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扫描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颜面缺损赝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邱憬 顾晓宇 +2 位作者 孙健 熊耀阳 张富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将螺旋CT扫描重建与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颜面缺损赝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颜面部颧颊联合缺损的患者进行颜面部扫描,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处理,导入三维打印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患者的颜面缺损实体模型。比较、测... 目的:将螺旋CT扫描重建与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颜面缺损赝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颜面部颧颊联合缺损的患者进行颜面部扫描,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处理,导入三维打印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患者的颜面缺损实体模型。比较、测量患者及模型的实际外形、尺寸。结果:螺旋CT扫描重建获得的颜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完整、清晰。三维模型经编辑导入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机后,成功制作出颜面缺损实体模型。该模型与患者面部形态高度相似。结论:螺旋CT扫描重建结合三维打印技术,能准确获取颜面外形信息并生成颜面缺损实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螺旋ct 快速成型 颜面缺损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情况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飞 阳明 袁云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情况。方法: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55例,经头颈部螺旋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35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248例(6...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情况。方法: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55例,经头颈部螺旋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35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248例(69.8%),动脉狭窄222例(62.5%),血管闭塞25例(7%)。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螺旋CT诊断
3
作者 郝占林 《黑龙江医学》 201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并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螺旋CT特点。结果本组7例病例临床表...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并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螺旋CT特点。结果本组7例病例临床表现均以呼吸困难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胸闷,有2例伴有反复性气胸。肺功能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示:有7例两肺均呈弥漫性的网状阴影,3例有大小不等的蜂窝状囊腔,4例伴肺气肿,2例伴有胸膜肥厚。螺旋CT平扫示:均见散在大小不等的薄壁囊腔,其壁厚1.3~2.0 mm之间,<2.0 mm部分囊腔见小血管影,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螺旋CT则能显示清楚以上的表现。结论螺旋CT能全面的显示plam特征性表现,对该病的诊断鉴别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病 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