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of China: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1
作者 LU Binbin DONG Zheyi +1 位作者 YUE Peng QIN Kun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24年第2期37-51,共15页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and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data from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and statistical yearbooks in 2010 a...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and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data from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and statistical yearbooks in 2010 and 2020 to explor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its coupling correlations with socio-economic factors from both 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The results from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uncover notable spatial disparities in aging population rates,with higher rates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regions and lower rates in the western areas of the Chinese mainland.The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the changes in aging population rates show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consumption,and medical facilities.From a local perspective,a Geographically Weighted(GW)correlation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uncover lo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aging trends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The insights gained from this technique not only underscore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economic implications stemming from population aging,but also provide invaluable guidance for crafting region-specific economic policies tailored to various stages of population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heterogeneity local technique GWmodelS GW correlation analysi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下载PDF
基于平面波模型重访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及空间自相关(SPAC) 被引量:6
2
作者 鲁来玉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1年第2期123-163,共41页
自Aki(1957)提出微震的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elation,SPAC)技术以来,SPAC技术一直独立发展,并在工程地震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近20年来,地震干涉(Seisimic Interferometry,SI)在多个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连续地... 自Aki(1957)提出微震的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elation,SPAC)技术以来,SPAC技术一直独立发展,并在工程地震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近20年来,地震干涉(Seisimic Interferometry,SI)在多个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连续地震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函数(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F)可以重建系统的格林函数(Green's Function,GF),对该技术的回溯性研究建立了SPAC和NCF的关系:它们是对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描述,SPAC在频率域中描述随机平稳噪声的空间相干,NCF在时间域中描述扩散场的互相关.理论上SAPC和NCF技术要求背景噪声源均匀分布,这样的噪声场可以用平面波叠加来模拟.本文基于平面波模型重访地震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和空间自相关技术,从单色平面波的互相关表示出发,对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及空间自相关技术进行评述,试图使这些概念更易于理解.与之前众多研究地震干涉技术的理论相比,本文尤其关注以下几点:(1)基于简单的平面波模型,给出不同维度下,源或台站对方位均匀分布时,平面波互相关对入射波的方位平均和台阵对的方位平均结果,并对格林函数GF和时域互相关函数NCF的关系进行总结.(2)给出声源和(或)交叉台站方位分布不均匀时的互相关表示,指出这种非均匀性对方位的依赖关系,与弱各向异性介质中面波速度的方位依赖关系类似,因此,非均匀源的影响在反演时可能会映射到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结果中.(3)互相关运算中,哪一个台站是虚拟源.NCF包含因果性和非因果性两部分,NCF的非对称性通常用于研究噪声源的方位分布,但由于源和接收的互易关系,及对互相关运算的不同定义和不同的傅里叶变换习惯,哪一个台站是虚拟源在目前的文献中并不明确.(4)方位平均和时间平均的关系.在SPAC处理中,需要对不同方位分布的台站对进行方位平均,本文从理论上说明,单个平面波入射时,交叉台站互相关系数对台站对的方位平均,等价于单个台站对互相关系数对入射波的时间平均.(5)几种特定分布非均匀噪声源的SPAC表示.包括单独的因果性噪声源和非因果性噪声源给出的互相关函数表示,及由此带来的相移问题.(6)利用SPAC、NCF和面波GF之间的关系,给出交叉分量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表示.(7)衰减介质的空间相干表示.虽然利用地震干涉技术研究介质衰减在理论上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但人们正试图研究从连续背景噪声记录中提取介质衰减的可能性.本文基于平面波模型,给出了不同坐标选择下,衰减介质的空间相干表示,这种表达的不同,指示了由地震干涉技术提取介质衰减的困难.与众多研究地震干涉的理论相比,比如稳相近似理论、互易定理、时间反转声学等,本文主要考虑均匀介质,不涉及非均匀介质的散射,从最简单的平面波模型,理解背景噪声重建系统格林函数这一地震干涉的核心思想和相应的基本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空间自相关 平面波 地震干涉 格林函数
