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1
作者 Pan Kun Zheng Wenshu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8-225,共8页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 Farmers’subjectivity spir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and ethical spiri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 standard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asily reveals that the subjectivity spirit of farmer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e spirit of extensive equality of participation,the spirit of complete standardization of procedures,and the spirit of seeking benefits for people as a result.However,the current work 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hidden worries about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dilemma,which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e key way o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cultivate the farmers’subjectivity culture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TPA) FARMER subjectivity spirit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和现实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军 耶旭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唯物史观,是指无产阶级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主动创造历史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重大历史关头表现得更为鲜明,其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的论述使用了“历史主动性”“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唯物史观,是指无产阶级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主动创造历史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重大历史关头表现得更为鲜明,其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的论述使用了“历史主动性”“主动精神”“历史首创精神”等核心概念。围绕这些核心概念,马克思、恩格斯以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为主体展开了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其内涵主要包括主动斗争精神、主动创造精神和主动引领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有助于在新征程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激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主动精神 主观能动性 无产阶级政党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教师发展的德性存在、构成与实践
3
作者 石双华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教师德性是教师发展内在、自主的驱动力量,是教师得以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逻辑起点。这一德性存在根植于关系视域,以教师的社会性存在为基础,呈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具有时代性的德性知识、审辩性的德性能... 教师德性是教师发展内在、自主的驱动力量,是教师得以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逻辑起点。这一德性存在根植于关系视域,以教师的社会性存在为基础,呈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具有时代性的德性知识、审辩性的德性能力、超越性的德性信仰。只有在人自觉、对象性的活动中,综合性的德性品格才会生成,因此还要关注教师发展的德性实践,了解教师生活活动样态中内在善的生成与外在善的实现。只有在哲学视域下建构起对教师德性的存在、构成和实践的整体逻辑认知,才能促进教师发展的自主和持续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师德性 主体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文明观视阈下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培军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一元、一统、一体、一家,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话语,1911年开始出现君民一体、上下一体的现代多元共和转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史不仅要前置于成文史,更要前置于文明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文明观的... 一元、一统、一体、一家,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话语,1911年开始出现君民一体、上下一体的现代多元共和转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史不仅要前置于成文史,更要前置于文明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文明观的基本认识,体现了文明包含于文化中,且为其最高形式的基本理念,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论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罗荣渠先生对人类文明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元多线历史观”基础上的,形成了现代化研究的“罗荣渠路径”,有助于文化文明时空坐标的建立。四海一家的传统话语就是内地与边疆各族济济一堂。作为现代化范式的中国应用,笔者倡导边疆与内地“主辅线现代化”的中华文明观,有助于揭示中华文化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现代发展的内在关系,有助于说明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的主体性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范式 文化文明观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 现代文明 主体性精神
下载PDF
具身理论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5
作者 王洁 吕冰海 王志强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工匠精神的培养助力国家振兴,作为教育场域中职业精神养成主阵地的高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教育工作者从多角度切入,研究和实践成果颇丰,但培养现状中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离身化”“狭义情境化”以及“强制性及形式化”等身心分离问题... 工匠精神的培养助力国家振兴,作为教育场域中职业精神养成主阵地的高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教育工作者从多角度切入,研究和实践成果颇丰,但培养现状中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离身化”“狭义情境化”以及“强制性及形式化”等身心分离问题。剖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身心分离的现象及其根源,基于具身理论,从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和交互性角度,探索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从学校、专业与师生层面创设工匠精神情境,在日常教学、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以及竞赛中开展学生的具身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经由模式、主体与场所保障师生与情境之间显著正向的有效交互,为高职院校提升工匠精神培养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理论 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学生主体
下载PDF
“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理论再探——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论”的文化政治
6
作者 王晓平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主观战斗精神”指导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但若从文化政治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一重要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一文学主张包含了一个文化政治议程。胡风认为当时中国...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主观战斗精神”指导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但若从文化政治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一重要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一文学主张包含了一个文化政治议程。胡风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市民阶级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由其领导时代的前进方向;“革命的市民阶级”所开创的“五四”新文学的“革命传统”应该成为“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讨论反映了左翼内部不同派别文化主张的显著差异,也显示了当时的文化场域里的各方的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主观战斗精神 现实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文化政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演进过程人的主体性精神
