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脾肾关系探讨糖尿病肾病防治思路
1
作者 赵哲 白敏 +4 位作者 胡蓉 靳玉秋 田萌媛 陈光顺 刘臻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糖尿病肾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尿浊等范畴,其病因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以多食、多饮、多尿和体质量减少、尿浊为主要表现,病机虚实错杂。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糖尿病肾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尿浊等范畴,其病因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以多食、多饮、多尿和体质量减少、尿浊为主要表现,病机虚实错杂。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之病因病机,认为脾肾虚损、水津失制是该病发生的根本病机,多伴随脾肾两虚,或有水液代谢失常、血脉瘀滞。从健脾制水、温土制水、固本培元三个角度系统总结脾肾二脏在糖尿病临床辨治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中医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脾肾虚损 水津失制 健脾制水 固本培元
下载PDF
基于脾肺同治探讨复发性脓疱疮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2
作者 崔宏 邢冰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6期3317-3320,共4页
脓疱疮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素体娇弱、禀赋不耐,或正气相对不足,肌肤娇嫩,腠理不固,加之难以控制搔抓,皮疹更易播散,出现疾病反复发作,邪毒久羁,迁延难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脓疱疮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素体娇弱、禀赋不耐,或正气相对不足,肌肤娇嫩,腠理不固,加之难以控制搔抓,皮疹更易播散,出现疾病反复发作,邪毒久羁,迁延难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而脾为后天之本,脾肺两脏相互配合,互通互用,共同调节脏腑功能。因此可通过健脾固本,补益肺气,脾肺相协,共调脏腑,以促进疾病的恢复。故而在临证治疗脓疱疮反复发作中,特别对于儿童患者,更应时刻谨记顾护脾胃、补益肺气、脾肺同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疮 复发性脓疱疮 脾肺同治 中医儿科学
下载PDF
基于“脾肾相关”思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谷凯莹 隋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功能性便秘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艰难,便质硬或呈干球便,肛门有堵塞感为主要特点。“脾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上是协同、辅助的关系;两者先后天互根互生,联系紧密,患病以... 功能性便秘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艰难,便质硬或呈干球便,肛门有堵塞感为主要特点。“脾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上是协同、辅助的关系;两者先后天互根互生,联系紧密,患病以虚为主,病理上易相互影响、传变,临床治疗时应脾肾同求或有所偏重。易水学派重视脾胃后天、肾与命门,为治疗脾肾相关的功能性便秘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从“脾肾相关”理论思想出发,通过探讨脾肾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为功能性便秘从脾肾论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强调治脾不忘补肾、补肾注意健脾,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脾肾相关 易水学派 李东垣
下载PDF
基于气血水理论探析肠道菌群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4
作者 赵美怡 王少丽 吕文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79-1683,1688,共6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为一种慢性肝病,中医气血水理论是从气、血、水角度阐述人体病理生理变化,论述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文中从人体精微物质“气、血、水”角度探析气血水、肠道...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为一种慢性肝病,中医气血水理论是从气、血、水角度阐述人体病理生理变化,论述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文中从人体精微物质“气、血、水”角度探析气血水、肠道菌群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气血水调和、肝脾功能正常及肠道菌群动态平衡层次阐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肠道黏膜屏障等改变可促进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的病理改变,从而影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程进展,主张调节肝脾功能来调控肠道菌群,以此来达到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肝脾功能 气血水
下载PDF
从肠道微生态探讨“敦土制水”辨治慢性肾脏病的思路
5
作者 吴燕升 张先闻 王琳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194-198,共5页
