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郑连生 李学民 李玉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植入cage类型及数目不同分为单枚解剖组、2枚解剖组和单枚香蕉组。单枚解剖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9~65(53.74±5.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62~28.13(22.08±2.15)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4.0(2.7±0.8)年;L3,45例,L4,535例,L5S111例;植入单枚解剖型cage。2枚解剖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7~66(54.15±6.02)岁;BMI为18.25~28.44(21.74±1.83)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7±0.9)年;L3,44例,L4,532例,L5S110例;植入2枚解剖型cage。单枚香蕉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8~65(54.49±6.45)岁;BMI为18.85~28.20(21.63±1.59)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6±1.0)年;L3,43例,L4,536例,L5S16例;植入单枚香蕉型cage。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无病例脱落。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11.08±1.78)mm、(10.95±1.62)mm]、前凸曲度[(12.05±1.86)°、(11.63±1.57)°],高于单枚解剖组(10.14±1.54)mm、(10.9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95.65%、95.56%),高于单枚解剖组(78.43%);3组术后1、6个月腰部VAS、ODI较术前下降(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融合器治疗LDH术后复发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植入2枚解剖型cage和单枚香蕉型cage更有助于维持LDH术后复发患者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可获得良好椎间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高度 椎间融合
下载PDF
基于足间距信息辅助的行人三维惯性定位算法
2
作者 路永乐 苏胜 +3 位作者 杨杰 罗毅 粟萍 惠嘉威 《导航定位与授时》 CSCD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针对行人惯性导航系统误差随时间累积致使定位精度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足间距信息辅助的行人三维惯性定位算法。该算法在零速修正算法的基础上,利用足部安装的超声波测距模块实时测量行人双足相对距离,构建了基于超声测距的... 针对行人惯性导航系统误差随时间累积致使定位精度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足间距信息辅助的行人三维惯性定位算法。该算法在零速修正算法的基础上,利用足部安装的超声波测距模块实时测量行人双足相对距离,构建了基于超声测距的足间距约束模型,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实现行人运动模式识别,并针对上下楼梯场景,利用台阶高度和足间距信息进行高度解算,最终实现行人三维惯性定位。在实际路线上开展了三维定位实验,数据显示,所提算法平面闭环误差为总路程的0.64%,与零速修正算法相比下降了55.56%,高度误差为0.06 m,与零速修正和气压计联合算法相比下降了64.70%,能够实现导航误差在总路程的0.50%以内的三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导航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零速修正 足间距约束 高度解算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及计算
3
作者 田敏 邓良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2期1-4,7,共5页
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特征及其优缺点,整理了该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并归纳了主要结构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尖山采场的室内放矿实验及现场实际效果,对归纳整理的主要结构参数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可为采用无底柱分段... 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特征及其优缺点,整理了该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并归纳了主要结构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尖山采场的室内放矿实验及现场实际效果,对归纳整理的主要结构参数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可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影响因素 放矿 分段高度 进路间距
下载PDF
基于深度相机的水稻穗层高度检测研究
4
作者 黄铭森 张波 +3 位作者 李洪昌 梁振伟 黄涛 任天成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2,共6页
