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e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containing collagen-binding domain for nerve regene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an Li Chang-fu Zhao +5 位作者 Shao-jun Li Jun Zhang Zhen-hua Li Qiao Zhang Xiao-yu Yang Chun-fang Z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98-303,共6页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I) is a potential nutrient for nerve repair. However, it is impractical as a therapy because of its limited half- life, rapid clearance, and limited target specificity. To achieve t...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I) is a potential nutrient for nerve repair. However, it is impractical as a therapy because of its limited half- life, rapid clearance, and limited target specificity. To achieve targeted and long-lasting treat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addition of a binding structure by fusing a collagen-binding domain to IGF- 1. After confirming its affinity for collage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is construct was examined by measuring cell proliferation after transfection into PC12 and Schwann cells using a 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 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neurofilament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expression, whil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IGF-1 receptor and nerve growth/actor mRNA express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ollagen-binding 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compared with IGF-1. Moreover,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promoted proliferation of PC12 and Schwann cells,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neurofilament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Importantly,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also stimulated sustained expression of IGF-1 receptor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mRNA for day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achieved the goal of targeting and long-lasting treatment, and thus could become a clinically used factor for promoting nerve regeneration with a prolonged therapeutic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collagen-binding domain fusion protein COLLAGENASE targeted therap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Predicting the Binding Energies of the 1s Nuclides with High Precision, Based on Baryons which Are Yang-Mills Magnetic Monopoles
2
作者 Jay R. Yablon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3年第4期70-93,共24页
In an earlier paper, the author employed the thesis that baryons are Yang-Mills magnetic monopoles and that proton and neutron binding energie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ir up and down current quark masses to predict... In an earlier paper, the author employed the thesis that baryons are Yang-Mills magnetic monopoles and that proton and neutron binding energie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ir up and down current quark masses to predict a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lectron and up and down quark masses within experimental errors and to obtain a very accurate relationship for nuclear binding energies generally and for the binding of 56Fe in particular. The free proton and neutron were understood to each contain intrinsic binding energies which confine their quarks, wherein some or most (never all) of this energy is released for binding when they are fused into composite nuclid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 advance this thesis by seeing whether it can explain the specific empirical binding energies of the light 1s nuclides, namely, 2H, 3H, 3He and 4He, with high precision. As the method to achieve this, we show how these 1s binding energies are in fact the components of inner and outer tensor products of Yang-Mills matrices which are implicit in the expressions for these intrinsic binding energies. The result is that the binding energies for the 4He, 3He and 3H nucleons are respectively, independently, explained to less than four parts in one million, four parts in 100,000, and seven parts in one million, all in AMU. Further, we are able to exactly relate the neutron minus