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小净距地铁三洞隧道群施工动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
作者 万涛 林刚 习淑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98,共6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超小净距三洞隧道群的施工性态,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其地表位移、拱顶下沉、围岩破坏区分布以及后继施工对先建结构物的影响等施工动态特征数据,根据计算结果评价施工方案,并提... 研究目的:为研究超小净距三洞隧道群的施工性态,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其地表位移、拱顶下沉、围岩破坏区分布以及后继施工对先建结构物的影响等施工动态特征数据,根据计算结果评价施工方案,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论:(1)两边洞隧道开挖时,地表沉降在横向呈"W"形,沉降中心位于两边洞中线上;采用CRD法开挖中洞隧道时,中洞隧道中线处地表沉降速度大于边洞中线处沉降速度;最终沉降槽表现出一定的偏态性;(2)超小净距三洞隧道群施工中,边洞施工完毕时围岩中就已形成连通的破坏区,注浆加固能有效阻止破坏区的扩展;(3)后施工隧道对先施工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在洞口小净距段影响较大,尤其是压应力增值较大;(4)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印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可靠性;(5)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净距 浅埋暗挖法 三洞隧道群 施工动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矿井全空间三维主轴各向异性介质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久龙 黄少华 +2 位作者 温来福 董毅 王浩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8-286,共9页
研究瞬变电磁场中的电性各向异性问题,可以为各向异性条件下的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法资料处理解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对提高瞬变电磁法探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矿井全空间条件下主轴各向异性介质的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采用改进的... 研究瞬变电磁场中的电性各向异性问题,可以为各向异性条件下的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法资料处理解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对提高瞬变电磁法探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矿井全空间条件下主轴各向异性介质的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采用改进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实现了主轴各向异性介质的瞬变电磁场三维正演。将电导率张量加入麦克斯韦方程组,对Yee氏交错网格进行了改进以便于对主轴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瞬变电磁场进行差分离散处理,形成了全空间三维主轴各向异性有限差分正演算法。在均匀全空间模型中对比各向异性有限差分数值解及均匀全空间解析解,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建立了不同各向异性类型和不同各向异性对称主轴姿态模型,分别计算了其瞬变电磁场响应,最后结合工程探测实例,通过正演模拟分析了不同主轴各向异性介质对瞬变电磁场的影响特征,解释了探测结果存在偏差的原因。研究表明:在矿井超前探测模式下,对于HTI-X介质,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对瞬变电磁场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各向异性系数条件下的感应电动势曲线差异较小;对于HTI-Y介质和VTI介质,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对瞬变电磁场有明显的影响,随着介质各向异性系数增大,介质瞬变电磁场响应不断变小;随着各向异性介质对称主轴方向与探测方向之间夹角的增大,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响应不断增大,当对称主轴方向与探测方向一致时(HTI-X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弱,而对称主轴方向与探测方向垂直时(VTI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强;不同类型的主轴各向异性介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各向异性 响应特征 矿井全空间 瞬变电磁场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系统的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玉庭 任建勋 +1 位作者 过增元 梁新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9-152,共4页
为了降低系统的质量和阻力面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空间站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发射总重量的系统性能评价准则,并对不同条件下的系统部件质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系统部件质量的影响规... 为了降低系统的质量和阻力面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空间站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发射总重量的系统性能评价准则,并对不同条件下的系统部件质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系统部件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系统部件质量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优化这些参数可以明显降低系统的发射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太阳能 热动力发电 操作参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柱孔扩张理论的空间轴对称解在沉桩挤土效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韩同春 豆红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209-3215,共7页
假定沉桩时的挤土过程为空间轴对称圆柱孔准静态扩张过程,同时将圆柱孔与半无限空间土体假定为外壁半径趋于无穷大的有限长厚壁圆筒问题,运用Love位移函数求解出弹性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而在塑性区分别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的Mohr-Coulom... 假定沉桩时的挤土过程为空间轴对称圆柱孔准静态扩张过程,同时将圆柱孔与半无限空间土体假定为外壁半径趋于无穷大的有限长厚壁圆筒问题,运用Love位移函数求解出弹性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而在塑性区分别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的Mohr-Coulomb及空间滑动面上剪应力强度理论(SMP)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塑性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基于平面应变的圆柱孔扩张理论解进行分析比较。为验证所求理论解的正确性,借助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相应的桩–土轴对称模型,采用动力显式积分法及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部分解决传统沉桩数值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大应变、网格高度扭曲等问题。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及SMP屈服准则所得极限扩孔压力的理论解与数值解较好地吻合,均能反映沉桩深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且理论解相对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挤土效应 圆柱孔扩张理论 空间轴对称 数值模拟 ALE自适应网格
