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关怀:时空互渗与教育范式转换
1
作者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4,共19页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未来是复杂的时空互渗的动力系统。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的根本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共同体。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在未来关怀的视野下推动教育范式的转变。在一般意义上,教育范式的转换包括从学校教育到泛在教育、从过去导向到时空互渗、从技术主导到意义建构、从还原主义到复杂思维、从结构决定到自主选择。未来关怀的教育不是为了自证预言的实现,而是影响未来的行动教育,提升未来素养是未来关怀教育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关怀 未来素养 未来研究 复杂系统 时空互渗 教育范式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优化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薛领 赵威 刘丽娜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F0002,共10页
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始终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多聚焦于对低碳空间治理思路、框架、工具的整体性把握,尚缺乏明确的碳约束目标及行动指南,亟待将“双碳”目标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体系、... 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始终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多聚焦于对低碳空间治理思路、框架、工具的整体性把握,尚缺乏明确的碳约束目标及行动指南,亟待将“双碳”目标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体系、决策体系和保障体系,发挥规划在空间治理上的统筹引领作用。首先,国土空间优化光论“地”不谈“天”不行,也不能“就土论土、就地论地”;其次,低碳和“双碳”目标并不完全等同,要避免“双碳”研究中忽视国土,也要在研究国土问题中厘清“双碳”;再次,空间优化是个复杂动态过程,需要高度重视深度不确定性。因此,未来有必要建立国土空间抗解性识别分析范式和方法,开发应对深度不确定性的国土空间协同演化集成模型,构建国土空间多目标优化调控理论体系,并沿着科学认知、信息技术、智能规划、创新制度四个主轴展开深入研究和理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国土空间优化 深度不确定性 抗解问题 范式转型
下载PDF
多源时空数据驱动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范式变革趋向分析
3
作者 董蕴豪 王威汐 +1 位作者 乔永康 彭芳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93,共8页
文章分析了复合目标导向下的地下空间规划数据驱动需求,归纳了多源时空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地下空间规划应用场景。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发展要求,从技术方法、成果形式、管控模式、管控要素等角度诠释了多源时空数据环境中的地... 文章分析了复合目标导向下的地下空间规划数据驱动需求,归纳了多源时空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地下空间规划应用场景。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发展要求,从技术方法、成果形式、管控模式、管控要素等角度诠释了多源时空数据环境中的地下空间规划范式变革。针对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并构建了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时空数据 地下空间规划 范式变革
下载PDF
陶渊明影响下的园林造景范式探析
4
作者 刘程明 刘彤彤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2-382,共11页
明清时期陶渊明影响下的园林景观繁多,为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渊源、发展脉络和造景方法而开展研究。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园林文献及其园林景观布局,发现陶渊明是贯穿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线索。伴随着文人士大夫对其认知的转变,... 明清时期陶渊明影响下的园林景观繁多,为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渊源、发展脉络和造景方法而开展研究。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园林文献及其园林景观布局,发现陶渊明是贯穿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线索。伴随着文人士大夫对其认知的转变,陶渊明影响下的园林造景在唐代及后世多有呈现,并在宋代逐渐发展成为造景范式雏形。研究发现,该造景范式主要采用整体还原、局部再现和元素提取的造景方法,具有武陵桃源模式和田园隐居模式两类景观创作方向,综合原型意象特征、实际造园环境和现实世界需求进行创作。陶渊明影响下的园林造景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明清及现代景观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探究该造景范式,对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意象摹写 空间创作 造景范式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范式及趋势 被引量:2
5
