豆根部和地上部的磷(12%~24%)、硝态氮(29%~81%)的含量,Cd、Pb胁迫下降低大豆根部MDA(27%和19%)含量,提高Cd胁迫下SOD(69%)、POD(29%)、CAT(52%)的活性以及Pb胁迫下SOD(62%)的活性;促进了大豆根部Cd或Pb从迁移能力较强的形态向迁移能力较弱的形态转变,限制Cd或Pb在大豆体内的移动,减轻了Cd或Pb的毒害作用。Sinorhizobiumfredii S15能够阻控大豆吸收重金属,具有保障大豆安全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大豆 重金属含量 抗氧化酶
下载PDF
GmACP expression is decreased in Gm NORK knockdown transgenic soybean roots 被引量:1
8
作者 Lijun Wang Lingwei De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09-516,共8页
NORK and soybean acyl carrier protein(ACP) bot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odulation.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d factor signaling and fatty acid(FA) biosynthesis during symbiotic development is unknown.In this ... NORK and soybean acyl carrier protein(ACP) bot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odulation.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d factor signaling and fatty acid(FA) biosynthesis during symbiotic development is unknown.In this study,an RNAi plasmid of Gm NORK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soybean roots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mediated hairy-root transformation.The nodule number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Gm NORK knockdown soybean transgenic roots.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m ACP and Nod factor signaling,we measured Gm ACP expression levels in Gm NORK RNAi soybean transgenic roots and found that rhizobia inoculation l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d Gm ACP expression.Thus,FA biosynthesis was affected by Nod factor signaling during nodule development in soybean,a finding that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that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Gm NORK and Gm ACP in symbiotic signaling and nodu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K ACP soybean NODULE rhizobium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a 3.7kb Enhancing Fragment from Rhizobium fredii B52
9
作者 张学贤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1996年第2期95-98,共4页
The cosmid gene library of Rhizobium fredii strain B52 genome was constructed,andthen a 3.7kb enhancing fragment was isolated through plant experiment,which could im-prove the symbiotic efficiency of Bradyrhizobium ja... The cosmid gene library of Rhizobium fredii strain B52 genome was constructed,andthen a 3.7kb enhancing fragment was isolated through plant experiment,which could im-prove the symbiotic efficiency of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strain 2210.The obtained higheffective strain was called HN32.It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soybean inoculant in He-longjiang,Sichuan and Guangxi provinces with an average of 6%yield increase comparingwith 2210.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HN32 in strain HN32 contains a 3.7kb foreign insert.Its nucleotide sequence was analyzed.Compu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openreading frames(ORFs)within the 3.7kb enhancing fragment.ORF1 shows no homologywith known genes except the first 19 amino acids which had high homology with lactosetransferase of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ORF2 shows 54% homology with hupE of Rhizo-bium leguminosarum,and related with glycosylation transfer gene of Rhizobium meliloti.Names enfA and enfB are proposed to ORF1 and ORF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rhizobium SYMBIOSIS Gene
下载PDF
根瘤菌接种方式对复播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树 徐玥 +4 位作者 胥雅馨 黄兴军 吴全忠 陈国栋 翟云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最佳的接种方式及根瘤菌。【方法】采用3种接种方式(拌种、种肥、滴施)和3种根瘤菌剂(SMH12、T6、SN7-2)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接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测定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最佳的接种方式及根瘤菌。【方法】采用3种接种方式(拌种、种肥、滴施)和3种根瘤菌剂(SMH12、T6、SN7-2)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接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测定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不同接种方式接种根瘤菌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拌种T6处理对大豆平均主茎节数生长最佳;滴施T6处理对大豆平均株高、LAI生长最佳;滴施SN7-2处理对促进大豆茎粗、LAD、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生长最佳;拌种SN7-2处理对大豆植株Tr、Gs、Pn、单株粒重及产量为最佳。【结论】产量效果最好的组合为拌种-SN7-2,高达5946.0 kg/hm^(2)。产量较好的组合为滴施-T6达到5888.6 kg/hm^(2),种肥-SN7-2为5461.6 kg/hm^(2),种肥-SMH12为5446.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大豆 根瘤菌 接种方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吕慧丹 黄玉波 赵士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共6页
