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algal-bloom in Chaohu Lake and its formation process 被引量:7
1
作者 Yuan-Ying Chen Qing-Quan Li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56-666,共11页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algae, the present work analyze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gal blooms in Chaohu Lake, China, which also reveals the frequency of algal blooms under differen...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algae, the present work analyze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gal blooms in Chaohu Lake, China, which also reveals the frequency of algal blooms under different wind directions. Further, an unstructured-gri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FVCOM)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wind-induced currents and the transport pro- cess to explain the reason why algal blooms occur at the detected places. We first deduce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from overlaid satellite images, and expla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by analyzing the pollution sources, and simulating the flow field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 under prevailing wind over Chaohu Lake. And then, we consider the adjustment action of the wind on the corresponding day and develop a two-time scale approach to describe the whole formation process of alga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in Chaohu Lake. That is, on the longer time scale, i.e., during bloom season, prevailing wind determines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by in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field; on the shorter time scale, i.e., on the day when bloom occurs, the wind force adjusts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to form the final distribution of algal blo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hu Lake Algal bloom Horizontal distri- bution - Wind-driven current Two-time scale process
下载PDF
Origin of diffraction fringes in two-dimensional photoelectron momentum distributions for single ionization of atoms in few-cycle intense laser pulses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志坚 陈长进 周效信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23-229,共7页
We use the strong field approximation with a time window function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time of electrons to study the intra-cycle and inter-cycle interferences in few-cycle intense laser pulses impinging on He. The... We use the strong field approximation with a time window function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time of electrons to study the intra-cycle and inter-cycle interferences in few-cycle intense laser pulses impinging on He. The diffraction fringes, i.e., the vertical stripe-like structur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photoelectron momentum distributions of Gopal et al. (2009 Phys. Rev. Lett. 103 053001)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interplay of the intra- and inter-cycle interferences. The pur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by solving the time-dependent Schrrdinger equation are also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directl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stripe-like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uration of the laser pulses used i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ycle and inter-cycle interferences stripe-like structure two-dimensional momentum distri- butions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胡凌 商侃侃 +2 位作者 张庆费 戚裕锋 郑思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5,共6页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a后将林分密度分别调控为1000株·hm^-2(P1)、1300株·hm^-2(P2)和1600株·hm^-2(P3)的3个不同样地,于2012年各设置1个50mX50m典型样地,细分成4个25m×25m样方,调查测定林木的测树因子、空间结构和树芯结构,分析林木生长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林木枯死率升高,林木分化程度增强;P1、P2、P3样方个体最大径级分别达25.7、28.6cm和23.9cm,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3和0.17。在4~25m空间尺度上,P1、P2样方个体呈随机分布,P3样方个体呈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交替现象。各龄级林木胸径生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密度越高林木径向生长量越小,而现存生物量以P2样方最高,达17392.21kg·hm^-2。因此,上海地区10a左右的香樟幼林合理密度约为1300株·hm^-2,采用动态密度管理机制,使林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人工林 密度调控 林木分化 空间格局 生长过程 生物量
