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贯通伤伴颈动脉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1
作者 王婷婷 周帅帅 +1 位作者 方珏 王钰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834-836,共3页
总结1例颈部贯通伤伴颈动脉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因颈部贯通伤导致大量失血、血肿压迫气道等情况,采取多学科团队协同救治,颈动脉手指压迫止血,合并脊髓损伤的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维持、预防低灌注脑梗等护理... 总结1例颈部贯通伤伴颈动脉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因颈部贯通伤导致大量失血、血肿压迫气道等情况,采取多学科团队协同救治,颈动脉手指压迫止血,合并脊髓损伤的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维持、预防低灌注脑梗等护理措施。经过紧急救治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急诊手术,术后第14天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贯通伤 脊髓损伤 急症护理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多序列MRI特征与临床
2
作者 蔡崧 崔兴宇 孟祥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序列MRI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2例SDAVF患者进行多序列MRI检查,其中14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8例实施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以病变定性诊断及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作为评... 目的探讨多序列MRI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2例SDAVF患者进行多序列MRI检查,其中14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8例实施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以病变定性诊断及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将多序列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SDAVF患者均存在长节段脊髓病变,在矢状位可见T2WI呈“铅笔样”;18例MRI平扫在髓周可见“串珠状”、“虫蚀样”的多发流空血管影;8例MRI增强后髓周可见迂曲扩张的冠状静脉丛,脊髓内病变斑片状强化。22例经多序列MRI检查均明确显示脊髓异常血管及病变范围,3例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很好的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定位瘘口有一定的帮助。结论多序列MRI是诊断SDAVF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硬脊膜 动静脉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珍宝丸对脊髓损伤大鼠NGF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姬智 郭建光 张建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86-287,291,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大鼠应用珍宝丸后对其神经的修复再生作用,探讨珍宝丸对神经生成因子(NGF)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损伤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和治疗组,脊髓损伤后,治疗组以珍宝丸灌胃治疗。分别在3个时间点对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大鼠应用珍宝丸后对其神经的修复再生作用,探讨珍宝丸对神经生成因子(NGF)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损伤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和治疗组,脊髓损伤后,治疗组以珍宝丸灌胃治疗。分别在3个时间点对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进行BBB评分,评分完毕后再对大鼠受损脊髓行免疫组化检测,同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并作比较。结果BBB评分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NGF在治疗组的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损伤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珍宝丸对大鼠NGF的阳性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宝丸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永超 郑启新 +3 位作者 胡东 郝杰 王运涛 刘晓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67-87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BMSC条件培养液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BMSC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为B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取大鼠骨髓培养BMSC,用CD44、CD45和...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BMSC条件培养液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BMSC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为B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取大鼠骨髓培养BMSC,用CD44、CD45和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提取BMSCmRNA,RT-PCR检测BDNF和NGF表达,ELISA检测BMSC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含量。原代取材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10d后用不同比例的BMSC条件培养液培养24h,热休克诱导神经元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率。结果:BMSC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44(+)、CD45(-)和CD71(+)。BMSC表达BDNF和NGFmRNA,BMSC培养液中含有BDNF和NGF,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含量增加。BMSC条件培养液可以减少热休克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比率,并且BMSC条件培养液含量高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结论:BMSC表达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GF,对损伤脊髓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 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车晓明 徐启武 +2 位作者 鲍伟民 杨非 顾士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脊髓肿瘤(髓外264例,髓内157例)病人的手术入路、操作方法和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率88.6%(髓外91.7%,髓内83.4%),神经功能保留率(改善+不变)91.0%(髓外96.6%,髓内81.5%)。结...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脊髓肿瘤(髓外264例,髓内157例)病人的手术入路、操作方法和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率88.6%(髓外91.7%,髓内83.4%),神经功能保留率(改善+不变)91.0%(髓外96.6%,髓内81.5%)。结论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切除要遵循不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神经功能 医源性损伤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Cobb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比较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延辉 刘亚欧 +4 位作者 李坤成 杜祥颖 高艳 曹丽珍 刘佳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895-898,共4页