为优化大豆养分管理措施,在河南省周口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包括基于大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NE)、70%NE(NE基础上减N 30%,NR)、70%NE+促生菌剂(RP)、... 为优化大豆养分管理措施,在河南省周口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包括基于大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NE)、70%NE(NE基础上减N 30%,NR)、70%NE+促生菌剂(RP)、70%NE+根瘤菌(RR)、70%NE+促生菌剂+根瘤菌(RPR)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NE处理相比,单纯减氮30%(NR)的大豆产量降低了14.4%~23.3%,植株氮、磷吸收量在两个试验地分别减少了15.0%~16.8%、16.7%~26.9%。NE推荐施肥量减氮30%配施促生菌和根瘤菌处理(RPR)产量最高,在哈尔滨试验田与NE处理产量相似,在周口试验田较NE处理增产40.9%。相对于NR处理,周口试验田RP和RR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7.2%和32.4%,哈尔滨RP和RR处理分别提高了12.9%和6.2%。不同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无显著影响,RR处理土壤硝态氮较NE处理降低了24.1%~34.4%,周口试验田RPR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哈尔滨RPR处理的速效钾分别较NE处理提高了89.8%和37.5%。总之,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磷钾养分,促进大豆的养分吸收和产量,在保障大豆高产条件下进一步实现减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养分专家系统 根瘤菌 促生菌 产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AMF和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12
作者 陈振翔 吴青青 刘灵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4期68-70,75,共4页
[目的]更好地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Rh)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以提高大豆产量,解决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设置4个处理:(1)大豆单作,简写为G;(2)大豆单作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Glomus etunicat... [目的]更好地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Rh)促进豆科植物生长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以提高大豆产量,解决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设置4个处理:(1)大豆单作,简写为G;(2)大豆单作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A,简写为G+A;(3)大豆接种根瘤菌Rh中的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R,简写为G+R;(4)大豆接种AMF和Rh,简写为G+A+R,探究接种AMF中的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对大豆磷吸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G+A+R,G+R,G+A处理相较于G处理,根系菌根侵染强度、根系丛枝丰度、根系泡囊强度、根瘤干重和个数、大豆整株干重、大豆产量、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根冠比显著下降,大豆株高均提升,但不显著。[结论]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能促进大豆生长和产量增加,促进大豆磷吸收效率,双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效果强于单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大豆 磷吸收效率 生长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被引量:36
13
作者 江木兰 张学江 +2 位作者 徐巧珍 胡小加 张银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3,58,共5页
报道了我国主要大豆产区根瘤菌和寄主品种固氮资源的分布、主要类型、固氮作用。我国多年连续种植的大豆的田块 ,根瘤菌菌数每克干土一般超过 10 4 个 ,大部分零星隔年种植和不常种植大豆的田块根瘤菌数每克干土低于 10 4 个。多数根瘤... 报道了我国主要大豆产区根瘤菌和寄主品种固氮资源的分布、主要类型、固氮作用。我国多年连续种植的大豆的田块 ,根瘤菌菌数每克干土一般超过 10 4 个 ,大部分零星隔年种植和不常种植大豆的田块根瘤菌数每克干土低于 10 4 个。多数根瘤菌土著者能与大豆栽培品种有效结瘤 ,但主要是中、低效固氮者。在自然条件下 ,供试的春大豆中高效固氮者占 31.7% ,供试的夏大豆高效者占 6 4.3% ;人工接种根瘤菌 ( 113 - 2 ) ,春豆中高效固氮者占 40 .9% ,夏豆占 5 3.6 %。我国的栽培大豆是较好的耐高氮共生固氮资源 ,评价出 2个在 5mMNO-3 条件下结瘤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固氮作用
下载PDF
四川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及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涛 陈远学 +4 位作者 邹依霖 李克祥 汪鹏 蒋攀 徐开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7-233,共7页
采用无氮水培、盆栽、田间区组试验,从采集自四川33个市县35个采样点分离获得的70个大豆根瘤菌株中,筛选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贡选1号"匹配性最佳的根瘤菌。对第一批分离自21个市县23个采样点的52个菌株进行无氮水培实验,其结... 采用无氮水培、盆栽、田间区组试验,从采集自四川33个市县35个采样点分离获得的70个大豆根瘤菌株中,筛选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贡选1号"匹配性最佳的根瘤菌。对第一批分离自21个市县23个采样点的52个菌株进行无氮水培实验,其结瘤能力和共生固氮能力表明,S8、S22、S36、S46、S55、S65菌株与"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好。用6个菌株进行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36、S8菌株与"贡选1号"匹配性较佳。将第二批分离自四川另外12个市县的12个采样点的18个菌株进行第二次水培实验,以S8、S36和CK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表明接种S151、S152、S150、S149菌株的植株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高于CK,且高于阳性对照(S8、S36)。结合盆栽和第二次水培实验结果选择S152、S151、S150、S149、S8进行田间试验,以不接种为对照,结果显示,接种S152、S150菌株的大豆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33.5%和18.5%,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供试菌株S151、S149和S8接种处理。为此筛选出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最佳的菌株是S152、S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筛选 共生固氮 共生匹配性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谢运河 李小红 +3 位作者 王同华 王利群 杨汉民 王业建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7,共4页
