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三维探赜
1
作者 王倩倩 李欢欢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本质属性的一致性、价值目标的契合性、教学内容的相融性。加快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培育高素质技能...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本质属性的一致性、价值目标的契合性、教学内容的相融性。加快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应有之义。在融入的过程中要把握融入的实践路径,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手段,精用教学话语,构建实践场域,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培育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高职院校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探究
2
作者 宋亚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7-139,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基于高校思政课政治属性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需要。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契合点,可以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融入大学生的青春梦想,...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基于高校思政课政治属性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需要。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契合点,可以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融入大学生的青春梦想,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将法治中国建设融入大学生的学习法治思想和提升法治素养。为使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很好地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注重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大学生 高校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原则、关键点和教学路径探析——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3
作者 刘紫琰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要尽快承担起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着力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教材“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要尽快承担起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着力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教材“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这既是思政课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从融入原则、融入关键点和融入路径三个方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析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融入 教学路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法治要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路径
4
作者 池骋 李晶晶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阐明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法治要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从内容要点、核心要求、关键要素三个层面分析了法治要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深刻的内在逻辑,从而构建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法治要义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 阐明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法治要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从内容要点、核心要求、关键要素三个层面分析了法治要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深刻的内在逻辑,从而构建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法治要义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体系、目标体系和保障体系。从加强规范性、探索渗透性与发展多样性三个维度提出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法治要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入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法治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5
作者 贾海刚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日常生活的映射载体,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具有内在契合性、现实指导性和未来引领性,可以激发青年爱国热情、增强对未来的冀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学育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日常生活的映射载体,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具有内在契合性、现实指导性和未来引领性,可以激发青年爱国热情、增强对未来的冀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学育人规律和学生思想成长规律,才能系好青年学子入学后的第一颗扣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下载PDF
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法理学解读 被引量:9
6
作者 郑华 李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实践中亟需形成一套严整有效的依法治国理论支持体系。因此,对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法理学解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实践中亟需形成一套严整有效的依法治国理论支持体系。因此,对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法理学解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价值: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方针:依法执政;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兼具治理革命和系统工程的特点,需要均衡各个治理维度,集全民之力共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体系 法治政府 法治精神 人权
下载PDF
“内圣外王”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勤耘 罗家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2-18,共7页
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即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这一核心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特征,不仅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其... 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即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这一核心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特征,不仅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源流之一,而且对我们今天重塑新的理想人格以及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 民族精神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被引量:37
8
作者 莫纪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0,2,共6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相对应的国家软实力"现代化"提出的要求。文本指出,"法治精神"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qu...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相对应的国家软实力"现代化"提出的要求。文本指出,"法治精神"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求,"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既需要完善静态的法律体系,也需要建立健全动态化的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建立符合法治原则的规则体系、公共权力配置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和基本义务体系、国家责任体系和政府责任体系以及公民的"普遍责任体系"。"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实际上要求国家治理活动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中出现的重大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治理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理论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法治精神 善治
下载PDF
民族精神培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层次性耦合规律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黄伟先 罗曼予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1,共4页
民族精神作为具有"实践精神"特性的社会意识,彰显实践教学的强烈诉求。其作为教学内容客体,经由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环节,作用于学生知、情、意相统一的多层复杂心理结构,产生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效应,构成了民族精神培育... 民族精神作为具有"实践精神"特性的社会意识,彰显实践教学的强烈诉求。其作为教学内容客体,经由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环节,作用于学生知、情、意相统一的多层复杂心理结构,产生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效应,构成了民族精神培育与实践教学的层次性耦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实践教学 耦合 规律
下载PDF
法治社会的推进与民族法治精神的培育——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阈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忠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0,共6页
每一个民族的法治文明,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性,都孕育着符合自己民族性格的法治精神,而且这种民族法治精神构成了该国家法治现代化的基础和精神内核。因此,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审视社会法治实践与民... 每一个民族的法治文明,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性,都孕育着符合自己民族性格的法治精神,而且这种民族法治精神构成了该国家法治现代化的基础和精神内核。因此,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审视社会法治实践与民族法治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建设性地阐述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来试图寻找这一生动的社会法治实践中所蕴涵的丰富"精神资源",切实培育起符合中国特色现代法治需求的民族法治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法治社会 民族法治精神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图谱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3期67-71,共5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依法而为的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为法治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意味着法治能力,相应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依法而为的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为法治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意味着法治能力,相应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现为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化。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时期,国家治理之法治图谱的描绘必然能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法治体系 法治能力 现代化
下载PDF
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晓峰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5,共7页
