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ale dependence of forest fragmentation and its climate sensitivity in a semi-arid mountain:Comparing Landsat,Sentinel and Google Earth data
1
作者 Yuyang Xie Jitang Li +2 位作者 Tuya Wulan Yu Zheng Zehao Shen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CSCD 2024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s generally viewed as an 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stresses or risks,but the fragmentation intensity assessment also depends on the scale of data and the definition of spatial unit.This study...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s generally viewed as an 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stresses or risks,but the fragmentation intensity assessment also depends on the scale of data and the definition of spatial unit.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scale-dependence of forest fragmentation intensity along a moisture gradient in Yinshan Mountain of North China,and to estimat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forest fragmentation in this semi-arid landscape.We developed an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using 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SLIC)and 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and extracted tree canopy patches from Google Earth images(GEI),with an accuracy of 89.2%in the study area.Then we convert the tree canopy patches to forest category according to definition of forest that tree density greater than 10%,and compared it with forest categories from global land use datasets,FROM-GLC10 and GlobeLand30,with spatial resolutions of 10 m and 30 m,respectively.We found that the FROM-GLC10 and GlobeLand30 datasets underestimated the forest area in Yinshan Mountain by 16.88%and 21.06%,respectively;and the ratio of open forest(OF,10%<tree coverage<40%)to closed forest(CF,tree coverage>40%)areas in the underestimated part was 2:1.The underestimations concentrated in warmer and drier areas occupied mostly by large coverage of OFs with severely fragmented canopies.Fragmentation intensity of canopie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ring temperature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errain slope.When summer precipitation was less than 300 mm or spring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4℃,canopy fragmentation intensity rose drastically,while the forest area percentage kept stable.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e.g.,sparseness,is more sensitive to drought stress than area percentage.Th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data resolution and proper fragmentation measurements for forest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which is the base of reliable ecosystem predic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canopy fragmentation Forest coverage Google Earth images spatial scale effect Semi-arid mountains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的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分布格局研究
2
作者 张恒 刘瑞祥 杨宏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共9页
通过选用空间变异性分析(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尺度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1981—2020年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在盟市和旗县2个空间尺度上分布的变异性、关联性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盟市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 通过选用空间变异性分析(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尺度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1981—2020年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在盟市和旗县2个空间尺度上分布的变异性、关联性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盟市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旗县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旗县尺度空间变异性更大。40 a全局森林火点Moran's I指数为0.99,双空间尺度Moran's I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盟市级别最大值在1991—1995年,为0.46;旗县级别最大值在1986—1990年,为0.61。双尺度森林火点在空间上均呈现高度聚集性。旗县级尺度更显著地展示了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差异及较小区域的森林火灾热点类型;盟市级尺度揭示了森林火灾的总体空间分布规律,热点类型明显缺乏多样性。盟市尺度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冷点区不明显。旗县尺度均存在热点聚集区,林火发生水平较高。不同空间尺度的尺度方差表现为旗县>盟市,旗县级尺度林火面积差异对全内蒙古自治区的总体差异贡献率远超过盟市尺度。1981—2020年林火面积在双空间尺度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火点空间聚集性呈减弱趋势,森林火点与林火面积之间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内蒙古东部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火灾发生次数高于中西部,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防火力度。随着尺度的减小,林火空间分布模式愈加明显、聚集度增强,未来需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分布格局 空间自相关 尺度效应 森林火点 内蒙古
下载PDF
考虑结构空间作用的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研究
3
作者 季静 黄芷若 +4 位作者 丁迅 杨坚 林鹏 郑振光 韩小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120,111,共10页