探讨中医“脾”功能失调与慢性肾脏病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内在关系,阐述“脾”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机体代谢、免疫功能,从而参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医药“敦土制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现代理论依据。“敦土制水”是我... 探讨中医“脾”功能失调与慢性肾脏病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内在关系,阐述“脾”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机体代谢、免疫功能,从而参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医药“敦土制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现代理论依据。“敦土制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奠基人之一陈以平“斡旋三焦”治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在各方面深刻影响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脾肾失调”是CKD的病因之本,而脾居中焦,具有“升清”“运化”和“卫”的功能,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及其对机体代谢、免疫等作用相似,肠道菌群的组成平衡和功能稳定可视为“脾主升清”的正常状态。慢性肾脏病患者脾肾亏虚,脾不升清、土不制水,则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肠道菌群失去自我稳定状态,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引起CKD的发生发展。“敦土制水”法重在强健脾运,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肾脏病有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敦土制水 脾肾失调
下载PDF
“湿胜则濡泻”的病机内涵及其温运脾阳治则之现代机制探讨
6
作者 庄楷 郑锋玲 骆欢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21-1627,共7页
“湿胜则濡泻”出自《黄帝内经》,其不仅是对泄泻病机的阐释,也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泄泻的重要原则之一。“濡泻”病机既可源于外湿侵袭,又可来自内湿停聚,内湿与外湿合而为患,内伤脾阳,脾阳不振,而成泄泻。基于“湿胜则濡泻”脾阳不振... “湿胜则濡泻”出自《黄帝内经》,其不仅是对泄泻病机的阐释,也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泄泻的重要原则之一。“濡泻”病机既可源于外湿侵袭,又可来自内湿停聚,内湿与外湿合而为患,内伤脾阳,脾阳不振,而成泄泻。基于“湿胜则濡泻”脾阳不振、水湿停聚的病机,其治则当温运脾阳。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及相关机制研究表明,温运脾阳治则与现代医学之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苓桂术甘汤、附子理中汤等温阳健脾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等通过升阳除湿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炎症状态下的线粒体损伤有关;小建中汤、理中汤等通过运脾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有关。“湿胜则濡泻”的病机内涵及其温运脾阳治则的现代机制探索将为湿邪的病因病机、湿证的证候研究提供借鉴,并可对居于岭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潮湿气候环境下及在现代社会不良膳食结构复合影响下的泄泻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胜则濡泻 脾阳不振 水湿停聚 温运脾阳 线粒体功能 泄泻 病机
下载PDF
榆干玉蕈子实体及其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7
作者 毕钧夺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为研究榆干玉蕈(Hypsizygusulmarius)子实体粉末及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分别采用榆干玉蕈子实体粉末(高、低剂量分别为1.2、0.3g·kg^(-1))、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1.392、0.348mg·kg^(-1))、乙酸乙酯提取物(... 为研究榆干玉蕈(Hypsizygusulmarius)子实体粉末及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分别采用榆干玉蕈子实体粉末(高、低剂量分别为1.2、0.3g·kg^(-1))、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1.392、0.348mg·kg^(-1))、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3.306、0.826 mg·kg^(-1))、水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28.78、7.19 mg·kg^(-1))灌胃大黄水煎液建立的模型小鼠,测定其体质量、脾脏指数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D-木糖(D-xylose)、白蛋白(albumin,ALB)、胰脂肪酶(pancrelipase,PL)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组织显微结构,采用RT-qPCR法检测维生素D结合蛋白(D binding protein,DBP)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OCLN)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DBP和OCL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第14天,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粉末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增加。所有给药组D-xylose、IFN-γ、ALB、IL-2、IgM、PL含量均显著增加,IL-6含量显著降低。各给药高剂量组DB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所有低剂量组显著降低;粉末低剂量组、石油醚提取物高和低剂量组、水提物高和低剂量组的OCLN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各给药组DBP和OCLN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榆干玉蕈子实体及各提取物均通过免疫调节发挥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榆干玉蕈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干玉蕈 粉末 石油醚 乙酸乙酯 水提物 健脾作用
下载PDF
李延萍教授从“扶土滋水抑传舍”理论述原发性肝癌转移
8
