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tral and accumulator species in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ree specie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被引量:1
1
作者 Jie Gao Chengyu Lü Yanhong Li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175-2183,共9页
In 2014,a 40-ha undisturbed plot was established in the Beijing Songshan Nature Reserv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s of five dominant tree species of different height classes were examined using s... In 2014,a 40-ha undisturbed plot was established in the Beijing Songshan Nature Reserv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s of five dominant tree species of different height classes were examined using spatial point pattern analysis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species on local community diversity assemblages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ISAR method.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at spatial scales of 0–50 m.At smaller spatial scales,trees in larger height classe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lower height classes.However,at larger spatial scales this effect was diminished.At small scales(0–10 m),accumulator species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species diversity,maintained an over-representative proportion of diversity in their proximity,and supported the ecological niche theory.At the larger scale(10–50 m),neutral species were dominant and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species diversity,though repeller species,which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species diversity,also contributed to diversity.Neutral and accumulator species together determined local species diversity,bu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wo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patial scale.A combination of the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and neutral processes together determines species coexistence and biodiversity of an undisturbed pine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40-ha natural Chinese PINE forest spatial scale ISAR model SPECIES COEXISTENCE neutral and ACCUMULATOR SPECIES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新疆八大产业的集群发展态势与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慧 杨泽东 +5 位作者 祝树森 唐静 张贤峰 孙勇 邱朝乐 薛进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不断推进“双碳”目标和特色产业发展是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基于2011―2021年新疆八大产业的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了新疆八大产业的集群发展态势和空间格局,并进一步探讨了碳达峰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 不断推进“双碳”目标和特色产业发展是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基于2011―2021年新疆八大产业的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了新疆八大产业的集群发展态势和空间格局,并进一步探讨了碳达峰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新疆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第二、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新疆产业结构高级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新疆八大产业聚集规模逐渐显现,且位于全国前列.3)新疆八大产业在总量、份额、结构和竞争力上均占据主导地位,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4)在研究期间内,新疆八大产业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5)碳达峰压力对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有效促进了油气生产加工、绿色有机果蔬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发展,但对其它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未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八大产业 集群发展 空间格局 碳中和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动因研究
3
作者 杨青 吴向荣 +1 位作者 刘洋 郑衍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7-1177,共11页
为科学把握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GB-US-Super-SBM模型)并测算交通碳排放效率,利用修改的引力模型... 为科学把握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GB-US-Super-SBM模型)并测算交通碳排放效率,利用修改的引力模型建立空间关联网络,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交通碳排放效率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动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9个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2)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并逐渐形成了天津、西安、郑州等多个网络中心;空间网络关联性以2017年为节点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天津、西安、郑州等城市发挥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镇化水平差异、节能技术水平差异和空间邻接关系等因素在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中发挥显著作用,其中空间邻接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交通碳排放效率 碳达峰 碳中和 空间网络结构
下载PDF
制造业集聚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效率?
4
作者 纪玉俊 张子琪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识别并提升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6—2019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识别并提升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6—2019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分别存在“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的本地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上述非线性影响因城市特征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在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本市及周边影响中存在不同着力点,异质性规制的协同发力弥补了单一政策的不足。研究结果对“双碳”目标下如何优化制造业集聚空间格局以促进城际间绿色创新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城市绿色创新效率 “双碳”目标 空间计量 环境规制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国内外乡村碳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戴林琳 罗杰 Karine Dupre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1,共9页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乡村碳排放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为明晰规划减排目标与技术路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关研究均高度集中于环境科学与农学,研究热点都包括农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思路上都逐渐注重多尺度...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乡村碳排放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为明晰规划减排目标与技术路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关研究均高度集中于环境科学与农学,研究热点都包括农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思路上都逐渐注重多尺度机制探究和综合要素分析,研究进展聚焦在乡村碳排放核算和预测、影响因素和减排路径。未来应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框架,拓展研究尺度和基础技术途径,强化乡村主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温室气体排放 碳中和 可视化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面向空间使用活动数据的城市建成区碳核算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
