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enchyma transection-first”strategy is superior to“tunnel-first”strategy in robot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conservation of splenic vessels 被引量:1
1
作者 Meng-Yang Li Hao-Zhe Cui +4 位作者 Jia-Ning Hao Da-Bin Xu En-Li Zhang Zhu-Zeng Yin Zhi-Ming Zhao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39-644,共6页
Background: Creating a tunnel between the pancreas and splenic vessels followed by pancreatic parenchyma transection(“tunnel-first” strategy) has long been used in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 with ... Background: Creating a tunnel between the pancreas and splenic vessels followed by pancreatic parenchyma transection(“tunnel-first” strategy) has long been used in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 with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Kimura’s procedure). However, the operation space is limited in the tunnel, leading to the risks of bleeding and difficulties in suturing. We adopted the pancreatic “parenchyma transection-first” strategy to optimize Kimura’s proced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ic SPDP with Kimura’s procedure between January 2017 and September 2022 at our center were retrieved. The cohort was classified into a “parenchyma transection-first” strategy(P-F) group and a “tunnel-first” strategy(T-F) group and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91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cohort, with 49 in the T-F group and 42 in the P-F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T-F group, the P-F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operative time(146.1 ± 39.2 min vs. 174.9 ± 46.6 min, P < 0.01) and lower estimated blood loss [40.0(20.0–55.0) m L vs. 50.0(20.0–100.0) m L, P = 0.03]. Failure of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 occurred in 10.2% patients in the TF group and 2.4% in the P-F group( P = 0.14). The grade 3/4 complication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57). No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bdominal infection or hemorrhage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 pancreatic “parenchyma transection-first” strategy is safe and feasibl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unnel-first strategy” in SPDP with Kimura’s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parenchyma transection-first strategy Kimura’s procedure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下载PDF
Minimally invasive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Does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 have better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3
2
作者 Fady Elabbasy Rahul Gadde +3 位作者 Mena M Hanna Danny Sleeman Alan Livingstone Danny Yakoub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46-353,共8页
BACKGROUND: Minimally invasive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SPDP) can be performed with either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 (SVP) or resection [Warshaw procedure (WP)].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 BACKGROUND: Minimally invasive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SPDP) can be performed with either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 (SVP) or resection [Warshaw procedure (WP)].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stoperativ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both methods. DATA SOURCES: Database search of PubMed, Embase, Scopus, Cochrane, and Google Scholar was performed (2000-2014); key bibliographies were reviewed. Qualified studies compar- ing patients undergoing SPDP with either SVP or WP, and as- sess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included. Calculated pooled risk ratio (R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by random effects methods were used in the meta-analyses. RESULTS: The search yielded 215 studies, of which only 14 observational studies met our selection criteria. The studies included 943 patients in total; 652 (69%) underwent SVP and 291 (31%) underwent WP. Overall, there was a lower incidence of splenic infarction (RR=0.17; 95% Ch 0.09-0.33; P〈0.001), gastric varices (RR=0.16; 95% Ch 0.05-0.51; P=0.002), and intra/postoperative splenectomy (RR=0.20; 95% Ch 0.08-0.49; P〈0.001) in the SVP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in- 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WP vs SVP, 23.6% vs 22.9%;P=0.37),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perative time or blood loss. There was moderate cross-study heterogeneity. CONCLUSIONS: SVP is a safe, efficient and feasible technique that may be used to preserve the spleen. WP may be more suit- able for large tumors dose to the splenic hilum or those associ- ated with splenomega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re justified to examine 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SVP-SP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enic infarction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splenic vessel preservation Warshaw procedure gastric varices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脾血管的处理(附47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许景洪 卢榜裕 +1 位作者 陆文奇 蔡小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8-1280,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TLS)脾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9月~2006年2月进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47例。