通过大豆与玉米间作,研究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和大豆种子拌根瘤菌均可提高间作大豆产量、品质和效益;大豆种子拌根瘤菌还可增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互补促进效应,减少施氮量,增加复合系... 通过大豆与玉米间作,研究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和大豆种子拌根瘤菌均可提高间作大豆产量、品质和效益;大豆种子拌根瘤菌还可增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互补促进效应,减少施氮量,增加复合系统总效益;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等不同指标对应的最大需氮量不同,在确定大豆最佳施氮量时应考虑施氮量与根瘤菌互作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大豆根瘤菌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5 位作者 曾维英 韦清源 陈文杰 钟开珍 陈渊 李桂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分枝期、开花期、鼓粒期、成熟期取5株长势一致的大豆植株,调查其根瘤数、植株鲜重,并测产。【结果】不同试点的大豆品种接种根瘤菌后,其产量均较未接种根瘤菌的增产1.06%~8.74%,桂春8号在宜州点和都安点接种根瘤菌后较对照增产幅度比华春6号高;大豆接种根瘤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区域的大豆根瘤数均较对照增加,且大豆地上生物产量也增加。【结论】在广西大豆生产上通过接种根瘤菌来提高大豆产量是可行的,但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及与其适宜的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产量 根瘤数 总生物量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接种方式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涛 关大伟 +3 位作者 李俊 曹凤明 韦革宏 冯瑞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5-650,共6页
采用蛭石盆栽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淮海3省11个地区的22株大豆根瘤菌中筛选与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阜豆9765相匹配的优良菌株,并在田间进行了根瘤菌3种接种方式的效果比较试验。以根瘤菌结瘤数量、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和占瘤率为指标,... 采用蛭石盆栽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淮海3省11个地区的22株大豆根瘤菌中筛选与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阜豆9765相匹配的优良菌株,并在田间进行了根瘤菌3种接种方式的效果比较试验。以根瘤菌结瘤数量、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和占瘤率为指标,通过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与阜豆9765共生匹配效果好的根瘤菌6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结果表明:菌株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4302和Sinorhizobium fredii 4822在结瘤能力、固氮能力和竞争能力方面强于其它4株根瘤菌,说明B.japonicum 4302和S.fredii 4822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在田间进行的根瘤菌拌种、喷施和种下接种的3种接种方式小区试验中,拌种处理在大豆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占瘤率和产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和对照,说明大豆根瘤菌的拌种方式更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根瘤菌 大豆 优良菌株 接种方式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和胶质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梅 李春龙 +1 位作者 韩晓日 钮旭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以胶质芽孢杆菌L-k和大豆根瘤菌HH103为试验用菌株,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探讨接种顺序、接种比例、初始pH值、装液量等因素对L-k芽孢生成量的影响。进一步对各单因素进行不同正交试验,得到了各因素的较好组合为:混合接种比例... 以胶质芽孢杆菌L-k和大豆根瘤菌HH103为试验用菌株,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探讨接种顺序、接种比例、初始pH值、装液量等因素对L-k芽孢生成量的影响。进一步对各单因素进行不同正交试验,得到了各因素的较好组合为:混合接种比例为1:1,初始pH值为6.5,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30mL培养液,接种顺序为先接种L-k之后4h接种HH103,这个组合下芽孢生成量达到2.43×108cfu·mL-1,比对照提高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培养 胶质芽孢杆菌 大豆根瘤菌 芽孢生成量 摇瓶培养
下载PDF
周口地区大豆根瘤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怡 张超 +7 位作者 杨艳杰 于洁 季慧佳 陈红 刘文婷 李晓博 李蒙 李成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发掘新的根瘤菌资源库,采用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并且将获得的菌株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大豆根瘤菌菌株均可在大豆和苜蓿上结瘤,具有结瘤能力。根据已公布大豆根瘤菌共同结瘤基... 为了进一步研究发掘新的根瘤菌资源库,采用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并且将获得的菌株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大豆根瘤菌菌株均可在大豆和苜蓿上结瘤,具有结瘤能力。根据已公布大豆根瘤菌共同结瘤基因nod A、nif H、16S r DNA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并且对nod A、nif H、16S r DNA序列进行扩增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由此鉴定分离的根瘤菌为费式中华根瘤菌,从而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大豆根瘤菌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回接鉴定 费式中华根瘤菌
下载PDF
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氮素吸收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李淑敏 武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利用大豆和玉米之间根系不同分隔方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接种大豆根瘤菌、AM真菌Glomus mosseae和双接种对间作体系氮素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及与其间作玉米的生物量、氮含量,双接种... 利用大豆和玉米之间根系不同分隔方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接种大豆根瘤菌、AM真菌Glomus mosseae和双接种对间作体系氮素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及与其间作玉米的生物量、氮含量,双接种大豆/玉米间作体系总吸氮量比单接AM菌根、根瘤菌和不接种对照平均分别增加22.6%、24.0%和54.9%。大豆促进了与其间作玉米对氮素的吸收作用,在接种AM真菌和双接种条件,间作玉米的AM真菌侵染率提高,大豆根瘤数增加;接种AM真菌处理,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比完全分隔玉米吸氮量的净增加量是未接种对照的1.8、2.6倍,双接种处理分别是对照的1.3和1.7倍。说明在间作体系中进行有效的根瘤菌和AM真菌接种,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提高间作体系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间作体系的生产力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大豆根瘤菌 吸氮量 AM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