下载PDF
电磁轨道连续快速发射下轨道中热量分布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永胜 鲁军勇 +2 位作者 谭赛 李白 娄建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6期94-99,共6页
电磁轨道连续快速发射下的热量积累直接决定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的轨道寿命,而掌握轨道中累积热量的时空分布特性是对轨道进行热量管理的前提,为此分析了轨道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量、电枢轨道相对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电枢轨道接触电阻产生... 电磁轨道连续快速发射下的热量积累直接决定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的轨道寿命,而掌握轨道中累积热量的时空分布特性是对轨道进行热量管理的前提,为此分析了轨道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量、电枢轨道相对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电枢轨道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量三种热量源的生成机理,并结合电枢动态发射过程中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采用解析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到了轨道中累积热量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了冷却通道作用下热量交换关系,得到了轨道中累积热量的时变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轨道中热量来源在电枢运动起始段以焦耳热量为主,之后摩擦热量的地位逐渐上升;电枢轨道间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量占比较小;轨道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量在电流上升沿结束附近对应的电枢位移处达到最大值;冷却通道作用下轨道中的累积热量随时间呈锯齿波形状变化,并逐渐趋于热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连续快速发射 累积热量 空间分布特性 时变特性
下载PDF
大熊猫对冷箭竹更新竹林与残存竹林的选择利用及微生境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世强 李仁贵 +5 位作者 严啸 黄金燕 刘巅 黄炎 李德生 张和民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动密集的"五一棚"区域,设置固定监测样线,定期收集大熊猫在冷箭竹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中的活动痕迹和生境数据。通过路线监测和样地调查,"五一棚"区域拐棍竹和冷箭竹为海...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动密集的"五一棚"区域,设置固定监测样线,定期收集大熊猫在冷箭竹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中的活动痕迹和生境数据。通过路线监测和样地调查,"五一棚"区域拐棍竹和冷箭竹为海拔梯度分布,2700 m以下为拐棍竹林,2300~3600 m之间为冷箭竹林;冷箭竹的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呈镶嵌耦合分布,从而有利于大熊猫的季节迁徙、食物转换和面对冷箭竹的开花枯死和自然更新。2012年9月—2013年11月的监测数据表明野生大熊猫主要生活于更新竹林中,利用率达到91.94%,且不同月份之间具有波动性(P〈0.05)。比较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的微生境结构,发现两者之间除小部分变量之外(坡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竹笋密度、成竹密度、种群密度和枯死竹密度),其余各变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竹子质量(地径、株高和生物量)达到大熊猫选择利用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冷箭竹 更新竹林 残存竹林 空间分布 选择利用 微生境 结构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酶活性分布及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英华 李海波 孙铁珩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1-465,共5页
利用污水地下渗滤中试系统,考察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酶活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靠近散水管位置,脲酶活性强,且随进水氨氮含量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布主要受基质深度的影响,... 利用污水地下渗滤中试系统,考察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酶活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靠近散水管位置,脲酶活性强,且随进水氨氮含量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布主要受基质深度的影响,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大而增强;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不同深度的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氨氮和总氮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60~80 cm区域内,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分析酶活性与氮去除效果的相关性,提出可将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作为指示地下渗滤系统总氮脱除效果的酶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地下渗滤 酶活性 空间分布 脱氮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玛曲草地植被退化的时空分布及其人文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韦惠兰 祁应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基于玛曲草地遥感数据和牧民草场数据,定量分析了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以及与不同人文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玛曲草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是草地质量退化,从2008年开始,植被退化的空间分布主要由北部的高海拔地区逐渐向东南部的低海拔地区转... 