为实现水稻穗层高度检测,基于深度相机对水稻穗层高度计算方法开展研究,以期为水稻割台高度控制、收割机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为选择一种适用于水稻穗层分割的颜色空间,分别在RGB、HSV、LAB和i1i2i3颜色空间中对成熟水稻图像进行3D可视... 为实现水稻穗层高度检测,基于深度相机对水稻穗层高度计算方法开展研究,以期为水稻割台高度控制、收割机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为选择一种适用于水稻穗层分割的颜色空间,分别在RGB、HSV、LAB和i1i2i3颜色空间中对成熟水稻图像进行3D可视化,通过观察水稻穗层像素分布分析其可分离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多阈值分割法、小联通区域移除、图像腐蚀等方法对水稻穗层进行提取;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水稻穗层高度(包括穗层最高高度H_(hs)、最低高度H_(ls))计算方法,并分别在实验室及田间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穗层在HSV颜色空间中具有较好的可分离性,所采用的图像分割、处理方法可有效提取水稻穗层;水稻穗层高度计算方法的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H_(hs)与H_(ls)的计算误差均小于1.5%,田间测试结果显示H_(hs)与H_(ls)的计算误差分别为1.6%和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层 水稻 高度检测 深度相机 颜色空间
下载PDF
高高原受限空间内小尺度油池火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尚沛 贾旭宏 +1 位作者 丁思婕 朱新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为研究我国高高原地区的受限空间内液体燃料小尺度油池火燃烧特性,在高高原康定机场自主搭建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试验平台。共选取3类典型液体燃料(航空煤油、航空汽油、正庚烷)进行燃烧试验,测量火焰高度、火焰温度和烟气成分等变化规律... 为研究我国高高原地区的受限空间内液体燃料小尺度油池火燃烧特性,在高高原康定机场自主搭建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试验平台。共选取3类典型液体燃料(航空煤油、航空汽油、正庚烷)进行燃烧试验,测量火焰高度、火焰温度和烟气成分等变化规律,研究了高高原受限空间内小尺度油池火行为。研究发现:在高高原地区,正庚烷稳定燃烧阶段的平均火焰高度可以通过模型L/D=k+0.254Q^(2/5)/D表示,其中,火焰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为L/D~p^(-2/9)。3种燃料的火焰最高温度均超过600℃,而羽流轴线温升与火焰高度呈现-5/3的指数关系。产烟速率则表现出对环境压力的依赖性,其关系可表示为:v~p^(-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高原受限空间 油池火 火焰高度 火焰温度 烟气成分
下载PDF
PDC混合布齿钻头破碎非均质花岗岩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泽兵 袁若飞 +2 位作者 张文溪 王刚 胡诗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7,共13页
非常规油气资源所处地层复杂,开采难度大,钻井过程中钻遇地层密实度高,对钻头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PDC钻头主要依靠切削齿剪切破碎岩石,攻击性弱,不仅导致钻头寿命和破岩效率严重下降,而且增加了钻井成本。为探究混合布齿PDC钻头的... 非常规油气资源所处地层复杂,开采难度大,钻井过程中钻遇地层密实度高,对钻头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PDC钻头主要依靠切削齿剪切破碎岩石,攻击性弱,不仅导致钻头寿命和破岩效率严重下降,而且增加了钻井成本。为探究混合布齿PDC钻头的破岩机理和效果,提升PDC钻头破岩效率和寿命,建立了非均质花岗岩模型,使用有限元方法对比了斧形、三棱形和圆形PDC齿混合布齿的破岩效果,优选了最佳布齿方案,并使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齿间距,对前后排齿不同高度差情况下的钻头破岩效果及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钻头的现场应用对比分析了混合布齿、斧形齿和三棱形齿PDC钻头的破岩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斧形齿攻击性强,有利于吃入岩石,适用于刀翼前排,而三棱形齿更稳定,适用于刀翼后排;②混合布齿最佳方案为前排斧形齿,后排三棱形齿与斧形齿交替布置,后排齿距离前排齿的最佳横向距离为10.0 mm、10.1 mm,最佳纵向距离均为7.0 mm;③前排齿破岩后能释放岩石内应力,便于后排齿的破岩,但产生的应力区域有限,建议前后排齿高度差不超过1 mm;④围压条件下按照最佳方案布齿的PDC钻头相较于单斧形齿和三棱形齿的PDC钻头,钻井进尺分别提升了21.4%和44.1%。结论认为,混合布齿钻头兼具高破岩效率和稳定性,在深部和难钻地层具有较好的钻进效果,具有良好的现场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混合布齿 非均质花岗岩 有限元 响应面法 齿间距 优化 高度差
下载PDF
基于线形组合的高等级公路植物防眩设置模型
7
作者 孙祥龙 赵琥 +1 位作者 冯树民 李振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保证植物防眩效果及避免形成“墙壁效应”,从道路线形组合的角度出发,考虑车道数、车辆类型、驾驶员视觉等因素,首先,构建了直线段和曲线段植物设置间距模型、设或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凹形和凸形竖曲线的植物防眩高度模型以及植物防眩... 为保证植物防眩效果及避免形成“墙壁效应”,从道路线形组合的角度出发,考虑车道数、车辆类型、驾驶员视觉等因素,首先,构建了直线段和曲线段植物设置间距模型、设或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凹形和凸形竖曲线的植物防眩高度模型以及植物防眩高度极限模型。其次,结合规范和实际施工过程中常用参数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得到了不同速度下植物防眩设置间距和高度的理论值,并考虑植株成本和施工养护便利性,确定了推荐值。最后,以黑大公路为例,对植物防眩设置间距和高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速度100 km/h时,直线坡、直线-凹形竖曲线路段的设置间距为9 m,高度为1.90 m;超高平曲线路段的设置间距为3 m,高度为1.95 m;凸形竖曲线路段的设置间距为3 m,高度为1.90 m;推荐值满足了不同线形组合下差异化与精确化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能方便施工养护,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设施 植物防眩 线形组合 设置间距 设置高度
下载PDF
