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8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渣/氮掺杂改性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艳 邢波 +4 位作者 晏伟 杨郭 范凤艳 张华芳 汤鲲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以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和深度降解有机污染物为研究目标,通过改变氨气煅烧温度制备了系列钢渣/氮掺杂改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用于催化过硫酸钠处理罗丹明B(RhB)废水。同时采用N2吸附/脱附、XRD、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 以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和深度降解有机污染物为研究目标,通过改变氨气煅烧温度制备了系列钢渣/氮掺杂改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用于催化过硫酸钠处理罗丹明B(RhB)废水。同时采用N2吸附/脱附、XRD、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元素的引入可改善复合材料中活性金属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以最优复合材料60%GZ/AC-N800为研究对象,在反应温度为35℃、PS加量为2 g/L和宽pH(3~11)操作条件下,反应30 min后罗丹明B(100 mg/L)的去除率可达88.7%~92.2%。动力学分析发现,60%GZ/AC-N800复合材料催化PS降解RhB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自由基掩蔽实验发现,该降解过程是自由基途径(SO_(4)^(·-)和·OH)和非自由基途径(^(1)O_(2))共同参与反应的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活性炭 氮掺杂 罗丹明b 过硫酸盐
下载PDF
淫羊藿苷调控mTOR/Akt/CREB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霞 杨谦 +4 位作者 乔海霞 王晓玲 贾丽媛 胡利梅 任卫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凋亡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凋亡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淫羊藿苷组(30 mmol·L^(-1)葡萄糖+5μmol·L^(-1)淫羊藿苷)、GDC-0349组(30 mmol·L^(-1)葡萄糖+50μmol·L^(-1)GDC-0349)、淫羊藿苷+GDC-0349组(30 mmol·L^(-1)葡萄糖+5μmol·L^(-1)淫羊藿苷+50μmol·L^(-1)GDC-0349)。培养48 h后,噻唑蓝法检测MPC5细胞活力;吖啶橙染色观察MPC5细胞自噬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PC5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MPC5细胞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凋亡[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和mTOR/Akt/CRE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PC5细胞活力、Bcl-2、磷酸化mTOR(p-mTOR)/mTOR、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CREB(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自噬能力增强,自噬体表现出橙色荧光,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Beclin-1、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淫羊藿苷组MPC5细胞活力、LC3Ⅱ/LC3Ⅰ、Beclin-1、Bcl-2、p-mTOR/mTOR、p-Akt/Akt、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自噬能力进一步增强,自噬体数量增多,自噬体呈现出砖红色荧光(P<0.05),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DC-0349组MPC5细胞活力、LC3Ⅱ/LC3Ⅰ、Beclin-1、Bcl-2、p-mTOR/mTOR、p-Akt/Akt、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自噬能力减弱,自噬体数量减少,自噬体表现出橙色荧光(P<0.05),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淫羊藿苷+GDC-0349可逆转淫羊藿苷对高糖诱导MPC5细胞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 淫羊藿苷通过激活mTOR/Akt/CREB通路促进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蛋白激酶b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高糖 足细胞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7 位作者 朱鹏灿 郑建波 夏冯博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在编码Cyt b的1 140 bp序列中,检测到157个变异位点,界定了21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0个、11个、7个和2个,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226~0.794,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6 14~0.023 86。除醴陵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外,其余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数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8 74~0.092 74,遗传分化指数为0.808 63(P<0.01),其中长兴和八里店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分化程度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本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为黄尾鲴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养殖群体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5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块
下载PDF
Fe@Cu-Ni材料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与途径
6
作者 黄艳芳 丁鑫 +3 位作者 杨淑珍 蔡保刚 杜屹凡 韩桂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5,共9页
文章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Fe@Cu-Ni微电解材料,并探究了其对罗丹明B(Rh B)的降解效果。采用SEM、XRD和XPS对Fe@Cu-Ni进行了表征,分析了Fe@Cu-Ni对Rh B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Fe@Cu-Ni的枝晶结构为电子传递和富集提供了发散路径,有利于... 文章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Fe@Cu-Ni微电解材料,并探究了其对罗丹明B(Rh B)的降解效果。采用SEM、XRD和XPS对Fe@Cu-Ni进行了表征,分析了Fe@Cu-Ni对Rh B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Fe@Cu-Ni的枝晶结构为电子传递和富集提供了发散路径,有利于电荷转移。电子转移通道末端的Cu_(2)O和Fe与Ni掺杂对氧还原反应生成H_(2)O_(2)起着重要作用。由原位产生的H_(2)O_(2)催化生成的·OH是降解Rh B的关键活性物质。通过LC-MS/MS对Rh B的降解中间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Rh B的降解主要来自于·H和·OH的协同作用。当pH=2、Fe@Cu-Ni催化剂用量为0.5 g/L、Rh B初始浓度为20 mg/L时,Rh B的降解效率可达98.7%。该研究强调了Fe@Cu-Ni复合材料在消除染料残留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Cu-Ni 罗丹明b 降解路径