作者 聂丹 袁静 李延萍(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所以绝大部分肝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其五年生存率不足15%。肝癌的高复发率以及高转移特性成为导致肝癌患者治疗失败、死亡的主要根源,因此...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所以绝大部分肝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其五年生存率不足15%。肝癌的高复发率以及高转移特性成为导致肝癌患者治疗失败、死亡的主要根源,因此肝癌转移的防治已然成为了临床与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目前对于肝癌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中对于控制肝癌转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模式为防治肝癌及其转移提供了新方向。李延萍教授以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为支撑,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提出肝癌转移多以脾虚及肝肾阴虚为主,脾虚贯穿肝癌发生及转移始末,在肝癌的中晚期多合并有肝肾阴虚之证。由此提出“扶土滋水抑传舍”理论,期望应用及发挥中医药特长优势,为临床防治肝癌转移、延缓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提供新的诊疗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土 肾水 传舍 原发性肝癌转移
下载PDF
倪青教授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
9
作者 周雨 张智伟 倪青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配合中医药治疗对于稳定甲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优势。倪青教授认为该病以脾肾阳虚为发病根本,阳气亏虚、水湿内停为基本病机,临床常用温阳利水法治疗该病,同时配合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佐以...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配合中医药治疗对于稳定甲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优势。倪青教授认为该病以脾肾阳虚为发病根本,阳气亏虚、水湿内停为基本病机,临床常用温阳利水法治疗该病,同时配合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佐以软坚散结、疏散邪气治其标,他结合理论和临床经验以温阳健脾利水方为基础方,灵活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经验丰富。本文将倪青教授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青 温阳健脾利水法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经验
下载PDF
从湿邪论治糖尿病前期
10
作者 于雪 吴海 +1 位作者 李秀铭 魏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0期211-215,共5页
糖尿病前期处于糖调节受损的初期阶段,其起病隐匿,病情缠绵,符合中医湿邪的致病特征。中医湿邪致病理论认为糖尿病前期的病机以脾失健运为本,湿邪内羁为标,湿邪日久,瘀血内生。临床以益气健脾治其本,运化水湿治其标,通过多种方式除湿,... 糖尿病前期处于糖调节受损的初期阶段,其起病隐匿,病情缠绵,符合中医湿邪的致病特征。中医湿邪致病理论认为糖尿病前期的病机以脾失健运为本,湿邪内羁为标,湿邪日久,瘀血内生。临床以益气健脾治其本,运化水湿治其标,通过多种方式除湿,治疗过程中注意兼顾五脏,辅以活血之品祛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湿邪 脾失健运 湿邪内羁 益气健脾 运化水湿
下载PDF
基于“脾肾同治,水土合德”浅议肾病综合征的辨治
11
作者 赵常安 袁鸿钧 +2 位作者 罗永旺 李晓娇 余兴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5期106-109,共4页
肾病综合征病情复杂、临床救治成功率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减毒增效、保护肾单位、减少并发症等优势。余兴权主任医师在30余年中医临床工作中总结了“脾肾同治,水土合德”辨治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认为脾肾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关系密切,... 肾病综合征病情复杂、临床救治成功率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减毒增效、保护肾单位、减少并发症等优势。余兴权主任医师在30余年中医临床工作中总结了“脾肾同治,水土合德”辨治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认为脾肾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关系密切,脾肾互为依赖,先天肾水为体,后天脾土为用,二者互相影响,互根互用。治疗上重在调理脾肾,通过健脾助运化,温肾助气化,以运太阴为枢纽点、温少阴为动力点,实现水土合德,临床可获良效。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同治 水土合德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探析“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智慧 张艳 +2 位作者 张楠 何晓腾 张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28-30,共3页
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范畴,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运用中医学的五行生克对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确立治法,对疾病的防治与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的发生及演变规律,治以... 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范畴,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运用中医学的五行生克对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确立治法,对疾病的防治与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的发生及演变规律,治以益心复脉、健脾补肾、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使得心、脾、肾三脏互相制衡协调,为其临床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心-脾-肾”同治 慢性心衰 血瘀 水饮
下载PDF
论何学红教授治疗虚劳水气病临证经验