目的:分析Cobb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影像学方法比较。方法: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瘫痪,查体主要见下肢肌力减退和皮肤血管瘤。4例均行64排螺旋CT和DSA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CT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相应节段的... 目的:分析Cobb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影像学方法比较。方法: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瘫痪,查体主要见下肢肌力减退和皮肤血管瘤。4例均行64排螺旋CT和DSA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CT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相应节段的髓内、髓外椎管内、椎旁及肌肉和皮下软组织内的血管畸形。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畸形血管团及其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并可立体观察畸形血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MRI平扫可见髓内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管内外可见大量流空信号,呈迂曲状;肌肉和皮下软组织内可见相似病灶,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DSA行选择性双侧椎动脉、甲状颈干和/或相应节段的肋间动脉及腰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节段内畸形血管团、增粗扩张的供血动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MRI能无创、准确地显示Cobb综合征髓内、椎管内外、椎体和软组织内病变的形态及范围,结合皮肤表现可对该病做出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COBB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兔脊髓压迫器的研制及其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宇星 唐文静 +3 位作者 黄海霞 王兴路 刘桂勇 孙善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可靠的脊髓压迫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兔椎骨及脊柱的形态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兔脊髓压迫器,并用以制作兔脊髓急性压迫模型。运用改良Tarlov法、TTC、HE及Nissl染...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可靠的脊髓压迫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兔椎骨及脊柱的形态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兔脊髓压迫器,并用以制作兔脊髓急性压迫模型。运用改良Tarlov法、TTC、HE及Nissl染色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受压后,兔后肢的肌力减退、行动迟缓;TTC结果显示压迫段及其相邻节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压迫后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及组织坏死;脊髓受压后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肿胀、核固缩,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等病理改变。结论①用自行设计的压迫器制作兔脊髓压迫模型具有方法简便、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②本实验制作的兔脊髓压迫模型是用于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损伤 急性压迫模型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基因修饰脊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燕青 曾园山 +2 位作者 曾湘 丁英 李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7-58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含有NT-3-SCs和TrkC-MSCs的PLGA高分子支架移植到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在术后第67天,取其大脑和脊髓进行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CI处SCs和MSCs的存活及其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并计算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结果:2个月后,可见SCI处有移植的SCs和MSCs,其中转染的外源性基因NT-3和TrkC可在移植细胞内表达。NT-3-SCs+TrkC-MSCs移植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NT-3基因修饰SCs和TrkC基因修饰M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全横断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中脑红核和脊髓背核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神经营养素-3 神经营养素-3受体 脊髓损伤 大脑皮质 红核 背核
下载PDF
“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7
9
作者 田德洲 张远征 +4 位作者 董永军 强京灵 吴生贵 朱强 唐韬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16例,其中狭窄节段为3节段5例,4节段9例,5节段2例。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16例,其中狭窄节段为3节段5例,4节段9例,5节段2例。所有病例均呈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采用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后正中入路,两侧显露至小关节突外缘,用超声切骨刀离断双侧椎板根部,将椎板连同黄韧带一块从硬脊膜剥离并取下。将长度为5-7mm的“z”型双孔钛连接片用钛钉固定在椎板断端及侧块上,使椎板架高3~5mm。椎管扩大的范围应跨越狭窄部位上下各一个节段,这样就防止脊髓在扩大节段处形成的“弯折”。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复查颈椎CT椎管扩大前后径约3~5mm。复查MRI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受压明显改善,术后JOA(日本矫形学会)评分提高2-5分,改善率大于60%。结论“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式避免了单开门或双开门术式门轴侧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且可使肌肉重新获得附着点,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它可保持颈椎运动的正常生理功能。对发育性椎管狭窄,或伴有不同成度的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病变累及3个以上节段的病例是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型术 治疗 颈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症