基于玛曲草地遥感数据和牧民草场数据,定量分析了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以及与不同人文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玛曲草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是草地质量退化,从2008年开始,植被退化的空间分布主要由北部的高海拔地区逐渐向东南部的低海拔地区转移;(2)玛曲草地退化与联户比例、养羊比容和家庭草场面积呈负相关,而与人口密度和牲畜密度呈正相关;(3)随着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的增加,草场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的比例呈倒"U"型分布;随着牧户放牧强度的减弱,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的比例(除豆科外)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随着联户规模的扩大,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的比例呈倒"U"型的分布;随着联户规模的增加,草场鼠洞数量呈"U"型分布,但随着牧户放牧强度的减弱,草场鼠洞数量逐渐减少;尽管联户经营可以缓解草场退化,但也存在使单个牧民采取超载放牧的动机,政府通过实施一定的生态补偿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转变牧户自身的博弈策略,最终达到一种最优策略的新型"纳什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退化 人文因素 时间分布 纳什均衡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落种与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妍 卢琦 +2 位作者 王玉华 敖文明 乔殿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3-888,共6页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0土壤种子库和落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土壤种子库中种源丰富,种子扩散主要受风的影响,长距离传播的沙地樟子松种子对其斑块化边缘的维护以及...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0土壤种子库和落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土壤种子库中种源丰富,种子扩散主要受风的影响,长距离传播的沙地樟子松种子对其斑块化边缘的维护以及林一草一沙过渡带天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中,平均种子密度可达614粒·inz;种子密度随与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距母树约3m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明显的环状峰值区域。该区域中心位于母树北偏东方向.在这个区域内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种子多飞落在距母树树干0~8m距离内,在东、南、西、北和主风方向,种子密度均随与距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东、北向落种密度明显高于西向和南向。风向在当地樟子松种子在地面的扩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沙地樟子松种子在母树下呈侧环状分布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种子库 天然更新 沙地樟子松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指标经济阈值及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海林 王宏虬 +2 位作者 陈方 孙绍芳 杨翠莲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94-99,共6页
以昆明地区方旺林场、金殿林场、易门县大龙口、小龙口、西冲和裱罗林区为研究基地,定时定位观察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L.)危害程度与云南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松纵坑切梢小蠹... 以昆明地区方旺林场、金殿林场、易门县大龙口、小龙口、西冲和裱罗林区为研究基地,定时定位观察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L.)危害程度与云南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指标:平均虫孔数为0.189虫孔/株,林木平均枯死率为0.52%,平均株枯梢率为4.74%,有虫株率为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松纵坑切梢小蠹 防治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植物标本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西南林学院森林植物标本室壳斗科植物标本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狄光智 徐声远 杨为民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2-65,共4页
以西南林学院标本馆馆藏植物标本数据为基础,探索建立植物标本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并建立了西南林学院标本馆植物标本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植物标本 地理信息系统 系统开发 空间分布 预测
下载PDF
基于气象数据的云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涛 冯瑞斯 +1 位作者 陈璐 张超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2期20-24,29,共6页
基于云南省31个站点47年的逐月观测气象数据,通过计算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及潜在蒸散量(ET_0)指数值,从时间和空间2方面对干旱发生频率及发生地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8—2004年,云南省春、夏、秋、冬4个季节均有发生干旱的情况。其... 基于云南省31个站点47年的逐月观测气象数据,通过计算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及潜在蒸散量(ET_0)指数值,从时间和空间2方面对干旱发生频率及发生地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8—2004年,云南省春、夏、秋、冬4个季节均有发生干旱的情况。其中,冬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而夏季仅有2年发生了轻微干旱,其余年份夏季无旱。空间分布上,滇中与滇东南地区相对较旱;滇西南降水充沛,极少干旱;滇北,尤其是与西藏接壤的迪庆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云南省总体降水量充沛,但降水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和降水在时间上过于集中是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潜在蒸散量 干旱等级分布 时空变化特征 气象数据 云南省
下载PDF
柽柳原盾蚧(Prodiaspis tamaricicola Young)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德祥 王建义 +1 位作者 吴光荣 赵游丽 《农业科学研究》 1993年第4期28-31,共4页
柽柳原盾蚧(Prodiaspis tamaricicola Young)是在我国宁夏银川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其若虫以口针刺入寄主韧皮部吸取养分,固定为害。被害树皮组织变褐、坏死;严重时树冠秃顶干枯而死。本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空间分布型、天敌保护... 柽柳原盾蚧(Prodiaspis tamaricicola Young)是在我国宁夏银川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其若虫以口针刺入寄主韧皮部吸取养分,固定为害。被害树皮组织变褐、坏死;严重时树冠秃顶干枯而死。本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空间分布型、天敌保护及综合防治等进行研究后作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原盾蚧 生物学特性 空间分布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天津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潇贤 薛冬梅 +2 位作者 王义东 杨梦凡 王中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9,共8页