基于EDEM仿真玉米高位投种结构参数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栋泉 李国莹 +2 位作者 曹潘冬 李振佐 杨然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为解决育种小区玉米高位投种过程中播种质量和粒距均匀性普遍较差等问题,针对排种器与导种管相对位置对粒距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投种过程的理论分析,得出高速作业不同粒距条件会影响种子脱离种盘时产生的水平方向分速度... 为解决育种小区玉米高位投种过程中播种质量和粒距均匀性普遍较差等问题,针对排种器与导种管相对位置对粒距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投种过程的理论分析,得出高速作业不同粒距条件会影响种子脱离种盘时产生的水平方向分速度,使得种子在导种管内产生碰撞,导致其排出的轨迹无法预测,播种粒距均匀性也随之下降。利用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对投种过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垂直距离344mm的条件下,150~230mm粒距采用水平距离82mm,230~300mm粒距采用水平距离84mm,能够在满足农艺要求并获得较好的粒距均匀性。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比未优化单体,优化后的单体能够获得较好的播种质量,粒距均匀性变异系数最大为12.04%,符合小区玉米精密播种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位投种 导种管 粒距均匀性 EDEM
下载PDF
Effect of Variety and Plant Spacing on Growth and Yield of Groundnuts (Arachis hypogaea L.)
9
作者 Abukari Iddrisu Eric Adjei +3 位作者 Samuel Kwesi Asomaning Kwadwo Gyasi Santo Adu Poku Isaac Alexander Danson-Anokye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variety and plant spacing on yield and growth of groundnuts.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laid in a 3 × 3 factorial experimen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variety and plant spacing on yield and growth of groundnuts.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laid in a 3 × 3 factorial experimen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RCBD) with three (3) replications. The factor A included three (3) groundnut varieties (Nkatie Sari, Sum Nutt 22 and Yenyawoso) and Factor B was the three (3) spacing of 30 cm × 15 cm, 30 cm × 30 cm and 30 cm × 40 cm. All recommended agronomic practices were followed.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eight (8) tagged plants. Growth data were recorded on plant height, number of branches, number of leaves, and the number of flowers while yield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 number of flowers,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100 seeds weight and the pod yield (kg/ha). The plant spac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P < 0.05) the growth and yield parameters. Groundnut grown at a spacing of 30 cm × 15 cm produced the maximum plant height, whereas the maximum number of leaves, number of branches and number of flowers were produced from 30 cm × 40 cm. Yenyawoso variety with a wider plant spacing performed better vegetatively among all the varieties. The Yenyawoso variety produc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pods, 100 seeds weight and pod yield as compared to the other varieties. Also, Yenyawoso at 30 cm × 40 cm spacing and Nkatie Sari at 30 cm × 15 cm spacing produced the maximum pod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NUT VARIETY YIELD SPACING Plant height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潘展业 王茂澎 杨立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UBE-PLIF治疗,对照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部疼痛程度、椎间隙高度(IDH)。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IDH高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PLIF与MIS-TLIF均可促进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IDH恢复,但UBE-PLIF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厚煤层长壁综放工艺放煤间距的设置研究
11
作者 张佳伟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207-209,共3页
