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ainantoxin-II, a new neurotoxic peptide from the Chinese bird spider (Haplopelma hainanum)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建义 喻志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0-574,共5页
Hainantoxin-II (HnTx-II), a novel neurotox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nom of the Chinese bird spider (Haplopelma hainanum) by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reverse-phase HPLC. The toxin was a single chain pol... Hainantoxin-II (HnTx-II), a novel neurotox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nom of the Chinese bird spider (Haplopelma hainanum) by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reverse-phase HPLC. The toxin was a single chain polypeptide with calculated molecular weight of 4 253.135 obtained by mass spectrometry.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HnTx-II was determined by Edman degradation and found to contain 37 residues with three disulfide bonds. Results showed HnTx-II can reversibly paralyze cockroaches for several hours after intra-abdominal injection with ED50 of 16 μg/g and kill the insects immediately at a dose of 60 μg/g. It was also shown to kill mice at a LD50 value of 1.41μg/g after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Hainantoxin-II shares 91% sequence homology with Huwentoxin-II (HwTx-II), an insecticidal peptide from another bird spider (Haplopelma schmidti) with a unique scaffold. While HnTx-II and HwTx-II both exhibit toxic activities in insects and mammals, HnTx-II shows higher 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lower lethiferous activity of mammals than HwTx-II. These results help clarify structural-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of the polypeptide tox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Tx-II NEUROTOXIN Insecticidal peptide spider venom Haplopelma hainanum
下载PDF
Animal venom studies: Current benefi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被引量:3
2
作者 Yuri N Utkin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5年第2期28-33,共6页
Poisonous organisms are represented in many taxa, including kingdom Animalia. During evolution, animals have developed special organs for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of venoms. Animal venoms are complex mixtures, composi... Poisonous organisms are represented in many taxa, including kingdom Animalia. During evolution, animals have developed special organs for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of venoms. Animal venoms are complex mixtures, compositions of which depend on species producing venom. The most known and studied poisonous terrestrial animals are snakes, scorpions and spiders. Among marine animals, these are jellyfishes, anemones and cone snails. The toxic substances in the venom ofthese animals are mainly of protein and peptide origin.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single venom may contain up to several hundred different components producing diverse physiological effects. Bites or stings by certain poisonous species result in severe envenomations leading in some cases to death. This raises the problem of bite treatment.