下载PDF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岳滢滢 刘松林 +3 位作者 邢颖 李明珠 李家庚 程方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251-3258,共8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作用中的5-HT调节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疏...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作用中的5-HT调节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 wk.在第3周,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0.36mg/(kg·d)、20、10 g/(kg·d)体质量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5-H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延髓组织5-HT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下降(3314.46±757.47 vs10050.01±472.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脊髓与胃黏膜组织5-HT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上升(7014.51±628.93 vs 4135.62±148.01、4400.12±315.78vs 3614.59±210.5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 wk后,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和百优解组大鼠延髓中5-H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9556.06±406.73 vs 3314.46±757.47、7800.91±264.37 vs 3314.46±757.47、9770.94±339.23 v s 3314.46±757.4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与胃黏膜中5-H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4487.24±160.55 vs 7014.51±628.93、5667.02±294.84 v s 7014.51±628.93、4908.46±129.58 v s 7014.51±628.93、3736.45±242.36 v s 4400.12±315.78、3978.35±355.96 v s 4400.12±315.78、3826.96±474.88 vs 4400.12±315.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与百优解组延髓中5-H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疏肝和胃汤大剂量降低脊髓与胃黏膜中5-HT含量的作用较百优解更为明显(4487.24±160.55 vs 4908.46±129.58、3736.45±242.36vs 3826.96±47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延髓中5-HT的表达,降低脊髓与胃黏膜中5-HT的表达,双向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5-HT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延髓 脊髓 胃黏膜 疏肝和胃汤 5-羟色胺
下载PDF
鞘内注射GABA转运体-1抑制剂NO-711对CCI大鼠脊髓背角pER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轶聪 李悦 +2 位作者 付宝军 刘芳 李恩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转运体-1(GAT-1)抑制剂NO-711对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NO-711在脊髓水平抗痛敏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6只,随机均分为六...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转运体-1(GAT-1)抑制剂NO-711对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NO-711在脊髓水平抗痛敏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6只,随机均分为六组(n=21):CCI+NO-711 50μg组(N50组)、CCI+NO-711 100μg组(N100组)、CCI+NO-711 200μg组(N200组)、CCI+生理盐水组(CN组)、CCI组、假手术组(S组)。CCI组和S组在术前、术后1、3、5、7、14、21 d测定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其余各组大鼠在手术前5 d先进行鞘内置管,CCI手术后5 d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NO-711或生理盐水,测定给药前、给药后30 min、1、2、4、8 h大鼠MWT、TWL及脊髓背角pERK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组MWT和TWL术后3 d后各时点较术前2 d均降低和缩短、且相应时点均低于和短于S组(P<0.01);与给药前比较,CN组大鼠各时点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O-711各剂量组大鼠给药后MWT和TWL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与CCI组和NS组比较,NO-711对脊髓背角pERK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论鞘内注射NO-711能明显抑制CCI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及脊髓背角pERK表达,提示pERK介导NO-711在脊髓水平具有抗痛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Y-氨基丁酸 神经病理痛 脊髓 PERK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桑韩飞 张英民 +3 位作者 徐礼鲜 梅其炳 程虹 巩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52-3953,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8只):即缺血组(I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假手术组(S组)。IC组夹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IPC组预先...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8只):即缺血组(I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假手术组(S组)。IC组夹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IPC组预先使脊髓缺血6min,再灌注30min后再次阻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S组除不夹闭腹主动脉外,其余处理同IC组。再灌注后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h,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及6-酮前列素(6-keto-PGF1α,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测定脊髓组织中TXB2及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IPC组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IC组。与IC组相比,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08±20)mg/L,(733±64)ng/g(P<0.05,F=27.93,132.887),而IPC组血浆和脊髓中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多,分别为(75±14)mg/L,(502±37)ng/g(P<0.05,F=13.185,64.141)。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6-keto-PGF1α分别为(1.45±0.17),(1.47±0.19),明显低于IC组(P<0.05,F=20.83,29.447)。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缺血预处理改善脊髓缺血损伤后TXA2-PGI2平衡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脊髓缺血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截瘫
下载PDF
Proteoglycans: Road Signs for Neurite Outgrowth 被引量:6
13
作者 Justin A.Beller Diane M.Snow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43-355,共13页
Proteoglyca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lay integral roles as "traffic signals" for the direction of neurite outgrowth. This attribute of proteoglycans is a major factor in regeneration of the injured central n... Proteoglyca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lay integral roles as "traffic signals" for the direction of neurite outgrowth. This attribute of proteoglycans is a major factor in regeneration of the injur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this review, the structures of proteoglycans and the evidence suggesting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response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are presented. The review further describes the methods routine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proteoglycans have on neurite outgrowth. The effects of proteoglycans on neurite outgrowth are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as there is disagreement on what component of the molecule is interacting with growing neurites and this ambiguity is chronicled in an historical context. Finally, the most recent findings suggesting possible receptors, interactions, and sulfation patterns that may be important in eliciting the effect of proteoglycans on neurite outgrowth are discussed.