proton mass difference to a function of the up and down current quark masses, which in turn enables us to explain the 2H binding energy most precisely of all, to just over 8 parts in ten million. These energies have never before been theoretically explained with such accuracy,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underlying thesis provides the strongest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to date of what baryons are, and of how protons and neutrons confine their quarks and bind together into composite nuclides. As is also reviewed in Section 9, these results ma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more easily catalyzing nuclear fusion energy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IDES binding Energy Deuteron Triton Helion ALPHA ALPHA DECAY Beta DECAY YANG-MILLS Magnetic MONOPOLES Solar fusion Nuclear fusion Confinement
下载PD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 DsRab in Dunaliella salina
3
作者 Yuting CONG Jinrong YUE +3 位作者 Zhenyu XING Xiangnan GAO Xiujuan LI Xiaojie CHA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With the total RNA of Dunaliella salina as a template,the cD NA sequence of D. salina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PCR technique,and cloned onto pM Dl8-T simple vector,the recon was subjected to ... With the total RNA of Dunaliella salina as a template,the cD NA sequence of D. salina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PCR technique,and cloned onto pM Dl8-T simple vector,the recon was subjected to PCR detection and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and the total sequence of DNA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oned fragment was 612 bp,and shared 100% homology with reported D. salina DsRab gene( GenB ank: JN989548). The target gene fragment was inserted downstream of pM DCG 35 S promoter,constructing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recombinant vector pM DCG-DsRab. Th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recombinant vector pM DCG-DsRab was transformed int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and positive single clones were screened and used for transinfection of onion epidemical cells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and the instant expression of DsRab was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GFP-DsRab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onion epidemical cells,and mainly distributed on cytomembrane.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llumina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D. salina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 DsR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naliella salina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s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fusion protein
下载PDF
碳水化合物结合域对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蒋文萍 冉秋萍 +4 位作者 刘家书 张慧敏 张迪 江正兵 李华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9-279,共11页
【目的】旨在探究不同来源碳水化合物结合域(CBM)对山毛榉木聚糖的结合能力,并将具有较高结合能力的外源CBM融合到链霉菌L10904木聚糖酶(XYN)的C端和N端,以探究外源CBM对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底物吸附方法,利用考马斯亮... 【目的】旨在探究不同来源碳水化合物结合域(CBM)对山毛榉木聚糖的结合能力,并将具有较高结合能力的外源CBM融合到链霉菌L10904木聚糖酶(XYN)的C端和N端,以探究外源CBM对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底物吸附方法,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检测溶液中CBM在吸附前后的浓度,计算CBM的底物结合率,筛选到了结合木聚糖能力较好的CBM1和CBM4。为了探究对底物结合能力高的CBM融合位置对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的影响,将CBM1和CBM4通过柔性连接肽分别与XYN的C端和N端融合,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4种重组酶,分别命名为CBM1-XYN、XYN-CBM1、CBM4-XYN和XYN-CBM4。【结果】CBM1和CBM4与木聚糖结合率分别为89%和95%。在60℃,pH 7.0反应条件下,XYN、CBM1-XYN、XYN-CBM1、CBM4-XYN和XYN-CBM4的比活力分别是32 274.81、49 342.21、602.48、230.42和2 362.24 U/mg,CBM1-XYN比活力较XYN比活力提高了1.5倍。酶学性质分析表明,CBM1使XYN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将XYN和CBM1-XYN分别在60℃孵育1 h,CBM1-XYN残余酶活力和XYN残余酶活力分别为81%和28%;在pH 3-11范围内,CBM1-XYN在4℃孵育12 h后能够保持90%以上的酶活力。【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异源表达了链霉菌来源的木聚糖酶,筛选到了对底物结合率高的两种CBM1和CBM4,并通过蛋白质融合技术成功将CBM融合到XYN上,获得酶学性质得到改良的CBM1-XYN,能够提高木聚糖酶的温度稳定性、pH耐受性及比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结合域 木聚糖酶 融合蛋白 可溶性表达 比活力 温度稳定性 pH稳定性
下载PDF
高表达GFP-PBP1b融合蛋白的猪链球菌菌株的构建及PBP1b蛋白细胞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武柳君 卫东 +3 位作者 高广娟 陈平 刘思国 张跃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107,共7页