6
作者 冷红 肇禹然 袁青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威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碳核算是监测城市碳排放情况,调控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城市建成区为碳核算范围,并将城市碳核算方法与城市空间要素相衔接,这对于...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威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碳核算是监测城市碳排放情况,调控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城市建成区为碳核算范围,并将城市碳核算方法与城市空间要素相衔接,这对于实现城市“双碳”目标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15年间的能源活动数据与空间使用活动数据,构建城市建成区碳核算体系与面向城市空间使用活动数据的城市建成区碳核算方法,并将核算结果与能源使用碳核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核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碳中和路径预测、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评估等碳核算方法应用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助力“双碳”目标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建成区 空间使用活动数据 碳核算 应用路径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业碳中和时空分异与模拟
7
作者 王立国 朱海 +2 位作者 叶炎婷 贺焱 宋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5-636,共12页
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对于旅游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全国尺度以30个省份为分析单元,在承接团队前期关于旅游业碳达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数据、碳吸收系数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测算与模拟了近20年和未来4... 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对于旅游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全国尺度以30个省份为分析单元,在承接团队前期关于旅游业碳达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数据、碳吸收系数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测算与模拟了近20年和未来40年各省旅游业碳汇,通过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反映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业碳汇之间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索旅游业碳中和指数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未来40年,我国省域旅游业碳汇总体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多数省份的旅游业碳汇不断增长。东北部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的旅游业碳汇较为富余,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和上海等省份的旅游业碳汇则相对匮乏。(2)不同情景中,低碳情景下的旅游业碳中和实现情况最好,有云南、四川和青海等7个省份在2060年之前实现了旅游业碳中和,而中等情景和基准情景下均仅有黑龙江和云南2个省份能够如期或提前实现。其中,西部和北部沿边省份的旅游业碳中和实现情况都要优于其它地区。(3)各省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在未来40年的等级分区大致呈现出从Ⅰ级区逐步向Ⅴ级区转变的趋势,我国总体旅游业碳赤字率由2030年的96.67%逐渐降至2060年的76.67%。(4)未来40年,我国省域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在空间上总体处于集聚态势,热点和冷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且演化趋势较为稳定。其中,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南和东北地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研究有效探讨了旅游业碳中和研究的理论与范式,并为中国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碳中和 多情景模拟 时空演变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脱钩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军 梁宇超 +1 位作者 孙可可 石媛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4-1157,共14页
结合中国各省(区、市)2005~2019年的煤炭消费数据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各省(区、市)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各省(区、市)煤炭消费脱钩状态总体呈现出从增长负脱钩、增长联结向弱... 结合中国各省(区、市)2005~2019年的煤炭消费数据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各省(区、市)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各省(区、市)煤炭消费脱钩状态总体呈现出从增长负脱钩、增长联结向弱脱钩、强脱钩转变的较好趋势,大部分地区处于弱脱钩状态.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情况明显优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强脱钩省(区、市)呈现出由北京市、上海市和四川省这3个省(区、市)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宁夏与新疆的脱钩状态尚不理想,在增长联结与增长负脱钩之间波动.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的STIRPA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影响各省(区、市)脱钩情况的主要因素,并发现能源结构、能源强度、R&D强度、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新造林面积、产业结构因素对煤炭消费脱钩指数具有显著影响.未来应加强减煤工作的顶层设计、技术投入与研发和调整能源结构来促进煤炭消费脱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煤炭消费脱钩 Tapio脱钩分析 STIRPAT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碳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姜乐恒 韩笑 +2 位作者 龙天娥 马涛 张家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4,共10页
以覆盖黄河三角洲的垦利区、东营区、河口区、利津县4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区,依据2009-2023年的MODIS-MOD13Q1遥感影像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 a、空间分辨率250 m)、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黄河三角洲及周边17个国家标准... 以覆盖黄河三角洲的垦利区、东营区、河口区、利津县4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区,依据2009-2023年的MODIS-MOD13Q1遥感影像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 a、空间分辨率250 m)、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黄河三角洲及周边17个国家标准气象站点)、植被特征参数,运用依据过程的遥感模型(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方程估算黄河三角洲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采用依据像元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显著性检验法,分析黄河三角洲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演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分析气候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对植被碳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年际变化,整体呈先波动下降后缓慢增长趋势,年均变化率约为6.29%。(2)黄河三角洲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分异,呈高值区沿黄河两岸分布,并逐渐向沿海减少趋势,年单位面积均值为55.73 g·m^(-2)·a^(-1),研究区整体表现为碳汇。(3)黄河三角洲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404。(4)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显著,农田、林地、草地、湿地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显著增加,建筑用地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减少较显著。(5)农田和湿地是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实施湿地生态恢复与农田合理开发并重的方针可显著提高黄河三角洲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碳汇 时空格局 碳中和 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现代央行制度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路径及影响效应——基于动态SAR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