为真实反映结构对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提出了轴向约束刚度指标以量化结构空间约束,并建立可模拟框架结构空间约束作用的数值模型。对比足尺框架结构试验数据表明,按规范计算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42%~75%,考虑结构轴... 为真实反映结构对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提出了轴向约束刚度指标以量化结构空间约束,并建立可模拟框架结构空间约束作用的数值模型。对比足尺框架结构试验数据表明,按规范计算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42%~75%,考虑结构轴向约束作用后相对误差缩小至25%以内,说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框架结构轴向约束作用,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有限元软件SAP2000中建立等效弹性数值模型,通过单参数分析得到对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变量。在常见工程的取值范围内对关键变量进行充分的排列组合,开展规模化数值分析并总结结构空间约束的作用机理与RC框架梁极限状态下轴向约束刚度分布规律,得出了极限状态下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空间作用 轴向约束刚度 规模化数值分析 分布规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STIRPAT的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子烨 张颖 顾雪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基于2005—2019年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量,建立了包含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在内的扩展STIRPAT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人均CO_(2... 基于2005—2019年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量,建立了包含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在内的扩展STIRPAT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人均CO_(2)排放量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规模扩张促进了房价提升,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布局迁移,从而抑制碳排放;(2)提升金融效率为工业企业扩张提供了融资便利,产生的规模效应促进了碳排放;(3)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不明显;(4)京津冀城市群的碳排放之间存在着负反馈效应,不利于城市群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5)与本地效应相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邻近城市碳排放影响的方向一致,但强度较弱。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对绿色创新的信贷支持、坚定淘汰过剩产能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渠江流域径流侵蚀功率时空规律分析
5
作者 黄幸 莫淑红 +2 位作者 李平治 乔殿新 李斌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3,共9页
探明流域径流侵蚀功率的演变规律对重点侵蚀区识别和土壤侵蚀防治至关重要。以嘉陵江右岸支流渠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模拟计算流域径流侵蚀功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空间尺度效应,并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揭示其对流域气象... 探明流域径流侵蚀功率的演变规律对重点侵蚀区识别和土壤侵蚀防治至关重要。以嘉陵江右岸支流渠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模拟计算流域径流侵蚀功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空间尺度效应,并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揭示其对流域气象、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渠江流域年尺度的径流侵蚀功率大于季尺度,其中第3季度为土壤侵蚀重点防治时段;全年和第3季度的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均呈现出北部大南部小、西部大东部小、上游大下游小的空间分布特征;渠江干流与其支流大通江的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和流域控制面积之间均呈幂指数关系,且其变化规律存在空间阈值,在年尺度干流和大通江的阈值面积分别为8549.4和8504.4 km^(2),在第3季度干流和大通江的阈值面积分别为4834.9和6223.5 km^(2);气象因子、地形因子和流域形态因子为渠江流域径流侵蚀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制订渠江流域土壤侵蚀治理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径流侵蚀功率 时空分布 空间尺度效应 渠江流域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物候的空间尺度效应
6
作者 马杜娟 谢江流 +2 位作者 陈瑞 严欣玉 尹高飞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0-868,共9页
准确的高山植被物候遥感产品是维持生态平衡、正确反映地表能量平衡及冰冻圈稳定的基础性数据。然而,目前常用于提取物候的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多样,基于不同空间尺度提取的物候可能存在尺度效应,但该问题目前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 准确的高山植被物候遥感产品是维持生态平衡、正确反映地表能量平衡及冰冻圈稳定的基础性数据。然而,目前常用于提取物候的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多样,基于不同空间尺度提取的物候可能存在尺度效应,但该问题目前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10 m分辨率Sentinel-2、500及5600 m分辨率MODIS遥感数据,使用NDGI植被指数,基于GEE云平台提取了2022年青藏高原地区相应空间分辨率的物候产品,探讨了不同空间分辨率物候差异,定量分析了物候产品的空间尺度效应,并阐明了其随地形复杂度的变化。研究发现,相比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产品(10 m),较粗空间分辨率(500、5600 m)的春季物候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使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产品探测草地物候时,尺度效应普遍存在,其中,秋季物候的尺度效应小于春季物候。另外,植被物候的尺度效应受地形影响,且随地形复杂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GI 物候 尺度效应 地形
下载PDF
城市三维空间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小钰 庄雅烨 +4 位作者 邱穗萱 李桦 招扬 卢思言 林锦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624,共13页
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全面厘清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对碳减排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城市二维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表明城市扩张是碳排放剧增的主要原因。虽然城市三维空间结构也会显著影响碳排放,然而其影响的... 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全面厘清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对碳减排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城市二维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表明城市扩张是碳排放剧增的主要原因。虽然城市三维空间结构也会显著影响碳排放,然而其影响的尺度效应依然缺少深入分析。为此以广州市为例,结合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探究三维空间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并揭示三维空间结构影响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高层)建筑物密度、建筑覆盖率、容积率与人口密度是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通过直接增加人类活动或加剧热岛效应使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多;(2)三维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分析尺度的变化,碳排放受三维空间结构的不同方面主导;(3)广州作为紧凑型城市的代表,如果片面追求城市三维空间的紧凑布局将不利于低碳城市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宏观尺度下的三维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地区,降低城市中心建筑物的紧凑布局,构建多中心的城市格局,以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促进低碳城市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得成果可为城市建筑三维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结构 碳排放 尺度效应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平原地貌景观格局的空间幅度效应
8
作者 林子航 刘学录 李晓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53-65,共13页