为鉴定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A型青霉素结合蛋白PBP1b在S.suis中的细胞定位,本研究经PCR扩增S.suis pbp1b基因融合位点上下游序列UP和DN、强启动子Peno基因片段及绿色荧光蛋白(GFP)gfp基因片段,再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构建融合片... 为鉴定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A型青霉素结合蛋白PBP1b在S.suis中的细胞定位,本研究经PCR扩增S.suis pbp1b基因融合位点上下游序列UP和DN、强启动子Peno基因片段及绿色荧光蛋白(GFP)gfp基因片段,再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构建融合片段UP-Peno-GFP-DN。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UP-Peno-GFP-DN转化含反向筛选标记的PSS-pbp1b中间菌株,经含7%蔗糖的TSAS平板筛选,挑单菌落进行PCR及测序鉴定。PCR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获得的重组菌株中Peno-gfp片段替换了PSS-pbp1b中的PSS片段,表明融合强启动子Peno、GFP及PBP1b(GFP-PBP1b)的重组菌株P-GFP-pbp1b正确构建。以S.suis 05ZYH33株和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GFP-pbp1b为对照,培养P-GFP-pbp1b菌株并测定OD600nm值,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GFP-pbp1b菌株中GFP-PBP1b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GFP-pbp1b菌株进行比较;利用Alexa Fluor 633-WGA染色,经超高分辨显微镜观察GFP-pbp1b和P-GFP-pbp1b菌株形态及GFP-PBP1b融合蛋白在S.suis细胞中的定位。生长曲线结果显示,S.suis融合菌株GFP-pbp1b和P-GFP-pbp1b均正常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FP-pbp1b和P-GFP-pbp1b菌株均能够表达GFP-PBP1b融合蛋白,但强启动子驱动的P-GFP-pbp1b菌株中GFP-PBP1b蛋白表达量较GFP-pbp1b菌株提高了6倍(P<0.01);超高分辨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GFP-pbp1b和P-GFP-pbp1b菌株形态均正常,GFP-pbp1b菌株中GFP荧光较弱,难以定位GFP-PBP1b,而P-GFP-pbp1b菌株中GFP荧光较强,能够明显观察到融合蛋白GFP-PBP1b定位在S.suis的细胞横隔和两极。本研究通过构建高表达GFP-PBP1b融合蛋白的P-GFP-pbp1b菌株首次观察到PBP1b在S.suis中的细胞定位,为进一步研究PBP1b在S.suis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荧光蛋白融合菌株 A型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1b 细胞壁肽聚糖合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RBD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晓燕 陆盼盼 胡祖权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原核表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S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RBD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 为原核表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S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RBD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上,电转化至大肠杆菌XL1-Blue感受态细胞,利用优化后的表达条件大量表达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通过SDS-PAGE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GST-RBD融合蛋白作为免疫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PCR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GEX-RBD和pET-RBD,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GST-RBD和RBD-His融合蛋白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研究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的滴度达到约1∶3000,并具有良好的结合特异性。原核表达的可溶性新型冠状病毒RBD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制备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受体结合域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C端片段PEX的原核表达及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金萍 张光谋 +6 位作者 柯杨 林本耀 赵威 胡颖 宁涛 林仲翔 张志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了克隆表达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C端片段PEX ,并探讨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利用RT PCR从鸡胚成纤维细胞克隆MMP 2C端片段PEX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al n PEX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 为了克隆表达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C端片段PEX ,并探讨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利用RT PCR从鸡胚成纤维细胞克隆MMP 2C端片段PEX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al n PEX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产生PEX融合蛋白 ,包涵体蛋白用盐酸胍法变性、复性 ;生长曲线观察PEX融合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融合蛋白CBP/PEX具有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的作用 .提示PEX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在抑制血管发生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PEX融合蛋白 血管发生 抑制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人MBL糖识别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卢晓 朱平 +2 位作者 张丽芸 刘莹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糖识别域(CRD)。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含汉族人MBL全长编码区cDNA的重组质粒pGEMmbl中扩增出CRD包括颈区的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经PCR、限制性酶切和测序确证后,以IPTG诱导... 目的原核表达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糖识别域(CRD)。