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so far i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venom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treatments, the knowledge of venom composition is needed. On the other hand, venoms contain substances with unique biolog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used both in basic science an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best example of toxin application in basic science is α-bungarotoxin the discovery of which made a big impact on the studies of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Today compositions of venom from many species have already been examined. Based on these data, one can conclude that venoms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belonging to a limited number of structural types. Often minor changes i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give rise to new biological properties. Change i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poisonous animals lead to alter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of venoms resulting in appearance of new toxins.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tion of new methods of proteomics and genomics lead to discoveries of new compounds, which may serve as research tools or as templa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rug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sensitive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s allows studying either of venoms available in tiny amounts or of low abundant components in already known ven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om POISON SNAKE SCORPION spider TOXIN
下载PDF
八种蜘蛛毒腺的形态学观察
3
作者 许苹 丁丽君 +3 位作者 杨燕 严长宝 杨月娥 杨自忠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了解原蛛类和新蛛类蜘蛛毒腺的形态学差异,为今后蜘蛛毒腺的进化和形态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选择了原蛛类和新蛛类各四种蜘蛛,对其毒腺的大小、位置及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观察发现新蛛类的毒腺分布在头胸部... 为了解原蛛类和新蛛类蜘蛛毒腺的形态学差异,为今后蜘蛛毒腺的进化和形态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选择了原蛛类和新蛛类各四种蜘蛛,对其毒腺的大小、位置及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观察发现新蛛类的毒腺分布在头胸部,原蛛类的毒腺则分布在螯基中;原蛛类前端有细长的毒液导管,与螯牙相连,而尾端呈锥形向后延伸,逐渐变细,形成索状结构,可能是毒腺导管或神经束的韧带;新蛛类有一条导管,从前端伸出,深入螯基并与螯牙相连,而远端钝圆,没有索状结构。毒腺的大小和形态存在显著差异;观察毒腺的内部结构显示:原蛛类的腺腔数目较多且紧密,新蛛类的腺腔较少而疏松。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蜘蛛毒腺的位置变化和形态结构可能与蜘蛛毒腺的进化存在着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腺 原蛛类 新蛛类 形态学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的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42
4
作者 梁宋平 覃于宾 +3 位作者 张东裔 潘欣 陈湘定 谢锦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0-65,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采集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液的方法,并对粗毒进行了部分生物学活性的测定。该粗毒对小鼠和蜚蠊的LD_(50)分别为1.16mg/kg和300μg/g。该粗毒具有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水解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 本文报道了采集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液的方法,并对粗毒进行了部分生物学活性的测定。该粗毒对小鼠和蜚蠊的LD_(50)分别为1.16mg/kg和300μg/g。该粗毒具有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水解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未测到磷脂酶A和胆碱脂酶活性。通过电生理实验发现该粗毒含有阻断蟾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毒素,并观察到当小鼠接受腹腔注射致死剂量(5mg/kg)粗毒后便迅速出现呼吸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 虎纹捕鸟蛛 鉴定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增祥 杜昱蕾 +2 位作者 刘全喜 王媛 李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33-936,共4页
背景与目的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作为新药有可能用于癌症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应用MTT法检测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酶活性,改良的硫代... 背景与目的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作为新药有可能用于癌症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应用MTT法检测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酶活性,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检测丙二醛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印迹分析A549细胞中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使CAT活性和MDA的形成增加,且使P38MAPK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抑制A549细胞增殖可能与CAT活性和MDA的形成增加以及P38MAPK的表达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细胞 雷氏大疣蛛蜘蛛毒素 P38MAPK 抗癌药物