作者 鲍海君 曹伟 +1 位作者 叶扬 朱自娟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研究目的:从“新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驱动规划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逻辑体系、主要范式、本质特征,以期为构建面向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从“新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驱动规划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逻辑体系、主要范式、本质特征,以期为构建面向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数据驱动规划是一种通过模型、算法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获取筛选、分析挖掘、模拟预测,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定量化的重要模式方法,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质性等“3S”特性;(2)数据驱动规划遵循基于“总量—增量—存量—流量—质量”过程优化的自然空间、基于“流态—业态—形态”多维复合的社会空间、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技术支撑的数字空间三大逻辑体系;(3)数据驱动规划可划分为全要素协同驱动、多时空尺度驱动、全生命周期驱动和多元化场景驱动4种范式,其本质是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与纽带,有效链接和无缝衔接自发生长型规划和人为引导型规划,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并呈现出全面感知、适应学习、反馈治理等主要特征。研究结论: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应加强“大数据”和“小数据”以及“新数据”和“老数据”之间的结合,“真数据”和“伪数据”之间的鉴别,以提高数据驱动规划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此外,应加强“生成”与“构成”以及“传统”与“新兴”之间的结合,以进一步体现数据驱动规划“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国土空间规划 理论基础 主要范式 未来趋势
下载PDF
元宇宙数字劳动范式、法律风险及其规制框架 被引量:4
6
作者 解彩霞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技术赋能元宇宙的生成与发展,构筑人机交互、数字孪生与虚拟架构的工作场景,劳动媒介经由互联网、物联网到身联网的变迁,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虚拟化与科技化转变,劳动从现实世界转向虚拟的数字世界。元宇宙虚拟空间通过理论逻辑、技术逻... 技术赋能元宇宙的生成与发展,构筑人机交互、数字孪生与虚拟架构的工作场景,劳动媒介经由互联网、物联网到身联网的变迁,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虚拟化与科技化转变,劳动从现实世界转向虚拟的数字世界。元宇宙虚拟空间通过理论逻辑、技术逻辑、实践逻辑的路径对劳动范式进行了新的变革,在劳动数字化、虚拟化的过程中,带来正的有用性的同时裹挟着不同层面的法律风险,冲击着传统劳动范式,特别是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下劳动者保护的法律参照系数与格局。为了进一步保护虚拟工作场景中劳动者的权利,需构建与元宇宙规制框架、虚拟工作场景等适配性的法律矩阵,平抑元宇宙劳动者的法律风险,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提供规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劳动 劳动范式 数字身份 权利保护 虚拟空间
下载PDF
学习者中心视角下的一体化网络学习空间构建
7
作者 陈路 胡惟佳 +1 位作者 陆文婧 孙子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5期8-12,共5页
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存在资源内容静态化碎片化、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教与学质量评价手段欠缺等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高校网络学习空间应该以资源为支撑、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托一体化网络学习空... 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存在资源内容静态化碎片化、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教与学质量评价手段欠缺等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高校网络学习空间应该以资源为支撑、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托一体化网络学习空间贯通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教学管理、教育治理的常态化,推动教学范式改革研究,构建“互联网+教学”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者中心 网络学习空间 一体化 教学范式改革
下载PDF
道教名山成熟风景范式下的安徽齐云山在地化营建
8
作者 吴会 金荷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作为在道教名山风景范式成熟下发展鼎盛的道教名山,如何融合区域及山岳特色达到范式的在地化转换?为探究这一问题,选取鼎盛于明中期且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山岳自然特征的安徽齐云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古今图文资料进行特定背景下的名山... 作为在道教名山风景范式成熟下发展鼎盛的道教名山,如何融合区域及山岳特色达到范式的在地化转换?为探究这一问题,选取鼎盛于明中期且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山岳自然特征的安徽齐云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古今图文资料进行特定背景下的名山在地化风景营建分析。结果表明:(1)齐云山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道教名山成熟风景范式下的“天路历程”时代特征,但也存在“九里十三亭”这类特殊地段,同时还因山岳较武当山、泰山等海拔较低而更倾向于通过横向逶迤布置不同空间序列及山体断裂抬升等来达到“天路”意境;(2)在地域习俗及山岳特色地质地貌的影响下,齐云山将范式内的具体景观空间进行了较为明显的在地化,世俗空间以依山势连续有规律构建的名山建设孤例“九里十三亭”和居高临崖、民商融合的中国道教第一村“月华天街”为主,承担世俗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山岳的神圣性;神圣空间除道教名山一般具有的从“无”到“有”营建的宫观祠庵外,主要包括自然地景神圣化后形成的3类廊道式丹霞洞穴圣所和各类峰石神物,着重利用从“自然场所”到“自然圣所”的空间转换来实现宗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道教名山 风景范式 安徽齐云山 规划布局 景观空间
下载PDF
“领域化”理论范式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明 杨明月 《东疆学刊》 2023年第2期9-16,127,共9页
“领域化”理论范式在西方语境中已有较大发展并被广泛使用,但在中文语境中却局限于政治地理、国际关系等学科的研究中,在人类学学界中并未获得足够关注。梳理“领域化”理论范式产生的背景(即空间的社会属性研究转向)、发展现状以及在... “领域化”理论范式在西方语境中已有较大发展并被广泛使用,但在中文语境中却局限于政治地理、国际关系等学科的研究中,在人类学学界中并未获得足够关注。梳理“领域化”理论范式产生的背景(即空间的社会属性研究转向)、发展现状以及在人类学中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存在中英文互译和东西方社会性空间观差异的问题,而这正是人类学可为之突进的方向。此外,全球化中多维度、多尺度复合空间的领域化耦合以及领域空间内容和属性的研究,也同样是人类学应当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化 理论范式 空间生产 权力 人类学 再域化