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含汉族人MBL全长编码区cDNA的重组质粒pGEMmbl中扩增出CRD包括颈区的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经PCR、限制性酶切和测序确证后,以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后以GSTtrap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割后回收目的蛋白。分别以Westernblot和ELISA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学和糖结合活性。结果PCR扩增得到长约450bp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载体所获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CRD的酶切图谱和序列与预期的一致。重组子经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GSTtrap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约Mr43000的GSTCRD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割后得到约Mr17000的CRD蛋白。纯化的GSTCRD蛋白能与抗人CR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并具糖结合活性。结论获得了具生物学活性的人MBLCRD蛋白,为进一步探索MBL分子CRD的效应功能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糖识别域 融合蛋白 糖结合活性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gbpA的葡聚糖结合区GBD肽段的纯化及葡聚糖结合功能实验 被引量:7
9
作者 苏凌云 吴补领 +1 位作者 李福洋 卫克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358-360,共3页
目的 :纯化变形链球菌gbpA的葡聚糖结合区GBD肽段。 方法 :蛋白质技术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葡聚糖结合实验。结果 :通过蛋白质技术及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纯化出可融性融合蛋白GBD。此蛋白可与α - 1,6键葡聚糖结合。结论 :通过基因重组... 目的 :纯化变形链球菌gbpA的葡聚糖结合区GBD肽段。 方法 :蛋白质技术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葡聚糖结合实验。结果 :通过蛋白质技术及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纯化出可融性融合蛋白GBD。此蛋白可与α - 1,6键葡聚糖结合。结论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纯化出变形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gbpA 蛋白质纯化 葡聚糖结合 龋齿 疾病预防
下载PDF
内毒素结合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麻莉 刘友生 +1 位作者 王晓东 李永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9-483,共5页
重组人内毒素结合肽 (endotoxinbindingpeptide ,EB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分离和纯化后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 .将构建好的PinpointⅩa3 EBP生物素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 ,IPTG诱导表达菌株 ,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 ,... 重组人内毒素结合肽 (endotoxinbindingpeptide ,EB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分离和纯化后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 .将构建好的PinpointⅩa3 EBP生物素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 ,IPTG诱导表达菌株 ,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 ,因子Ⅹa(factorⅩa)切割分离内毒素结合肽 ,采用凝胶过滤和反相液相高效色谱法两步纯化 ,从相对分子质量、N端 1 0个氨基酸的序列分析等方面进行鉴定 ;利用人单核细胞U937对重组内毒素结合肽进行了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结果发现 ,内毒素结合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因子Ⅹa酶切融合蛋白后得到 3 5kD的内毒素结合肽 ,纯化后内毒素结合肽纯度达 99%以上 ,N端 1 0个氨基酸的分析结果与预期相符 ;初步证实内毒素结合肽具有较好的LPS结合活性 ,能够抑制LPS的作用 .经原核表达及纯化复性 ,获得了具有较好生物学活性的内毒素结合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结合肽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纯化 活性鉴定
下载PDF
海栖热袍菌内切葡聚糖酶Cel12B与木聚糖酶XynA CBD结构域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融合酶性质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相前 邵蔚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6-729,共4页
海栖热袍菌内切葡聚糖酶Cel12B是极耐热胞外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不含有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D),对结晶纤维素无活性,但同样菌种来源的木聚糖酶XynA有催化结构域和纤维素结合结构城。用同样极耐热酶CBD区域和Cel12B融合构建重组质... 海栖热袍菌内切葡聚糖酶Cel12B是极耐热胞外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不含有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D),对结晶纤维素无活性,但同样菌种来源的木聚糖酶XynA有催化结构域和纤维素结合结构城。用同样极耐热酶CBD区域和Cel12B融合构建重组质粒pET-20b—Cel12B—CBD,经诱导表达后,对结晶纤维素有活性,酶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反应温度为100℃、最适pH为5.8、在pH4.5—7.0时酶活力稳定,90℃保温2h仍有87%的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栖热袍菌 纤维素结合域 内切葡聚糖酶 基因融合
下载PDF
复杂背景下甜瓜果实分割算法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玉德 张学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解决复杂背景下甜瓜果实与背景图像分割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首先,把采集到的甜瓜果实图像从RGB色彩空间分别转换到CIELAB和HSV色彩空间,应用a*b*分量建立角度模型,根据甜瓜果实的颜色特点选... 为解决复杂背景下甜瓜果实与背景图像分割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首先,把采集到的甜瓜果实图像从RGB色彩空间分别转换到CIELAB和HSV色彩空间,应用a*b*分量建立角度模型,根据甜瓜果实的颜色特点选取阈值并对图像作二值化处理;为降低光照分布不均匀对图像分割的影响,采用HSV空间的HS颜色分量对果实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在以上2种色彩空间分割的基础上,融合角度模型分割和HS阈值分割的结果,得到基于颜色特征的分割结果。然后,再按照图像的纹理特征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融合按照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分割结果。最后,为解决分割结果中的分割误差和边缘毛刺问题,以颜色特征分割的果实区域为限定条件,对按照融合特征分割的果实区域进行约束性区域生长,得到最终的图像分割结果。为了对该文提出算法的分割效果进行检验,采用超绿阈值分割算法和归一化差异指数算法(NDI)对试验图像进行分割,3种算法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83.24%、43.12%、99.09%。对比3种分割算法的检出率和误检率,可以看出,该文提出的算法试验结果明显优于超绿阈值分割算法和归一化差异指数(NDI)分割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图像分割 图像融合 特征提取 约束区域生长
