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umulative analgesic effect of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involves synaptic remodeling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被引量:4
1
作者 Qiulinq Xu Tao Liu +4 位作者 Shuping Chen Yonghui Gao Junying Wang Lina Qiao Junling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8期1378-1385,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at bilateral Zusanfi (ST36) and Yanglingquan (GB34) once a day for 14 consecutive days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sciatic nerve ...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at bilateral Zusanfi (ST36) and Yanglingquan (GB34) once a day for 14 consecutive days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sciatic nerve constriction injur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In addition, concomitant changes in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expression and synaptic ultrastructure of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were examined. The thermal pain threshold (paw withdrawal latency)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t 2 weeks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2 days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ovariectomized rats with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the analges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Electroacupuncture for 2 weeks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the injury-induced increase in synaptJc cleft width and thinning of the postsynaptJc density, and it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down-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had a cumulative analgesic effect on injur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reactions, and it led to synaptic remodeling of hippocampal neurons and upregulated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Jnase II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acupuncture analgesia cumulative effect synaptic plasticity hippocampal CA3 region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NEUROBIOLOGY ELECTROACUPUNCTUR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s a homeostatic regulator of synaptic funct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被引量:1
2
作者 Valerie Jeanneret Manuel Yepes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62-365,共4页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induces the release of the serine proteinase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 from the presynaptic terminal of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Once in the synaptic cleft this t PA promotes t...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induces the release of the serine proteinase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 from the presynaptic terminal of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Once in the synaptic cleft this t PA promotes the exocytosis and subsequent endocytic retrieval of glutamate-containing synaptic vesicles,and regulates the postsynaptic response to the presynaptic release of glutamate.Indeed,t PA has a bidirectional effe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ostsynaptic density(PSD) that does not require plasmin generation or the presynaptic release of glutamate,but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baseline level of neuronal activity.Hence,in inactive neurons t PA induces phosphoryl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PSD of the 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α(pCa MKIIα),followed by pCa MKIIα-induced phosphorylation and synaptic recruitment of Glu R1-containing 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 receptors.In contrast,in active neurons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pCa MKIIα in the PSD t PA induces pCa MKIIα and p Glu R1 dephosphorylation and their subsequent removal from the PSD.These effects require active synaptic N-methyl-D-aspartate(NMDA) receptors and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the protein phosphatase 1(PP1) at T320.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 PA is a homeostatic regulator of the postsynaptic response of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 to the presynaptic release of glutamate via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pCa MKIIα/PP1 switch in the 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homeostatic plasticity 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phosphatase 1 PLASMIN
下载PDF