下载PDF
未来学习中心:育人范式、基本特性及空间构建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乔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年第9期57-65,共9页
[目的/意义]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给教育带来多元化变革,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新时代育人新范式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源整合、空间流程再造、智能技术运用、学习支持服务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生态空间和学习场景。[方法/过程]梳理... [目的/意义]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给教育带来多元化变革,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新时代育人新范式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源整合、空间流程再造、智能技术运用、学习支持服务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生态空间和学习场景。[方法/过程]梳理未来学习中心的研究现状和建设进展,分析未来学习中心育人新范式和基本特性,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在自主学习支持空间、教育教学支持空间、数字学术支持空间、创意创造支持空间等空间建设与服务路径。[结果/结论]未来学习中心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从资源中心到学习中心转型的重要契机,图书馆通过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智慧型的学习环境、精准的学习平台和创新的学习生态,探索教育质量提升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智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习中心 育人范式 空间构建 高校图书馆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学习范式转型:建立主体责任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7,35,共8页
对于学习目标及其价值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基础。学习个体的个人特质与认知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容易导致理解的不一致性,并通过学习的结果商数体现出来。从学习的视角理解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构建有利于促进个体发挥主... 对于学习目标及其价值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基础。学习个体的个人特质与认知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容易导致理解的不一致性,并通过学习的结果商数体现出来。从学习的视角理解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构建有利于促进个体发挥主体性的学习生态,建立具有相同学习价值追求的共同体,以高品质发展作为共同理想,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推动个体形成主体责任。学习空间设计需要尊重学习个体的身体、生理与心理等特质,具备调整功能,让学习个体能够具身参与学习、具生参与学习、具心参与学习,推动学习从形式向范式转型。范式的形成是因为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并且范式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实践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范式就可能会转型。学习范式的转型依赖于研究与实践领域形成关于学习的共同认识,并有助于促进认识的发生,但外部支持条件的变化才可以让转型的理念转化为实践。重构的新型学习范式,应当能够唤醒学习个体的主体意识,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决策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数字化转型 学习空间 学习范式 主体责任 学习决策 结果商数 身生心特质
下载PDF
公共空间的三大类型与三种阐释范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谷鹏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15,共11页
公共空间作为人类公共活动的结晶,虽具备技术化圈定的物理空间属性,但更为本质地指向社会存在、伦常规范与美学符码等象征空间属性。公共空间的社会存在属性是由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催生,它凝聚了公共空间中不同社会主体及其生产关系,并... 公共空间作为人类公共活动的结晶,虽具备技术化圈定的物理空间属性,但更为本质地指向社会存在、伦常规范与美学符码等象征空间属性。公共空间的社会存在属性是由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催生,它凝聚了公共空间中不同社会主体及其生产关系,并在批判性阐释中实现社会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伦常规范属性是由私人想象与私人道德相互叠加而生,它挽结私人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而成公共伦理规范,并在规范性阐释中实现伦理公共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空间的美学符码属性是由身体的感觉与心灵的外延交互而生,它调和私己性体验与共通性情感而成公共感知,并在调节性阐释中实现审美公共空间意义的建构。三类不同公共空间的生产与阐释,本质上是对人与人性不同面相的生产与阐释,其最终目的在于探索一种通向未来的“可能的人”与“可能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空间 伦理公共空间 审美公共空间 阐释范式
下载PDF
