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被引量:3
1
作者 CHEN Xiaohong WEI Luyao ZHANG Haif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584-599,共16页
Smart urban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and is essential to overall strength improv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an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path which unites smart growth with driving shrinkage perfectly ... Smart urban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and is essential to overall strength improv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an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path which unites smart growth with driving shrinkage perfectly in forming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responding to new norma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Based on statistic data of 29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5, we analyzed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constructing a dynamic fitting model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CVSD). Further efforts were then made to consider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heterogeneous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different scales and scale vari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disordered growth tendency of urban cities in China is overall well controll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research and it mainly presented a doublet coexistence of shrinkage disordered cities and smart developing cities. It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that Northeast China and East China have regarded shrinkage disordered cities and smart developing cities as main development tendency separately. 2) Areas with basic stability and relative variation were relatively dispersed across the time period, but the proportion was far beyond areas with significant variation. It demonstrates a relative equilibrium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l evolution pattern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China, except for Tongling, Lanzhou and Chaoyang. 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China are mostly characterized by shrinkage disordered and smart development classifi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scale and scale variation from 2000–2015; however, the spatial resonance relation is not obvious. 4) There are many interaction factors forming an important driving mechanism in develop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including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human capital radiation, regional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l pattern driving mechanism interaction factors China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SBM-ESDA与Tobit模型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根 张学思 +1 位作者 田爱瑞 周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9,共13页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其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亟须提高。论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199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对...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其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亟须提高。论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199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对其时间动态变化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期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均值上下游高中游低的“U”型分布;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随时间逐渐缩小且向高效率地区聚集,但仍存在个别区域两极分化现象。为提高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应引导各地区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制造产业结构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绿色创新效率 时空分异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下载PDF
Interactive Effect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in Main Grain-producing Areas of the Central Jilin Province,China
3
作者 TIAN Tian MA Yanj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643-664,共22页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synergy betw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in grain-producing areas of the central Jilin Province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m,22 counties in t...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synergy betw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in grain-producing areas of the central Jilin Province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m,22 counties in the central Jilin Province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units to calcula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ing method,weighted travel time and raster cost distance.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around Changchun,the provincial capital city,and in the areas of Changchun-Jilin and Changchun-Gongzhuling is high,wherea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ounties in the southwest is low.2)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of each county has improved,the overall connectivity of the road networks has been optimized,and the level of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has show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centralization’,exhibi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ximity diffusion.3)Locally,there is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mutual driving effects of the two,with six main patterns.4)The theoretical conditions of von Thunen’s agricultural location have chang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nsport networks,the new model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the changes of the marke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n grain-producing are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coordina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基于DMSP/OL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滇中城市群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
4
作者 尤宁 韩立波 +3 位作者 李世强 朱大明 宋炜炜 侯海燕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4-772,781,共10页
