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Institutional Safeguards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in China
1
作者 刘睿 JIANG Yu(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2期325-346,共22页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legis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nd means of safeguarding women’s rights.Feminist theory,based on criticism of both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ights”and the“citizenship id...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legis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nd means of safeguarding women’s rights.Feminist theory,based on criticism of both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ights”and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esponsibilities,”proposes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subjectivity.”Observing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in China,two institutional safeguard principles can be summarized:the“minimum proportion”and the“influence evaluation.”However,each of these principles has its inherent limitation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upplement them with the principle of“subjective participation”in a reflective manner.This principle requires women to participate substantively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s subjects,express women’s needs and demands,input women’s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and reconstruct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The three principl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work together to comprehensively constitute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thereby promoting the reproduction of corresponding action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FEMINIsM womens right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sUBJECTIVITY
下载PDF
Negotiations of the "Female Gaze": Film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lish Women's Art and Cinema*
2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3年第8期532-540,共9页
The paper discusses selected works of Polish women artists and directors who employ various forms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film, video art, and new media. The author wrot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ilm schola... The paper discusses selected works of Polish women artists and directors who employ various forms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film, video art, and new media. The author wrot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ilm scholar whose interests focus on women directors and problems of cultural and gender identity in the contemporary cinema. Nevertheless, she decided to expand her research area to include works of Polish female artists who utilise the media and these means of expression that can be analysed in regard to modern film studies. She adopted the theoretical, feminist, and gender perspective, also applying the methodology of cultural studies in their broadest definition. This enables the author to situate the movies under discussion in diverse context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s.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hus not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or historical discussion of women's input into audiovisual arts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but to emphasise complexity and demonstrate dynamics of their artistic creativity in Poland particularly. In her analysis, Radkiewicz considers four different research approaches: historical, theoretical (which refers to film and media studies), artistic, and identity related on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she investigates filmmakers' and artists' strategies of using the cinematic field, film conventions, and means of representations,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narrative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cinema and arts gender identity post-communist transformations
下载PDF
论艾丽斯·沃克笔下女主人公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83-86,共4页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先后刻画了 30多位黑人女性形象 ,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从小说角度对艾丽斯·沃克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进行梳理 ,其“女性主义”思想与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先后刻画了 30多位黑人女性形象 ,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从小说角度对艾丽斯·沃克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进行梳理 ,其“女性主义”思想与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轨迹清晰可见 ,并可看出作者对女性主义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黑人女性 妇女解放 女性价值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从延安时期广告宣传画看妇女身份想象 被引量:2
4
作者 常彬 张鹏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3-69,共7页
透过延安时期的广告宣传画,我们可以窥见关于妇女身份想象的时代信息:鼓励妇女参加大生产运动,既改革妇女不事农业生产的传统旧习,又支援了边区建设,提高了妇女的经济自立能力。在延安语境中,着装不是一个穿什么的问题,而是一种政治身... 透过延安时期的广告宣传画,我们可以窥见关于妇女身份想象的时代信息:鼓励妇女参加大生产运动,既改革妇女不事农业生产的传统旧习,又支援了边区建设,提高了妇女的经济自立能力。在延安语境中,着装不是一个穿什么的问题,而是一种政治身份的确立,是先进、次先进与待进步的区分。革命的有文化的知识女性,其"公家人"身份在教育妇女读书识字、劳动生产、生育生产中,都有其特定的形象定位;"公家人"对"屋里人"的启蒙教育,"屋里人"向"公家人"的成长看齐,其形象的背后潜含着意识形态的指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广告宣传画 妇女身份想象
下载PDF
家政知识传播与女性的现代性身份建构——以清末民初《妇女时报》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孝柱 张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妇女时报》是辛亥革命前后出版最久的女性报刊,也是第一份商办女性报刊。其办刊的持久性和商业性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大而深远。回归历史语境,解读《妇女时报》中传播的家政知识内容,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妇女生活相对于传统妇女生活的转变... 《妇女时报》是辛亥革命前后出版最久的女性报刊,也是第一份商办女性报刊。其办刊的持久性和商业性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大而深远。回归历史语境,解读《妇女时报》中传播的家政知识内容,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妇女生活相对于传统妇女生活的转变和进步,而且可以从中得出当时女性已初具现代性身份的结论。这对研究辛亥革命这一社会转型期女性杂志中书写的女性成长与生活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时报 家政知识 女性 现代性身份
下载PDF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鹏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18年第1期89-96,共8页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审视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集中分析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外籍女性,以早期现代英格兰文化为背景,揭示其性别与国族的双重困扰,阐释莎士...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审视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集中分析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外籍女性,以早期现代英格兰文化为背景,揭示其性别与国族的双重困扰,阐释莎士比亚复杂的女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历史剧 外籍女性 性别 国族 政治
下载PDF
从女人史到性别史 被引量:2
7
作者 Laura Lee Downs 苑莉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0-84,共15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历史学界研究著作中出现了一个趋势:研究初期,社会史和劳工史在女人史研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着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对女人史起源的界定分歧,尤其是1968年社会运动之后,受第二波女权运动的社会...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历史学界研究著作中出现了一个趋势:研究初期,社会史和劳工史在女人史研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着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对女人史起源的界定分歧,尤其是1968年社会运动之后,受第二波女权运动的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女权主义学者开始从宏大结构分析的社会史转向更侧重于文化和话语分析的微观史研究,期冀用"性别"来区分将生理性(别)视为个人身份认同的物质属性的概念,认为男人和女人行为规范具有社会建构的可变性,揭示其贯穿时空流转被建构的本质。从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中期,女权主义在理论和方法论争论中占据主导地位,英美历史学界接受后结构主义影响,从概念上挑战既有"男人"、"女人"社会范畴的稳定性,历史地研究性别关系在以往时代的演变,进一步动摇了历史学科以往的研究。通过分析、总结三个不同时段的四本代表作,揭示了女人史的发展路径:从作为社会史的女人史,到性别史,再到后结构主义性别史,以此探析女人研究领域分析的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人史 性别史 经验 主体(观)性 身份属性 后结构主义
下载PDF
民族舞蹈和文化认同——温哥华的中国移民女性之闲暇活动调查分析
8
作者 杨新泉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试图运用理论和实践的透镜,来提供一个分析中国移民余暇活动,尤其是民族舞蹈的新视角。它揭示出在移民过程中,中国女性要面对的冲突和挫折。该研究证明中国女性移民试图运用舞蹈作为娱乐自我的一种方式,同时在北美推广中国文化。
关键词 民族舞 文化认同 中国移民 女性休闲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获“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晓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8,共11页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意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是中华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历届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既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质...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意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是中华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历届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既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又呈现着中华文化相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文化理念、共有的行为规范,展示了当代多民族文学中不同族群经验和多元文学传统所构成的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为促进民族文化向心力的形成、建设共享现代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