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Breeding Space Niche of Four Heron Species in Tanghai Wetlands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巨勇 李素萍 +2 位作者 孙砚峰 吴跃峰 武明录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1-356,共6页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breeding behaviors of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s ( Nycticorax nycticorax ), Egrets (Egtetta garzetta), Chinese Pond Herons (Ardeola bacchus) and Great Egrets (Casmerodius albus) wer...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breeding behaviors of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s ( Nycticorax nycticorax ), Egrets (Egtetta garzetta), Chinese Pond Herons (Ardeola bacchus) and Great Egrets (Casmerodius albus) were observed in Tanghai Wetlands, Hebei Province from August 2004 to July 2005. Further,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of nest space distribution and directly calculated the nest density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evels, the niche overlapping index and the niche bread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breeding areas, named Area Ⅰ and Area Ⅱ . The maximum population occurred in the period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and was approximately 5800 individuals. Area Ⅰ was occupied earlier than Area Ⅱ by approximately half a month. In the breeding period,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s were dominant in numbers and most occupied the upper nests of the core areas. Great Egrets also took the upper nests but they have the smallest population. Most Egrets took the middle nests of the edges of the area. Chinese Pond Herons, with a smaller population than the Egret, mostly nested in the edges, but some of them also took the lower nests of the core area. On the whole, the vertical niche of Egrets is the widest, the horizontal niche of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s is the widest and the niche breadth of Chinese Pond Herons is the largest. The nest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the most similar between Chinese Pond Herons and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s, and the niche overlapping index of Chinese Pond Herons and Egrets is the largest.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s and Great Egrets control Egrets and Chinese Pond Herons in competition. Rich food and the optim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lead to plenty of herons in the wetlands. In addition, it i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four species that nests are built in poplar trees over 22 m t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hai Wetlands Breeding herons Population dynamics Nest areas spatial niche
下载PDF
放牧对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空间格局与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熊梅 安海波 +3 位作者 赵萌莉 乔荠瑢 张峰 郑佳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7-1183,共7页
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不同载畜率(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放牧样地,通过群落调查探讨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 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不同载畜率(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放牧样地,通过群落调查探讨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以及主要伴生种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随载畜率增加而降低,在HG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载畜率下,4种植物均为聚集分布的格局;随载畜率的增加,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聚集强度降低,生态位变宽,冷蒿和银灰旋花的聚集强度提高,生态位变窄;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随载畜率的增加而增加,二者的种间竞争作用加强,而冷蒿和银灰旋花之间或二者与短花针茅或无芒隐子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均降低。综上,放牧改变了4种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和生态位,随载畜率增加,群落中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冷蒿和银灰旋花在群落中的地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率 空间格局 荒漠草原 生态位
下载PDF
技术生态位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效率的影响
3
作者 汪彩君 刘高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9期83-91,共9页
G60科创走廊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基于2012—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度对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相关技术的生... G60科创走廊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基于2012—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度对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相关技术的生态位宽度与各城市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相关技术的生态位宽度显著提升创新效率,整体上技术生态位宽度增加不利于创新效率提升;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空间效应方面,技术生态位宽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则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为实施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创新一体化战略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走廊 技术生态位 创新效率 空间效应
下载PDF
贻贝筏式养殖区两类端足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4
作者 朱帅麟 单晓鸾 +4 位作者 刘明智 印瑞 杨凡 蒋日进 张秀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9-1169,共11页
