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以大学生特殊群体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红琳 周宇颂 陈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坚持其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有机契合,做到以生存需要作为大学生特殊...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坚持其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有机契合,做到以生存需要作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以享受需要作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以发展需要作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指导,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不同需要,帮助他们明确适合其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特殊群体 马克思主义 需要理论 契合
下载PDF
特殊人群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需求、新环境与新策略——基于社会热点事件分析与血友病病患社群调研的“T”字研究路径 被引量:8
2
作者 肖鹏 秦晓婕 方润菁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1-67,79,共8页
文章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从宏观层面探索特殊人群的共性,结合当前的教育诉求,确立面向特殊人群信息素养教育的大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具体探讨这一群体共同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与新需求。在方法上,文章采用"面+点&... 文章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从宏观层面探索特殊人群的共性,结合当前的教育诉求,确立面向特殊人群信息素养教育的大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具体探讨这一群体共同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与新需求。在方法上,文章采用"面+点"的"T"字型研究取径,通过对2006年至2016年大事件素材的搜集和分析,在总体上把握特殊人群整体性的信息需求;通过对特定群体(血友病社群)的访谈,为"面"上的判断提供佐证材料与解释路径。作者们初步提炼出特殊人群信息素养教育应当关注的新兴信息需求,共计5类11种,进而指出新兴的移动化技术环境可能是影响特殊人群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问题。最后,文章还给出了可供信息素养教育者考虑的三种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特殊人群 血友病 信息行为 信息需求
下载PDF
高校特殊需求群体体育教学“4.5.4评价”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跃林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开展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研究。研究包括:模式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模式的理论来源;模式的概念与基本内容;模式的范式与方法;模式的特征等,对解决好当前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评价问题,提高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 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开展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研究。研究包括:模式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模式的理论来源;模式的概念与基本内容;模式的范式与方法;模式的特征等,对解决好当前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评价问题,提高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质量,完善特殊群体体育教学体系都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特殊需求群体 教学评价 模式
下载PDF
大学生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吉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7-18,共2页
随着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要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中对弱势群体生命关怀缺失应引起广泛关注。对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关怀,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永恒主题,体育教育的本质在于... 随着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要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中对弱势群体生命关怀缺失应引起广泛关注。对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关怀,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永恒主题,体育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生命的呵护与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呵护 弱势群体 人文关怀 体育教育 特殊需要学生
下载PDF
项目牵引的双导师组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项目”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陆中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8期219-221,共3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形式和检验方法,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测,更能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水平和高等学校的培养质量。本文结合学校研究生实际培养,围绕项目牵引提出了组建"四...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形式和检验方法,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测,更能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水平和高等学校的培养质量。本文结合学校研究生实际培养,围绕项目牵引提出了组建"四有标准"的双导师组团队、汇聚"优质多元"的教学科研资源、形成"工学交替"的实践机制、注重"应用导向"的选题来源、推行"全过程"的导师指导和实行"全覆盖"的三盲审制等六个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需项目” 项目牵引 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 双导师组
下载PDF
中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之探讨——以南昌市社会福利院为实证 被引量:8
6
作者 余纪东 王幼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5-190,共6页
生活在中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和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社会弃婴。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为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 生活在中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和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社会弃婴。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为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集中为儿童提供照料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儿童成长中的情感需求,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儿童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封闭、缺乏自制力与上进心、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而实行家庭寄养则可以较好地弥补机构照料在这方面的缺欠,显现出满足儿童身心需要方面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机构 孤残儿童 集中养育 家庭寄养 团体之家
下载PDF
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研
7
作者 李国立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2013年第6期29-31,56,共4页
为促进特殊群体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高校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育锻炼体系,没有专门针对特殊人群建立相关的体... 为促进特殊群体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高校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育锻炼体系,没有专门针对特殊人群建立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没有达到不同的人群需求,特殊群体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身体锻炼。同时本研究也为增设适合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活动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群体学生 体育锻炼
下载PDF
关于特殊群体生育需求的伦理理论与原则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古丽丹娜·吐尔逊 睢素利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2,共5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人们婚育思想的改变,一些特殊群体逐渐产生了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实现生育的需求。然而,其生育愿望能否实现还需进行更全面的思考与讨论。从伦理理论与原则两方面对特殊群体的生育需求进行探讨。...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人们婚育思想的改变,一些特殊群体逐渐产生了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实现生育的需求。然而,其生育愿望能否实现还需进行更全面的思考与讨论。从伦理理论与原则两方面对特殊群体的生育需求进行探讨。在伦理理论中,罗尔斯的正义论、边沁和密尔的效用主义以及女性主义伦理学为支持特殊群体的生育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社群主义、自然律理论以及儒家伦理家庭观则持不同的态度。此外,也从伦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出发,对特殊群体的生育需求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倡在适龄期正常婚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需求 特殊群体 辅助生殖技术 伦理理论 伦理原则
下载PDF
中越边民的特殊需求与边疆安全的生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柳宁 雷韵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6,共7页
采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中越边民实证研究为基础来思考和界定"特殊需求"这一概念。中越边民的特殊需求是基于具有特殊文化和政治内涵的群体,这一类群体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有着自身... 采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中越边民实证研究为基础来思考和界定"特殊需求"这一概念。中越边民的特殊需求是基于具有特殊文化和政治内涵的群体,这一类群体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中越边境地区处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多重安全时空交织交叠中,除军事、政治、外交等传统边疆安全领域外,还需要从边民的特殊需求这一角度去重新解读"文化戍边"问题、三非"问题、战争遗留问题、艾滋病蔓延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以此促进边疆安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民 特殊需求 边疆安全 跨界民族
下载PDF
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服务特殊需要群体的特点及启示
10
作者 张皓月 赵斌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第4期59-63,共5页
信息共享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高校图书馆是信息共享和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文章以6所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他们服务于特殊需要群体的特点,建议完善我国高校为特殊需要群体服务的法律... 信息共享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高校图书馆是信息共享和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文章以6所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他们服务于特殊需要群体的特点,建议完善我国高校为特殊需要群体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确立高校图书馆服务特殊需要群体的理念,扩充特殊需要相关书籍和资料,提供多元信息资源支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需要群体 高校图书馆 服务
下载PDF
团体辅导在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发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究"特殊需要学生"较为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方法以人本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突破以往对于"特殊需要学生"基于数据的定量研究模式,采用质性研究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组员对两个阶段(最初/现在)团体小组的... 目的探究"特殊需要学生"较为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方法以人本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突破以往对于"特殊需要学生"基于数据的定量研究模式,采用质性研究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组员对两个阶段(最初/现在)团体小组的总体评价对比差异显著(Z=-3.140,P<0.01);"建立归属感"维度下组员对两个阶段(最初/现在)团体小组的评价对比差异显著(Z=-2.990,P<0.01);"建立自信"维度下组员对两个阶段(最初/现在)团体小组的评价对比差异显著(Z=-2.875,P<0.01);"建立责任感"维度下组员对两个阶段(最初/现在)团体小组的评价对比差异显著(Z=-3.020,P<0.01)。结论团体辅导在帮助特殊需要学生的过程中是适用的;对于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建立归属感、自信心和责任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辅导 特殊需要学生 质性研究 归属感 自信心 责任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