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raction Position in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Based on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s 被引量:1
1
作者 Lawrence K. F. Wong Zhiwei Luo Nobuyuki Kurusu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5期243-256,共14页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simulation model that evaluates two types of the traction positions, namely the sitting position and the inclined position. An anatomically correct h...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simulation model that evaluates two types of the traction positions, namely the sitting position and the inclined position. An anatomically correct human skeleton model and two mechanical traction device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in simulations using a physics engine.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separations were measured at both positions with a series of traction forces (60N to 200N) and traction angles (10&deg;? to 40&deg;?).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sitting position caused the subject to lean forward and as a result led to excessive anterior compression when traction angle is over 20 degrees. The inclined position creates greater intervertebral separations on both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ides than the sitting positio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inclined position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intervertebral separation than the sitting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spine traction POSITION DYNAMIC Simulation
下载PDF
Experiment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Cervical Tractions in Inclined and Sitting Positions
2
作者 Lawrence K. F. Wong Zhiwei Luo +1 位作者 Nobuyuki Kurusu Keiji Fujino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7年第3期83-97,共15页
This study aims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a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simulation model by comparing the intervertebral separations of six asymptomatic male adults when traction was applied to their cervical spines. ... This study aims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a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simulation model by comparing the intervertebral separations of six asymptomatic male adults when traction was applied to their cervical spines. The subjects were tested on two mechanical traction devices, representing the inclined and sitting positions. A total of 55 radiographic images of their cervical spines were taken before and during traction. The resul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ervertebral space changes in the inclined position but the changes in the sitting positio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observed changes of the cervical spine were used to adjust parameters of the traction therapy model, which contains a human model with cervical spine built with springs and dampers and two traction devices in inclined and sitting positions. A series of traction forces and traction angles were applied to the model to simulate the actual parameter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new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wo traction position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inclined position creates greater intervertebral separations on the posterior sides. Differences in separations due to age were not observed in both positions. The result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inclined position provides better control in positioning the separations at different spinal segments than the sitting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spine POSTURE Dynamic Simulation
下载PDF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崇波 施娜娜 赵梓楠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江苏省宿迁安颐老年病医院收治的121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江苏省宿迁安颐老年病医院收治的121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简易生活质量评分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治疗10 d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2%,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3,P<0.05)。