根据2022年8月(夏季)和2023年2月(冬季)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两类端足目生物(钩虾、麦秆虫)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空间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夏季钩虾平均丰度(6.65±3.17)×10^(4)... 根据2022年8月(夏季)和2023年2月(冬季)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两类端足目生物(钩虾、麦秆虫)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空间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夏季钩虾平均丰度(6.65±3.17)×10^(4) ind./m^(2)小于麦秆虫平均丰度(27.51±21.50)×10^(4) ind./m^(2),其中,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钩虾平均质量密度(69.07±37.13)g/m^(2)小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752.22±707.03)g/m^(2),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均呈现自养殖区中心至外围逐渐增大趋势,两参数最小值均出现于GQ3站位;冬季钩虾平均丰度(0.24±0.17)×10^(4) ind./m^(2)略大于麦秆虫平均丰度(0.02±0.04)×10^(4) ind./m^(2),与夏季相似,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但分布区域逐渐向养殖区中部移动。钩虾平均质量密度(10.92±13.07)g/m^(2)大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1.27±2.57)g/m^(2),不同于夏季,冬季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大致呈现自养殖区中部至外围逐渐减小趋势。(2)两类端足目生物两季空间生态位宽度范围为0.78—2.08,其中,夏季钩虾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2.08),冬季麦秆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值(0.78)最低,原因可能是钩虾生理结构更为完善,游泳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更强;两类端足目生物空间生态位重叠范围为0.37—0.72,夏季重叠值(0.72)高于冬季(0.37),可能是由于夏季钩虾、麦秆虫丰度高,且拥有相似的栖息环境与摄食习性,两者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3)两类端足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氨氮与硝酸盐是影响钩虾、麦秆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旨在为贻贝筏式养殖区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构建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空间生态位 环境因子 钩虾 麦秆虫
下载PDF
扩散模式对高阶相互作用物种共存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博中 郭小龙 杨颖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92-3501,共10页
物种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以成对物种间直接相互作用为主的传统共存理论,并未在实际群落中得到普遍证实。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阶相互作用,即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直接作用强度受到其他物种的间接影响,在群落竞... 物种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以成对物种间直接相互作用为主的传统共存理论,并未在实际群落中得到普遍证实。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阶相互作用,即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直接作用强度受到其他物种的间接影响,在群落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发展。目前,对高阶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非空间理论模型。事实上,群落中个体的空间分布和扩散模式等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均至关重要。故考虑空间因素,以三物种为例构建空间显式的群落动态模拟,通过引入不同的物种扩散模式,研究高阶相互作用对群落物种共存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阶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也可能抑制物种共存,具体共存结果取决于高阶相互作用的方向、强度和分类;(2)当全部高阶相互作用都存在,且取值为正时,物种共存位置会发生偏移,原本生态位分化下共存的区域不再共存,而在生态位重叠度较高的区域,物种可以在更大范围的适合度差异下共存;(3)扩散模式对高阶相互作用的上述调节机制有一定的影响,且无论正高阶还是负高阶,当种群趋于局部扩散时,高阶相互作用的正向及负向调节效果均有所减弱。以上结论强调了在理论模型和实际保护工作中考虑相互作用网络的重要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物种共存机制,能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相互作用 扩散模式 种群空间动态 物种共存 生态位分化
下载PDF
基于时空生态位分布的长江下游滨江湿地虉草和芦苇资源互补利用
6
作者 郭厚文 付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82-85,共4页
通过分析虉草和芦苇2个物种生育期、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的垂直分布等差异特性,研究虉草-芦苇群落中2个物种时空生态位的分布特征,并基于这一特征,探究2个物种在光照和土壤养分二维资源轴上互补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虉草和芦苇2个物种的... 通过分析虉草和芦苇2个物种生育期、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的垂直分布等差异特性,研究虉草-芦苇群落中2个物种时空生态位的分布特征,并基于这一特征,探究2个物种在光照和土壤养分二维资源轴上互补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虉草和芦苇2个物种的时间生态位分离度为70.4%,重叠度为29.6%;2个物种地上垂直空间生态位的分离度随重叠生长期的延长由72.5%降至0后升为57.1%,重叠度则由27.5%升至100%后降为42.9%;2个物种地下垂直空间生态位的分离度和重叠度均为50.0%。2个物种时空生态位分离特征尤为明显,其中,时间生态位较大程度的分离有利于2个物种错时互补利用多种资源,而地上和地下垂直空间生态分离则有利于2个物种分别错位互补利用群落内不同冠层的光照资源和不同土层内的养分资源。因此,该研究从物种生态位分布和资源利用间的关系揭示了虉草和芦苇2个物种竞争共存的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虉草 芦苇 时空生态位 资源互补利用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反枝苋潜在中国适生区及生态位研究
7
作者 张鑫 张丹 +2 位作者 代鹏飞 张广森 宋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80-3288,共9页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属高存活率入侵性植物,关注其在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格局和生态位变化,对当地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观测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使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和R语...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属高存活率入侵性植物,关注其在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格局和生态位变化,对当地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观测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使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和R语言ecospat包,对适生区潜在分布进行预测,并分析生态位。结果表明:海拔、年均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分布扩散的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2%;在气候变化下,反枝苋的潜在分布区逐渐向我国的北部和西北部扩散,在2070年SSP585气候模式下扩散程度最大;随着气温升高,反枝苋逐渐向海拔较高、最暖月最高温度较低的地区分布扩散。在未来适宜生存的生态位重叠度将逐渐降低,并可能发生生态位变化。本研究将为气候变化下的反枝苋种群入侵提供保护政策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生态位 空间格局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动态视觉量化的景观空间规划优化仿真
8
作者 毕明岩 房莉 高雅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6期313-317,共5页