7
作者 张新吾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主体性精神实质是人对生存和发展限制超越的表现,即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超越限制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中所彰显出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为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前提与可能,同时快速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等不断向人提出新挑战,积极... 主体性精神实质是人对生存和发展限制超越的表现,即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超越限制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中所彰显出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为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前提与可能,同时快速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等不断向人提出新挑战,积极应对束缚自身发展的受限制问题实现超越,是人提升与发展自身应有的向度,同时,人发扬主体性精神攻坚克难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步伐。从主体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理解人的主体性精神及其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关系,有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人的精神动力本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主体性精神 超越
下载PDF
场所精神视域下的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8
作者 巩玲慧 王佳玉 谭杰 《工业设计》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作为在课堂以外进行多样化学习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提供非正式学习的地方,而且是学生思想交流的地方。场所精神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关注于校园文化、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来优化非正式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作为在课堂以外进行多样化学习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提供非正式学习的地方,而且是学生思想交流的地方。场所精神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关注于校园文化、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来优化非正式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归属感,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文章从场所精神的功能性和精神性出发,探讨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进而形成有效设计。文章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场所精神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学习成果有着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进行设计实践。以期创造出具有典型性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非正式学习空间 主体性 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
下载PDF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路径转换及其内在逻辑——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例
9
作者 潘同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进入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发生了路径转换。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过程中,宏大叙事与细小叙事之间的紧张状态得到有效缓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主体超出主流媒体的范围而日益多样,叙事内容聚焦日常工作与基层故事,叙事角度选取平凡人... 进入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发生了路径转换。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过程中,宏大叙事与细小叙事之间的紧张状态得到有效缓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主体超出主流媒体的范围而日益多样,叙事内容聚焦日常工作与基层故事,叙事角度选取平凡人物与普通职工,叙事形式侧重年轻态的图像叙事,叙事传播采用寓引导于服务的基本策略。新的叙事路径的实质是特定议程下的多主体叙事,这种叙事可以实现宏大叙事与细小叙事的辩证统一,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自我更新与自我优化,它既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实施全面领导的微观呈现,又是主流意识形态叙事适应自媒体空间传播规律的现实表征。在后疫情时代,要深刻总结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成功经验,继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主流意识形态 特定议程 多主体叙事 伟大抗疫精神 宣传思想工作
下载PDF
主观社会地位对制造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影响:基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永跃 窦笑宇 李炳耀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155,共11页
以制造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构建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工匠精神的双路径模型,检验心理所有权与和谐式工作激情在主观社会地位与工匠精神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关怀型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收集的538份有效数据进... 以制造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构建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工匠精神的双路径模型,检验心理所有权与和谐式工作激情在主观社会地位与工匠精神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关怀型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收集的538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主观社会地位对制造业工人工匠精神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心理所有权与和谐式工作激情在主观社会地位对工匠精神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关怀型伦理氛围在心理所有权、和谐式工作激情与工匠精神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主观社会地位对制造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双路径影响机制,丰富了工匠精神的前因变量研究,并为培育制造业工人工匠精神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社会地位 工匠精神 心理所有权 和谐式工作激情 关怀型伦理氛围
下载PDF
李白诗“人”意象的文化内涵与天人合一的境界
11
作者 王素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李白诗歌使用了大量“人”意象,构成了其区别于别家诗歌的重要特点。这些“人”意象是其哲思和诗意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他用诗的语言展示了对儒释道三个文化层面兼容的认识,同时展现了自己儒释道兼容认知的思想感情,... 李白诗歌使用了大量“人”意象,构成了其区别于别家诗歌的重要特点。这些“人”意象是其哲思和诗意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他用诗的语言展示了对儒释道三个文化层面兼容的认识,同时展现了自己儒释道兼容认知的思想感情,且将这种情感认知内化为个体主体精神,并在更高范畴上与中国哲学的知情意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以力求实现情感与意志的超越,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人意象 主体精神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雷锋精神传播的数字技术化探析
12
作者 徐姗姗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7-73,87,共8页