探究特定地貌景观格局空间幅度效应的最佳尺度,有助于为该地貌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平原地区3个100 km×100 km的正方形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20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成土地利用类型图,通过... 探究特定地貌景观格局空间幅度效应的最佳尺度,有助于为该地貌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平原地区3个100 km×100 km的正方形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20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成土地利用类型图,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平原地貌景观格局的空间幅度效应及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地貌内的不同景观组分特征存在差异;3个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幅度效应,随着空间幅度逐渐增大,景观格局的幅度效应逐渐减小并呈现平稳状态。在20~25km幅度范围内,尺度效应差异最明显;在21~90km或26~90km幅度范围内,尺度效应差异较小;在大于90km幅度范围内,幅度效应消失,表明90km是大尺度范围下平原地貌研究景观格局的“临界阈”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貌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空间幅度 尺度效应
下载PDF
顾及尺度效应的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松开 罗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地非粮化在不同尺度下关联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矿粮复合区的耕地非粮化存在3种形式,整体非粮化分布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和强空间异质性,多数尺度下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依据情况可以划分为4个区块尺度等级;3)耕地非粮化关联因素在不同尺度上呈现的显著性不一致,小尺度等级下耕地非粮化回归结果的显著率为90.2%,拟合度平均值为0.236,优于其他尺度等级,集水区尺度优于行政村尺度;4)耕地非粮化的关联因素强弱程度也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在小尺度下最显著,主要因素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均大于0.250,显著率达到92%。研究结果可为耕地非粮化管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空间近邻效应 空间异质性 耕地非粮化 关联因素 矿粮复合区
下载PDF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效应与演进态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德鑫 刘畅 符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8,共9页
基于2015-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指数、冷热点分析以及核密度估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集聚结构与演进态势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合... 基于2015-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指数、冷热点分析以及核密度估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集聚结构与演进态势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合理水平的差异,且差异程度轻度提高。第二,我国31个省区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高-高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与部分西南地区,低-低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西、广西,冷点区分布在内蒙古与新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整体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东南沿海地区空间格局变动较为活跃。第三,全国整体、高值区、中值区与低值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水平保持平稳;全国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步弱化;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小于低值区内部的差异,且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在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规模 区域差异 空间效应 核密度估计
下载PDF
全球和生物群系尺度土壤有机碳分布控制因子及其分异规律
11
作者 钱恬 魏宇宸 +2 位作者 王明明 郭晓伟 罗忠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82-3396,共15页
土壤有机碳(SOC)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动态平衡受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和差异还不明确。为阐明不同尺度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kg/m^(3... 土壤有机碳(SOC)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动态平衡受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和差异还不明确。为阐明不同尺度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kg/m^(3)土壤)的环境影响因子差异,选用全球113571个土壤剖面SOCd测量数据以及38个环境协变量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全球尺度和生物群系尺度不同土层深度SOCd的控制因子,并量化了空间自相关对相关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空间自相关就能解释全球尺度不同土壤深度13%—20%的SOCd空间变异,但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空间自相关的解释率降低。在剔除空间自相关的影响后,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尺度上,气候因素对SOCd空间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但只能解释17%—20%,这种解释率在不同土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生物群系尺度上,除北方森林地区,气候因素能够解释SOCd空间变异的24%—37%;而在北方森林地区,地形是影响SOCd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对SOCd的解释率为21%—43%。这些结果表明,SOCd的控制因子在不同的尺度上明显不同。无论是在全球尺度上,还是生物群系尺度上,如果不考虑空间自相关,地形的影响会被低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被严重高估。为了准确计算全球与生物群系尺度上各土层SOCd分布的控制因子及其分异情况,空间自相关必须被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控制因子 空间自相关 尺度效应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不同采样间距下农田土壤镉含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研究
12
作者 陈胤再 陈柏成 +2 位作者 梅皓天 夏枫 柳丹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24-229,共6页
本文以舟山市定海区某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在仅改变采样间距的基础上,全面探讨40 m、20 m这两种采样间距下农田土壤镉(Cd)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表明,两种采样间距下均具有明显的尺... 本文以舟山市定海区某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在仅改变采样间距的基础上,全面探讨40 m、20 m这两种采样间距下农田土壤镉(Cd)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表明,两种采样间距下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短采样间距(20 m)更易于揭示Cd元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对于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治理,虽然40 m采样间距能减少前期调查成本,但无法准确识别Cd含量较高值所在的具体位置,增加后期安全利用及治理的不确定性,而20 m采样间距则能够准确地进行异常值识别,有助于对Cd含量较高值所在位置的土壤采取针对性的污染防控措施以及摸排切断污染源头,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采样间距 尺度效应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空间溢出和门槛效应
13