智慧教育生态空间:教育融通空间的升级转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娟 《现代教育技术》 2023年第11期38-46,共9页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教育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空间、制度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融通,形成了促进教育均衡、教学创新和组织变革的教育融通空间。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阐释了教育融通空间从多模态传播空间到...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教育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空间、制度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融通,形成了促进教育均衡、教学创新和组织变革的教育融通空间。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阐释了教育融通空间从多模态传播空间到跨领域融合空间再到智慧教育生态空间的升级转型过程。接着,文章分析了智慧教育生态空间的核心特征,并设计了包含表征空间、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三种形态的智慧教育生态空间架构。最后,文章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智慧教育生态空间变革“时空顺序和资源作用”、改变“认知-身体-环境”关系、开辟“人-技术-人”新关系的应用范式,并总结出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四类应用场景。文章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智慧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教育数字化新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生态空间 教育融通空间 虚实融通 应用范式 应用场景
下载PDF
旅游学著述和研究的范式探索——以《中国古村镇遗产旅游经营的道路选择》为解读样本
14
作者 庄志民 《旅游研究》 2023年第1期84-98,共15页
作为应用型学科的旅游管理,相关论著通常呈现出三级层叠并协调的结构内容框架:上层为在文献梳理基础之上形成的理论内核;中层为指向于实践领域的理论阐释过程;下层是作为理论佐证和引发后续思考的相应案例。该框架范式在《中国古村镇遗... 作为应用型学科的旅游管理,相关论著通常呈现出三级层叠并协调的结构内容框架:上层为在文献梳理基础之上形成的理论内核;中层为指向于实践领域的理论阐释过程;下层是作为理论佐证和引发后续思考的相应案例。该框架范式在《中国古村镇遗产旅游经营的道路选择》一书中体现明显。文章以此著为解读样本,在探索旅游学著述和研究的范式的同时,着重探讨如何构筑学术论著担负“天枢”(顶层规制)重任的上层建筑,通过本体论构建,超越旅游学研究的“应用”特点,而使之抵近自身的“学科”属性。此外,结合“柏拉图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应答,指出如何从“在过去—未来的两极对应中去决策当下”的观念出发,探寻包括古村镇遗产旅游(经营)在内的旅游活动的时空本原,以便“实事求是”,从具象化的旅游生活形态中,发掘对接本体论的那种旅游之所以成其为旅游之质的规定性(旅游之“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学与旅游学科 论著范式 本体论 时空存在 未来学
下载PDF
自然同行、人文相伴与数字赋能:《城市设计(第4版)》的新时代城市设计范型整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芳 《建筑师》 2023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与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相伴,《城市设计(第4版)》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回溯城市设计历史与理论的同时,增补了近年来相关技术与方法的进展,来拓展城市设计领域的时空经纬,为新时代下的城市设计给予了全景式的体系建构。本文结合城市设计的发... 与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相伴,《城市设计(第4版)》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回溯城市设计历史与理论的同时,增补了近年来相关技术与方法的进展,来拓展城市设计领域的时空经纬,为新时代下的城市设计给予了全景式的体系建构。本文结合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当下的空间需求,从将自然融入多尺度城市空间、将空间转化为社会文化场所、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等三个方面,解析该书呈现的城市设计之道。本文认为:自然同行、人文相伴、数字赋能,是符合新时代空间需求的城市设计范型“合体”,将帮助城市设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人居环境营建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第4版)》 城市设计范型 绿色城市设计 多尺度空间需求 以人为本 数字化
下载PDF
宋代士人园林中的“乐”文化意象及其营造思想研究
16
作者 崔陇鹏 刘琪 《园林》 2023年第12期91-97,共7页
《论语·雍也》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文化很早便与山水产生了联系,对古典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西周时期“礼乐”文化的“主教化、从人德”,到春秋时期孔子、颜回追求“克己复礼”的“君子之乐”,孟子提倡的“众人之乐”,... 《论语·雍也》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文化很早便与山水产生了联系,对古典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西周时期“礼乐”文化的“主教化、从人德”,到春秋时期孔子、颜回追求“克己复礼”的“君子之乐”,孟子提倡的“众人之乐”,老庄所描述的“隐逸之乐”,“乐”已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到宋代,理学盛行,基于对名教之乐的追求,“独乐”与“众乐”的思想发展成熟,成为士人园林中“乐”文化意象的主要内核。不同的“乐”文化引导不同的园林空间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空间范式,在“独乐”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探幽”“明性”两种审美范式;在“众乐”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揽胜”“宴乐”“邀游”三种审美范式。“乐”文化影响士人园林空间模式的变化,也为明清私园向着“芥子纳须弥”的进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剖析宋代“乐”文化意象的类型以及营造特点,对于理解“乐”文化在中国园林发展中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对现代园林营造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人园林 “乐”文化 审美范式 造园思想 园林空间营造
下载PDF
“透明性”视阈下景观空间矛盾内涵辨析
17
作者 周详 吴欣雨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80,共7页