研究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可以提高LDH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针灸 推拿 牵引 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灸推拿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晓 王佳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行针灸、推拿与颈椎牵引共治对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确诊的6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行针灸、推拿与颈椎牵引共治对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确诊的6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条件下增加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肩部疼痛状况、颈椎功能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肩部疼痛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Cervical Spine Dysfunction Index Scale,NDI)得分低于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结论针灸推拿联合颈椎牵引疗法可更有效缓解CSR患者的中医证候,减轻肩部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颈椎功能恢复,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推拿 颈椎牵引 肩部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曾美灵 汪军华 +3 位作者 王浩 周雄 周彬 金瑛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67-870,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牵引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牵引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疼痛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温针灸 牵引 寒湿痹阻 颈椎功能 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中频电刺激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月 周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61-63,6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31)采用牵引加推拿治疗,观察组(n=31)...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31)采用牵引加推拿治疗,观察组(n=31)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中频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颈椎功能、疼痛程度、活动度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疼痛数字评分分别为(15.58±3.16)分、(1.76±0.54)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颈椎左右屈及左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8.51±2.32)cm/s、(41.63±2.11)cm/s,均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颈椎功能与活动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电针 中频电刺激 牵引 推拿 颈椎功能
下载PDF
中频治疗仪联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吴海宝 安增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和牵引疗法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57)。...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和牵引疗法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频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腰屈曲范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腰屈曲范围均大于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屈曲范围大于对照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列腺素E_(2)(PGE_(2))、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ɑ、PGE_(2)、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中频治疗仪和物理牵引联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疼痛缓解,提升腰椎功能和活动度,减轻无菌性炎症刺激,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 中频治疗仪 牵引疗法 腰椎功能 腰椎疼痛
下载PDF
牵引、针刺联合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颈椎疼痛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才仁措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牵引、针刺联合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颈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牵引、针刺联合推拿综合治疗,评... 目的:研究牵引、针刺联合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颈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牵引、针刺联合推拿综合治疗,评估2组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活动度、疼痛分级指数(PRI)、症状评分,且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VAS评分、颈椎活动度和PRI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和PR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颈椎活动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和PR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颈肩部疼痛、眩晕、恶心呕吐和肢体麻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颈肩部疼痛、眩晕、恶心呕吐和肢体麻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颈肩部疼痛、眩晕、恶心呕吐和肢体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针刺联合推拿疗法对颈椎病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减轻颈椎疼痛和各项症状,且能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针刺 推拿 颈椎病 炎性反应 颈椎疼痛
下载PDF
正常与脱位2种牵引状态下山羊颈椎蠕变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科 陈仲 +3 位作者 陈远明 段扬 温永福 靳安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建立正常和脱位2种牵引状态下山羊颈椎蠕变模型,并比较其蠕变差异。方法 16头健康山羊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颈椎牵引)和脱位组(人为制作颈椎脱位状态下牵引),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固定山羊,在1 h内每隔30 s测量1次各组在5、10、15、20、2... 目的建立正常和脱位2种牵引状态下山羊颈椎蠕变模型,并比较其蠕变差异。方法 16头健康山羊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颈椎牵引)和脱位组(人为制作颈椎脱位状态下牵引),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固定山羊,在1 h内每隔30 s测量1次各组在5、10、15、20、25、30 kg重量牵引时的颈椎相对轴向位移,然后作牵引重量-时间-位移关系图,最后比较两组各个牵引重量下位移的组间差异。结果在1 h内,随着牵引重量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正常组和脱位组的快速弹性蠕变的时间范围分别为7~28 min和3~13 min,继之出现缓慢的蠕变,但脱位组蠕变持续时间长,最后进入稳态蠕变期。脱位组在各个牵引重量下相对轴向位移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牵引重量15 kg外,其余牵引重量下两组相对应变振幅(减去增加牵引重量前的基数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量持续牵引下,正常组的相对应变振幅依次递减,而脱位组先减少再增加然后再减少。结论该牵引装置可获得有效可靠的山羊颈椎蠕变模型。与正常状态比较,山羊颈椎脱位状态蠕变量更大,但更容易过度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牵引 山羊 蠕变 模型