下载PDF
穴居狼蛛毒中一个抗菌活性多肽的鉴定和纯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科 吉永华 屈贤铭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从我国新疆地区产穴居狼蛛的毒液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多肽——狼蛛抗菌肽(Lycosin)。穴居狼蛛的粗毒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可分出11条蛋白带,用0.6%的大肠杆菌琼脂胶覆盖在凝胶上进行鉴定表明,电泳迁移率最快的区带有抗菌活性。经鉴... 从我国新疆地区产穴居狼蛛的毒液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多肽——狼蛛抗菌肽(Lycosin)。穴居狼蛛的粗毒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可分出11条蛋白带,用0.6%的大肠杆菌琼脂胶覆盖在凝胶上进行鉴定表明,电泳迁移率最快的区带有抗菌活性。经鉴定该多肽分子系由43至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末端为丙氨酸,分子中的碱性和疏水性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残基数的1/4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居狼蛛 毒液 狼蛛抗菌肽
下载PDF
穴居狼蛛毒的某些组分对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SPC-A_1)的致伤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维勤 吉永华 +3 位作者 徐科 陈振国 沙慧芳 包国良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实验观察了从新疆产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的冻干毒腺中提取的粗毒及其经SephadexG-25柱层析分寓所得到的各组分对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1)与对正常人胚的肺细胞、正常人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相比,穴居狼蛛毒对培养的SPC... 本实验观察了从新疆产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的冻干毒腺中提取的粗毒及其经SephadexG-25柱层析分寓所得到的各组分对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1)与对正常人胚的肺细胞、正常人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相比,穴居狼蛛毒对培养的SPC-A_1有明显的高杀伤作用。例如用于杀伤50%的SPC-A_1细胞所需的粗毒浓度为25zg/ml,而用于杀伤相同量正常人胚肺细胞和淋巴细胞所需的粗毒浓度分别为600和500Lg/ml,即使将粗毒浓度提高到2000pg/ml,也只能杀伤40%左右的正常人的红细胞。(2)在粗毒的8个分离组分中,第Ⅱ,Ⅳ和Ⅷ组分表现出杀伤SPC-A_1细胞的活性,尤以后两者为明显。(3)粗毒经100℃加热30分钟后,杀伤SPC-A_1细胞的活力稍有下降,但组分Ⅳ和Ⅷ经同样的加温处理后,该活性不变,唯组分Ⅱ在加温后该活性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居狼蛛 蜘蛛毒 肺腺癌细胞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素的提取及毒力的测定 被引量:6
8
作者 潘红平 蒙健宗 徐蕴丽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4-277,共4页
报道了提取广西产虎纹捕鸟蛛 (Selenocosm ia huw ena) 毒素的方法。用冻干蛛毒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 测定出虎纹捕鸟蛛毒素的LD50 为0.77 m g/kg, LD50的95% 可信限为0.72~0.82 m g/kg, 表明该毒素有很强的毒力。并观察到当用0.30 m g/... 报道了提取广西产虎纹捕鸟蛛 (Selenocosm ia huw ena) 毒素的方法。用冻干蛛毒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 测定出虎纹捕鸟蛛毒素的LD50 为0.77 m g/kg, LD50的95% 可信限为0.72~0.82 m g/kg, 表明该毒素有很强的毒力。并观察到当用0.30 m g/kg 冻干蛛毒注射小鼠颅内时, 小鼠迅速抽搐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捕鸟蛛 蜘蛛毒 LD50 小鼠 腹腔注射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中次黄嘌吟核苷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佘益民 徐秉坤 +1 位作者 梁宋平 李顺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081-1083,共3页
本文从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 wena)粗毒中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出一种组分,通过场解吸质谱(FDMS)和电子电高质谱(EIMS)鉴定为次黄嘌呤核苷,其含量为3.9%.同时,进一步用标准样品进行紫外、液相色谱对照验证,并对次黄嘌呤核苷以... 本文从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 wena)粗毒中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出一种组分,通过场解吸质谱(FDMS)和电子电高质谱(EIMS)鉴定为次黄嘌呤核苷,其含量为3.9%.同时,进一步用标准样品进行紫外、液相色谱对照验证,并对次黄嘌呤核苷以毒液中的一种成分的形式存在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 次黄嘌呤核苷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几种蜘蛛毒素纤溶酶的分离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园 杜俊岭 +2 位作者 周艳芬 袁洪水 朱宝成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用反相层析法分离蜘蛛毒素,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蜘蛛毒素及分离组分的纤溶活性。