下载PDF
基于F⁃J法微动探测的表层结构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容容 杨振涛 +3 位作者 任承豪 周鑫 王轶 陈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9-800,共12页
三维地震勘探常常处于城镇、道路等无法实施微测井等静校正方法的区域,近期人们尝试利用微动调查替代现有的静校正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今微动调查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提取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层速度结构。该方法在石油勘探领... 三维地震勘探常常处于城镇、道路等无法实施微测井等静校正方法的区域,近期人们尝试利用微动调查替代现有的静校正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今微动调查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提取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层速度结构。该方法在石油勘探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核心技术的频散成像方法种类繁多,其中2019年提出的频率—贝塞尔变换法(Frequency‑Bessel,F‑J)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比空间自相关方法(SPAC),F‑J方法在利用背景噪声高阶模式面波成像上具有巨大优势。为了更好地研究F‑J方法的适用性,首先利用合成数据分析了不同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对F‑J成像的影响;然后利用四川某地实际噪声数据分析了不同观测系统、采集时间对F‑J频散成像的影响。实际应用中采用分段择优叠加得到的频散谱,可有效提高频散谱成像质量,为准确提取频散曲线提供了数据基础。进一步对比测井数据,发现利用基阶、高阶模式频散曲线进行多模式联合反演可精确地反演地层结构,使经济、高效地获得表层结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瑞雷波 高阶面波 基阶面波 频率—贝塞尔变换(F‑J) 空间自相关(spac)
下载PDF
基于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观测的空间自相关法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啟安 沈旭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基于空间自相关法从粤港澳大湾区短周期密集台阵的21个观测点记录的微动信号中提取了瑞雷波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广州市番禺区内布设的台阵下方1 km深度范围内的浅层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台阵下方0.25 km深度以内的速度明显偏低,介于... 基于空间自相关法从粤港澳大湾区短周期密集台阵的21个观测点记录的微动信号中提取了瑞雷波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广州市番禺区内布设的台阵下方1 km深度范围内的浅层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台阵下方0.25 km深度以内的速度明显偏低,介于1.17 km/s到1.59 km/s之间;0.25—1 km深度之间的速度平稳增加至2.88 km/s,表明通过空间自相关法可以有效地获取观测台阵下方稳定可靠的浅层速度结构。因此短周期密集台阵技术与空间自相关法结合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群地区进行地下浅层的精细结构探测的一种有效、经济、环保的手段,将在未来城市地区的浅层结构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密集台阵 空间自相关(spac)法 频散曲线 S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微动法在深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光南 白晨 +2 位作者 郝立彬 王秀荣 陆金波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由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受地域约束性明显,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微动法相对于其它物探方法在城市周边的地热资源勘查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地热勘查中常用的微动空间自相关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过程,并结... 由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受地域约束性明显,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微动法相对于其它物探方法在城市周边的地热资源勘查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地热勘查中常用的微动空间自相关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过程,并结合以往微动工作成果,分析了微动法在实际地热勘查工作中的效果,对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法 空间自相关法 频散曲线 地热勘查
下载PDF
地脉动空间自相关方法反演浅层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庆华 鲁来玉 +3 位作者 何正勤 胡刚 王凯明 龚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5,157,共10页
在近地表地球物理领域,基于地脉动(或称背景噪声)提取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下S波速度结构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工程勘察方法.本文基于地脉动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对一个微型台阵观测的背景噪声记录进行处理,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频散曲线的... 在近地表地球物理领域,基于地脉动(或称背景噪声)提取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下S波速度结构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工程勘察方法.本文基于地脉动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对一个微型台阵观测的背景噪声记录进行处理,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频散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6.7—23Hz频段的可靠频散曲线;通过对该观测频散曲线与预测模型的频散曲线进行拟合,反演得到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速度结构与钻孔直接测试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空间自相关(spac)方法 频散曲线 面波反演 S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微动观测台阵定位方式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廖成旺 邓涛 +3 位作者 丁炜 王浩 谭耀银 陈卫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4,共4页