新型抗癫痫药Q808对颞叶癫痫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郑微微 高帆 +3 位作者 杨振林 李佳芮 郭晶晶 李今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3-1249,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抗癫痫药6-(4-氯苯氧基)-四唑^((5,1-a))酞嗪(Q808)对颞叶癫痫(TLE)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Q808的方法制备TLE大鼠模型。将45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 目的:探讨新型抗癫痫药6-(4-氯苯氧基)-四唑^((5,1-a))酞嗪(Q808)对颞叶癫痫(TLE)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Q808的方法制备TLE大鼠模型。将45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每组15只,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分别采用20和80 mg·kg^(-1) Q808灌胃,模型组大鼠采用等量0.3%羧甲纤维素钠灌胃,另选15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持续灌胃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采用PONEMAH 6. X实验动物遥测平台记录各组大鼠脑电图,采用高尔基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神经元树突形态表现和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可塑性特异性蛋白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活动正常,无抽搐等异常表现;模型组、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活动减少、震颤点头、失去平衡、肌肉强直和前肢的抽搐,逐渐转变为全身肌肉强直和站立,随后向后跌倒,发作间期无抽搐发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分布较为规律,树突网密集有序;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排列紊乱,大量树突缠结,形成较粗大的神经纤维束;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网络有所恢复,排列相对规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新型抗癫痫药Q808对TLE模型大鼠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Q808能减轻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病变和增加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6-(4-氯苯氧基)-四唑^((5 1-a))酞嗪 突触可塑性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 被引量:67
4
作者 陈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619,共10页
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包括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最近,在经过训练的动物海马区,记录到了学习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如果用激酶抑制剂阻断晚期LTP,就会使大鼠丧失训练形成的... 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包括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最近,在经过训练的动物海马区,记录到了学习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如果用激酶抑制剂阻断晚期LTP,就会使大鼠丧失训练形成的记忆.这些结果指出,LTP可能是形成记忆的分子基础.因此,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脑内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对揭示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精神迟滞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脑内记录到异常的LTP,并发现神经元的树突棘数量减少,形态上产生畸变或萎缩,同时发现,产生突变的基因大多编码调节突触可塑性的信号通路蛋白,故突触可塑性研究也将促进精神和神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综述了突触可塑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相关的突触可塑性 学习 记忆 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下载PDF
PD模型大鼠纹状体中等多棘神经元树突棘运动依赖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平 刘晓莉 +1 位作者 马婧 乔德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62,共9页
目的:揭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纹状体中等多棘神经元(medium spiny neurons,MSNs)树突棘运动依赖可塑性发生的细胞靶点。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组)、PD组和PD运动组(PD+Ex组),采用神经毒素6... 目的:揭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纹状体中等多棘神经元(medium spiny neurons,MSNs)树突棘运动依赖可塑性发生的细胞靶点。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组)、PD组和PD运动组(PD+Ex组),采用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于大鼠右脑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建立偏侧损毁PD模型大鼠,假手术组于相同部位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旋转行为测试并结合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PD模型的可靠性。PD+Ex组于手术后1周开始进行跑台训练干预(11 m/min,30 min/d,5 d/w,共4周)。采用爬杆实验评价模型大鼠的四肢协调能力;采用逆行神经示踪结合荧光素标记方法区分D1-MSNs和D2-MSNs;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纹状体突触连接蛋白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水平。结果:APO诱导的旋转行为测试和T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D大鼠模型可靠,成模率为75%。爬杆实验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PD组大鼠爬杆延迟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PD组相比,PD+Ex组大鼠爬杆延迟时间显著缩短(P<0.05)。逆行神经示踪结合荧光素标记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PD组和PD+Ex组大鼠D1-MSNs树突棘密度无显著改变(P>0.05);PD组大鼠D2-MSNs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P<0.01);与PD组相比,PD+Ex组大鼠D2-MSNs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P<0.05)。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PD组大鼠纹状体PSD-95、Sy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PD组相比,PD+Ex组大鼠纹状体PSD-95、Syn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PD模型大鼠纹状体D2-MSNs树突棘丢失,跑台运动干预可选择性降低PD模型大鼠纹状体D2-MSNs树突棘丢失。运动通过上调突触连接蛋白表达促进PD模型大鼠纹状体MSNs形态结构重塑。纹状体MSNs树突棘发生运动依赖可塑性变化为PD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提供了必要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 纹状体 中等多棘神经元 运动依赖可塑性 突触连接蛋白
下载PDF
酒精依赖大鼠不同脑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意 黄楠 +2 位作者 张瑞岭 万为滔 胡一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1-203,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长期酒精暴露对大鼠不同脑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慢性酒精暴露1月组(E1组)和2月组(E2组),各饮酒组均设对照组(C1组、C2组),每组大鼠6只。参照文献制作实验动物模型,给慢性酒精... 目的:研究长期酒精暴露对大鼠不同脑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慢性酒精暴露1月组(E1组)和2月组(E2组),各饮酒组均设对照组(C1组、C2组),每组大鼠6只。参照文献制作实验动物模型,给慢性酒精暴露组大鼠自由饮含低浓度乙醇(体积分数为6%)的水溶液,对照组大鼠正常饮自来水。撤除酒精后6 h进行戒断症状评分,并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CA1区cofil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饮酒组大鼠撤除酒精后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在前额皮质区,E1组大鼠cofilin表达水平较C1组显著升高(P<0.05),E2组大鼠cofilin表达水平较C2组显著升高(P<0.01);在大鼠海马CA1区,E1组cofilin表达水平较C1组显著升高(P<0.05),E2组cofilin表达水平较C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酒精暴露可导致大鼠前额皮质及海马CA1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突触可塑性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下载PDF