结果经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雷氏大疣蛛、虎纹单柄蛛、敬钊缨毛蛛的毒素具有纤溶酶活性,而海南单柄蛛毒素无活性。反相层析法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收集了1... 用反相层析法分离蜘蛛毒素,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蜘蛛毒素及分离组分的纤溶活性。结果经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雷氏大疣蛛、虎纹单柄蛛、敬钊缨毛蛛的毒素具有纤溶酶活性,而海南单柄蛛毒素无活性。反相层析法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收集了14种组分,其中4种具有纤溶酶活性;虎纹单柄蛛收集得11种组分,其中1种具有纤溶酶活性;敬钊缨毛蛛收集得22种组分,其中9种具有纤溶酶活性。说明毒素存在较多的具纤溶酶活性的蛋白(多肽)组分,应用反相层析的方法能较好的分离蜘蛛毒素蛋白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素 纤溶酶 分离 活性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毒素溶栓活性测定及纤溶蛋白的分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园 刘春燕 +1 位作者 李海涛 赵朝贤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746-2748,2759,共4页
[目的]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的体外溶栓活性及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中的纤溶酶组分。[方法]应用人血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的体外溶栓活性;用反相层析法和阳离子交换法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检测毒素及分离组分的纤溶酶活性。[结... [目的]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的体外溶栓活性及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中的纤溶酶组分。[方法]应用人血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的体外溶栓活性;用反相层析法和阳离子交换法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检测毒素及分离组分的纤溶酶活性。[结果]体外溶栓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雷氏大疣蛛毒素水溶液均可溶解人血凝块,浓度越高溶解作用越强。经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具有良好的纤溶作用。反相层析法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收集得14种组分,其中4种具有纤溶活性。取其中分离效果较好的组分2和10利用阳离子交换法再分离,各收集了2种组分,其中2-2和10-2具纤溶活性且SDS-PAGE显示一条带,达到了电泳纯。[结论]雷氏大疣蛛毒素存在具纤溶酶活性的蛋白(多肽)组分,应用反相层析和阳离子交换的反法能较好的分离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大疣蛛毒素 溶栓 分离 活性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粗毒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及部分蛋白质点的N端序列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梦林 谢锦云 +2 位作者 李小兰 黄仁槐 梁宋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755-758,共4页
采用固相 p H梯度等电点聚焦 - SDS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虎纹捕鸟蛛粗毒进行了分析 ,通过考马斯亮蓝与银染法显色 ,电脑软件识别出约 30 0个蛋白质点 .约有 35个含量较高的蛋白质点分布在分子量 1 0 k D以下区域 ,通过印迹法将凝胶... 采用固相 p H梯度等电点聚焦 - SDS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虎纹捕鸟蛛粗毒进行了分析 ,通过考马斯亮蓝与银染法显色 ,电脑软件识别出约 30 0个蛋白质点 .约有 35个含量较高的蛋白质点分布在分子量 1 0 k D以下区域 ,通过印迹法将凝胶上蛋白质点转移到 PVDF膜上以后 ,对上述分子量 1 0 k D以下的组分进行了 N端序列测定 ,鉴定到了虎纹捕鸟蛛毒素 HWTX- ,HWTX- ,HWTX- 和 SHL- 1在凝胶上的位置 ,同时发现了 5种新的肽类毒素组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固相PH梯度 蜘蛛毒 序列测定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蛛毒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莉 封巍 +1 位作者 单保恩 朱宝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2-81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蜘蛛毒素抗肿瘤的研究迄今还是未知领域。本研究探讨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雷氏大疣蛛蛛毒(10、20、40、80滋g/ml)对BEL-7402细胞增殖作... 背景与目的蜘蛛毒素抗肿瘤的研究迄今还是未知领域。本研究探讨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雷氏大疣蛛蛛毒(10、20、40、80滋g/ml)对BEL-740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蛛毒加入前后BEL-7402细胞DNA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探讨雷氏大疣蛛蛛毒对BEL-740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雷氏大疣蛛蛛毒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myc的变化。结果雷氏大疣蛛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IC50为20滋g/ml,时效和量效关系良好。