静态视觉分析往往会忽略景观视觉的连续性和美观度。为了提高景观空间规划合理性和居民满意度,提出动态视觉量化分析下景观空间规划优化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法量化分析景观空间动态变化指标,将其作为景观空间评价指标;针对动态视觉... 静态视觉分析往往会忽略景观视觉的连续性和美观度。为了提高景观空间规划合理性和居民满意度,提出动态视觉量化分析下景观空间规划优化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法量化分析景观空间动态变化指标,将其作为景观空间评价指标;针对动态视觉量化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获取景观空间评价结果;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建立以景观建筑成本和居民满意度为目标函数的景观空间规划优化目标,并利用小生境遗传算法求出目标最优解,获取景观空间规划最佳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优化景观空间规划效果,提高居民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分析 景观空间规划 层次分析法 空间规划优化 小生境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与理想风水模式的梅山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空间解析:以安化县马路溪村为例
9
作者 张擎 罗晨静 +4 位作者 陈成 周小梅 龙运涛 余红兵 刘敏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生态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其研究保护意义重大。从文化和生态出发,运用传统风水理念和现代生态位理论对梅山地区马路溪村的景观空间结构、驱动因素、生态位扩充及空间结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路溪村整体景观...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生态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其研究保护意义重大。从文化和生态出发,运用传统风水理念和现代生态位理论对梅山地区马路溪村的景观空间结构、驱动因素、生态位扩充及空间结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路溪村整体景观空间结构为“盆地+豁口+走廊”的壶天模式;其综合了各生态要素,契合“藏风得水”的理想风水格局,构建了符合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山—林—屋—水—林”的景观模式;马路溪村景观空间在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基于此,提出必须发展一种基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再生的新生态观及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修正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稳步实现马路溪村的生态位扩充和景观空间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地区 传统村落 生态位理论 风水模式 景观空间解析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人工湿地植被分布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鹏 安富博 +2 位作者 赵赫然 张裕年 段晓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2,共8页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室内分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荒漠植被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石羊河下游人工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荒漠植被群落以耐盐碱的湿生物种为主,包括24个植物种,其中灌...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室内分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荒漠植被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石羊河下游人工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荒漠植被群落以耐盐碱的湿生物种为主,包括24个植物种,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1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白刺、芦苇、梭梭、黑果枸杞、盐爪爪、猪毛菜、盐生草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生态输水后青土湖人工湿地生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湖区土壤水分均值为9.85%,黏粒含量均值5.25%,粉粒含量均值为21.22%,砂粒含量均值为73.52%。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1.8 g/kg。TN含量均值为5.8 g/kg、速效磷含量均值为0.2 mg/kg,pH均值为7.39,电导率均值578.31μm/cm。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粉粒和极细砂为主。C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速效磷、电导率是人工湿地植被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荒漠植被 土壤因子 生态位 空间分布
下载PDF
Agro-Biodiversity Spatial Assessment and Genetic Reserve Delineation for the Pollino National Park (Italy)
11
作者 Giovanni Figliuolo Domenico Cerbino 《Natural Resources》 2014年第7期308-321,共14页
Ancient fruit trees, grape vines, traditional crop and garden cultivars have been inventoried in Pollino National Park by adopting a spatial sampling grid which covers 23 different municipalities (~1500 Km2) and 190 s... Ancient fruit trees, grape vines, traditional crop and garden cultivars have been inventoried in Pollino National Park by adopting a spatial sampling grid which covers 23 different municipalities (~1500 Km2) and 190 surveyed sites. Each site is a circle with a visible radius of 200 - 250 m.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pre-fixed landscape units (size: 4 Km × 4 Km). Overall, 49 different woody long cycle (455 ancient cultivars) and 53 short cycle species (102 ancient cultivars) have been scored. Long cycle species exhibit higher cultivar richness than short cycle species. The analysis has recognized that pre-Columbian indigenous cultivars had not been displaced by the American species introduced after the 16th century. In addition, it is confirmed that small-scale poly-produ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spatial niche variation, is associated to high species and cultivar richness. The mapped realized niche, for both pre- and post-Columbian genetic resources, includes the actual genetic reserve suitable for in situ conservation of plant agro-biodiversity. Agro-biodiversity models, drivers of genetic erosion, and realistic responses to genetic erosion are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RESERVE GENETIC RESOURCE Realized nichE Richness spatial Analysis
下载PDF
永兴岛8种危险性害虫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
12