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teoglycan-neurite interaction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ly promoting regeneration in the iniur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GLYCOSAMINOGLYCANS protein core extracellular matrix neuronal growth cones axon outgrowth and regeneration spinalcord injury glial scar tissue culture
下载PDF
针刺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NT-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双涟 刘芬 +3 位作者 王廷华 王特为 柯青 袁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观察NT-4在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 目的观察NT-4在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7d组与14d组、针刺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后7d组与14d组。动物处死后,取L6背根节及L3、L5、L6节段脊髓,用兔抗NT-4(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针刺备用根7d组,针刺侧DRG内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和术后7d组减少(P<0.05),较相应非针刺侧多(P<0.05);针刺14d组,针刺侧DRG阳性神经元数比针刺7d组术后14d和同组非针刺侧增高(P<0.05),且恢复至正常水平。针刺7d,针刺侧脊髓L6板层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d组及正常组增加(P<0.01)。针刺14d时,L5、L6板层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及术后14d组相应节段均增加(P<0.01)。针刺后L3背核NT-4阳性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P>0.05)。L5板层NT-4阳性神经元在针刺后14d时比针刺后7d时增多(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针刺备用背根对非针刺侧DRGNT-4的表达亦有影响,提示非针刺侧背根节NT-4亦可能参与了脊髓可塑性和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去背根 针刺 免疫组化 脊髓可塑性 NT-4
下载PDF
Strategies for myelin regener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development 被引量:4
15
作者 Abhay Bhatt Lir-Wan Fan Yi P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4期1347-1350,共4页
Myelin regeneration is indispensab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isorders such as multiple sclerosis (M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SCI), because it is not only esse... Myelin regeneration is indispensab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isorders such as multiple sclerosis (M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SCI), because it is not only essential for restoring neurophysiology, but also protects denuded axons for secondary degeneration. Understanding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myelination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myelination-specific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s remyelination shares certain common mechanisms with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knowledge from study of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contributes greatly to emerging myelin regeneration therapies, best evidenced a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human anti-Nogo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 (LINGO-1)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treat MS patients in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GODENDROCYTE MYELINATION MICROGLIA multiple sclerosis white matter damage spinalcord injury
下载PDF
Harnessing neural activity to promote repair of the damaged corticospinal system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4
16
作者 John H.Mart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As most spinal cord injuries (SCIs) are incomplet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promoting neural repair and recovery of lost motor function is to promote the connections of spared descending spinal pathways with spinal ... As most spinal cord injuries (SCIs) are incomplet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promoting neural repair and recovery of lost motor function is to promote the connections of spared descending spinal pathways with spinal motor circuits. Among the pathways,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CST) is most associated with skilled voluntary functions in humans and many animals. CST loss, whether at its origin in the motor cortex or in the white matter tracts subcortically and in the spinal cord, leads to movement impairments and paraly- sis. To restore motor function after injury will require repair of the damaged CST. In this review, I discuss how knowledge of activity-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he CST--which establishes connectional speci- ficity through axon pruning, axon outgrowth, and synaptic competition among CST terminals--informed a novel activity-based therapy for promoting sprouting of spared CST axons after injur in mature animals. This