作者 刘莉莉 李庆豪 张枫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0,共12页
研究生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使命,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指数,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对... 研究生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使命,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指数,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能够突破空间限制产生辐散效应,对相邻地区乡村振兴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跨越两道“门槛”,其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后回弹”特征;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助推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多维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乡村振兴子维度、研究生学历层次和地区受教育水平三方面。基于此,建议从因地制宜扩大研究生规模、强化研究生人力资本“转移支付”并开展乡村数字画像等方面为乡村振兴事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规模 乡村振兴 空间溢出效应 多维异质性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与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陆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从农村地区信贷约束与农业规模经营互为矛盾的现实困境出发,文章进一步着眼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 从农村地区信贷约束与农业规模经营互为矛盾的现实困境出发,文章进一步着眼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总量和效率两个层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农业规模经营的总量和效率层面均具有促进作用,说明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农业规模经营总量和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农村教育水平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总量和效率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边际递增特征。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强化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构建区域之间交流协作机制,以及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规模经营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教育水平 空间关联效应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最优尺度下新安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於冉 魏靖阳 储昭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新安江流域作为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其政策实施对于地区城市整体生态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新安江流域城市政策实施前、中、后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及同类区域生态治理及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 新安江流域作为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其政策实施对于地区城市整体生态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新安江流域城市政策实施前、中、后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及同类区域生态治理及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寻求评价景观生态风险的最优尺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计算空间因子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最优研究尺度为粒度70 m、幅度11 km;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较高以上风险区面积大幅缩减,生态风险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程度不断减弱,高值聚集区逐渐减少;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与坡度对景观生态风险驱动效应最强,各因子交互探测时可显著提高解释能力。研究区各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显著,需加强对草地、水域景观整体性的维护,进一步加强新安江流域城市生态稳定性,同时应考虑地区用地结构及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新安江流域城市
下载PDF
基于MGWR的长江流域植被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泳君 陈青长 +1 位作者 方贺 李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2-362,共11页
以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为因变量,以地形、气象、社会经济因素为自变量,借助能很好处理尺度差异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探讨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波动变化,以改善为主,增... 以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为因变量,以地形、气象、社会经济因素为自变量,借助能很好处理尺度差异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探讨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波动变化,以改善为主,增长速度为0.245%/a;流域植被空间分布模式为东西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异;未来流域大部分地区有退化风险.不同影响因子对于长江植被的作用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坡度、高程、气温及相对湿度是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人为因子对于植被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植被与各个影响因子的响应尺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对于植被的作用尺度较小,仅为43,而社会因素的作用尺度较大(>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尺度效应
下载PDF
顾及尺度效应的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异质性分析
17
作者 殷玉忠 刘瑞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4期93-9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尺度的影响因素对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 【目的】分析不同尺度的影响因素对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并结合气候、地形、人文经济等影响因素,对安徽省传统村落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的尺度效应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OLS、GWR和MGWR的R2分别为0.28、0.75和0.93,RAdjust2值分别为0.28、0.67和0.87。相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的R2值分别高出0.47、0.18,RAdjust2值分别高出0.39、0.20,MGWR的拟合效果最优、对变量的解释能力最强;(2)MGWR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中气温、人口密度、GDP的带宽值最小、空间异质性最大、尺度效应显著,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有较强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 尺度效应
下载PDF
毛乌素沙区地下水对植被盖度空间格局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军奇 赵同强 +6 位作者 陈云飞 尚晓伟 刘树平 李安林 刘秀花 马延东 郑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9,共10页