外周输入依赖的嗅球颗粒细胞的突触结构可塑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饶小平 许智祥 +1 位作者 王莉 徐富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哺乳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系统和惊人的气味学习和记忆能力.本研究以CNGA2敲除而导致外周输入缺失的小鼠为模型,研究嗅球内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可塑性.利用特异性的突... 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哺乳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系统和惊人的气味学习和记忆能力.本研究以CNGA2敲除而导致外周输入缺失的小鼠为模型,研究嗅球内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可塑性.利用特异性的突触前和突触后标记物,发现外周输入缺失减少了突触标记蛋白突触素(synaptophysin)和抑制性突触标记蛋白桥蛋白(gephyrin)在嗅球外网状层和颗粒细胞层中的表达;兴奋性突触标记蛋白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的表达水平只在外网状层中有显著下降,而在颗粒细胞层中没有明显变化.进一步通过活体质粒电转标记嗅球颗粒细胞后发现,CNGA2敲除小鼠颗粒细胞上位于外网状层中的远端树突棘密度显著减小,而位于颗粒细胞层中的近端树突棘密度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上的树-树突触具有对外周活动依赖的结构可塑性,而轴-树突触则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可塑性 嗅球 CNGA2敲除 synaptOPHYSIN GEPHYRIN VGluT1 颗粒细胞
下载PDF
抑制性STDP突触机制对皮层网络的调节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茜 杨秋 徐桂芝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4-920,共7页
为研究抑制性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可塑性(spike-timing-dependent-plasticity,STDP)突触机制对大脑皮层网络的调节作用,构建了脑皮层神经网络的局部回路模型。通过模型观察到,在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类型突触连接的平均... 为研究抑制性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可塑性(spike-timing-dependent-plasticity,STDP)突触机制对大脑皮层网络的调节作用,构建了脑皮层神经网络的局部回路模型。通过模型观察到,在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类型突触连接的平均强度均维持稳定,保证了皮层网络自身的平稳放电;随着抑制性STDP突触规则学习率的增大,网络中神经元集群的平均放电率和同步指数均增大,兴奋性突触的整体强度减弱,抑制性突触的整体强度增强;揭示了皮层网络中兴奋性与抑制性的调节过程,有助于认识抑制性突触可塑性在皮层网络功能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DP突触机制 兴奋性突触可塑性 抑制性突触可塑性 皮层网络
下载PDF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婧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5-1488,共4页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是一种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脑内多种神经活动的调节,并被认为是一个"记忆分子",在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中发挥关键作用。C...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是一种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脑内多种神经活动的调节,并被认为是一个"记忆分子",在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中发挥关键作用。CaMKⅡ的功能正常对于大脑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必需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都与脑内CaMKⅡ的功能异常有关。该文对CaMKⅡ在突触可塑性以及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突触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抑制 学习与记忆 神经精神疾病
下载PDF
远志总皂苷对AD模型大鼠海马Ng及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燕毅男 陈伟荣 +1 位作者 崔红丽 李新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远志总皂苷(TEN)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颗粒素(Ng)以及磷酸化的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亚基(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探讨TEN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EN低... 目的观察远志总皂苷(TEN)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颗粒素(Ng)以及磷酸化的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亚基(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探讨TEN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EN低剂量治疗组(12.5mg/ml)和TEN高剂量治疗组(37.5 mg/ml),每组15只,模型组予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致衰并联合鹅膏覃氨酸(IBO)定向Meynert基底核损毁法建立AD大鼠模型,TEN低、高剂量治疗组则在造模的同时TEN灌胃治疗8w,对照组则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D-gal和IBO。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g及pCaMKⅡ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Ng及pCaMKⅡα平均吸光度值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EN治疗组两组平均吸光度值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且TEN高剂量治疗组(37.5 mg/ml)的平均吸光度值比TEN低剂量治疗组(12.5mg/ml)显著增高(P<0.01)。结论 TEN可显著升高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Ng及pCaMKⅡα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总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可塑性 神经颗粒素 磷酸化的钙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 亚基
下载PDF
单眼形觉剥夺对小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初级视皮层V1B区tLTP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俊洪 陈霞 +1 位作者 郭雅图 宋德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2-515,519,共5页