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1例,地中海贫血1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球形红细胞增多...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TLS)脾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9月~2006年2月进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47例。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1例,地中海贫血1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脾血管瘤1例,脾囊肿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1例。总结分析所有病例腔镜下脾血管的处理方法。结果47例成功完成TLS。14例同时行腔镜下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切脾后广泛创面渗血而中转开腹行创面止血。43例经脾动脉结扎,45例经脾门血管分级离断技术得以完成手术。TLS手术时间50~240min,平均(110±35)min。出血量20~1500mL,平均(160±87)mL。结论脾动脉结扎、脾门血管分级离断是TLS中控制术中出血、防止胰腺损伤的有效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脾血管
下载PDF
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被引量:2
4
作者 上官建营 王湘辉 +5 位作者 范瑞芳 项红军 李红梅 肖毅 任彦顺 袁克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血管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为38例患者行保留脾血管腹腔镜胰体尾部肿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16~295 min,平均(170.5±50.2)min;术中失血量15~565...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血管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为38例患者行保留脾血管腹腔镜胰体尾部肿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16~295 min,平均(170.5±50.2)min;术中失血量15~565 ml,平均(112.3±33.6)ml;均未输血。病理检查结果示胰腺导管腺癌11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黏液性囊腺瘤局部癌变2例,胰岛素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术后3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好转。余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7.36±2.13)d。结论:腹腔镜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术是有效治疗远端胰腺肿瘤的新术式,具有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保留脾脏血管
下载PDF
自体脾静脉移植在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承宏 程东峰 +7 位作者 沈柏用 陶宗元 韩宝三 陈泉宁 邓侠兴 陈皓 周光文 李宏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min、38min和30min。术后B超随访无脾肿大、腹水等情况,门静脉流量均正常(分别为1450ml/min、1200ml/min和1500ml/min),术后CTA复查显示重建的血管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或狭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自体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的移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移植 脾静脉
下载PDF
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5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昝建宝 张亚铭 +5 位作者 张从雨 汪东树 徐冰 郑小超 宋康颉 许国梁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探讨胰体尾肿瘤和胰体尾损伤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7年11月至2009年5月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5例临床资料。其中胰腺损伤1例,胰腺囊腺瘤2例,胰腺囊腺癌2例。本组中3... 目的探讨胰体尾肿瘤和胰体尾损伤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7年11月至2009年5月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5例临床资料。其中胰腺损伤1例,胰腺囊腺瘤2例,胰腺囊腺癌2例。本组中3例年龄在10~16岁之间。术中仔细解剖胰腺体尾部,显露脾动脉,不需离断脾动静脉和胃短血管,不需游离脾脏。术后在胰腺断面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全部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36min;手术中的平均出血为196ml;术中仅一例病人输红细胞1U。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2.6d。术后复查血小板在145×10^9~405×10^9·L^-1。无胰瘘发生和其他合并症。胰腺囊腺癌随访2—12个月无复发与转移。结论儿童青少年保留脾脏意义更大,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手术技巧要求高,但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胰体尾损伤、胰腺良性与交界性肿瘤和局限于胰体尾的早期癌的切除是该术式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切除 保留脾脏 脾血管
下载PDF
保留脾血管的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强勇 陈钟 +3 位作者 唐伟东 常仁安 朱李瑢 王斐然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的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科行保留脾血管的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上腹部CT及MRI均提示胰腺体尾部占位。其中,单发病灶2例,...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的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科行保留脾血管的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上腹部CT及MRI均提示胰腺体尾部占位。其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1例;肿瘤直径3~7 cm。结果本组3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实施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150 min、180 min及24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 ml、170 ml及700 ml。脾动脉分支撕裂导致出血1例,行腔镜下缝合修补。术中发现脾下极缺血1例。术后1 d下床活动,2~3 d排气。术后5 d出院2例,1例因发生胰漏延长住院时间,经保守治疗术后21 d带管出院,术后第4周拔除引流管。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囊性变1例,实性乳头状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分别随访1个月、6个月及1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脾血管的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胰体尾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脏血管
下载PDF