10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分行青年课题组 潘宇 《浙江金融》 2024年第2期3-16,共14页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是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依托2006~2021年浙江省11个地市空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SAR模型,从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赤字三个维度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空间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效应看...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是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依托2006~2021年浙江省11个地市空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SAR模型,从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赤字三个维度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空间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效应看,绿色金融不仅可促进本地碳中和进程,还可推动邻近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且绿色金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从传导路径看,绿色金融可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碳赤字水平,并通过增加陆地碳汇提高碳吸收水平。据此,提出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央行制度 绿色金融 碳中和 动态SAR模型
下载PDF
成为其他的存在——贾克·乐寇与刘真雨工作中心的演员训练方法研究
11
作者 董卓承 杜嘉琪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6期15-18,共4页
贾克·乐寇,法国人,作为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戏剧教育家与表演家,以独特的“动作分析”“即兴表演”“自由创作”构成了三大“乐寇方法”的核心。他最后一届亲授弟子唯一的亚洲人韩国的刘真雨,同样有着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并... 贾克·乐寇,法国人,作为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戏剧教育家与表演家,以独特的“动作分析”“即兴表演”“自由创作”构成了三大“乐寇方法”的核心。他最后一届亲授弟子唯一的亚洲人韩国的刘真雨,同样有着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并来中国昆明进行传授和特别训练。其训练主题:“我”非“我”,而是成为其他的存在,最大程度启发演员创造角色的灵感;热衷于对表演本质的追寻:以“中立身体”创造“空的空间”,用幻想填满它、用不带有任何不良习惯的中性身体去创造它;训练方法构成:(一)与“沉默”相遇,所有学员跟随他去寻找沉默的状态;(二)“成为”大自然,围绕“水、火、风、土”四大元素进行训练,让“我”成为“其他”存在的一个重要训练板块;(三)成为“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演员完全专注于情景之中,不断将自己变成内容,在细节中创造不同戏剧情境中的人,远离成为表演情绪的“受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克·乐寇 刘真雨 表演训练 空间意识 中性身体
下载PDF
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源识别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2
作者 潘浩之 施睿 +1 位作者 蔡子攀 黄贤金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5,共8页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排放活动出发,计算出具体地块的碳排放。研究旨在为南京的生态空间、紧凑用地、绿色行为、结构优化、产业新城等方面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空间大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 碳达峰、碳中和 南京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3
作者 毛馨卉 周璞 +2 位作者 侯华丽 吴桐 揣雅菲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2期29-35,89,共8页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通过研究欧盟、德国、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6个国家(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实践...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通过研究欧盟、德国、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6个国家(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实践,发现各国或组织均在空间规划层面进行宏观战略部署,并在交通、能源、生态等关键领域落实减排、增汇策略的细节措施。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应强化“碳中和”目标引领,明确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空间布局规划要求,统筹能源利用与排放体系绿色发展规划,深化提升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农业空间合理利用能力,以及多部门协同推进落实规划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国土空间规划 国际经验
下载PDF
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时空分异与动态演进特征
14
作者 熊媛媛 苏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8-388,共11页
[目的]分析中国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碳中和效应的变化特征和动态演进趋势,定量揭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征和内在动因机理,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进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农业视角,运用排放系数法选取37... [目的]分析中国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碳中和效应的变化特征和动态演进趋势,定量揭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征和内在动因机理,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进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农业视角,运用排放系数法选取37类碳源和28类碳汇指标,测算了中国2000—2020年21期30个省(市、区)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Kernel-Density方法观测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①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呈平稳上升趋势,年均递增2.79%,环比增速总体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碳汇增速明显快于碳排放增速。②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明显增加,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省域差异明显:排在前10位的省(市、区)占全国碳中和效应的66.42%,而排在后10位的省(市、区)仅占全国的4.72%。③碳中和效应水平呈现: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种植业是减排增汇的最大源头。④中国农业农村碳中和效应密度函数曲线中心整体向右偏移,各省(市、区)空间差距逐步扩大,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结论]低碳经济与现代农业相互交织,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农村领域碳中和发展规划,实现区域间碳中和协同机制,加速农业农村碳中和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 碳中和效应 时空分异 动态演进特征 中国
下载PDF
不舒适热单元影响公共空间整体热舒适的时间累积效应
15
作者 石瑶 王一 黄子硕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147-154,共8页