目的观察在脉冲时间依赖的刺激诱导模式下单眼形觉剥夺对小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初级视皮层V1B区长时程增强(timing long-term potentiation,t LTP)的影响及其对应诱导时间窗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在脉冲时间依赖的刺激诱导模式下单眼形觉剥夺对小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初级视皮层V1B区长时程增强(timing long-term potentiation,t LTP)的影响及其对应诱导时间窗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眼形觉剥夺组,每组14只,单眼形觉剥夺组右眼褥式缝合3 d。七氟烷麻醉后,断头、取脑,置于含体积分数95%O2和5%CO2饱和的0~4℃脑片制备液中冷却1~2 min,切取后部2/5脑组织,行400μm冠状连续切片,在脉冲时间依赖的条件刺激诱导模式下采用红外可视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正常对照组、单眼形觉剥夺组(含剥夺侧皮层、非剥夺侧皮层)视皮层V1B区脑片Ⅱ/Ⅲ层锥体神经元NMDA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EPSP)。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脑片初级视皮层V1B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元予间隔Δt=10 ms的突触前后联合刺激后EPSP反应增加,可成功诱导t LTP,但当Δt=100 ms则未能诱导t LTP[Δt=+10 ms:EPSP斜率(124.1±3.9)%;Δt=+100 ms:EPSP斜率(100.4±3.3)%;P〈0.001)。单眼形觉剥夺组小鼠剥夺侧初级视皮层分别给予Δt=10 ms、100 ms的脉冲时间依赖的条件刺激均可诱导出t LTP[Δt=+10 ms:EPSP斜率(130.8±1.7)%;Δt=+100 ms:EPSP斜率(114.7±0.3)%;P〈0.001)。单眼形觉剥夺组小鼠非剥夺侧视皮层分别给予Δt=10 ms、50 ms的脉冲时间依赖的条件刺激均可诱导出t LTP[Δt=+10 ms:EPSP斜率(129.6±1.5)%;Δt=+50 ms:EPSP斜率(120.5±0.9)%],而当Δt=100 ms时,未能成功诱导t LTP[Δt=+100 ms:EPSP斜率(101.1±0.6)%]。结论单眼形觉剥夺3 d可以改变小鼠初级视皮层V1B区兴奋性通路的脉冲时间依赖的突触可塑性。剥夺侧较非剥夺侧及正常视皮层t LTP诱导时间窗增宽,有助于从突触可塑性角度解释弱视内在神经突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形觉剥夺 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吗啡成瘾对视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2
作者 叶岚 韩太真 乔健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采用离体脑片灌流的电生理技术,观察吗啡成瘾大鼠的视皮层诱发场电位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吗啡成瘾可以明显易化视皮层诱发场电位,使出现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样变化,而且强直刺激对其... 采用离体脑片灌流的电生理技术,观察吗啡成瘾大鼠的视皮层诱发场电位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吗啡成瘾可以明显易化视皮层诱发场电位,使出现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样变化,而且强直刺激对其增长的影响不大。结果提示:成瘾性LTP与强直性LTP现象可能具有相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视皮层脑片 突触可塑性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悦琦 彭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89-1393,共5页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 MKⅡ)在调节突触可塑性、谷氨酸受体和环腺苷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等方面均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些生物学现象与抑郁症相关。文章就Ca MKⅡ在抑郁症中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突触可塑性 谷氨酸受体 环腺苷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基于αCaMKⅡ-CREB-BDNF信号通路研究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雯 钱红 +3 位作者 沈春娟 李燕军 袁海新 王健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299-306,共8页
目的:观察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海马区α钙/钙调素依赖激酶Ⅱ(αCaMK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从αCaMKⅡ-... 目的:观察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海马区α钙/钙调素依赖激酶Ⅱ(αCaMK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从αCaMKⅡ-CREB-BDNF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调心方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4只3月龄APP/PS1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调心方组、多奈哌齐组,每组18只,另设同月龄同品系18只C57/BL6雄性野生型小鼠为正常组。参照药理试验中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标准进行折算,多奈哌齐组和调心方组均按照人的等效剂量(体质量:60 kg)折算出药物剂量。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剂量10 mL/(kg·d);多奈哌齐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灌胃,剂量为0.05 mg/(kg·d),调心方组给予调心方颗粒灌胃,剂量为0.057 g/(kg·d);4组小鼠于3月龄时进行灌胃给药处理,1次/d,连续灌胃3个月。采用电生理技术在离体海马脑片上诱导4组小鼠海马CA1区LT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4组小鼠海马αCaMKⅡ、CREB、BDNF、PSD-95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B)法检测4组小鼠海马p-αCaMKⅡ、p-CREB、BDNF、PSD-9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电生理结果:在0.1~0.7 mA刺激强度下,4组小鼠海马I/O曲线斜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250 ms刺激间隔下,4组小鼠的PPF易化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0~60 min稳定期内,与模型组比较,调心方组小鼠诱导的LTP中fEPSP斜率明显提高(P<0.05)。②RT-qPC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αCaMKⅡ、CREB、BDNF和PSD-95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心方组小鼠海马αCaMKⅡ、CREB、BDNF和PSD-95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p-αCaMKⅡ、p-CREB、BDNF和PSD-95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心方组小鼠海马的p-αCaMKⅡ、p-CREB、BDNF和PSD-95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心方能够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CA1区LTP、提高PSD-95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突触可塑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海马αCaMKⅡ-CREB-BDNF信号通路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调心方 突触可塑性 学习记忆 α钙/钙调素依赖激酶Ⅱ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Ⅳ对抑郁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突触可塑性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张策 田旭升 邹伟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26-133,共8页