空间自相关法是微动勘探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它要求微动台阵为规则的圆形台阵,因此要在观测前进行定位。扩充的空间自相关法可以处理非规则的台阵情形,使观测后定位成为可能。通过仿真计算对规则圆形台阵和非规则台阵两种情形下的相速... 空间自相关法是微动勘探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它要求微动台阵为规则的圆形台阵,因此要在观测前进行定位。扩充的空间自相关法可以处理非规则的台阵情形,使观测后定位成为可能。通过仿真计算对规则圆形台阵和非规则台阵两种情形下的相速度推求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规则圆形台阵时结果与理论值符合得很好,而非规则台阵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为获得更好的观测效果,有必要保证规则的圆形台阵,应该采用观测前进行精确定位的定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台阵 定位方式 空间自相关法 仿真
下载PDF
用微动中的面波信息探测地壳浅部的速度结构 被引量:113
8
作者 何正勤 丁志峰 +1 位作者 贾辉 叶太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2-498,共7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地脉动中的面波信息探测地壳浅部横波速度结构的观测方法、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和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及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在两个场地的探测实例.通过与钻探结果对比表明,由该方法推测的地壳浅部1... 本文介绍了利用地脉动中的面波信息探测地壳浅部横波速度结构的观测方法、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和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及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在两个场地的探测实例.通过与钻探结果对比表明,由该方法推测的地壳浅部1—2km深度范围的浅层横波速度结构,对于确定物性差异大的地层界面是有效和可靠的.由于该方法使用的是地脉动噪声中的面波信息,不需要专门的震源,因此具有经济快捷、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台阵探测技术 空间自相关 面波频散 S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人均农业总产值抽样调查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连健 李小娟 +1 位作者 宫辉力 孙永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3,38,共5页
利用GIS技术,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将传统的抽样思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空间的"动态抽样框"编制技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一套基于GIS的空间抽样流程。以北京市农村区域为例进行全市人均... 利用GIS技术,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将传统的抽样思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空间的"动态抽样框"编制技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一套基于GIS的空间抽样流程。以北京市农村区域为例进行全市人均农业总产值的抽样调查,通过对人均农业总产值因子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空间聚类结果;经过总体样本量的估算和空间动态抽样框的生成,进行空间分层和样本分配,并最终在每个分层中实施抽样。其结果为:动态生成"高-高集聚"、"低-低集聚"、"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和"分布不明显"5个抽样框,并最终通过空间分层抽样流程得到北京市人均农业总产值的抽样调查结果为3.580万元,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为±0.386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层抽样技术 动态抽样框 空间自相关 GIS
下载PDF
微动台阵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叶太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介绍了利用微动台阵技术探测地壳浅层横波速度结构的仪器设备、观测系统、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给出了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和浅层速度结构反演的实例。由于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震源 ,对于探测从地表到 3k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 介绍了利用微动台阵技术探测地壳浅层横波速度结构的仪器设备、观测系统、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给出了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和浅层速度结构反演的实例。由于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震源 ,对于探测从地表到 3k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具有经济、快捷、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因此将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台阵探测 空间自相关 浅层速度结构
下载PDF
综合利用多道瞬态面波和微动探测分析斜坡内部结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巧灵 张辉 +5 位作者 雷晓东 李晨 房浩 关伟 韩宇达 赵旭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针对杭州部分地区残坡积层厚度薄、地形条件较差的特点,在余杭区鸬鸟镇典型斜坡段,开展了多道瞬态面波和微动探测工作,对这二项技术在斜坡内部结构调查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分别基于频率—波数(F-K)和空间自相关(SPAC)法提取频... 针对杭州部分地区残坡积层厚度薄、地形条件较差的特点,在余杭区鸬鸟镇典型斜坡段,开展了多道瞬态面波和微动探测工作,对这二项技术在斜坡内部结构调查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分别基于频率—波数(F-K)和空间自相关(SPAC)法提取频散曲线,计算得到速度剖面,进而对表层含角砾粉质黏土、全风化凝灰岩、强风化凝灰岩及中—微风化凝灰岩之间的界面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面波勘探具有很好的分层性,能有效区分残坡积层覆盖斜坡内部结构;多道瞬态面波和微动探测计算得到的瑞利波相速度变化趋势一致,表层含角砾粉质黏土对应瑞利波相速度小于300 m/s,全风化凝灰岩对应瑞利波相速度为300~400 m/s,强风化凝灰岩对应瑞利波相速度为400~600 m/s,与钻孔资料基本吻合。数据分析还表明,频率小于15 Hz时,微动探测空间自相关函数与第一类零阶贝塞尔函数具有很好的拟合关系,高于15 Hz时,拟合精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坡积层 斜坡结构 微动探测 多道瞬态面波 空间自相关(spac) 频率—波数法(F-K)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林地面积抽样方法比较——以龙泉市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华一枝 龚鑫烨 +2 位作者 黄星旻 温小荣 林国忠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4,128,共5页