对于由多个空间单元组成的室内外空间,由于使用者不同行为选择(路径、停留时长等)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热经历,并导致具有差异性的整体热舒适体验。其中某些特殊的热单元(停留时间特别长、特别不舒适等)足以对整体热舒适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对于由多个空间单元组成的室内外空间,由于使用者不同行为选择(路径、停留时长等)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热经历,并导致具有差异性的整体热舒适体验。其中某些特殊的热单元(停留时间特别长、特别不舒适等)足以对整体热舒适产生全局性的影响,需要予以专门关注。但目前的研究较少,特殊热单元影响整体热舒适的规律尚待深入探讨。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某大学建筑学院进行现场实验、问卷调研、环境实测等方法,重点探究不舒适热单元对整体热舒适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不舒适热单元的停留时长进入稳定状态之后,不舒适热单元会对整体热舒适产生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在不舒适热单元中停留的时长占整体活动时间的比例越大,对整体热舒适的影响越大;在不舒适热单元的停留时长未进入稳定状态时,停留时长越趋于稳定状态,其对整体热舒适的影响越大;不舒适热单元对于整体热舒适的影响也同其不舒适的程度有关,当PET≤9.23℃时,不舒适热单元对整体热舒适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开展了对热舒适时间累积问题的研究,同时可为既有空间的热环境优化提供依据和更有针对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舒适热单元 停留时长 整体热舒适 热中性PET 空间组合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及空间非均衡性
16
作者 蒋国栋 左其亭 +2 位作者 赵晨光 马军霞 张志卓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分析(CEEA)方法计算了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的16种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EE),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水资源行为CEE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结... 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分析(CEEA)方法计算了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的16种水资源行为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EE),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水资源行为CEE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水资源行为CEE总量为13 819.84万t,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4个维度水资源行为CEE总量分别为21 297.68万、4 371.45万、-3 141.71万、-8 707.58万t;水资源行为CEE整体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江苏和广东是水资源行为CEE最大的省份;多数水资源行为CEE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其中水力发电行为CEE的Dagum基尼系数为0.73,其CEE空间非均衡性最强,地区间净值差异是水资源行为CEE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贡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行为 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非均衡性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17
作者 郑鹏 赵丽男 +1 位作者 贾文静 王韵霖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海洋渔业的固碳增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研究其空间效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论文根据2007—2021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海洋渔业的固碳增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研究其空间效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论文根据2007—2021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面板数据,利用“可移出碳汇”模型对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分布不均的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聚集程度具有不稳定性。(3)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解后得出海洋渔业养殖产量、科技投入、科技推广情况和渔业灾情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看,海洋渔业发展水平、养殖产量、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情况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间接效应为负。因此,应综合考虑海洋渔业碳汇能力的空间关联性,为今后海洋渔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渔业 碳汇能力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省级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效率评价
18
作者 李婉玥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双碳”背景下,掌握近期中国省级碳排放呈现出的时空特征及碳效率情况是必要的。首先核算“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行政单元的碳排放量,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总结出时空特征,最后利用产出导向型的DEA-BCC模型对省域碳效率进... “双碳”背景下,掌握近期中国省级碳排放呈现出的时空特征及碳效率情况是必要的。首先核算“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行政单元的碳排放量,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总结出时空特征,最后利用产出导向型的DEA-BCC模型对省域碳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各省域碳排等级相对稳定,降碳增效无法立竿见影;(2)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且部分省域碳排等级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效应”;(3)碳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省域存在资源过度投入、现行生产规模并非最优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与全局谋划、精准识别降碳增效中心省域、加强区域间降碳合作的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的按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时空特征 碳效率 DEA-BCC模型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19
作者 曹卫焱 李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221-227,236,共8页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著上升后稳定波动的变化态势,省域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且联系度较高;我国省域旅游空间关联网络复杂,符合幂律分布呈现出无标度特征,区域特征明显;“双向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内部存在旅游生态关联,其余板块空间关联度有待加强。指出了加强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提高“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均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BM模型 旅游生态效率 空间网络分析 “双碳”目标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长三角城市群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补偿量化研究
20
作者 李寒雨 毛春梅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碳补偿是促进区域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核算长三角城市群碳吸收量和碳补偿量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通过核算碳补偿金额、生态承载系数与经济贡献系数识别支付区与受偿区以及相关功能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补... 碳补偿是促进区域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核算长三角城市群碳吸收量和碳补偿量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通过核算碳补偿金额、生态承载系数与经济贡献系数识别支付区与受偿区以及相关功能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补偿方案。结果表明在2009—2019年:(1)研究区域碳排放量阶段式增长,增量波动较大,呈“增—缓—增”的势态,空间上以沿江高值区城市为中轴,向南北两区削弱;(2)研究区域碳吸收量以2亿吨为平衡点上下浮动,呈增速缓慢、增量较少、整体稳定态势,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外围—中心”特征;(3)支付区和受偿区在城市数量、补偿金额方面不够协调,补偿金额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做好总体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控制能源消耗,丰富补偿方式,拓宽补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收支 碳补偿 时空演化 功能分区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