雷氏大疣蛛蛛毒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过雷氏大疣蛛蛛毒作用下的BEL-7402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Western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表明雷氏大疣蛛蛛毒作用于BEL-7402细胞72h后,c-myc基因表达减弱。结论雷氏大疣蛛蛛毒就可以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和DNA的合成。其药理作用机制可能是除了诱导凋亡外,主要是使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myc表达减弱,导致细胞周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大疣蛛蛛毒/拮抗剂和抑制剂 肝肿瘤/药物疗法:BEL-7402细胞 细胞周期 C-MYC基因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毒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捷 高莉 +1 位作者 沈永青 单保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雷氏大疣蛛M acrothele raven i毒素对人肝癌细胞SMM C-7721增殖及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 TT法测定雷氏大疣蛛毒素对SMM C-772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3H]-T dR掺入法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 目的探讨雷氏大疣蛛M acrothele raven i毒素对人肝癌细胞SMM C-7721增殖及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 TT法测定雷氏大疣蛛毒素对SMM C-772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3H]-T dR掺入法检测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前后SMM C-7721细胞DNA合成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对SMM C-772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 estern B lot方法研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细胞周期相关c-m 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 TT方法表明雷氏大疣蛛毒素对SMM C-7721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时效和量效关系良好。雷氏大疣蛛毒素可以抑制SMM C-7721细胞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后SMM C-7721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W estern B lot方法进一步检测到雷氏大疣蛛毒素作用SMM C-7721细胞72 h后,c-m yc蛋白表达减弱。结论雷氏大疣蛛毒素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SMM C-7721的增殖和DNA的合成,其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相关c-m yc蛋白表达减弱,导致细胞周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大疣蛛毒素 SMMC-7721细胞 C-MYC蛋白
下载PDF
蜘蛛毒腺形态解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育发 颜亨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种类蜘蛛毒腺的解剖方法。结果表明:蜘蛛毒腺的位置和形态与蜘蛛的进化、生活方式和蛛体形态有一定关系,即低等及地下穴居种类(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等)的蜘蛛毒腺多前位(型)于螯基内;其余的多后位(型)于头胸部前段内。蜘蛛毒腺的重量与其体重之间为正相关,如大腹园蛛Araneusventricosus的相关系数rA1=0.9846(P<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8=0.9858(P+0.1829x;蜘蛛毒腺的长度与其头胸长之间为正相关,如穴居狼蛛Lycosasingoriensis的相关系数rc3<0.01),方程式为:y=-0.1641+0.5325x;蜘蛛毒腺的宽度与其头胸宽之间为负相关,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的相关系数rD3=-0.9704(P<0.01),方程式为:y=0.2498-0.0072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毒腺 形态特征 位置 解剖 体长 体重 相关性
下载PDF
间斑寇蛛(L.tredecimguttatus)室内饲养及活体采毒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红 何小珍 +4 位作者 段志贵 晏小军 胡绍海 王贤纯 梁宋平 《蛛形学报》 2005年第1期58-63,共6页
间斑寇蛛Latrotectustredecimguttatus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为了解决间斑寇蛛毒素研究中毒素来源有限的问题,本实验室开展了间斑寇蛛的室内人工饲养与采毒方法的研究,着重探索影响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繁殖力的... 间斑寇蛛Latrotectustredecimguttatus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为了解决间斑寇蛛毒素研究中毒素来源有限的问题,本实验室开展了间斑寇蛛的室内人工饲养与采毒方法的研究,着重探索影响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及活体采毒方法。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食物种类等多种因素都影响湖南一带室内饲养间斑寇蛛的效果,但相对而言,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与同批次的雌、雄蛛交配比较,利用前批次雌蛛与相隔30天左右的后批次雄蛛交配更有利于产卵率的提高。间斑寇蛛幼蛛度过适当长度的“卵袋期”对于以后的成活与生长发育,尤其是早期的成活与生长发育来说是必要的。