下载PDF
地下储油复杂组合空间油气扩散蔓延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蒋新生 何标 +1 位作者 王冬 王建国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地下储油复杂组合空间,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油气扩散蔓延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完成了油气扩散蔓延区域的空间离散和三维数值模拟求解优化,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油料泄漏后,罐室内的油气填充... 针对地下储油复杂组合空间,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油气扩散蔓延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完成了油气扩散蔓延区域的空间离散和三维数值模拟求解优化,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油料泄漏后,罐室内的油气填充顺序为由边缘到出口、由底部到上部,油气不能达到100%的充满状态,罐室拱形顶部油气体积分数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0%;罐室内油气的产生和蔓延十分迅速,从泄漏至到达罐室口仅需10 s,进入坑道仅需1 min;油气在流出罐室进入坑道后,具有迅速向四周扩散蔓延,流向一切可能注入的空间的特性。研究结果为地下储油工程的施工建设、安全管理、危险源监控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油 复杂组合空间 油气扩散蔓延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相间间隔棒对覆冰导线脱冰跳跃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孔伟 赵飞桃 林泽楠 《黑龙江电力》 CAS 2012年第6期405-408,共4页
针对覆冰导线脱冰跳跃引起的导线断股、疲劳断线、导线间闪络、短路等电气事故问题,阐述了塔线-相间间隔棒体系的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三相导线呈竖直排列的输电线路输电铁塔、线-相间间隔棒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相间间隔棒对导线跳跃... 针对覆冰导线脱冰跳跃引起的导线断股、疲劳断线、导线间闪络、短路等电气事故问题,阐述了塔线-相间间隔棒体系的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三相导线呈竖直排列的输电线路输电铁塔、线-相间间隔棒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相间间隔棒对导线跳跃高度和导线挂点不平衡张力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装间隔棒可以有效抑制单相脱冰和两相同时脱冰,对导线的跳跃位移和导线挂点不平衡张力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导线 脱冰跳跃 不均匀脱冰 相间间隔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tudy of space heating by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s
7
作者 Jie Ji Wu Wang +1 位作者 Wei Sun Zhi Y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16期1890-1895,共6页
A novel solar collector named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DFSC)has been proven feasible for supplying warm air for space heating in winter and hot water during none-heating season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 A novel solar collector named dual-function solar collector(DFSC)has been proven feasible for supplying warm air for space heating in winter and hot water during none-heating season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While integrated with building,the DFSC becomes component of the envelope.Because complexly coupling of several heat transfer modes and subjecting to random weather condition,the thermal influence of DFSC on a building remains obscure.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FSC for passive and active heating,a demonstrating office building integrated with DFSC panels on the southern wall and roof has been built in Hefei,in the east region of China.A simulation project of the whole building system in winter was built by the software TRNSYS with the new component developed for DFSC and compiled into the TRNSYS library based on the validated theoretical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previous studie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supplied by the DFSC can meet the heating requirement at most of the time of a sunny day,except early morning.More than 30%solar fraction can be provided during the whole heating season in Hefei,the value further increases to 59%in a region of high solar irradiance,such as Lhasa.While active DFSC panels are operated to provide fresh warm air through ventilation system,the flow rate shows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solar fraction of heating load.With appropriate operation scheme of the active DFSC,more energy savings and thermal comfort can b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热水采暖 双功能 中国东部地区 仿真结果 委员会 建筑一体化 组成部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