下载PDF
颈椎牵引的一般性原则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国生 顾志华 +2 位作者 张勇 周彦萍 李华 《中医正骨》 1999年第9期8-9,共2页
为给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生物力学观点出发,通过应力对颈椎病致病机理的研究,探讨了颈椎压力的产生及其规律,并对颈椎牵引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颈椎牵引的作用,一是克服头部重力;二是减轻或消除颈部肌群对... 为给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生物力学观点出发,通过应力对颈椎病致病机理的研究,探讨了颈椎压力的产生及其规律,并对颈椎牵引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颈椎牵引的作用,一是克服头部重力;二是减轻或消除颈部肌群对椎体的残余压力;三是牵引塑型。还通过建立头颈系统力学模型,引入塑型力 Fp 和塑型系数 K 的概念,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颈椎牵引应遵循的一般治疗原则。即牵引力线的正确位置、最佳牵引力值及牵引力的最佳方向。以上三条也称作“颈椎牵引力三要素”。为颈椎病牵引治疗及有关医疗器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牵引术 生物力学 塑型系数 实验
下载PDF
悬吊牵引预矫形手术融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颈椎严重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立 孙宇 +3 位作者 李锋 潘胜发 吴奉梁 孔清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悬吊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融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颈椎严重角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4例青少年严重颈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颈椎后凸角45°~125°,平均85.3°;所有病例均先行... 目的:探讨颈椎悬吊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融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颈椎严重角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4例青少年严重颈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颈椎后凸角45°~125°,平均85.3°;所有病例均先行颈椎悬吊牵引7~21d,再行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结果:在颈椎悬吊牵引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悬吊牵引预矫形度数平均为66.7°,预矫形率平均68%;手术后矫形至平均后凸17°,平均矫形度数68.3°,平均矫形率80%。悬吊牵引对总矫形效果的贡献率为86%;手术矫形角度平均为-3°,手术矫形率为-2%,手术对总矫形效果的贡献率为-4%;颈椎自身活动度为13.3°,对总矫形效果的贡献率为18%。3例有慢性脊髓病症状者其不全瘫症状均有改善。3例在3个月 ̄1年随访时神经功能全部正常,固定融合节段的后凸角均无变化;1例失访。结论:颈椎悬吊牵引治疗过程安全、方便,患者易于耐受,结合手术融合内固定对于青少年颈椎严重角状后凸畸形有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凸畸形 悬吊牵引 矫形 手术
下载PDF
不同牵拉方式对腰椎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项嫔 都承斐 +3 位作者 赵美雅 田山 樊瑜波 王丽珍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牵拉条件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腰椎L1 ~5节段扫描,获得CT图像导入Mimics三维重建获得腰椎L1 ~5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Geomagic Studio和Hypermesh获得腰椎L1 ~5的网格模型.运用Abaqus进行...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牵拉条件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腰椎L1 ~5节段扫描,获得CT图像导入Mimics三维重建获得腰椎L1 ~5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Geomagic Studio和Hypermesh获得腰椎L1 ~5的网格模型.运用Abaqus进行不同牵拉条件下的腰椎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 头低位角度与髓核内应力有相关性,头低位角度不超过10°时,髓核内应力随摆动周期规律性变化;头低位角度大于10°时,应力呈降低趋势.摆动模式下,纤维环内环应力增加,促进椎间盘回缩.结论 牵拉治疗有助于缓解腰椎疼痛,摆动作用有助于协调牵拉作用在各方向的效果,牵拉方式结合摆动可更好地梳理和解除后部小关节紊乱.此外,患者在治疗中应选取适当的牵拉作用力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 牵拉 腰椎 有限元分析 应力
下载PDF
颈椎损伤患者行颅骨牵引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艳 陈建明 王存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533-1534,共2页
颈椎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疾病,特别是颈椎骨折伴有关节脱臼导致的脊髓损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和高位截瘫的可能。1933年Crutchfield首次使用了颅骨牵引术,1938年进行改进后沿用至今。
关键词 颈椎损伤 颅骨牵引 护理
下载PDF
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不同角度牵引条件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治华 徐新伟 +3 位作者 管文浩 黄玉锋 王晓东 苏建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牵引对腰椎间盘的影响。方法:基于医用CT图像建立人体腰椎L1~5、S1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有148943个节点,91636个单元。对模型施加320 N的牵引力,模拟人体平躺时斜向上0&#176;、5&#176;、10&#176;、15...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牵引对腰椎间盘的影响。方法:基于医用CT图像建立人体腰椎L1~5、S1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有148943个节点,91636个单元。对模型施加320 N的牵引力,模拟人体平躺时斜向上0&#176;、5&#176;、10&#176;、15&#176;、20&#176;和25&#176;牵引。结果:与其他几个牵引角度相比,当斜向上10&#176;牵引时,椎间盘L4/5伸长量最大,为2.42 mm;斜向上15&#176;牵引时,椎间盘L3/4伸长量最大,为2.44 mm;斜向上20&#176;牵引时,椎间盘L2/3伸长量最大,为2.43 mm;斜向上25&#176;牵引时,椎间盘L1/2伸长量最大,为2.46 mm。结论:通过调整牵引角度可以对病变的腰椎间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模型 牵引 椎间距 仿真
下载PDF
加热式全自动脊椎牵引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俊 周明山 +1 位作者 袁林 张黎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9期117-118,共2页
