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2003-2014年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书胜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15,共17页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新动力源泉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与中国经济一样存在空间区域差异特征?基于Meta Frontier-EBM-Malmquist指数和2003-2014年273个城市面板数据测度全要素生产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利用...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新动力源泉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与中国经济一样存在空间区域差异特征?基于Meta Frontier-EBM-Malmquist指数和2003-2014年273个城市面板数据测度全要素生产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利用高斯核函数构造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六类城市群体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动态演进,结果显示:除中部剩余城市群体外,其他城市群体全要素生产率皆呈总体上升趋势。城市群体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省会城市的区域内差异最大,一线城市群体和中西部剩余城市群体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贡献率逐步增大且逐渐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就空间演进而言,各不同城市群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其调整方向幅度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非均衡 动态演进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下载PDF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的经济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认真 陈祖华 白义香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6,共11页
采用Moran指数等空间工具分析了金融资源与GDP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资源与GDP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省份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采用Moran指数等空间工具分析了金融资源与GDP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资源与GDP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省份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初期和当期金融资源对当期GDP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各省应加强与相邻省域的区域金融合作,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得分低的地区应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尽快提高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得分,促进金融资源空间均衡配置,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 空间非均衡配置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20年人力资本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毛锦凰 刘金铭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5,共9页
本文采用基于劳动收入的人力资本测算法,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89个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与影响因素探究,以期为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本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的作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从时序特征来看,各城市的... 本文采用基于劳动收入的人力资本测算法,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89个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与影响因素探究,以期为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本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的作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从时序特征来看,各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人均人力资本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小;从空间特征来看,人均人力资本在空间变化上呈现出非均衡的分异特征,高值区多分布于西南地区与五大城市群城市;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营商环境、创新水平、政府教育投入、基础教育质量、医疗卫生水平对西南与西北地区的人均人力资本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人力资本 时空演变 非均衡特征 产业结构 营商环境
下载PDF
区域性政治系统的优劣比较
4
作者 曹一川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8,共6页
在区域经济和国家级政治组织控制下,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整体性政治差异,形成相对优化的与普通的区域政治系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以所属区域经济具体参数为本原。前者主张行使系统优化诸功能,其状态空间宽广有序。后者行使系... 在区域经济和国家级政治组织控制下,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整体性政治差异,形成相对优化的与普通的区域政治系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以所属区域经济具体参数为本原。前者主张行使系统优化诸功能,其状态空间宽广有序。后者行使系统维持功能,其状态空间略狭于经济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优化 控制模式 深层结构 状态空间 不平衡性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及互联互通政策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吕承超 徐倩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53,85,共11页
文章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显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存在空间非均衡特征;西北地区的空间差距大... 文章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显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存在空间非均衡特征;西北地区的空间差距大于西南地区;公路空间极化程度呈现先高后低态势,而铁路和资本空间极化程度则呈现"M"形变化趋势;基本经济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对外贸易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均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影响,但影响效果不同。文章拓展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的研究,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及互联互通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非均衡 互联互通
原文传递
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宏斌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4,共10页
秦汉时期的农业开发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段性差异。由于各地自然禀赋、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以及其在秦汉政府战略地位之差异,因此,秦汉政权在不同地区农业开发的战略意义、方式、力度以及效益也有所不同,导致了秦汉农业开发形成了显著... 秦汉时期的农业开发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段性差异。由于各地自然禀赋、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以及其在秦汉政府战略地位之差异,因此,秦汉政权在不同地区农业开发的战略意义、方式、力度以及效益也有所不同,导致了秦汉农业开发形成了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从时间维度的视角审视,秦汉400余年间的区域农业开发在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变化:其开发之目的,大致呈现出政治、军事色彩逐渐减轻,而经济、文化意味渐趋浓郁的变化态势;其开发之重点区域,呈现出由西北而东南的转移;开发之主体,则表现为渐次下移的特点。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差异,是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气候环境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农业历史 区域开发 时空差异 不均衡格局
原文传递
提升中国新型城镇化效率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费潇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0-5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无论是不同发展阶段,还是不同城市规模组别,均体现了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严重降低了城镇化的效率。城镇化效率低下的关键原因是土地要素并没有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配置。未来提高城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无论是不同发展阶段,还是不同城市规模组别,均体现了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严重降低了城镇化的效率。城镇化效率低下的关键原因是土地要素并没有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配置。未来提高城镇化效率,应着力空间非均衡化发展、实现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扩大城乡及空间结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非均衡 市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