13
作者 郭玲 何学红 栗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14,共4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该病优势突出,何学红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40余年,对于疾病从中医病名、病机到治疗,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认为其属郭恩绵教授提出的“虚劳水气病”范畴,并总结凝练“正虚毒蕴”的病机制...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该病优势突出,何学红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40余年,对于疾病从中医病名、病机到治疗,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认为其属郭恩绵教授提出的“虚劳水气病”范畴,并总结凝练“正虚毒蕴”的病机制论,认为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根本,尤其重视从脾入手阐释肾脏病的病机,而其标实之证责之于毒邪内蕴,其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认为毒邪贯穿于疾病始终,弥漫三焦,是迁延不愈,变证丛生的主要因素。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其基本病机,制定了“脾肾同治,排毒四法”的一体化治疗方案。方案以口服汤药参芪泄浊饮为核心以降浊毒;双白煎药浴以散浊毒;药物贴敷以祛浊毒;降氮煎剂保留灌肠疗法通腑以泄浊毒。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替代治疗前的各个时期,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学红 虚劳水气病 脾肾亏虚 毒邪内蕴 排毒四法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临床运用举隅
14
作者 李梦飞 赵曼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赵曼丽教授应用当归芍药散的临床验案举隅,分析当归芍药散的病机及方证特点,扩大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范围,拓展临床诊疗思路。方法分析当归芍药散的方药组成及证治,结合验案阐述其临床运用的症状、体征特点及病机要点。结果临... 目的通过赵曼丽教授应用当归芍药散的临床验案举隅,分析当归芍药散的病机及方证特点,扩大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范围,拓展临床诊疗思路。方法分析当归芍药散的方药组成及证治,结合验案阐述其临床运用的症状、体征特点及病机要点。结果临床病机为肝脾不调或血水互结,兼见面色萎黄或有黄褐斑、脐周压痛或有条索状物、腹主动脉搏动明显、心下部有振水音等症状或体征者皆可应用当归芍药散,疗效显著。结论抓住病机,方证结合,是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曼丽 当归芍药散 疏肝健脾法 血水同治 临证经验 医案
下载PDF
白芍治疗阴虚水肿探析
15
作者 杨泊娇 丁鹏力 徐向青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208-1212,共5页
白芍为补虚药,养血补虚之作用应用广泛,然对于白芍治疗水肿的研究甚少。为探明白芍疗水肿之功效,通过考查白芍利水源流,结合张锡纯及历代其他医家运用白芍治疗水肿的经验,阐明阴虚与水肿的内在联系,提出白芍功效以滋阴为主、利水为辅,... 白芍为补虚药,养血补虚之作用应用广泛,然对于白芍治疗水肿的研究甚少。为探明白芍疗水肿之功效,通过考查白芍利水源流,结合张锡纯及历代其他医家运用白芍治疗水肿的经验,阐明阴虚与水肿的内在联系,提出白芍功效以滋阴为主、利水为辅,通过滋补脾阴、养血柔肝、凉降泄热3个方面治疗水肿,为阴虚水肿的首选药物,并总结白芍配伍茯苓、阿胶、熟地黄、山药等药物作为常用药对,扩展了白芍的临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利水 阴虚水肿 张锡纯 脾阴
下载PDF
运用“黄元御思想”论治慢性心衰
16
作者 张涵 石贵军 +2 位作者 张崇岭 杜啸天 骆思洁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9期67-71,共5页
清代医家黄元御遵从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的理念,开创性地提出“中医圆运动观”,即以中气旋转为枢,四维升降为轴的脏腑气化理论。黄师在“水胀”“痰饮”与“奔豚”篇中提及的某些症状、病因、病机与现今的慢性心衰极其相似。... 清代医家黄元御遵从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的理念,开创性地提出“中医圆运动观”,即以中气旋转为枢,四维升降为轴的脏腑气化理论。黄师在“水胀”“痰饮”与“奔豚”篇中提及的某些症状、病因、病机与现今的慢性心衰极其相似。本文基于水寒、土湿、木郁、金壅、火败的病理基础分别提出以左路不升、右路不降致心衰的两种观点,将此两种观点进行剖析,为临床诊治慢性心衰提供新的思维模式与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心衰 左升右降 水寒土湿木郁
下载PDF
基于“脾统血”理论探析易医脐针对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刘婷婷 权春分 +4 位作者 费景兰 赵婷婷 薛建霞 孙亭亭 梁盼盼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目的:基于“脾统血”理论讨论易医脐针对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6例血瘀水停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易医脐针,1次/d,每疗程10 d,... 目的:基于“脾统血”理论讨论易医脐针对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6例血瘀水停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易医脐针,1次/d,每疗程10 d,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四项(PT、APTT、FIB、TT)、中医证候评分、超声腹水评分、腹围、体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Alb、PT、APTT、FIB、中医证候评分、超声腹水评分、腹围、体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ST、TT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易医脐针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脏功能,减少腹水量,缩小腹围,减轻腹胀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统血 易医脐针 血瘀水停 肝功能 凝血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肝胆湿热黄疸治疗思路浅析
18