基于DMSP/OL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集反演滇中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利用Global Moran's I、LISA指标、时空跃迁矩阵,量化2006-2021年滇中城市群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动态;通过时空地理加权自回归模型分析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 基于DMSP/OL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集反演滇中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利用Global Moran's I、LISA指标、时空跃迁矩阵,量化2006-2021年滇中城市群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动态;通过时空地理加权自回归模型分析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相关性持续波动上升;高-高集群主要分布在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低-低集群主要位于西北方;县域人均碳排放的集聚类型相对稳定,有路径依赖效应,4种类型跃迁占主导地位,但趋势在逐渐减弱,空间凝聚度在2006-2009年达到91.84%,2017-2021年为69.39%;碳排放强度、总人口、城市化率、第二产业份额、第三产业份额、人均GDP是人均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均GDP的作用在减弱,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碳排放 夜间灯光数据 空间分异 时空地理加权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Study on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in Shanghai from an Employee Perspective
5
作者 wu mengdi li zhifeng +1 位作者 xiao yang li caige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8年第3期6-15,共10页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deepened globalization, the socio-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perspectives that reflect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urban social ...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deepened globalization, the socio-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perspectives that reflect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urban social space. Based on data of the population census of Shanghai in 2000 and 2010,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and index of dissimila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evolution in Shanghai from 200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the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the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mployees in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industries has intensified but is not serious.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es in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within the Middle Ring has increased, while that of employees in the middle-and low-end service industry beyond the Middle Ring has increased, which further proves that globalization has an increasingly obvious impact on the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Shanghai. However, the adjustment in spatial development made by the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makes the socio-spatial evolution of Shanghai greatly different from the suburbanization of social elites in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IZATION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employed population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SHANGHAI
原文传递
基于“末端控制-区域协同”的京津冀地区碳减排效应及时空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鹏程 那晓红 +1 位作者 张家瑛 顾承尧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近年来,协同推进区域碳减排已被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作为我国最发达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始终将统筹环境治理作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现有研究缺乏从京津冀地区总体视角,通过一致的比较框架来探究3省市碳排放与地区协... 近年来,协同推进区域碳减排已被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作为我国最发达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始终将统筹环境治理作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现有研究缺乏从京津冀地区总体视角,通过一致的比较框架来探究3省市碳排放与地区协同发展之间的区域协同减排效应。本研究选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碳排放量作为指标,并创新性地在末端控制-区域协同分析框架下,通过对数平均分裂指数(LMDI)方法量化部门末端控制、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部门末端控制措施对京津冀地区碳减排影响较小,非控制、控制以及基线3种情景下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浓度依次下降,相较非控制情景,后两者降幅分别为0.0727%、25.3763%,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对于碳减排影响潜力巨大。河北省是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减排效应碳减排重要突破口,且2014—2021年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带来的碳减排主要归因于产业结构、家庭能源使用水平、能源强度等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减排效应 碳减排 LMDI 京津冀协同发展 时空分异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及格局优化 被引量:35
7
作者 何珍珍 王宏卫 +3 位作者 杨胜天 方斌 张兆勇 刘香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473-5482,共10页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维护其生态安全,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1997年、2006年及2016年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构建渭?库绿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近20...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维护其生态安全,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1997年、2006年及2016年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构建渭?库绿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近20年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最小阻力模型,以水域、林草地为生态源地,将生态安全水平、海拔和坡度作为阻力因子生成最小累计阻力面,划分生态功能区,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从点、线、面综合视角进行景观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1997—2016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区域面积呈波动变化,相对安全区域面积在不断增加,临界安全、敏感和风险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景观生态安全度在空间分布上由高到低呈内向外扩展的态势。(2)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的Moran′s I值分别为0.6479、0.7049、0.6587,景观生态安全值的空间集聚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主要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类型为主,呈现出“同质聚集、异质分离”的特点。(3)景观格局优化中选取的生态源地占绿洲总面积的12.76%,构建的绿洲生态廊道基本贯穿整个研究区,关键廊道连接了绝大多数的绿洲生态源地,辅助廊道是连接没有与关键廊道连接的源地之间的通道,识别的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绿洲生态廊道的薄弱环节处,共计36个。将划分的生态缓冲区、生态连通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5个功能区和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景观组分相结合,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维持及进一步改善该绿洲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绿洲 景观生态安全 时空分异 最小阻力模型 格局优化
下载PDF
中国空气污染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2001-2015) 被引量:23
8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1 位作者 方建 徐宏辉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也迅速增多,尤其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能够为解决人们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提供依据。该文采用中...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也迅速增多,尤其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能够为解决人们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提供依据。该文采用中国2001-2015年11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API日值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的API日值时空分布格局和相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中国大部分地区多年API日值平均状况的四季大小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2)在空间上,中国北方地区多年API日值平均状况高于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高于西部内陆地区;(3)从变化趋势上看,API日值平均状况上升趋势比较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以京津唐为主的北方地区。其他区域API日值平均状况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交错出现,没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指数 时空分布 区域分异 污染排放 城市化
下载PDF