下载PDF
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聪颖 乔金凤 +4 位作者 金爽 陈丹 王海艳 汪洁 杨彩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04-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究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00例,分为早产组27例和足月顺产组73例,取孕妇阴道拭子和蜕膜间质组织,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蜕膜... 目的探究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00例,分为早产组27例和足月顺产组73例,取孕妇阴道拭子和蜕膜间质组织,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蜕膜间质细胞凋亡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NLRP3、Caspase-1、OX40、OX40L、PD-1和PD-L1 mRNA表达,分析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结果2组孕妇B群链球菌阳性率、蜕膜间质细胞凋亡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NLRP3、Caspase-1、OX40、OX40L、PD-1和PD-L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孕妇的GBS阳性率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值分别为37.04%和(46.73±4.92),足月顺产组的GBS阳性率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值仅为9.59%和(6.03±2.04);早产组孕妇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足月顺产组,蜕膜间质细胞凋亡的孕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未凋亡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存在相关性,蜕膜间质细胞死亡会引发炎性因子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蜕膜间质细胞 炎症信号
下载PDF
血友病B治疗药物情报分析
8
作者 张巍巍 李春英 刘颖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6-1102,共7页
血友病B(HB)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过去几十年来,HB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凝血酶原复合物到血源性凝血因子提高了治疗安全性,从标准半衰期重组凝血因子到生物工程长效重组凝血因子改善了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结局。非因子替代... 血友病B(HB)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过去几十年来,HB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凝血酶原复合物到血源性凝血因子提高了治疗安全性,从标准半衰期重组凝血因子到生物工程长效重组凝血因子改善了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结局。非因子替代疗法不但能够通过皮下给药为患者减轻治疗负担,还避免了产生抑制物的风险,同时为已产生抑制物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开启了HB的新篇章,目前已有一种基因治疗在美国获批上市。该文通过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及中国上市药物信息追踪,对在研药物研发管线及主要研究成果等信息进行挖掘,对HB治疗药物进行全视角、全周期情报解读,以期为医疗机构及相关研发单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b 生物制品 情报分析
下载PDF
唐山老震区M≥4.0地震前b值变化异常特征研究
9
作者 岳晓媛 李艳娥 +3 位作者 钟世军 王薇 王燕 马梁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8,共15页
选取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唐山老震区的地震目录资料计算b值,利用格点搜索法确定b值下降幅度较大(≥20%)的区域作为异常区,分析该区域b值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b值的时空变化研究该区域发生M4.0以上地震的危险性。研究发现,唐山老震区7次... 选取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唐山老震区的地震目录资料计算b值,利用格点搜索法确定b值下降幅度较大(≥20%)的区域作为异常区,分析该区域b值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b值的时空变化研究该区域发生M4.0以上地震的危险性。研究发现,唐山老震区7次(组)M4.0以上地震均发生在b值下降幅度较大的区域边缘或附近,表明应力较高的区域是地震危险区。异常区域内b值的时间变化显示,7次(组)M4.0以上地震多在震前半年至一年出现b值下降的变化过程,也反映了异常区域应力逐渐积累的过程。总体来说,b值的时空下降变化对唐山老震区M4.0以上地震的研判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老震区 异常特征 b 格点搜索
下载PDF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相关B细胞免疫活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雯婧 高瑞雨 +2 位作者 黄婧雯 叶京英 刘万里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B细胞通过其表面分布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外界抗原,是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与免疫记忆的关键步骤。B细胞免疫活化调控与诸多上呼吸道疾病是密切相关的。儿童常见疾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ATH),其特征性病理本质为淋巴滤泡的增生,但其确切机... B细胞通过其表面分布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外界抗原,是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与免疫记忆的关键步骤。B细胞免疫活化调控与诸多上呼吸道疾病是密切相关的。儿童常见疾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ATH),其特征性病理本质为淋巴滤泡的增生,但其确切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静息态下维持B细胞存活的BCR滋养信号研究,阐述了B细胞免疫活化及产生快速高效免疫记忆的调控机制,尤其是活化早期分子事件,强调mIgG-tail对记忆性抗体应答的相关作用。B细胞活化调控过程出现异常可破坏免疫稳态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总结了B细胞免疫活化调控与ATH的机制关联,尝试探讨信号转导通路失调或突变对ATH的可能影响。旨在深入理解ATH的致病机理,以期挖掘潜在研究突破口,寻找ATH新的诊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 b细胞 b细胞活化 b细胞受体 免疫突触
下载PDF
罕见抗-Di^(b)致严重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与相关研究
11