长壁综采工艺可进行厚煤层一次全采,具有较高的开采效率及安全性,适用于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厚煤层进行开采。在长壁综采过程中,放煤间距的选择对采出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长壁综采过程中放煤间距的选择设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 长壁综采工艺可进行厚煤层一次全采,具有较高的开采效率及安全性,适用于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厚煤层进行开采。在长壁综采过程中,放煤间距的选择对采出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长壁综采过程中放煤间距的选择设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放煤间距的增加,顶煤的放出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含矸率则呈先减小后缓慢增加的变化,同时放煤间距的设置与顶煤高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依据煤层顶煤的变化进行合理放煤间距的设置,实现较好的采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长臂综采 放煤间距 放煤高度
下载PDF
地下大空间排风口高度对污染物排出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雪 薛颖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7期258-261,M0022,共5页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为地下封闭环境,通风除臭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以泰和污水处理厂为基础,构建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空间模型,对不同排风口高度下模型内的流场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了大空间除臭风管排风口高度对于污染...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为地下封闭环境,通风除臭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以泰和污水处理厂为基础,构建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空间模型,对不同排风口高度下模型内的流场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了大空间除臭风管排风口高度对于污染物排出效果的影响,总结了地下箱体大空间除臭系统设计的要点,为同类型除臭系统设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污水厂 箱体大空间 除臭设计 排风口高度
下载PDF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吴冀 郭群峰 +4 位作者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 后路结构性植骨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
下载PDF
Two Geometric Inequalities in Spherical Space
14
作者 ZHOU Yong-guo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19年第2期204-208,共5页
In this paper,by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istance geometry,we study the geometric inequality of a n-dimensional simplex in the spherical space and establish two geometric inequalities involving the edge-length ... In this paper,by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istance geometry,we study the geometric inequality of a n-dimensional simplex in the spherical space and establish two geometric inequalities involving the edge-length and volume of one simplex and the volume,height and(n-1)-dimensional volume of the side of another simplex in the n-dimensional spherical space.They are the extensions of the results [10] in the n-dimensional Euclidean geometry to the n-dimensional spherical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 space SIMPLEX VOLUME EDGE-LENGTH height INEQUALITY
下载PDF
复合荷载作用下坡顶面双排桩设计要素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林靖 余其凤 郑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目的】研究坡顶面承重、阻滑双排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桩间距、连梁高度、桩身嵌固深度等因素对桩身受力变形特性的一般影响规律,尤其是反映竖向荷载及桩身自由段长度对桩身水平位移及最大弯矩的影响。【方法】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 【目的】研究坡顶面承重、阻滑双排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桩间距、连梁高度、桩身嵌固深度等因素对桩身受力变形特性的一般影响规律,尤其是反映竖向荷载及桩身自由段长度对桩身水平位移及最大弯矩的影响。【方法】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单变量的变化,模拟双排桩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滑动面的存在使桩身水平位移及弯矩在桩间距为1d~2d(d为桩径)时发生突变,故在确定桩间距时应注意滑动面产生的影响;连梁高度对桩身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微乎其微,按标准取值即可;在滑动面位置桩身嵌固深度对桩身水平位移及弯矩有较大影响,但继续增大桩身嵌固深度后,影响变小,在工程设计中桩身嵌固深度适当超过滑动面即可;当增大桩身自由段长度时,P-Δ效应也更加显著,对于不同的自由段长度,前后排桩桩身的最大弯矩近乎相等。【结论】位于坡顶面的双排桩须承受轴、横向复合荷载,可起到承重、阻滑的双重作用,其承载机理及受力形式较护坡桩更为复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设计要素的取值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荷载 坡顶面 双排桩 数值模拟 桩间距 连梁高度 嵌固深度