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对胰体尾良性病变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朝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胰体尾良性病变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的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128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切除脾血管... 目的:分析胰体尾良性病变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的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128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切除脾血管SPDP术,观察组行保留血管的SPDP术,比较组间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58.54±27.31)min,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161.42±30.01)ml、血小板计数(213.41±48.03)×10~9/L,均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13.52±2.41)d,比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比对照组的12.50%低(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后的躯体功能(74.75±3.32)分、情感功能(72.03±8.99)分、精神状态(72.22±8.80)分及总体健康(76.29±8.47)分,均比对照组优(P<0.01)。结论:胰体尾良性病变行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有利于脾脏血供、功能的保留,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良性病变 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胰体尾癌致脾梗塞及区域性门脉高压多层螺旋CT表现
9
作者 夏进东 赵年 +3 位作者 刘安陆 陈晓荣 周翔平 余建群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累及脾血管并发脾梗塞及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胰体、尾癌患者进行增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并进行后处理重建显示脾动、静脉受侵情况及侧支循环。结果...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累及脾血管并发脾梗塞及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胰体、尾癌患者进行增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并进行后处理重建显示脾动、静脉受侵情况及侧支循环。结果:28例均累及脾动脉,表现为脾动脉受压、推移、包绕征象,12例受压,16例被包绕,脾脏梗塞CT表现为三角形无强化的低密度灶。累及脾静脉致胰源性门脉高压中,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胃结肠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或扩张的比例分别为68%、77%、85%、48%、7%,无脐静脉开放。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脾动脉受侵及脾梗塞情况,而且能显示脾静脉受阻致胰源性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和走行,在胰腺体尾癌术前分期和评估PSPH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脾血管 脾梗塞 门脉高压症 螺旋cT
下载PDF
动脉优先处理行保留脾脏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5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鸿国 胡智明 +3 位作者 吕佳 王知非 吴嘉 陶亮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处理理念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15例应用“动脉优先”处理理念行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动脉优先处理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处理理念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15例应用“动脉优先”处理理念行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动脉优先处理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96±44)min,术中出血量(82±2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d。术后未发生胰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动脉优先处理是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安全快捷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技巧 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动静脉
下载PDF
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明 鲁斌 +1 位作者 黄海燕 杨一维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SPDP)在胰体尾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68例,分别采用保留脾血管的SPDP(A组,34例)与切除脾血管的SPDP(B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保留脾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SPDP)在胰体尾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68例,分别采用保留脾血管的SPDP(A组,34例)与切除脾血管的SPDP(B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A组术后第3、7、14天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保留脾血管的SPDP治疗胰体尾良性病变可最大限度保留脾脏血供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良性病变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并发症
下载PDF
重症布-加综合征137例的治疗
12
作者 李珂 彭启平 +4 位作者 冯留顺 马秀现 赵永福 叶学祥 许培钦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37例重症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11例,其中行肠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吻合80例,脾静脉与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30例,肠系...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37例重症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11例,其中行肠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吻合80例,脾静脉与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30例,肠系膜上静脉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1例;介入治疗14例,均行经皮肝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或(和)内支架放置;介入加常规手术12例,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及内支架放置后行肠腔人工血管C型架桥术。除手术死亡10例外,127例随访6个月~9年,效果优者92例(72.2%),良者35例(27.8%)。结论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应依据病变类型行相应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人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人工血管 吻合 治疗 病人 布-加综合征 颈内静脉 放置 成形 经皮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固超 胡明华 +1 位作者 陈琳 韩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的技术要点,分析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的技术要点,分析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采用LSPDP治疗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及部分交界性肿瘤1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结扎脾血管行脾切除术;2例因术中无法判断肿块部位行中转开腹,术中B超定位;其余11例均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平均肿块最大直径(2.8±1.1)cm,手术时间150~437 min,中位时间[M(P25,P75)] 240(180,27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13.3±51.3)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3±2.9)d,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8±1.9)d,首次进食流质平均时间(3.8±1.9)d。术后4例发生胰漏,其中A级胰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B级胰漏3例,经抗感染、抑酶、持续腹腔冲洗后好转,带管出院2例,分别于术后24 d、30 d拔除引流管。15例术后随访9个月至5年,2例术后6个月内复发,分别于6、9个月死亡。3例随访6个月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差、进食后呕吐);余10例术后情况良好。结论术前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术中精细的解剖联合可靠的腹腔镜止血器械,LSPDP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及部分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LSPDP术中出血进行有效预防,手术才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脾血管 腹腔镜手术 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 Kimura