therapy, which comprises motor cortex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ith and without concurrent trans-spi- n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gray matter axon length of spared CST axons in the rat spinal cord and, after a pyramidal tract lesion, restoration of skilled locomotor movements. I discuss how this approach is now being applied to a C4 contusion rat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icospinal tract motor cortex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pin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spinalcord injury brain injury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树章 蒋涛 任先军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NT-3组),假手术组(n=5);用改良Allen&...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NT-3组),假手术组(n=5);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SD大鼠制作大鼠T8全瘫模型,实验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lμ含NT-3 200n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致伤,不给药。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24h,3d,7d、14d行BBB评分和MEP检查。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在24h、3d、7d、14d较对照组BBB评分分值提高[0.22±0.43/0.70±0.48(P<0.05);3.2±2.39/8.01±2.05;9.30±1.49/14.32±2.11;12.80±0.92/18.40±1.08(P<0.01)],②实验组MEP的N1波潜伏期在24h、3d、7d、14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80.90±7.49/49.9±2.44(P<0.01);54.05±8.52/40.55±4.72(P<0.05);43.10±1.53/33.65±2.78(P<0.01);38.45±3.98/22.25±2.84(P<0.01)]。结论神经营养素3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对大鼠脊髓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3 脊髓损伤 BBB评分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甲氨蝶呤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思 顾兵 +2 位作者 李华南 王烁宇 张水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连有PinPoint TM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伤后30min,治疗组皮下注射...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连有PinPoint TM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伤后30min,治疗组皮下注射MTX(0.5mg/kg,按体质量计),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6、12、24、48、72h进行动物采血和组织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含量以及损伤组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和蛋白羰基(protein carbonyl)的含量。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血浆中3-NT的含量以及组织中AOPP和蛋白羰基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72h,治疗组血浆中3-N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h,治疗组组织中AOP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中蛋白羰基的含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X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脊髓挫伤 急性期 3-硝基酪氨酸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蛋白羰基
下载PDF
BDA示踪观察脊髓胸腰段损伤后不同时间段膀胱排尿神经通路的改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伟东 双卫兵 +1 位作者 孟称心 程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19,共5页
目的应用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背侧胸腰段脊髓损伤(SCI)后不同时间段膀胱排尿神经通路改变的差异。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1 d组、3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8只,SCI组10只... 目的应用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背侧胸腰段脊髓损伤(SCI)后不同时间段膀胱排尿神经通路改变的差异。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1 d组、3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8只,SCI组10只)。使用标准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实验装置制备背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损伤部位定于T10-L1水平,对照组大鼠仅咬除棘突和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制备后分别于1 d、3 d、7 d、14 d、21 d给予对照组及SCI组大鼠膀胱壁注射BDA。注射2周后取材,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大鼠脊髓切片中BDA阳性神经元。结果BDA阳性神经元经免疫组化学方法显色后呈椋褐色。SCI 1 d、3 d、7 d、14 d、21 d各组脊髓T10-L1平面的阳性神经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SCI 14 d、21 d组较SCI 3 d、7 d组阳性神经细胞数又有所增加。结论大鼠背侧胸腰段脊髓损伤后支配排尿的神经通路受损,在损伤早期呈现出损伤进行性加重趋势,至损伤后1周左右脊髓神经细胞出现修复,神经通路可有部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生物素葡聚糖胺 动物模型 脊髓神经细胞
下载PDF
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耀德 洪秀华 +3 位作者 刘鲜林 康朝胜 何宇红 陈运文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ABC法研究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SP-LI)超微结构定位。发现:SP-LI出现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核周体内游离型及结合型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外膜以及高尔基复合体浓缩大泡,并且还出现于中小型树突的核糖...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ABC法研究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SP-LI)超微结构定位。发现:SP-LI出现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核周体内游离型及结合型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外膜以及高尔基复合体浓缩大泡,并且还出现于中小型树突的核糖体、微管和线粒体外膜。在阳性树突棘内通常可发现标记的大颗粒囊泡(LGVs)与质膜融合。在神经网内还检测到大量阳性标记的轴突终末。终末内若干LGV聚集成团,远离突触活性区和轴膜融合。上述发现提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既是胆碱能又是P物质能。同时发现,在前角运动元区也存在含P物质LGV的胞吐现象。本研究在方法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修改。结果证明,修改后的方法既能保存细胞的膜结构完整性又保持了抗原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P物质 脊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