作者 廖志坚 贾双双 +5 位作者 温机智 莫春妍 邵媛 张润青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IgG分型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单核细胞体外吞噬致敏红细胞试验,以检测抗体相关的吞噬率;对患儿母亲、父亲及舅舅进行相关红细胞血型基因测序;利用稀释的母亲血浆和抗人球卡法,在献血者中进行大规模相合血液的筛选。结果产妇鉴定为Di(b-)稀有血型,产生了抗-Di b(效价512)并导致了严重的HDFN;抗-Di b亚型分型为IgG1和IgG2型,单核细胞体外吞噬效率为88.83%(74.7/84.09);产妇亲属中没有相合献血者,后续从5520名献血者中筛选到2例Di(b-)相合血液,患儿接收输血治疗后康复出院。后续在51334名献血者中筛查到17名Di(b-)献血者,该数据表明Di(b-)在广州地区献血者中的分布频率约为三千分之一(0.033%,17/51334)。结论综合利用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了抗-Di b所致的严重HDFN,建立了1种有效大规模筛查Di(b-)稀有血型的方法并找到相合血液,为建立Di(b-)稀有血型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i b Di(b-)稀有血型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2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难治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分数[a,b]-因子的紧孤立韧度条件
13
作者 高炜 王维凡 陈耀俊 《数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03-211,共9页
本文研究了分数[a,b]-因子和孤立韧度相关性的问题.利用子图分解的方法,获得了一个图存在分数[a,b]-因子的孤立韧度条件,通过反例说明该条件是紧的.改进了原有对分数[a,b]-因子的孤立韧度界.
关键词 分数因子 分数[a b]-因子 孤立韧度
下载PDF
B亚型新等位基因803delC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4
作者 王立萍 于晓梅 +4 位作者 李书杰 李希 冀宝军 李新菊 孙福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B亚型等位基因血清学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ABO血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ABO血型基因。应用Sanger基因序列分析检测ABO基因1~7外显子编码区域,确定基因突变...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B亚型等位基因血清学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ABO血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ABO血型基因。应用Sanger基因序列分析检测ABO基因1~7外显子编码区域,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血清学鉴定患者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B型。PCR-SSP基因分型结果为A/O型,存在A基因,与血清学结果不符。进一步Sanger双链测序结果显示该标本在ABO^(*)B.01/ABO^(*)O.01.01的基础上,第7外显子803位置缺失C碱基。该突变最终导致多肽链上发生p.Ala268Gly和p.Phe269Ser的氨基酸替换,并且从269位置开始产生新的开放阅读框,新的开放阅读框第20号氨基酸为终止密码子,导致B基因表达终止。进一步ABO基因克隆测序证明该突变点位于ABO*B.01基因上,该突变已提交NCBI数据库,收录编号为OR343908。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1种新的导致B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基因检测方法可辅助鉴定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 新等位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血清学 疑难血型
下载PDF
过表达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徐菁 何柳 +3 位作者 周芳婷 潘勤 陈姗 罗靓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构建稳定表达人源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将编码人TLR1、TLR2和TLR6的基因分别克隆到pCDH-CMV-MCS-EF1-GFP-puro慢病毒载体上,测序正确后经293T细胞包装成完整具备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转染Nalm-6细胞(TLR2^(-)),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 为构建稳定表达人源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将编码人TLR1、TLR2和TLR6的基因分别克隆到pCDH-CMV-MCS-EF1-GFP-puro慢病毒载体上,测序正确后经293T细胞包装成完整具备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转染Nalm-6细胞(TLR2^(-)),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TLR2分子的Nalm-6细胞(TLR2^(+))。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和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成功转染慢病毒的Nalm-6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和嘌呤霉素抗性。Western Blot检测到TLR2在Nalm-6细胞中成功表达,且TLR2信号的激活明显增强PI3K-AKT信号轴分子的磷酸化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发现TLR2活化可提升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增殖。研究成功构建了过表达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验证TLR2活化不仅能够增强B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传导,还可促进细胞增殖。此模型为进一步探究TLR2通路对B细胞抗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2 慢病毒载体 b淋巴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下载PDF
ICU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分析
16
作者 宋小玲 肖雄 +3 位作者 吕燕妮 万青 钟海利 王燕霞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ICU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后的稳态24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ss,24h))达标情况、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 61例...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ICU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后的稳态24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ss,24h))达标情况、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 61例患者多黏菌素B AUC_(ss,24h)达标率为37.70%(23/61)。肌酐清除率与谷浓度(C_(min))及AUC_(ss,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清除率与C_(min)(r=-0.45)及AUC_(ss,24h)均为负相关(r=-0.3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AUC_(ss,24h)与滴注时间显著相关(P<0.05),输注时间>1小时组AUC_(ss,24h)达标率高于1小时组。虽然AUC_(ss,24h)与年龄及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年龄增大或中重度肾功能不全,AUC_(ss,24h)达标率降低。多黏菌素B相关肾损伤发生率为45.24%(19/42),肾损伤组AUC_(ss,24h)>100 (mg·h)/L比例较高。