以浙江省龙泉市林地面积为例,确定0.5km×0.5km,1km×1km,1.5km×1.5km,2km×2km等4种抽样框大小,在可靠性95%和抽样精度85%的水平上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结果表明:1km×1km抽样框的总体变... 以浙江省龙泉市林地面积为例,确定0.5km×0.5km,1km×1km,1.5km×1.5km,2km×2km等4种抽样框大小,在可靠性95%和抽样精度85%的水平上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结果表明:1km×1km抽样框的总体变异性指数最小,抽样所需样本数量最少;以1km×1km抽样框进行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的抽样精度最高。最终确定1km×1km的空间分层抽样为最优方案,这是一种抽样成本低、抽样精度高、相对误差小的抽样方法,可为县级森林资源调查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面积 抽样调查技术 空间抽样 空间自相关性 龙泉市
下载PDF
空间自相关性在森林碳储量年度监测抽样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恒 孙昌平 +1 位作者 陆驰 孔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目的】通过优化抽样设计和估计方法,从而减少调查样本是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先验信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是提高森林碳储量年度监测抽样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第六次... 【目的】通过优化抽样设计和估计方法,从而减少调查样本是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先验信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是提高森林碳储量年度监测抽样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4个年度固定样地调查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抽样框架,分别采用系统抽样、随机抽样和群团抽样3种方法组织1/5调查样本,进行抽样效率分析;在森林碳储量空间分析和1/5样本组织分析的成果上,进行空间分层抽样,采用不等概率抽样估计总体特征值。【结果】森林碳储量分布随距离的变化始终表现为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相异集聚和随机分布森林碳储量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61、0.81、1.62和1.01。在95%可靠性下,1/5样本采用随机、系统和群团抽样森林碳储量估计精度的均值为94.56%,低于连续清查抽样估计精度。系统、随机、群团抽样森林碳储量估计值与清查值间的相关性系数R均值分别为0.97、0.99和0.96,相对差异RD%均值分别为-0.21、-0.01和-0.02。空间分层抽样森林碳储量估计精度的均值为93.41%,相关性系数R均值为0.98,相对差异RD%均值为0.23,空间分层抽样比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抽样调查样本数量减少了95.46%,极大减少了样地调查工作量,样地抽取主要集中在人为干扰较大,即变异系数较大的区域。【结论】聚类分布模式能有效降低各分层内的方差,可作为空间分层抽样的先验信息。1/5样本组织抽样方案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群团抽样,空间分层抽样更符合年度调查工作实际,也能更好地满足快速出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技术 年度监测 森林资源 连续清查 空间自相关性
下载PD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motional Exploration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of China
14
作者 Xiaoqian Sun Xinfu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1年第10期994-1005,共12页
Micromotion is the daily tiny vibration of the earth</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 surface. Micromotional exploratio... Micromotion is the daily tiny vibration of the earth</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 surface. Micromotional exploration can use the surface wave information of micro motion to study the shallow structure of underground media.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microtremor data at 68 station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MLYMB) and determined the resonant frequency and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thickness in this area by using H/V spectral ratio.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H/V, the sedimentary layer in the basin is thick, and the predominant frequency of the basin is 0.0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0.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z. There are no obvious lateral changes in the impedance interface between bedrock and sedimentary layer in this area. The basement of Tongling, Anqing and Luzhou mining areas and their adjacent areas is Kongling-Dongling type basem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et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 predominant frequency is 0.0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0.