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提出,是基于以往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依靠权力和关系在体制内封闭进行,缺少法制的刚性约束,导致不断反复。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使破解这一难题有了突破口,即政府职能转变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 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提出,是基于以往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依靠权力和关系在体制内封闭进行,缺少法制的刚性约束,导致不断反复。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使破解这一难题有了突破口,即政府职能转变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纳入国家治理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法律规范体系,合理规范权力运行,建设善治意义上的治理服务型法治政府,以更好地体现现代国家治理所内蕴的现代法治精神,加速向现代国家转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依法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体现制度的正义和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转变政府职能 国家治理现代化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依法治理 治理服务型法治政府 现代法治精神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周叶中 闫纪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6,共12页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从形成论、实践论和效能论三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形成论是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形成的内...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从形成论、实践论和效能论三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形成论是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形成的内在动因、过程特点和关键条件的分析;实践论是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实践模式的总结,即坚持政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相统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相统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效能论是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效能的规律性认识,即制度现代化的共性特征与中国特色有机统一、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有机统一、党的自我革命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统一,是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发挥效能的基本前提、核心要求和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 党内法规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依规治党 制度治党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墨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的积极影响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峰 张建华 +1 位作者 张健 李婷文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69-73,共5页
《墨子》一书内容驳杂且思想深邃,墨家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武术这一文化载体来阐释墨子思想,有益于现代人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墨家文化的精髓,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促进墨家文... 《墨子》一书内容驳杂且思想深邃,墨家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武术这一文化载体来阐释墨子思想,有益于现代人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墨家文化的精髓,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促进墨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研究立足文献,运用比较学、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进行哲学思辨。以墨家军事思想与处事哲学观照中华武术技击文化与武术身德,希冀实现武术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的提升。与此同时,墨家尚武精神、德法兼治理念与“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原则在学校体育发展、社会治理促进方面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具有促进社会治理、实现价值引领和推动国家进步等多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思想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文化 尚武精神 德法兼治 修身立德 重诺崇信
下载PDF
以宪法修改为契机全面推进依宪治国 被引量:9
15
作者 莫纪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5,共11页
在详细介绍了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工作的全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次修宪相对于现行宪法前四次修改所具有的特征,指出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早于党的十九大启动,同时在宪法修改过程中结合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并把党的... 在详细介绍了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工作的全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次修宪相对于现行宪法前四次修改所具有的特征,指出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早于党的十九大启动,同时在宪法修改过程中结合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并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使得党章规定的指导思想通过宪法修改转变为宪法所肯定的国家指导思想,保证了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此次宪法修改还完善了五项宪法制度,其中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和宪法实施监督制度都是原来就有的,通过这次宪法修改进一步加以完善;宪法宣誓制度、国家监察制度和设区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制度是通过宪法修改在宪法中新增设的制度。通过上述修改使得现行宪法能够始终与执政党的大政方针保持价值理念和制度逻辑上的一致性,确保宪法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充分体现了现行宪法与时俱进的品格。最后,分析了此次宪法修改所体现的执政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决心、信心和行动力,指出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强调了宪法的规范指引作用,弘扬了宪法权威,有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法治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为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宪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改 宪法修正案 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宪法原则 宪法规范 依宪治国
下载PDF
论法治视角下党章的修改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春业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1期15-26,共12页
随着相关党内法规条例的完善和党章修改惯例的形成,党章修改逐步走上了法治化轨道。二十大党章修改法治化特点体现在参与机关的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修改过程民主化程序的日渐成熟,修改内容的日趋稳定等,并及时将党的十九大以来最新成果... 随着相关党内法规条例的完善和党章修改惯例的形成,党章修改逐步走上了法治化轨道。二十大党章修改法治化特点体现在参与机关的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修改过程民主化程序的日渐成熟,修改内容的日趋稳定等,并及时将党的十九大以来最新成果和二十大精神融入党章。修订后的二十大党章承载着重要使命,加强党章的有力实施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修改 二十大精神 法治化轨道
下载PDF
论我国实现法治之路径——民族精神的法律本体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艳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2期53-57,共5页
我国大量借鉴和移植了西方的法律,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国法律体系。但中国法治远未实现,其原因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严重抑制了法治文化之形成。为此,本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借鉴萨维尼的法律本体论——民族精神,提出改革中... 我国大量借鉴和移植了西方的法律,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国法律体系。但中国法治远未实现,其原因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严重抑制了法治文化之形成。为此,本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借鉴萨维尼的法律本体论——民族精神,提出改革中国宗法制的法律本体,构建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法律本体论,是实现中国法治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宗法制 萨维尼 法律本体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民法精神对法治公安建设的指导--兼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素梅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与“以人为本”的民法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公安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学习、理解和遵循“以人为本”的民法精神,就是对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民法精神指导法治公安的建设,是推动公安治理结构和治理...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与“以人为本”的民法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公安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学习、理解和遵循“以人为本”的民法精神,就是对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民法精神指导法治公安的建设,是推动公安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现代化,维护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础。法治公安精神意味着树立“服务人民”的执法理念,构建完善的公安法治体系,以便民、利民精神指导立法和执法,以群众的利益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精神 法治公安建设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论
19
作者 张玉琳 姜玉梅 《宿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法治精神是人民群众战胜邪恶、维护正义的守护神。高等教育的重任之一就是重点培养大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提高法治观念,熟悉法律条款,严格地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敢于拿起法律之剑治理国家,维护人民权益的法治精神,使之成为... 法治精神是人民群众战胜邪恶、维护正义的守护神。高等教育的重任之一就是重点培养大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提高法治观念,熟悉法律条款,严格地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敢于拿起法律之剑治理国家,维护人民权益的法治精神,使之成为一名自觉的继承者、实践者或捍卫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精神 培养 高等教育 重任之一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创新若干要点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生态环境尽快"美起来"。与此相适应,我国生态文明立法要"实起来",法律实施要"严起来"。在立法领域,建议将生态文明载入宪法,改革立法机制,加强生态文...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生态环境尽快"美起来"。与此相适应,我国生态文明立法要"实起来",法律实施要"严起来"。在立法领域,建议将生态文明载入宪法,改革立法机制,加强生态文明立法,尤其要强化生态文明法律责任制度;立法机关还要尽快组织清理现有环境法律法规,消除某些地方"立法放水"的现象。同时,要强化环保督察制度,改进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确保生态文明法律实施到位。要严格环境司法,支持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得到全面落实。要创新全民守法制度,增强人民群众遵守生态文明法律的内生动力。要完善党内法规,探索运用党内法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生态文明 法治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