结论 多黏菌素B AUC_(ss,24h)可能与年龄、输注时间及肾功能有关,多黏菌素B相关肾损伤与AUC_(ss,24h)>100(mg·h)/L有关,临床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核因子κB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彦杰 宋金萍 徐辉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同期于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同期于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IL-6、NF-κB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NF-κB表达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患者血清IL-6、NF-κB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IL-6和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16.33(8.41,67.41)ng/L比6.15(5.55,7.33)ng/L,Z=6.109,P<0.001;NF-κB:449.52(230.37,568.28)ng/L比150.35(126.48,167.30)ng/L,Z=5.463,P<0.001]。IL-6、NF-κB诊断胰腺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041、0.920±0.024,联合检测的AUC为0.923±0.024。T_(3)、T_(4)期胰腺癌患者血清IL-6、NF-κB水平与T_(1)、T_(2)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6、NF-κB水平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N_(0)~N_(2))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N_(1)、N_(2)期胰腺癌患者血清IL-6、NF-κB水平与N_(0)期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M_(1))的血清IL-6、NF-κB水平高于未远处转移的患者(M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血清IL-6、NF-κB可以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临床病理分期的血清学标志物,其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苏军 王亚峰 +5 位作者 王琪 成怡冰 崔利丹 杜语慧 李倩影 海莉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估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某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2月~2022年6月诊治的26例危重症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根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临床有效组(n=14... 目的:评估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某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2月~2022年6月诊治的26例危重症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根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临床有效组(n=14)和临床无效组(n=12)。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合并疾病、病原菌、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情况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对其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临床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合并疾病、病原菌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有效组的多黏菌素B使用时间较无效组更长(P=0.000),临床无效组有更多的患儿应用机械通气(P=0.034)。Logistic回归分析果结提示治疗时间(OR:2.606,95%CI:1.346~5.046,P=0.004)是影响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临床疗效的可能因素。结论: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是影响多黏菌素临床疗效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儿童 危重症 多重耐药 革兰阴性菌感染
下载PDF
一种基于曲率和B样条的矿区装载车辆连续路径规划方法
19
作者 禹鑫燚 刘逸哲 欧林林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矿区装载车辆的任务是从进入点到装载点进行装载,然后离开矿区。在进入装载点前,车辆要在回转点改变行进方向,以便倒车进入装载点。针对装载车辆的任务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和B样条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车辆运动模型设计了A... 矿区装载车辆的任务是从进入点到装载点进行装载,然后离开矿区。在进入装载点前,车辆要在回转点改变行进方向,以便倒车进入装载点。针对装载车辆的任务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和B样条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车辆运动模型设计了A*算法的成本函数,获得了与车辆转弯半径相关的离散路径。为了进一步获得装载车辆的连续路径,又提出了改进的B样条插值法,使得连续路径两端切线符合车辆起始点和终点的位姿。随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获得了车辆的回转点,使得车辆可以在进入装载点前改变前进方向。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连续路径规划方法能够保证生成曲率连续的装载车辆路径,并保证路径两端符合车辆在起始点和终点的位姿,为矿区装载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车辆 路径规划 A*算法 b样条 回转点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书力 冯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2,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KRB1过表达质粒组、空载质粒组、槲皮素(100 mg/kg)+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另选12只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以药物分组干预处理后,检测大鼠机械性刺激痛觉、热刺激痛觉与冷刺激痛觉,比较各组机械性缩足阈值、冷刺激抬足时间、热敏潜伏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比较各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阳性细胞比例;试剂盒测量大鼠血清炎症介质IL-17、环氧化酶-2(COX-2)、IL-18水平;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槲皮素+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分别比较,槲皮素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升高(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空载质粒组大鼠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下调BDKRB1表达抑制炎症,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缓激肽b1受体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