作者 于华林 魏芹 +1 位作者 任娟娟 陈树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849-855,共7页
文章通过撷取临床验案六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乙型肝炎肝硬化后伴肝癌案、药物性肝损害案、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酒精性肝损害伴肝衰竭案等,逐一分析总结治疗黄疸的辨病辨证过程... 文章通过撷取临床验案六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乙型肝炎肝硬化后伴肝癌案、药物性肝损害案、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酒精性肝损害伴肝衰竭案等,逐一分析总结治疗黄疸的辨病辨证过程以及治疗用药思路;医案力求反映临床原貌,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客观反映治疗效果,并以按语形式总结治疗心得体会。纵观验案,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过量饮酒,为黄疸的常见诱发因素;病机抓住湿,治疗上利湿与健脾并举,以期“培土制水”;用药顾护脾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维护好后天之本;淡渗利湿之药,中病即止。治疗思路力求简单明了,用药精简对症,临床上期望达到执简驭繁,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肝胆湿热 培土制水 健脾利湿 茵陈蒿汤 五苓散
下载PDF
白术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利水药效物质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静 李斌 +2 位作者 孙云超 冉小库 窦德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10-2213,共4页
目的:研究白术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利水作用,阐明其药效物质。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进而腹腔水负荷,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检测模型大鼠一般状况、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TP、ALB、GAS、AQP1及水负荷指数。结果:... 目的:研究白术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利水作用,阐明其药效物质。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进而腹腔水负荷,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检测模型大鼠一般状况、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TP、ALB、GAS、AQP1及水负荷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水煎液组(WD)及其各拆分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况,降低AQP1;WD中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GAS、TP、ALB、水负荷大鼠体重下降值和6 h尿量显著增加;挥发油组(VOF)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GAS、水负荷大鼠体重下降值显著增加,而水负荷大鼠6 h总尿量显著降低;粗糖组(CPF)和石油醚组(PEF)尿D-木糖、GAS、TP、ALB显著增加;醇洗组(AEF)水负荷大鼠体重下降值显著增加;水洗组(WEF)水负荷大鼠6 h总尿量显著降低。结论:白术能改善脾虚水湿内停大鼠脾失健运状况,其健脾利水的药效物质是粗糖组分和石油醚组分,燥湿利水的药效物质是挥发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脾虚 水湿内停 药效物质
下载PDF
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健脾利水药效物质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斌 冉小库 +1 位作者 孙云超 窦德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59-1867,共9页
目的:研究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的药效物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造成动物脾虚模型,进而腹腔水负荷生理盐水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以肛温、体重、表观指标及尿液中D-木糖排出... 目的:研究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的药效物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造成动物脾虚模型,进而腹腔水负荷生理盐水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以肛温、体重、表观指标及尿液中D-木糖排出量作为大鼠脾虚造模期的评价指标。以粪便含水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通道蛋白1、胃泌素(GAS)及腹腔水负荷造成水湿內停后的大鼠体重下降率及尿量等指标,阐明茯苓健脾利水的有效组分。结果:造模期间,大鼠体重下降,而肛温无变化,故表明动物已造成脾虚。经筛选后确定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健脾利水作用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 g/kg。茯苓水煎液、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显著提高脾虚后大鼠体重。除醇洗组分外茯苓其他拆分组分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多糖组分能降低肾髓中水通道蛋白1的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有效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茯苓乙酸乙酯组分能有效提高大鼠水负荷后体重下降率,且增加尿量。结论:茯苓对脾虚水湿内停动物利水作用主要通过其利尿作用来实现。茯苓乙酸乙酯组分、石油醚组分及多糖组分应为其健脾的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也为其利尿的物质基础。因此,以三萜类为主要成分的乙酸乙酯组分和茯苓多糖可能为其"甘"味物质基础,乙酸乙酯组分可能也为其淡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水湿内停 茯苓 利尿 利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