下载PDF
转录因子XBP1的融合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雨飞 丁丽华 +5 位作者 郝春芳 方言 赵福弟 黄翠芬 杨晓 叶棋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2-767,共6页
人X盒结合蛋白 1(XBP 1)为一种转录因子 ,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XBP 1有2种剪切形式 ,即XBP 1S和XBP 1U .将这 2种剪切形式中的一段相同编码序列 (编码 82~ 14 7位氨基酸 )重组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 人X盒结合蛋白 1(XBP 1)为一种转录因子 ,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XBP 1有2种剪切形式 ,即XBP 1S和XBP 1U .将这 2种剪切形式中的一段相同编码序列 (编码 82~ 14 7位氨基酸 )重组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 KG中 ,构建成重组质粒pGST XBP 1(82~ 14 7位氨基酸 ) .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 .coliDH5α后 ,表达GST XBP 1(82~ 14 7位氨基酸 )融合蛋白 ,经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 .用此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 .利用制备的抗体分别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XBP 1的 2种剪切形式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该抗体对XBP 1的 2种剪切形式均具有反应原性 ,效价高 ,特异性好 ,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X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X盒结合蛋白1(XBP-1) 融合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多功能转录因子CTCF重组质粒构建及其表达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磊 覃扬 +3 位作者 孙芝琳 武静 杨文理 张军哲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人CTCFcDNA全长及N端、Zn指、C端3个片段的原核融合表达载体,纯化融合蛋白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编码CTCF全长序列的质粒为PCR模板,分别构建GST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GEX-4T-2-CTCF,pGEX-4T-2-CTCF-N,pGEX-4T-2-CTCF-Zn,pGEX-4T-2-CTCF... 目的构建人CTCFcDNA全长及N端、Zn指、C端3个片段的原核融合表达载体,纯化融合蛋白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编码CTCF全长序列的质粒为PCR模板,分别构建GST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GEX-4T-2-CTCF,pGEX-4T-2-CTCF-N,pGEX-4T-2-CTCF-Zn,pGEX-4T-2-CTCF-C,转化大肠杆菌BL21,酶切、测序鉴定;优化IPTG诱导表达条件,并对亲和层析纯化的GST融合蛋白CTCF,CTCF-N,CTCF-Zn,CTCF进行Far-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构建成功。GST融合蛋白CTCF,CTCF-N,CTCF-Zn,CTCF-C均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化蛋白。各纯化蛋白经SDS-PAGE和Far-Western blot鉴定,均为诱导表达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了GST融合表达CTCF,CTCF-N,CTCF-Zn,CTCF-C的重组质粒,对融合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高效表达的GST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F结合因子 融合蛋白 表达
下载PDF
D-氨基酸氧化酶与麦芽糖结合蛋白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慧敏 马现锋 +2 位作者 罗晖 文程 沈忠耀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D-氨基酸氧化酶(DAA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为了进一步提高DAAO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和活性表达,分别构建了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与三角酵母DAAO(TvDAAO)的N-端融合蛋白。其中,MBP融合蛋白MBP-TvDAAO在组成型(JM105/pM... D-氨基酸氧化酶(DAA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为了进一步提高DAAO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和活性表达,分别构建了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与三角酵母DAAO(TvDAAO)的N-端融合蛋白。其中,MBP融合蛋白MBP-TvDAAO在组成型(JM105/pMKC-DAAO)和诱导型菌株(JM105/pMKL-DAAO)中表达时,目标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分别达到全细胞蛋白表达量的28%以上和17%左右,比无MBP融合的对照菌株BL21(DE3)/pET-DAAO分别提高3.7和1.8倍;但其酶活水平显著下降。VHb融合蛋白VHb-TvDAAO在重组菌BL21(DE3)/pET-VDAAO中摇瓶诱导表达时,DAAO酶活达到了3.24u/mL,比对照菌株BL21(DE3)/pET-DAAO提高了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酸氧化酶 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融合表达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33-277)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河 陈巧芳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93-195,202,共4页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c DNA片段 ,克隆入 PGEM-T质粒 ,测序和酶切图谱鉴定 ,Eco RI酶切后亚克隆入 p GEX-3X的 Eco RI位点之间 ,筛选正向插入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 DH5 a,筛选高表达菌株。结果 :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菌株 DH5 a-TRF1 33- 2 77。其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具 TRF1抗原性。