为了比较农田土壤耕层(表层)与亚表层的碳氮分布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的差异,以天津农田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以及δ^(13)C和δ^(15)N,分析土壤中有机碳、总氮含量和... 为了比较农田土壤耕层(表层)与亚表层的碳氮分布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的差异,以天津农田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以及δ^(13)C和δ^(15)N,分析土壤中有机碳、总氮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在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质地和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农田土壤盐渍化和碱化程度自北向南逐渐加重,亚表层碱化度普遍高于表层.阳离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阴离子组成变化不明显,表层与亚表层的离子组成无明显差异.土壤粒径自北向南逐渐变细,亚表层比表层粒径更细.表层及亚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表层土壤碳氮含量更高;土壤碳氮含量及其δ^(13)C和δ^(15)N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壤有机碳 土壤总氮 稳定同位素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青藏公路和铁路(昆仑山口-五道梁段)有蹄类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兰家宇 王云 +4 位作者 关磊 陈济丁 孔亚平 朴敏娟 朱洪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6,共6页
掌握交通工程沿线野生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于野生动物通道设置至关重要。本研究于2014~2016年的6月、8月和12月沿青藏公路昆仑山口至五道梁路段展开调查,记录公路和铁路沿线有蹄类动物种类和数量,利用样线法分析了有蹄类动物在不同区域... 掌握交通工程沿线野生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于野生动物通道设置至关重要。本研究于2014~2016年的6月、8月和12月沿青藏公路昆仑山口至五道梁路段展开调查,记录公路和铁路沿线有蹄类动物种类和数量,利用样线法分析了有蹄类动物在不同区域的分布规律,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路段共分布有4种有蹄类动物,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野牦牛(Bos grunniens)、藏野驴(Equus kiang)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4种有蹄类动物共9 687只,藏羚羊种群数量显著多于其他3种有蹄类动物;从空间分布和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来看,K2970-K3009是藏羚羊聚集路段,K2900-K2969区段是藏原羚、藏野驴和野牦牛保护的重点路段;从时间分布来看,非迁徙期路域种群数量更大,藏羚羊在K2970-K2979、藏原羚在K3000-K3009、野牦牛在K2900-K2909和K2920-K2959、藏野驴在K2920-K2939区段,非迁徙季节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迁徙季节。青藏高速公路有蹄类动物通道设置不仅要考虑有蹄类动物时空分布特征,还要与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设置位置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时空分布 青藏高原 野生动物 动物通道 道路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郑州市气溶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诺 刘战伟 +2 位作者 卫林勇 林康聆 窦明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30-36,共7页
利用NASA发布的MODIS/Terra中Collection6数据集的MOD04_3K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进行波段提取、重投影、剪裁等预处理,得到郑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郑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 利用NASA发布的MODIS/Terra中Collection6数据集的MOD04_3K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进行波段提取、重投影、剪裁等预处理,得到郑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郑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6年郑州市AOD年均值整体以每年0.0033的速率增加,最大峰值出现在2011年(1.01),以2011年为界,2001-2011年呈显著增长趋势,2012-2016年呈显著下降趋势。AOD季节均值夏季的最大,春季的次之,冬季的最小。2)2001-2016年郑州市AOD夏季均值波动较大,春季均值与年均值趋势基本一致,AOD年均值和季均值与对应时间尺度的降水量有负相关关系。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与AOD年均值呈正相关关系。3)2001-2016年郑州市AOD年均值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郑市、中牟县、郑州市区、荥阳市及巩义市的西北部。春、夏和秋季的AOD均值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与年均值的分布一致,冬季的高值区集中在郑州市东南部(新郑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MANN-KENDALL法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洛阳市嵩县九龙瀑优势种种间空间相关性及密度制约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若凡 王雪颖 +1 位作者 樊鹏振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0-436,共7页
使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洛阳市九龙瀑1 hm2样地内的优势种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种内和种间空间相关性以及密度制约效应进行研究。结... 使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洛阳市九龙瀑1 hm2样地内的优势种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种内和种间空间相关性以及密度制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排除生境异质性后发现,其他物种对锐齿槲栎的影响并不显著,对短柄枹栎和连翘以负相关为主,但3者对其他物种均有显著的负相关。而其小树受到大树种内的正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树的存活率,缓解了锐齿槲栎、短柄枹栎和连翘的更新困难。此外,锐齿槲栎和短柄枹栎受到一定程度的负密度制约效应影响。综上所述,适宜的生境和种内、种间存在的正的空间相关性共同作用保证了锐齿槲栎、短柄枹栎和连翘在本地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空间相关性 生境异质性 异质性泊松分布 密度制约效应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征 束锐 +4 位作者 王天祎 郑雅莲 吴楠 龚严 付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7-114,共8页