通过在榆溪河流域沿地下水埋深增大方向设置植被调查样带,基于植被盖度、地下水埋深及土壤含水量等数据,利用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EMD)获取植被盖度及其影响因子所表征的空间尺度,结构方程解析植被盖度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并结合聚类分析... 通过在榆溪河流域沿地下水埋深增大方向设置植被调查样带,基于植被盖度、地下水埋深及土壤含水量等数据,利用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EMD)获取植被盖度及其影响因子所表征的空间尺度,结构方程解析植被盖度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并结合聚类分析划分了植被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空间格局状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MEMD将空间多元数据分解为3个本征模态函数,经希尔伯特转换得到各模态函数相应的空间尺度分别为14,27,38 km;(2)结构方程模型和MEMD分解后的最大表征尺度相关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盖度在整个样带尺度上呈显著负相关(R 2=-0.95,p<0.001);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盖度以地下水埋深5 m空间尺度为分界点,<5 m的区域呈显著正相关(路径系数为0.68,p<0.001),>5 m的区域呈显著负相关(路径系数为-0.43,P<0.01);(3)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聚类分类结果将植被盖度划分为核心区(地下水埋深0~3 m)、过渡区(地下水埋深3~4 m)、稳定区(地下水埋深4~5 m)、外围区(地下水埋深5~10 m)及边缘区(地下水埋深10~15 m)。研究表明,植被盖度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在空间上存在多尺度特征,该结果可为沙地生态恢复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土壤含水量 植被空间格局 多空间尺度效应 多元经验模态分解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Urban Growth in Island Region from a Multi-scale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China
19
作者 潘艺 王阳 +2 位作者 祝锦霞 王珂 沈掌泉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1期66-75,共10页
The intensified conflict between island urbanization and lagging supervision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worldwide.Zhoushan Island has been an outstanding center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also one of ... The intensified conflict between island urbanization and lagging supervision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worldwide.Zhoushan Island has been an outstanding center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also one of the areas most threatened by recent human activities.To cope with this challenge,the development of a retrosp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island urban growth is a key prerequisite.Detailed,multi-scales,long-term studies on island urban expansion are relatively rare.Remote sensing data,landscape metrics,and spatial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urban landscape changes during the years from 1980 to 2013.Then,the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island urban expansion were analyzed by integrating socioeconomic drivers,population factors,topographic variables,and policy guidan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Zhoushan Island has experienced a considerable urban expansion with an evident acceleration during the last period.Landscape changes in response to urban expansion varied with time,region,and scale.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landscape metrics failed to reveal accurate dynamics for the urban landscape at a local level.At a block size of1 km,the urban landscape was more compact around the island urban center and the new developing zone,in contrast to the extensive and scattered pattern present across the entire region.Urban land primarily expanded from the urban center to the coastal regions due to topographic constraints and support from policy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population factor decreased with urban growth,a finding that differs from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The island urban dynamic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involved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that will guide future planning decisions and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case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with respect to islands and coastal regio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landscape metric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cale effects
下载PDF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潜在分布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思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058-6068,共11页
了解不同空间尺度下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潜在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管理策略,维护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于有效的地理分布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集,设置了3个研究区幅度(区域、国家、全球)和5种... 了解不同空间尺度下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潜在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管理策略,维护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于有效的地理分布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集,设置了3个研究区幅度(区域、国家、全球)和5种环境变量粒度(30″、1.0′、2.5′、5.0′、10′),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互花米草在不同幅度和粒度下的潜在分布,探究互花米草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对空间尺度响应。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预测效果较好,各尺度下测试集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8,真实技巧统计值(TSS)值则超过0.56,但模型的预测精度对空间尺度变化较为敏感;(2)不同空间尺度下互花米草的潜在分布格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表现为适生区面积会随着空间范围扩大或环境变量分辨率降低而提高,且质心位置也在不断发生地带性转移;(3)空间尺度的变化会削弱主要环境变量的解释力。在大尺度范围和低分辨率环境变量图层中,气候因子的重要性较大,而在相反尺度下地形因子的影响度得到提升;(4)研究区范围与环境变量分辨率不匹配时,模型预测精度和物种分布格局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建议在区域范围中,采用空间分辨率1.0′以下的环境变量来预测互花米草的潜在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最大熵模型 分布格局 尺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