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z. The sedimentary thickness gradually thinned from 38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 in the west to 21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 in the East. Moreover, this article used SPAC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to obtain 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mining area near Luzong. The SPAC method reveals that the dep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loose sediments and the volcanic rocks is about 600 m in the study area near the Luzhou mining area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average dep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volcanic rock section and the intrusive complex section is about 10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rusive rock is more than 25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 Tourmaline is develop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intrusive rock, which may have better explor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 Spectral Ratio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pac)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Sedimentary Thickness
下载PDF
主动源和被动源面波浅勘方法综述 被引量:51
15
作者 刘庆华 鲁来玉 王凯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06-2922,共17页
面波勘探在浅层勘探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地震干涉理论和被动源噪声互相关技术的发展,发现传统的基于微动技术的空间自相关技术(SPAC)方法和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的物理本质是一致的,因此,将地震干涉理论用于被动源面波勘探中的技... 面波勘探在浅层勘探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地震干涉理论和被动源噪声互相关技术的发展,发现传统的基于微动技术的空间自相关技术(SPAC)方法和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的物理本质是一致的,因此,将地震干涉理论用于被动源面波勘探中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地震干涉理论和应用的发展,对面波勘探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主动源方法中稳态法、瞬态法等各种常规方法.并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被动源SPAC和NCF方法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各种勘探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叙述了主动源与被动源SPAC方法及NCF方法三者联合勘探的新思路,有望将传统的面波勘探技术拓展到浅层三维速度结构的精细探测.叙述了面波反演过程中多模式问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处理方法,最后讨论了面波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几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勘探 地震干涉 空间自相关 背景噪声互相关 多模式面波反演
原文传递
黄河下游沿岸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1 位作者 张丽君 闵祥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1,共6页
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GIS的趋势分析工具和Morans’I指数分析2009年黄河下游沿岸109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并运用MATLAB7.0的SOF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沿岸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显著,宏观上呈... 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GIS的趋势分析工具和Morans’I指数分析2009年黄河下游沿岸109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并运用MATLAB7.0的SOF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沿岸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显著,宏观上呈现出西南—东北方向的U型趋势和东南—西北方向的倒U型趋势;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东营、济南各县域以及荥阳为经济核心区,而豫东、菏泽等中原经济区东部平原县为经济塌陷区。109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5类,其空间分布总体上符合圈层结构理论。用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参考层次聚类结果确定神经元数是SOFM网络取得良好分类效果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空间分异 SOFM分类 空间自相关分析 黄河下游沿岸区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空间分异——以陕、甘、宁县域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于正松 李同昇 +1 位作者 李献波 孙东琪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8-626,共9页
农业技术扩散环境量化与评价可为农业技术的时空扩散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以陕甘宁3省(区)169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县域分值并分析其差异,同时运用GeoDa软件提供的Moran's ... 农业技术扩散环境量化与评价可为农业技术的时空扩散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以陕甘宁3省(区)169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县域分值并分析其差异,同时运用GeoDa软件提供的Moran's I指数和LISA地图等方法描述其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三省(区)县域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主因子为农业产出效率及文化环境、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投入水平;②三省(区)县域农业技术扩散环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性;③"热点"县域集中分布在关中地区、河西走廊和宁夏北部引黄灌溉区,"冷点"县域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④西北地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空间分异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空间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扩散环境 空间自相关 陕甘宁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