宁夏水贫困地域分异的WPI-Geodetector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小鹏 王可 +1 位作者 叶均艳 温胜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水贫困是长期以来备受西北地区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宁夏为典型案例,通过建立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PI模型计算2011—2015年区域水贫困水平,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诊断出水贫困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水贫困动力机制,总结出水贫困地域类型。结... 水贫困是长期以来备受西北地区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宁夏为典型案例,通过建立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PI模型计算2011—2015年区域水贫困水平,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诊断出水贫困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水贫困动力机制,总结出水贫困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水贫困指数时空分异显著。宁夏WPI值由2011年的0.393上升到2015年的0.404,水贫困呈现缓慢改善态势,但地区差距在扩大。(2)水贫困主导因素时空变化明显。从目标层看,资源系统对宁夏水贫困影响最大,但其决定力在变小;环境系统的决定力在增大;使用系统的决定力最小。从指标层看,年降水量等10个指标q值始终在0.8以上,而年径流深等7个指标对宁夏水贫困决定力在下降。从分地区看,银川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6个指标,需要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压力和合理配置生态用水;石嘴山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11个指标,客观表明作为资源型地区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所在;吴忠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13个指标,今后着力要加强用水效率、用水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等的统筹协调;固原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4个指标,重点要提高设施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中卫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15个指标,要突出提高用水效率和设施水平。(3)水贫困地域类型划分。在水资源共同约束背景下将研究区划分为途径(设施水平)约束型区域、能力—使用(用水管理—用水效率)约束型区域、环境(用水压力—生态环境)约束型区域等3种水贫困地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贫困:地域分异 主导因素 WPI-Geodetector 宁夏
下载PDF
城市扩张经典CA模型模拟精度的时空衰减效应——以广州市2000-2010年城市扩张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世发 高峰 念沛豪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3,共6页
城市快速增长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过程的典型特征,而利用地理模拟工具预测未来城市空间形态有助于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元胞自动机(CA)是一种模拟城市扩张的有效建模工具,但由于城市是一个自然人文复合系统,仅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构建的CA模... 城市快速增长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过程的典型特征,而利用地理模拟工具预测未来城市空间形态有助于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元胞自动机(CA)是一种模拟城市扩张的有效建模工具,但由于城市是一个自然人文复合系统,仅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构建的CA模型模拟精度存在时空衰减效应。研究以广州市2000-2010年的城市扩张为案例,通过对经典CA模拟结果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精度分析,探讨了经典CA模型模拟精度的时空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模拟 元胞自动机 地理学第一定律 衰减效应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民族地区县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时空分异--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波 吴菲 叶樊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79-2386,共8页
【目的】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2008—2020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空演变格局,明晰该地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及其综合效益情况,为促进民族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OPSIS模型、熵值法、空... 【目的】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2008—2020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空演变格局,明晰该地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及其综合效益情况,为促进民族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OPSIS模型、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1)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市之间在2008—2020年间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各县市在研究期内经济效益变化波动幅度较小,社会效益半数以上的县域呈现“V”型的变化趋势,两者空间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态势。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相比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较高,地区间差异性较小,变化幅度较为明显,半数以上县域保持增长趋势,研究期末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值—四周低值的分布特征。(2)甘孜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不高,且地区之间差异性较大,各县市在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幅度较小,上升趋势不明显,部分县市呈现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研究期末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态势。(3)康定和泸定在2008—2020年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相比于其它县域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变化波动幅度较小,与其他县域对比呈现明显两极化态势。【结论】甘孜地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重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时空分异 TOPSIS模型 甘孜藏族自治州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城市海洋旅游产业效率比较及时空分异特征--基于DEA-Malmquist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志文 赵博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2-1038,共7页
运用DEA方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探究我国环渤海地区17个城市2013-2019年海洋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目标优化值分析,提出海洋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对策。结果发现:(1)环渤海地区城市海洋旅游产业技术效... 运用DEA方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探究我国环渤海地区17个城市2013-2019年海洋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目标优化值分析,提出海洋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对策。结果发现:(1)环渤海地区城市海洋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呈波动增长,影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和规模。(2)城市海洋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在空间上呈"天津-青岛"双核心的分布特征。(3)海洋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技术进步为主要驱动因素。(4)城市海洋旅游产业效率的提高可从调整海洋旅游产业规模、培育特色海洋旅游产业和打造海洋旅游品牌三大路径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MALMQUIST 海洋旅游 产业效率 时空分异 环渤海
下载PDF
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研究——基于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朝均 杨红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37-143,共7页
在分析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3-2013年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评价;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研究我国... 在分析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3-2013年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评价;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研究我国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分异特征,在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时空分异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技术创新 末端治理技术创新 耦合协调度 时空分异
下载PDF
经济洼地地区旅游扶贫效率研究--以江苏苏北片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宪霞 刘剑蕾 胡长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115,共7页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以17县(市、区)为代表的经济洼地地区江苏苏北片区旅游扶贫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北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水平较低;苏北片区旅游扶贫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盐城市与徐州市所辖县(市、区)...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以17县(市、区)为代表的经济洼地地区江苏苏北片区旅游扶贫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北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水平较低;苏北片区旅游扶贫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盐城市与徐州市所辖县(市、区)表现良好;MI指数分析表明,苏北片区旅游扶贫效率动态增长趋势并不明显,区域旅游扶贫存在技术退步、管理水平不高与投入规模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效率 MI指数分析 时空分异 江苏苏北