“透明性”从一种空间美学,演变为一种用以描述事物深层组织关系的空间性质,因兼具“秩序性”与“多义性”而衍生出“矛盾性”特质。这种矛盾性源于“现代性”共时态与历时态的对立统一--共时态的理性逻辑追求“秩序性”,历时态的流动... “透明性”从一种空间美学,演变为一种用以描述事物深层组织关系的空间性质,因兼具“秩序性”与“多义性”而衍生出“矛盾性”特质。这种矛盾性源于“现代性”共时态与历时态的对立统一--共时态的理性逻辑追求“秩序性”,历时态的流动观念则导向“多义性”。“透明性”的“矛盾性”以图示语言为载体,通过语素“词义扭曲”、语体“结构重组”和语义“语涉双关”3个层面予以呈现。不同层面的矛盾在绘画、建筑、景观3种艺术形式中存在差异化外在表征,且在“绘画-建筑-景观”的演进顺序中,呈现出逐步综合与复杂的态势。景观空间中的“透明性”矛盾,可以归纳为“动态生长”“尺度嵌套”和“时空层叠”3种表达形式。针对上述3种特性,当代景观设计可分别通过“形式动态与过程设计”“分级渗透、抽象隐喻与视廊建构”“异质拼贴与厚性共融”等多种基于“透明性”的设计手法,来充分挖掘设计场地的“矛盾”潜力,并创造新型景观设计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透明性 现代性 矛盾性 图示语言 景观空间 设计范式
下载PDF
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未来学习中心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杨静 贺聪 +1 位作者 魏继勋 白雪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8,43,共7页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生态,全球教育数字化战略加速推进,育人范式和学习方式不断变革。教育部高教司在202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探索推进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整合学...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生态,全球教育数字化战略加速推进,育人范式和学习方式不断变革。教育部高教司在202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探索推进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整合学校各类学习资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支撑学习方式变革的新型基层学习组织。本文以知识驱动下的智慧教育赋能拔尖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从未来学习中心的使命任务、建设范式、建设内容和机制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种具象化的“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思路和实现路径,并已逐步在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落地实践,以期为一流人才培养新范式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变革 未来学习中心 智慧学习范式 超时空 智慧学习空间
下载PDF
“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空间天气科研范式变革初步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晓彦 徐寄遥 邹自明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3年第2期24-36,共13页
【目的】总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空间天气科研范式变革现状,并探讨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本文分析了空间天气大数据场景下传统科研模式面临的挑战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和研究进展,并对典... 【目的】总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空间天气科研范式变革现状,并探讨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本文分析了空间天气大数据场景下传统科研模式面临的挑战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和研究进展,并对典型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领域科研范式变革现状与特点。【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在空间天气领域的多种科学任务类型中均得到了有效尝试,提升了科研效率,解决了大数据场景困难,空间天气领域已呈现科研范式变革的萌芽。【局限】本文侧重于对重要文献和案例的归纳和未来发展整体趋势的分析,未来希望通过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现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针对未来发展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论】空间天气领域科研范式正在发生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领域知识的融合有望形成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天气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科研范式 领域知识 AI就绪度
下载PDF
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20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2023年8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合华接受《上海国土资源》期刊的专访。朱院士围绕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深刻见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正从外延式... 2023年8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合华接受《上海国土资源》期刊的专访。朱院士围绕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深刻见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正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发展。在城市建设由地上向地下空间发展、注重品质和内涵的背景下,地质工作则应由“广”向“深”、由“有”向“优”发展。服务韧性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城市地质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带来了机遇。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定位应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数字化、标准化的地质信息和模型支撑和构建开放共享的地质数字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 韧性城市 地下空间 地面沉降 院士访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