下载PDF
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撕裂刀布置模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伍富 邵小康 +4 位作者 刘哲 营升 董立朋 江玉生 杨志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88-1794,共7页
为研究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撕裂刀布置模式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结合北京地铁19号线平—积区间、牛—金区间基本相同地层条件下撕裂刀不同布置模式的盾构掘进工程案例,采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大高差宽间距”和“小高差窄间距”2种撕... 为研究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撕裂刀布置模式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结合北京地铁19号线平—积区间、牛—金区间基本相同地层条件下撕裂刀不同布置模式的盾构掘进工程案例,采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大高差宽间距”和“小高差窄间距”2种撕裂刀布置模式下的刀具磨损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地质情况、掘进参数、渣土改良等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采取“小高差窄间距”撕裂刀布置模式的刀盘上刀具磨损量更大,其高撕裂刀、低撕裂刀、刮刀的磨损系数分别为“大高差宽间距”模式的1.5、3.2、2倍;2)“大高差宽间距”撕裂刀布置模式下,高、低撕裂刀起到了良好的分层犁松作用,有效降低了撕裂刀的磨损;3)“大高差”撕裂刀布置模式比“小高差”布置模式下的刮刀磨损系数减小了42.7%,“宽间距”布置模式比“窄间距”布置模式下的刮刀磨损系数减小了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卵石地层 土压平衡盾构 撕裂刀 刀高差 刀间距 磨损系数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Space 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Nanocomposite Under External DC Electric Field 被引量:6
17
作者 ZHOU Yuanxiang ZHANG Ling +1 位作者 SHA Yanchao TIAN Jihua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13-1820,共8页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charge in nanocomposite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mixed with inorganic nano- filler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qualitatively theoretical work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charge in nanocomposite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mixed with inorganic nano- filler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qualitatively theoretical work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rap depth, trap volume charge density and injection barrier height on the space charge and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nanocomposite under a DC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100 MV/m) systematically and quantificationally,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a bipolar charge transport model. The simulation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of trap depth would severely distort the balanced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with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electric field of 119 MV/m and 47 MV/m,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fillers creates more deep traps, which would block space charges by capturing most of them in the vicinity of electrode and hence reduce the local electric field largely. Further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high permittivity and the low local electric field of the nanocomposite contri- buted to the increase of injection barrier height, and almost no charge could overcome an injection barrier higher than 1.25 eV. At last, a mechanism of space charge suppression in the LDPE nanocomposite wa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 直流电场 空间电荷 电荷特性 数值分析 无机纳米填料 陷阱深度