下载PDF
城市“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1 位作者 余慧 王俊帝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7,144,共7页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 系统 时空分异 东部沿海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AHP-PCA熵权模型的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姚昆 周兵 +2 位作者 李小菊 何磊 李玉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5-271,共7页
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及时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真实状况,有助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选择9个指标,同时将GIS技术与AHP-PCA熵组合权重模型相结合,完成了大渡河中上... 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及时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真实状况,有助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选择9个指标,同时将GIS技术与AHP-PCA熵组合权重模型相结合,完成了大渡河中上游地区2000—2015年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梯度变化,由南向北脆弱度逐渐降低。(2)将脆弱性指数分5个等级,各等级间面积比例差异明显,表现为微度>轻度>潜在>中度>重度,轻度及以下脆弱区面积比例达到全区的80%以上,其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3)研究时期内该地区各时段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别为2.552 1,2.541 0,2.517 0,2.494 9,其整体呈现明显好转的发展趋势。(4)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好转,主要得益于国家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工程的实施,同时水电资源的大量开发也对其脆弱性的加剧产生一定影响。(5)研究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结合区域实际将其分为3个治理区并分别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时空分异特征 GIS 大渡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国土综合整治时空配置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任国平 刘黎明 +1 位作者 李洪庆 尹罡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8-1330,共13页
精确评价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识别其空间分异特征是合理制定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和精准施策、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研究针对效率模型权重分配影响评价结果的精确性问题,引入灾害脆弱性理论的压力冲击因果链分析框架,界定乡... 精确评价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识别其空间分异特征是合理制定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和精准施策、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研究针对效率模型权重分配影响评价结果的精确性问题,引入灾害脆弱性理论的压力冲击因果链分析框架,界定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内涵和形成机理,构建社会-经济-环境-压力-状态-响应(SEE-PSR)模型的致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3种效率评价模型对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184个行政村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将研究结果运用于国土综合整治时空配置实践。结果表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在环境、社会、经济等压力变化下所表现出的承脆体状态和综合应对能力过程符合“输入-产出”的系统致脆效率;采用熵权对抗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模型(EW-ACE-DEA)对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和精确性;2018年该区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均值为0.595,全区值域范围为[0.404,0.787],且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采用乡村脆弱性等级-脆弱性空间集聚类型的综合配置法,可合理安排该区国土综合整治时序,上海市青浦区国土综合整治时空配置类型可划分为5类。该研究丰富了乡村地理学理论,可为乡村区域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EW-ACE-DEA模型 空间分异 国土综合整治 时空配置 青浦区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耦合协调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俊远 李海艳 +1 位作者 李佳悦 周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互动制约的耦合关系.只有做到三个系统之间良性耦合、相互协调,才能确保经济-环境-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经济-环境-旅游三大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发展指数、系统发...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互动制约的耦合关系.只有做到三个系统之间良性耦合、相互协调,才能确保经济-环境-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经济-环境-旅游三大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发展指数、系统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差异不大,不同区域之间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但是三大系统之间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大部分年份三大系统水平层次从高到低呈现经济系统-旅游系统-环境系统的格局;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三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等级都是跨越严重失调演变为中度失调,从空间视角来看大致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但是差距不明显,等级跨度小,制约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系统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线 生态环境 旅游业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龙 李振江 马静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4-30,共7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和GWR模型,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1~2016年各省域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规律,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显示:(1)各省域...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和GWR模型,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1~2016年各省域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规律,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显示:(1)各省域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总体递增,局部回落"态势,东南沿海稳步提升,西部地区发展滞后。(2)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态势,形成"东高西低"格局,省域差异逐步缩小,均衡发展趋势有所体现。(3)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性渐强,集聚分布态势显著。(4)旅游规模、经济水平、环境倒逼及产业结构是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空间异质性显著,呈"东高西低""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东北高西北低"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下载PDF
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冬 罗毅 +2 位作者 王丽宸 邰宇 顾康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40,共12页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经过3轮试点,并进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阶段。生态补偿政策已经拓展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村民就业与生活水平等领域,直接影响乡村人居环...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经过3轮试点,并进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阶段。生态补偿政策已经拓展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村民就业与生活水平等领域,直接影响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科学开展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研究对促进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2011—2019年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10个县(区、市)相关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乡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以及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活环境子系统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乡村生产环境呈现下降趋势。(2)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生态环境因素是研究区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生产与生活因素是内在驱动因素,政策因素是外部直接因素。其中,生态补偿指数、新安江流域水质、乡村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医疗设施水平和乡村低保人数比例是驱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上升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时空分异 熵权TOPSIS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