作者 陈青 伍春玲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伍牧锋 王颖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了有效监控永兴岛岛礁植物害虫发生与危害,系统开展8种危险性害虫在永兴岛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与拟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在永兴岛的空间生... 为了有效监控永兴岛岛礁植物害虫发生与危害,系统开展8种危险性害虫在永兴岛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与拟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在永兴岛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在永兴岛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均表现为I> 0、m^(*)/m>1、C> 1、K> 0和CA> 0;而拟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在永兴岛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则均为均匀分布,聚集度指标均表现为I <0、m^(*)/m <1、C <1、K <0和CA <0。8种害虫在永兴岛的分布型均通过m^(*)-m回归法验证。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较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聚集突发成灾概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害虫 空间生态位 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不同种植环境夏番茄上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明江 羊绍武 +5 位作者 尚昊培 周顺文 刘纪欢 李贵涛 陈国华 张晓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8,共11页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在整个调查期内大棚番茄田中雌性烟粉虱占比均显著高于露地番茄田。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中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烟粉虱成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两种番茄田中烟粉虱的优势天敌均包括烟盲蝽、六斑月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其中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还包括异色瓢虫,且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露地番茄田中天敌与烟粉虱的个体数量益害比均大于大棚番茄田。在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其值分别为0.96和0.99,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空间跟随关系最密切,其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3和0.36。针对烟粉虱的聚集习性,在防治时可以重点防治烟粉虱聚集的植株中部和上部。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应加以保护,同时在大棚内烟粉虱发生早期释放优势天敌创建天敌种群,可压低大棚内烟粉虱的种群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自然天敌 空间分布 时间生态位 益害比
下载PDF
基于扩展生态位理论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斌 张志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6-1386,共11页
为了从生态位角度系统研究居住空间的分异状况,基于扩展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居住生态位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西北内陆中心城市兰州市主城区的居住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居住空间生态位呈现出以中心繁华城区为核心的高生态位,向外围圈层或... 为了从生态位角度系统研究居住空间的分异状况,基于扩展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居住生态位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西北内陆中心城市兰州市主城区的居住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居住空间生态位呈现出以中心繁华城区为核心的高生态位,向外围圈层或扇形逐次递减的分布趋势;居住势既反映了区位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也体现了区位的过滤和排斥功能;居住态的空间分异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居住空间的分异状况,也能体现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群体在空间上形成的相对地位和空间格局。(2)居住势、居住态和居住生态位较好的街道往往占据城市的优势区位且历史文化悠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自然人文环境等都较好,特别是有高等学府、科研院所等单位坐落其中,居民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相对较高;而居住势、居住态和居住生态位较差的街道往往位于城区边缘,区位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地形起伏较大且交通不便、自然人文环境等相对较差,居民大都以农转非、棚改户、低保户等低收入群体为主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最后,提出了调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在丰富居住空间分异理论和研究案例的同时,对西北内陆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生态位理论 居住空间分异 生态位模型 兰州市
下载PDF
2000—2020年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文鹏 吕荣芳 +2 位作者 庞吉丽 张建明 王乃昂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7-1378,共12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明确其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及演变机制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与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明确其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及演变机制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与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对2000—2020年间祁连山地区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水质净化、碳固定和生境质量六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识别其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域。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祁连山地区六项生态系统服务在区域整体以及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供给量均呈增加趋势,山区是增量的高值区,热点分析中的Ⅲ类和Ⅳ类热点区面积呈增加趋势;在空间上,祁连山地区六项生态系统服务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异特征,林地与草地单位面积供给量值较高,不同地形梯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差异较大,多在海拔3100 m以上达到峰值,热点分析中的Ⅴ类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研究成果识别了祁连山地区六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特征以及探讨了影响其时空变化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可为祁连山地区制订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战略以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分异 地形位 祁连山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效果综合评估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罗雁南 孙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1期28-33,共6页
文章选择协同治理驱动力、协同治理压力、协同治理协同度以及协同治理结果等四类共22个评估指标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评估指标进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绝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空间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长... 文章选择协同治理驱动力、协同治理压力、协同治理协同度以及协同治理结果等四类共22个评估指标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评估指标进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绝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空间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治理效果进行了应用研究,并进一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深入讨论,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文章旨在指导长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的同时,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环境污染 效果评估 长三角城市群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下载PDF