尽管有多种方法可用来进行间斑寇蛛的活体采毒,但电刺激采毒法是最佳的活体采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斑寇蛛 室内饲养 活体 生长发育 人工饲养 食物种类 相对湿度 实验室 繁殖力 成活率 批次 产卵率 电刺激 毒素 雄蛛 蜘蛛 交配 雌蛛 幼蛛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毒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p21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莉 沈金宝 +1 位作者 孙捷 单保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研究了雷氏大疣蛛毒液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XTT法观察到雷氏大疣蛛毒液剂量依赖抑制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过雷氏大疣蛛毒液作用的HepG2细胞周期发生明显的选择性改变;RT-PCR方法检测到... 本文研究了雷氏大疣蛛毒液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XTT法观察到雷氏大疣蛛毒液剂量依赖抑制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过雷氏大疣蛛毒液作用的HepG2细胞周期发生明显的选择性改变;RT-PCR方法检测到p21基因表达增强;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21蛋白表达增加。结果提示,雷氏大疣蛛毒液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可能机制之一是使p21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G2/M细胞周期被阻滞,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大疣蛛毒液 HEPG2细胞 细胞周期 P21基因 P21蛋白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液中透明质酸酶的纯化和部分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顺意 梁宋平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用分子筛(岛津DIOL-150柱)和阳离子交换(岛津WCX-1柱)高效液相色谱从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毒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EC3.2.1.35).经等电聚... 用分子筛(岛津DIOL-150柱)和阳离子交换(岛津WCX-1柱)高效液相色谱从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毒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EC3.2.1.35).经等电聚焦电泳为一条带,pI=7.2.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分子量为40kD,经凝胶过滤测得分子量为40.7kD。以透明质酸为底物时在pH3.5─5.5范围内有较大活性,最适pH值为4.0;在pH4.5─6.0范围内稳定,在反应温度为30─60℃时有较大活性,最适温度为50℃;对热稳定,0.15mol/L的NaCl对酶活性有一定的稳定作用.3%的肝素、500μmol/L的Hg^(2+)、Fe^(2+)、Cu^(2+)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酶 蜘蛛毒 虎纹捕鸟蛛
下载PDF
穴居狼蛛毒中抗菌活性物质的耐热及缔合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吉永华 徐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毒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耐热性(在沸水浴中处理半小时活性不变)、耐酸性和耐碱性。但用透析袋(Visking 18/32)对毒腺提取物透析时,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可全部被透析掉。当用Sephadex G-25柱对较少量样品进...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毒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耐热性(在沸水浴中处理半小时活性不变)、耐酸性和耐碱性。但用透析袋(Visking 18/32)对毒腺提取物透析时,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可全部被透析掉。当用Sephadex G-25柱对较少量样品进行层析时,在酸性条件下至少可被分出8个蛋白峰,其中峰4和峰8具抗菌活性,但随上柱样品量的增加,在层析图上峰4的面积增大,峰8的面积变小,甚至活性消失;反之,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所得到的层析图上,则是峰8的面积大,抗菌活性明显,而峰4的面积小,甚至检不出抗菌活性。此峰8样品经热处理后,在酸性条件下经分子筛过滤,又可得到两个分子量不同的抗菌活性峰。这些结果提示,上述耐热和耐酸碱性强的抗菌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可能是以目身高聚体或与其它大分子蛋白非共价结合,随pH值的升高而解离成单体或低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居狼蛛毒 抗菌活性肽 耐热性
下载PDF
家福捕鸟蛛粗毒对美洲蜚蠊和小鼠半致死剂量的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朝暾 肖震 +1 位作者 黄艳 刘中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1-44,共4页
家福捕鸟蛛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广西、云南等省山区,中等个体,产毒量较大蜘蛛新种.研究发现它的毒液中含有许多不同活性的成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种生物资源,评估其毒性大小,测定了家福捕鸟蛛粗毒对美洲蜚蠊和小鼠的半致死剂量.家福捕... 家福捕鸟蛛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广西、云南等省山区,中等个体,产毒量较大蜘蛛新种.研究发现它的毒液中含有许多不同活性的成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种生物资源,评估其毒性大小,测定了家福捕鸟蛛粗毒对美洲蜚蠊和小鼠的半致死剂量.家福捕鸟蛛粗毒对美洲蜚蠊具有较强的毒性,低剂量的粗毒对美洲蜚蠊具有一定的毒性,高剂量的粗毒能够使美洲蜚蠊在几分钟内致死.家福捕鸟蛛粗毒对美洲蜚蠊的半致死剂量为85.90μg/g.但家福捕鸟蛛粗毒对小鼠的毒性较弱,当注射剂量达到10 mg/kg体重时小鼠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当注射的粗毒剂量达到46.30 mg/kg时小鼠在24 min内死亡.家福捕鸟蛛粗毒可能主要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昆虫的蜘蛛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液 家福捕鸟蛛 家福捕鸟蛛粗毒 半致死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