抑郁性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症本身密切相关的认知症状,是认知症状中最主要的类型,贯穿整个抑郁症的发病前期、急性期直至缓解期,是抑郁症核心症状之一。在抑郁症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抑郁性认知比较常见,可独立于情感症状或躯体症状之外,部... 抑郁性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症本身密切相关的认知症状,是认知症状中最主要的类型,贯穿整个抑郁症的发病前期、急性期直至缓解期,是抑郁症核心症状之一。在抑郁症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抑郁性认知比较常见,可独立于情感症状或躯体症状之外,部分患者的抑郁性认知会随着情感症状的缓解而减轻。抑郁性认知功能康复是抑郁症最终治疗的目标。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与改善抑郁性认知障碍息息相关。该文就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Ⅳ对抑郁性认知障碍的调节作用与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性认知障碍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Ⅳ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洁 王中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308,共14页
脯氨酸引导的丝/苏氨酸蛋白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是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酶家族中一个特殊成员。Cdk5不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其活化需要与神经元内广泛表达的激活因子——p35或p39相结合。正... 脯氨酸引导的丝/苏氨酸蛋白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是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酶家族中一个特殊成员。Cdk5不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其活化需要与神经元内广泛表达的激活因子——p35或p39相结合。正常情况下,Cdk5的转录及活性受到体内相关机制的严格调控。在神经系统发育及成熟阶段,Cdk5通过磷酸化细胞骨架蛋白、信号分子以及调节蛋白等众多底物蛋白的特异性丝/苏氨酸位点,在神经元的迁移分化、存活和突触的发生、信息传递、可塑性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一些病理条件下,p35的病理性剪切和Cdk5/p25的形成所导致的Cdk5活性失调及其亚细胞分布改变则促进了神经元的凋亡或死亡,参与了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HD)以及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等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综述了Cdk5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 P35 p25 突触传递 突触可塑性 神经元存活 神经元死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奖赏中枢突触可塑性在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月晗 李峰 +7 位作者 刘燕 刘洋 关静 焦莹 臧镭镭 张丽君 刘晓兰 赵雪松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即物质滥用者表现出的对药物强烈的渴求和强迫性用药倾向,是成瘾的关键原因所在,目前已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奖赏中枢的突触可塑性角度,对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病理学基础研究进展进... 目的: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即物质滥用者表现出的对药物强烈的渴求和强迫性用药倾向,是成瘾的关键原因所在,目前已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奖赏中枢的突触可塑性角度,对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病理学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 精神依赖 奖赏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AMP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与药物依赖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建华 曹君利 曾因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突触可塑性改变是形成药物依赖长期效应的病理基础,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药物依赖过程与AMPA受体有关。联系药物依赖所致的AMPA受体的变化与神经元的可塑性改变,探讨AMPA受体介导药物依赖的... 突触可塑性改变是形成药物依赖长期效应的病理基础,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药物依赖过程与AMPA受体有关。联系药物依赖所致的AMPA受体的变化与神经元的可塑性改变,探讨AMPA受体介导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可为进一步理解AMPA受体在药物依赖中的作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 AMPA受体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苯并[a]芘亚慢性染毒对大鼠海马组织突触可塑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茹 邢云朋 +2 位作者 段蕾 聂继盛 牛侨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亚慢性染毒对大鼠学习记忆及蛋白激酶C(PKC)、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钙调蛋白激酶Ⅱ(Ca MKⅡ)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 目的研究苯并[a]芘亚慢性染毒对大鼠学习记忆及蛋白激酶C(PKC)、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钙调蛋白激酶Ⅱ(Ca MKⅡ)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后4组分别予剂量为0.00、1.00、2.50和6.25 mg/kg体质量的苯并[a]芘橄榄油溶液,隔日腹腔注射染毒6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PKC、NMDAR和Ca MK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大鼠逃避潜伏期在染毒剂量与染毒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中剂量组大鼠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分别高于其余4组(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分别低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低、中剂量组NMDAR和Ca MK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PKC和Ca MKⅡ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其余4组(P<0.05),NMDAR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苯并[a]芘亚慢性染毒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可能与PKC、NMDAR及Ca MKⅡ的表达下调,进而影响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海马组织 学习记忆 突触可塑性 蛋白激酶C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钙调蛋白激酶Ⅱ 大鼠
原文传递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Alzheimer病发病及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舒蕾 周文霞 张永祥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0-583,共4页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信号转导和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以及磷酸化蛋白等。本文综述了CaMKⅡ的生化特性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及防治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CaMKⅡ作...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信号转导和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以及磷酸化蛋白等。本文综述了CaMKⅡ的生化特性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及防治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CaMKⅡ作为AD防治药物新靶点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