算法技术、元宇宙、智能可视化技术与传播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传播由被动变为算法主动、由虚拟经验学习变为虚实结合的主体参与、由抽象变为具象化的转变。雷锋精神的数字技术化是主流思想现代化传播的一项创举,数字技术与雷锋精神的理论... 算法技术、元宇宙、智能可视化技术与传播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传播由被动变为算法主动、由虚拟经验学习变为虚实结合的主体参与、由抽象变为具象化的转变。雷锋精神的数字技术化是主流思想现代化传播的一项创举,数字技术与雷锋精神的理论创新和对外传播构成内在逻辑耦合,展现出构建个体发展的历史自信、弘扬英雄模范的历史主动转化、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历史主体的历史自觉、拓展雷锋精神大历史观的历史视野的重大价值。针对数字技术赋能雷锋精神面临的信息茧房问题、技术越界问题、主流意识问题、智能融合问题,从强化数据使用管理、完善技术规制、增强主流思想引领、推动全面统筹方面实现赋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雷锋精神 主客体关系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时代新人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雅楠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概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需要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发挥主体能动性,在历史潮流中敢于拼搏斗争。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实现中...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概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需要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发挥主体能动性,在历史潮流中敢于拼搏斗争。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志气,是“两个大局”背景下平视世界的骨气,也是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的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 时代新人 主体能动性
下载PDF
作为文化遗产的十月革命
14
作者 李可 王金宝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2期72-78,共7页
十月革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事件,争议的根源在于其被视为政治现象而非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十月革命历经百年而成为文化遗产。乌托邦精神建立了十月革命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相关性,创造了十月革命成为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十月... 十月革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事件,争议的根源在于其被视为政治现象而非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十月革命历经百年而成为文化遗产。乌托邦精神建立了十月革命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相关性,创造了十月革命成为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十月革命的苏联式共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学者们的知识生产,丰富了十月革命的文化内涵。围绕十月革命展开的政治实践和学术研究,则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文化遗产 乌托邦精神 文化内涵 传承主体
下载PDF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开拓“主体—精神”能动性的四个逻辑环节
15
作者 许秩嘉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0,共10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在不改变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框架的前提下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主体—精神”能动性,具体经历了四个逻辑环节:对“总体性”的追求开辟了“主体能动性”的哲学端口,对意识形态的“松绑”圈定了“主体能动性”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在不改变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框架的前提下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主体—精神”能动性,具体经历了四个逻辑环节:对“总体性”的追求开辟了“主体能动性”的哲学端口,对意识形态的“松绑”圈定了“主体能动性”的实现场域,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微观统治力批判呼唤着“精神能动性”的生成,对“精神能动性”的革命力量兑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主体—精神”能动性生成的最后环节。卢卡奇等人以回归主体性的方式去重新定义“总体性”的精神真谛,实际上是将“主体—精神”能动性僭越于客体必然性之上,默认了二者的割裂对抗,这既为多种文化心理元素融入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也迥异于“融主体性于客体必然性之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体性 精神能动性
下载PDF
重审昌耀诗歌中涵蕴的西部精神
16
作者 张定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5-82,共8页
昌耀是当代西部诗人中的明珠,他的诗歌风格刚健、气势恢宏、情感深隽、体悟独到,堪为西部乃至中国文学的模范。其诗中最为引人注目、最值得我们反复审思的是一种浑融于字里行间的“西部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主体存在价值的确证、对文学... 昌耀是当代西部诗人中的明珠,他的诗歌风格刚健、气势恢宏、情感深隽、体悟独到,堪为西部乃至中国文学的模范。其诗中最为引人注目、最值得我们反复审思的是一种浑融于字里行间的“西部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主体存在价值的确证、对文学现实功能的坚守、对民族传统美德的护持三个方面。这些精神理应受到当今诗界的重视,其对于今天的诗歌摆脱内蕴浅薄、格局狭小、格调不高的弊病应能有所助益,也能帮助中国人民增强自信,破除万难走向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西部精神 主体价值 文学功能 民族美德
下载PDF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主体自觉的四维向度
17
作者 黄莹莹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4期1-5,89,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高度的主体自觉,没有高度的主体自觉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入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自觉,必须从理论自觉、精神自觉...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高度的主体自觉,没有高度的主体自觉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入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自觉,必须从理论自觉、精神自觉、政治自觉和实践自觉四维向度来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主体自觉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主体自觉 精神 向度
下载PDF
七月诗派的“主体性”诗学论
18
作者 李春秋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0-75,共6页
“主体性”诗学理论是七月诗派提出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理论。该理论强调诗人的主观能动精神之于创作实践的重要意义,认为饱满真挚、富于力度的情感能够克服诗歌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主张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主体性”诗学理论是七月诗派提出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理论。该理论强调诗人的主观能动精神之于创作实践的重要意义,认为饱满真挚、富于力度的情感能够克服诗歌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主张写诗要用形象思维,但又拒绝“诗的形象化”,提出创作主体与客体相生相克的创作观,即主体与客体经过相互克服、相互斗争,才能完成诗歌艺术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诗派 主体性 战斗精神 情感艺术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
19
作者 解书华 李淼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2期16-21,共6页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人本性、历史性和时代性使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在党性教育中要弱化机械记忆、绝对崇拜和个人主义,强化主体意识、辩证看待和使命自觉...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人本性、历史性和时代性使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在党性教育中要弱化机械记忆、绝对崇拜和个人主义,强化主体意识、辩证看待和使命自觉,从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方面加强青年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 党性教育 高校 文化主体意识
下载PDF
沂蒙精神口述史研究的主体性构建
20
作者 刘慧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0-126,149,共8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使用口述史方法进行革命精神传播的传统。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通过对沂蒙精神的口述史研究实践,发现口述史研究过程中,访谈者与受访者的关系构建是否成功对研究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如果将访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使用口述史方法进行革命精神传播的传统。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通过对沂蒙精神的口述史研究实践,发现口述史研究过程中,访谈者与受访者的关系构建是否成功对研究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如果将访谈者与受访者的主客二元关系转变为双重主体关系,共同构建口述史料,将有利于促进口述史料的客观性,进而有利于沂蒙精神传承的主动传播,同时,亦可以构建对老兵们的主体关怀,进而更好地讲述革命故事,增强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关系 口述史 沂蒙精神 历史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