为评价中国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全国440个灌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综合相对效率进行评估,并基于不同区域灌区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 为评价中国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全国440个灌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综合相对效率进行评估,并基于不同区域灌区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结果表明,8个灌区的相对效率为1.000,达到DEA有效;灌区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显著,绝大部分(327个)不足0.300,省区尺度生产效率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各投入指标对应存在冗余灌区个数分别为319(有效灌溉面积)、369(绿水)、155(蓝水)、298(化肥)及207(农业机械);非DEA有效灌区5个投入指标的可减少量占所有评价单元投入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3.8%、39.2%、18.1%、29.0%以及19.9%。综上可知,各非DEA有效灌区应根据自身投入指标冗余状况优化配置和管理资源以提高区域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其中绿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全国范围内广泛面临的问题;东北和西北地区需注重水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南方粮食主产区应注重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效率 资源管理 数据包络分析 空间格局 广义水资源 灌区
下载PDF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MBUSTION SPACE IN GLASS MELTING FURNACES
18
作者 吴锡琪 李立华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1994年第2期50-58,共9页
Under some assumptions and dividing the combustion space into several isothermal zones and isothermal surface elements, a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mbustion space in cross-fired glass melting furnaces w... Under some assumptions and dividing the combustion space into several isothermal zones and isothermal surface elements, a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mbustion space in cross-fired glass melting furnaces was construct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Gauss integration were used to calculate direct ex-change areas, and a inverse matrix was used to obtained the total ex-change areas.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 by itera-tions. Som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effects of the fir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the heat losses through crown surfaces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ss melting furnace fire space temperature distri- bu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细胸金针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骏 崔景岳 李仲秀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0-115,共6页
细胸金针虫幼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既符合负二项式分布,又符合当n大于某一值的奈曼分布.土壤10cm以上浅层分布基本与幼虫在整个活动深度上层内的空间分布相一致,春、秋期间,大部分幼虫在10cm以上浅层土壤内取食危害.幼虫的抽样调查可选... 细胸金针虫幼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既符合负二项式分布,又符合当n大于某一值的奈曼分布.土壤10cm以上浅层分布基本与幼虫在整个活动深度上层内的空间分布相一致,春、秋期间,大部分幼虫在10cm以上浅层土壤内取食危害.幼虫的抽样调查可选在春、秋危害期于10cm以上土层内进行.本研究采取的几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实地虫量调查无显著差异,其中以平行线方法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胸金针虫 田间分布 抽样技术
全文增补中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hape control of Au nanoparticles used for particle gun 被引量:1
20
作者 S. Kida M. Ichiji J. Watanabe I. Hirasawa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Au nanoparticles are expected for the media to transfer genes into plants. However, the control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and shape of Au nanoparticles is too difficult to design and prepare particles with... Au nanoparticles are expected for the media to transfer genes into plants. However, the control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and shape of Au nanoparticles is too difficult to design and prepare particles with suitable quality for the gene supporting media. Reduction crystal- liz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queous solu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feeding conditions such as feeding profile, feeding rate, and feeding amount on PSD and shape of Au nanopartieles. Ascorbic acid (AsA) was selected as a reducing agent because it is safe for plants. Au particles of 50nm, 50-200nm, and 150-400nm were obtained in batch operation, single-jet, and double-jet, respectively. Moreover, in single-jet and double-jet, the mean size of the obtained Au particles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feeding rate or the increase of feeding amount. It is concluded that PSD of Au nanoparticles can be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50-400 nm by changing feeding conditions of AsA and HAuCl4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uction crystallization particle size distri- bution gene transferring med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