结论 :所建立的菌株为 h TRF1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提供蛋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基因 细菌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GEX-6P-1/Sj-FABPc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巍 苏川 +6 位作者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王荣芝 马磊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构建基因工程菌株 ,获得重组蛋白 Sj- FABPc(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方法 用 PCR法从日本血吸虫 c DNA文库中扩增 Sj- FABPc基因片段 ,再将该片段重组于 p GEM- T中并进行 DNA测序鉴定 ,经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构建成重组质粒 ... 目的 构建基因工程菌株 ,获得重组蛋白 Sj- FABPc(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方法 用 PCR法从日本血吸虫 c DNA文库中扩增 Sj- FABPc基因片段 ,再将该片段重组于 p GEM- T中并进行 DNA测序鉴定 ,经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构建成重组质粒 p GEX- 6 P- 1/ Sj- FABPc,转化于大肠杆菌 BL2 1 ,IPTG诱导表达。用 Glutathione Sepharose TM 4B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 ,Pre Scission TMProtease酶对融合蛋白进行解离 ,获得纯化的 14k Da Sj- FABPc。SDS- PAGE和 West-ern 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 p GEX- 6 P- 1/ Sj- FABPc菌株 ,分离纯化出 14k Da Sj-FABPc,表达量为 10 .5 2 m g/ L。Western Blot显示 ,表达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免疫兔血清识别。结论 重组蛋白 Sj- FABPc可高效表达并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重组抗原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短肽SIPIS04-01的表达、纯化与抑制作用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伟 龚家玮 +1 位作者 朱春宝 朱宝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3,共5页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一个随机DNA片段文库中筛选到一个编码能与β-内酰胺酶结合的短肽SIPIS04-01的DNA序列,将它克隆到pGEX-4T-1的多克隆位点中,得到重组质粒pYG205。当用适量的IPTG诱导后,携带pYG205的E.coliDH5α能表达短肽SIPIS04-0...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一个随机DNA片段文库中筛选到一个编码能与β-内酰胺酶结合的短肽SIPIS04-01的DNA序列,将它克隆到pGEX-4T-1的多克隆位点中,得到重组质粒pYG205。当用适量的IPTG诱导后,携带pYG205的E.coliDH5α能表达短肽SIPIS04-01-GST融合蛋白。利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介质分离纯化短肽SIPIS04-01-GST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割并分离纯化后,体外试验表明短肽SIPIS04-01具有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结合肽 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
下载PDF
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RNA结合蛋白在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笠 邓健文 +2 位作者 王鹏 刘江红 Jane Y.Wu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82,共9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制造能量的细胞器,它还负责各种细胞信号的整合,参与协调多种复杂的细胞功能.线粒体是动态变化的,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这是其功能维持和增殖遗传的关键.在过去20年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核心因子陆续被发现,它... 线粒体是细胞内制造能量的细胞器,它还负责各种细胞信号的整合,参与协调多种复杂的细胞功能.线粒体是动态变化的,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这是其功能维持和增殖遗传的关键.在过去20年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核心因子陆续被发现,它们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但是在形成分裂与融合复合物中的详细分子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动态变化,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平衡在细胞发育和稳态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动态变化失衡和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研究的发现为探索线粒体生物学及与疾病的关系开拓了令人振奋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RBPs) 呼吸链复合物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 线粒体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FBPS的纤连蛋白结合部位的初步确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理云 范红结 陆承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3-756,共4页
根据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HA9801的fbp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的引物,用含全长fbps的pMD-T-FBPS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片段fbps,并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分别表达全长7~82、7~165和87~320氨... 根据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HA9801的fbp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的引物,用含全长fbps的pMD-T-FBPS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片段fbps,并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分别表达全长7~82、7~165和87~320氨基酸FBPS的重组表达质粒pFBPS、pFBPS(7~82)、pFBPS(7~165)和pFBPS(87~32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21(DE)株,经IPTG诱导,表达rFBPS(7~82)、rFBPS(7~165)、rFBPS(87~320)和rFBPS(全长),分子量分别为29、34、42及83kD的融合蛋白.配基亲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除rFBPS(7~82)外,均可与人纤连蛋白(Fn)结合,由此可以推断SS2的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N端87~165氨基酸区域为具有结合活性的线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 融合表达 纤连蛋白结合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