设计了一种集脊椎牵引和热疗功能为一体的加热式全自动脊椎牵引装置,能够将牵引和热疗有机结合,减少牵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损伤。本文主要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及其优越性。
关键词 加热式全自动脊椎牵引装置 脊椎牵引 热疗 控制器
下载PDF
自体倒立牵引对正常人腰椎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志兵 任普阳 +4 位作者 胡万华 李莉 郭群 耿佳 张作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17-41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自体倒立牵引对正常人腰椎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重量牵引方式,对20名健康军校学员进行脊柱牵引,测量不同角度(-15°、-30°、-45°)牵引时的腰椎长度、脉搏和血压。结果三种角度牵引后与牵引前比较,腰...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自体倒立牵引对正常人腰椎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重量牵引方式,对20名健康军校学员进行脊柱牵引,测量不同角度(-15°、-30°、-45°)牵引时的腰椎长度、脉搏和血压。结果三种角度牵引后与牵引前比较,腰椎长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15°牵引与牵引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和-45°牵引与牵引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种角度牵引之间相比腰椎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本方式牵引对收缩压和脉搏影响较小,但是可以引起舒张压的升高。结论 -30°和-45°自体倒立牵引均可以使腰椎长度明显增加,且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由于会引起舒张压的轻度升高,故该方式牵引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当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重量牵引 腰椎长度 椎间隙 腰腿痛
下载PDF
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立 孙宇 +5 位作者 张凤山 刘忠军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8-704,共7页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9~63.4岁,平均19.5±12.2岁。根据治疗方案是否行牵引预矫形分为牵引组及非牵引组。牵引组26例,其中4例为颅骨牵引,22例为颈椎平衡悬吊牵引,6例先行颈椎松解手术、而后采用牵引预矫形,最后进行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非牵引组6例,单纯采用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测量及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矫形手术(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出院前(术后2周左右)、末次随访时,以及牵引组患者牵引后(矫形手术前)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后凸节段的后凸角、JOA脊髓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32例后凸角由治疗前73.5°±26.5°矫正至术后16.6°±17.2°,最终矫正率平均(79.8±19.0)%,术后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JOA评分11.9±4.5分,术后JOA评分15.2±2.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牵引组的后凸角(77.9°±26.5°)明显大于非牵引组(54.7°±18.2°,P<0.05),但是牵引组的手术矫正率(81.7±17.9)%高于非牵引组(73.4±25.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平衡悬吊牵引的牵引预矫正率(70.3±18.7)%及手术后的最终矫正率(83.8±14.4)%与采用颅骨牵引的相应指标(52.2±21.8)%、(70.4±3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颈椎后凸畸形,采用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牵引预矫形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牵引角度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治华 许伟超 +1 位作者 徐新伟 刘博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牵引过程中不同腰椎间盘对应的最优牵引角度,为新型腰椎牵引设备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人体腰椎医用CT图像构建人体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遵循优化设计的方法,定义牵引角度为设计变量,以各节段腰椎间盘... 目的:探讨腰椎牵引过程中不同腰椎间盘对应的最优牵引角度,为新型腰椎牵引设备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人体腰椎医用CT图像构建人体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遵循优化设计的方法,定义牵引角度为设计变量,以各节段腰椎间盘伸长量最大值为目标函数,以最大许用应力为状态变量,求得牵引治疗中各节段腰椎间盘的最优牵引角度。结果与结论:腰椎间盘L5/S1、L4/L5、L3/L4、L2/L3、L1/L2对应的最优牵引角度分别为斜向上10°、15°、20°、23°和25°。该方法不仅可以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而且可以为脊柱牵引治疗系统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牵引角度
下载PDF
大计量颅骨牵引治疗颈椎绞锁脱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春光 吴志锋 +1 位作者 张震宇 喻骏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计量颅骨牵引对颈椎绞锁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56例颈椎绞锁脱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行大计量颅骨牵引进行复位,床头摄片监视复位情况,然后调整牵引计量和位置。【结果】52例复位成功,4例失败,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大计量颅骨牵引对颈椎绞锁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56例颈椎绞锁脱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行大计量颅骨牵引进行复位,床头摄片监视复位情况,然后调整牵引计量和位置。【结果】52例复位成功,4例失败,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复位后5例椎管存在压迫或颈椎不稳,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大计量颅骨牵引治疗颈椎绞锁脱位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牵引 颈椎绞锁 颈椎脱位
下载PDF
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宋红梅 谢娜 +3 位作者 张坤木 李长辉 陈彦 王和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整脊手法+牵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定表(JOA)评价...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整脊手法+牵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定表(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手法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脊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