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
17
作者 周轩 洪波 张玉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8-856,共9页
为研究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于2020年5-10月在杭州湾东北部进行了渔业资源定置张网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等级聚类方法对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态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为研究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于2020年5-10月在杭州湾东北部进行了渔业资源定置张网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等级聚类方法对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态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优势种共有12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和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在3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在12个优势种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10~1.01,其中凤鲚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1.01),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15~1.67,其中凤鲚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小;时空生态位宽度值为0.02~1.60,其中凤鲚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银鲳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小;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中具重叠意义的鱼种对为68.18%,具有显著性重叠意义的鱼种对为34.85%。研究表明,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鱼类优势种对空间利用程度存在相似性,而在时间利用上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优势种 生态位 杭州湾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和ESDA的新疆旅游目的地竞合研究
18
作者 张婕 韩林芝 郑江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75-84,共10页
新疆旅游业已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新疆旅游目的地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6—2018年的新疆旅游产业相关数据,用生态位宽度反映新疆各地州市在群落中的资源占有和利用程度;用生态位重叠和空间关联分析测度新疆... 新疆旅游业已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新疆旅游目的地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6—2018年的新疆旅游产业相关数据,用生态位宽度反映新疆各地州市在群落中的资源占有和利用程度;用生态位重叠和空间关联分析测度新疆旅游各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结果发现:新疆旅游目的地间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各地州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揭示出新疆旅游目的地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或未来有产生竞争的可能。空间关联分析的结果显示新疆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尚未形成地理上的空间关联性,乌鲁木齐与周边地区形成了高值聚集区,喀什地区表现为极化效应区。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竞合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新疆旅游目的地 空间关联 竞合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部2种红松天然林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特征
19
作者 王亚飞 蒋乙东 +2 位作者 段文标 朱海媖 王秋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28,共12页
【目的】为了解小兴安岭南部地区的红松天然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结构。【方法】本研究基于外业调查数据,对小兴安岭南部的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在云冷杉红松林中,... 【目的】为了解小兴安岭南部地区的红松天然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结构。【方法】本研究基于外业调查数据,对小兴安岭南部的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在云冷杉红松林中,优势树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等,紫椴Tilia amurensis的生态位宽度最宽,白桦的最窄。在阔叶红松林内,优势树种为红皮云杉、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枫桦Betula costata等,红皮云杉和暴马丁香的生态位宽度较宽;2)云冷杉红松林内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低于阔叶红松林;3)云冷杉红松林内优势树种的相似性较为接近,变化范围为0.74~0.79,均值为0.76,但是阔叶红松林内生态位相似性结果差异性较大,毛赤杨Alnus sibirica-紫椴最高,为0.99,红皮云杉-春榆Ulmus davidiana最低,仅为0.64;4)云冷杉红松林内红松、白桦、红皮云杉、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为衰退树种,其他树种为发展树种。阔叶红松林内除了紫椴以外全部为发展树种;5)通过对比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发现角尺度(W)、大小比数(U)、混交度(M)均相近,角尺度结果显示2种林型的点格局均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等级均为中庸强度,其混交度均介于强度和中度之间;6)红松在云冷杉红松林内大小比数等级为优势,枫桦在阔叶红松林大小比数等级为优势,其他树种的大小比数等级多为中庸;7)混交度与大小比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22,混交度与生态位响应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72。生态位宽度和生态响应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91。【结论】2种林型的空间和资源特征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阔叶红松林为发展中的群落,主要受种群之间的竞争影响,而云冷杉红松林为稳定的群落,主要受建群种物种特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云冷杉红松林 生态位特征 空间结构特征 相关系数
下载PDF
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
作者 谢忠强 李秀璋 +1 位作者 李玉玲 薛淑绮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65-2071,共7页
目的:预测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区资源蕴藏量和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设计“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组件式开发方式,以最大信息熵模型和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的核心算法搭建C/S架构分析系... 目的:预测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区资源蕴藏量和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设计“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组件式开发方式,以最大信息熵模型和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的核心算法搭建C/S架构分析系统。结果:形成了以冬虫夏草采样点的空间分布和密度数据为依据,以生态环境因子库为基础,能够对冬虫夏草进行多维度、定量化、空间化分析的“青海省冬虫夏草蕴藏量及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系统”。结论:建立的分析系统可预测青海省冬虫夏草的资源蕴藏量,并对青海省冬虫夏草进行产地适宜性区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冬虫夏草 资源蕴藏量 产地适宜性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位模型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