下载PDF
带上盖开发车辆段消防车道烟气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桔红 罗辉 +3 位作者 黄先健 谢宝超 易俊彦 郑思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12-4720,共9页
合理控制消防车道内烟气是保障带上盖开发车辆段疏散救援人员安全的基础,通过缩尺寸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消防车道边缘挡烟垂壁高度以及空间净高条件下顶部开孔率对车道内温度分布、烟气层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孔率... 合理控制消防车道内烟气是保障带上盖开发车辆段疏散救援人员安全的基础,通过缩尺寸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消防车道边缘挡烟垂壁高度以及空间净高条件下顶部开孔率对车道内温度分布、烟气层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孔率、挡烟垂壁高度、空间净高的增加,车辆基地消防车道内温度逐渐降低,烟气层高度逐渐增加。消防车道内温度分布受挡烟垂壁高度影响最大,开孔率次之,受空间净高影响最小,当挡烟垂壁高度为2.8m时,开孔率与空间净高对顶板下方温度影响较小。消防车道内开孔前后区域的温度分布受开孔率影响存在差异,开孔前区域温度受开孔率影响较小,而当开孔率由0增至5%时,开孔后区域内温度显著降低。消防车道内烟气层高度受空间净高影响最大,开孔率次之,受挡烟垂壁高度影响最小,空间净高为9.5m时,开孔率不少于5%或挡烟垂壁高度不小于2 m时,车道内烟气层高度满足消防救援需要;空间净高为7.5 m时,则需设置2 m高挡烟垂壁与25%开孔或2.8 m高挡烟垂壁与10%开孔。实际工程中,建议消防车道空间净高为9.5 m时在车道边缘设置2 m高挡烟垂壁并取消自然排烟孔,净高为7.5 m时设置2 m高挡烟垂壁与25%开孔。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带上盖开发车辆段的消防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段 消防车道 开孔率 挡烟垂壁 空间净高
下载PDF
砂土中吸力式筒形基础冲刷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学亮 隋淑环 +3 位作者 陈馨睿 任彦忠 吴成恩 宋启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2,共9页
为研究吸力式筒形基础在砂土中单向流作用下的冲刷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流体体积法跟踪自由液面和嵌套网格技术手段,基于重正化群湍流模型和梅叶-彼德推移质输运公式对吸力筒基础的局部冲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 为研究吸力式筒形基础在砂土中单向流作用下的冲刷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流体体积法跟踪自由液面和嵌套网格技术手段,基于重正化群湍流模型和梅叶-彼德推移质输运公式对吸力筒基础的局部冲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流速较低时,吸力筒局部冲刷经历快速冲刷-缓慢发展-冲刷平衡3个阶段;当单向流流速大于2 m/s时,局部冲刷深度出现波动变化,且流速越大,流速对于最大冲深的影响越剧烈;吸力筒露出床面的部分越多,冲刷程度越大,达到冲刷平衡也更快;吸力式三筒基础筒间距影响水流下游方向筒基础内外侧局部冲刷深度的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中的吸力筒基础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筒基础 三筒基础 局部冲刷 高径比 筒间距 单向流 数值模拟 砂土冲刷
下载PDF
椎间盘疝入胸腰段骨折椎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及椎间隙高度下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浩 吴积 +2 位作者 覃健 刘军 曹晓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32-542,共11页
目的:分析损伤且疝入胸腰段骨折椎体的椎间盘组织对骨折愈合、椎体骨缺损体积变化及椎间隙高度影响的临床特点。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140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合并上邻椎间盘损伤患者,男83例,女57... 目的:分析损伤且疝入胸腰段骨折椎体的椎间盘组织对骨折愈合、椎体骨缺损体积变化及椎间隙高度影响的临床特点。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140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合并上邻椎间盘损伤患者,男83例,女57例,年龄19~58(39.33±10.26)岁。术后6、12、18个月定期门诊复诊随访。损伤椎间盘组织未疝入骨折椎体患者为对照组,椎间盘损伤且疝入骨折椎体患者为观察组。通过不同回访时间下胸腰段正侧位X线片、CT及MRI扫描图像,分析计算骨折椎体楔变角、矢状位后凸角和上邻椎间隙高度变化,椎体复位后骨折愈合及骨缺损体积的变化以及椎间盘退变等级变化;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预后;最后综合分析不同组别之间上述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正常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共87例患者获得完整回访资料,至少回访至内固定术后18个月。胸腰段正侧位X线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复位内固定手术18个月后,椎体楔变角、矢状位后凸角增加及上邻椎间隙高度下降均大于对照组(P<0.05)。CT扫描发现观察组患者椎体复位术后12个月骨折畸形愈合并形成与椎间隙相通的骨缺损“空腔”,且其体积较前明显增大(P<0.05)。MRI扫描发现术后12个月观察组损伤椎间盘退变率较对照组严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下腰背部疼痛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椎间盘组织疝入骨折椎体,使骨折周围骨质吸收骨缺损体积增大,形成与椎间隙相通的畸形愈合“空腔”,这可能是内固定装置去除后椎体楔变角、矢状面后凸角增加和椎间隙高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椎间盘损伤 畸形愈合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