下载PDF
应用显微外科带血管自体部分脾移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世华 张自刚 +3 位作者 谢家声 代平均 刘文胜 刘大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29-332,共4页
1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切除后,即选正常一极脾叶动脉插管。4℃肝素平衡液灌洗。切除伤脾部分。保留带有脾叶血管部分正常脾。将叶动静脉显微镜下分别与胃网膜右动静脉端端吻合。术后第2周,8例患者分别行DSA及ECT检查,移... 1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切除后,即选正常一极脾叶动脉插管。4℃肝素平衡液灌洗。切除伤脾部分。保留带有脾叶血管部分正常脾。将叶动静脉显微镜下分别与胃网膜右动静脉端端吻合。术后第2周,8例患者分别行DSA及ECT检查,移植脾血管及实质显影正常。术后第4周血清IgM、IgA、IgG及C_3检测结果与术前自身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移植脾存活并具有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外伤 移植 血管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主干结扎在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红兵 张寿儒 +1 位作者 王吉胜 陶积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近端主干结扎治疗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反复出血者,腹腔镜下找到胃左动静脉,根部用大号Hem-o-lok夹闭,于脾动脉近...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近端主干结扎治疗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反复出血者,腹腔镜下找到胃左动静脉,根部用大号Hem-o-lok夹闭,于脾动脉近端跳动最明显处,游离出脾动脉约1 cm,用大号Hem-o-lok夹闭。结果 2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8.1±6.2)min,出血量(50.5±13.4)ml,术后住院时间10~14 d,平均12 d。26例术后2周复查白细胞(44.5~78.4)×10~9/L,血小板(124.5~338.4)×10~9/L。21例术后3个月复查,ALT正常11例,10例ALT 42.7~63.5 U/L;AST正常10例,11例AST 51.5~63.4 U/L;TBIL正常12例,9例TBIL 22.5~38.4μmol/L;血浆白蛋白正常12例,9例28.4~34.8 g/L。21例术后3个月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3例,红色征阴性,无活动出血,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χ~2=14.472,P=0.001)。围手术期无死亡。21例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无一例上消化道再次出血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近端主干结扎治疗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左血管结扎 脾动脉结扎 重症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下载PDF
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脾门区血管前方与后方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杰 周锦真 林双 《感染.炎症.修复》 2021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门区血管前方与后方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6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306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门区血管前方与后方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6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306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决定淋巴结清扫方式。前方清扫组为腹腔镜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采用脾门区血管前方淋巴结清扫的患者(n=162),联合清扫组为腹腔镜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采用脾门区血管前方与后方淋巴结清扫的患者(n=14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结果:前方清扫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联合清扫组(P<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联合清扫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清扫组平均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少于联合清扫组(P<0.05),第10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与联合清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清扫组和联合清扫组术后累积生存率(87.13%和8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年的96例患者(前方清扫组50例,联合清扫组46例),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门区血管前方联合后方淋巴结清扫虽然可以清扫更多的淋巴结,但是对患者术后近期预后并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近端胃癌 脾门区血管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5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庄晓泉 苏福锦 徐婷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9-80,共2页
目的总结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病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9年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2例,胰体尾损伤6例。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保留... 目的总结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病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9年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2例,胰体尾损伤6例。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保留脾血管和脾脏,术后胰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根治性切除胰腺体尾癌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48个月和53个月。结论保留脾血管和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病变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脾脏 保留脾血管 胰体尾切除术
下载PDF
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脾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尊强 张正筠 +5 位作者 佟大年 关蛟 刘大伟 郝迪斯 金松鐵 周光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对比Kimura法及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脾梗死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治疗团队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81例行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Kimura法146例,Warshaw法35例。比较两种手术安... 目的对比Kimura法及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脾梗死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治疗团队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81例行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Kimura法146例,Warshaw法35例。比较两种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差异并对比分析脾梗死情况。结果Kimura法和Warshaw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CT检查Kimura法脾梗死发生率为15.1%(22/146),Warshaw法术后60.0%(21/35)发生脾梗死,两组均在术后12个月内恢复正常。两组脾梗死的恢复时间分别是:(3.2±3.0)个月(Kimura法)和(4.8±3.3)个月(Warshaw法)。结论Kimura法和Warshaw法术后都存在脾梗死,但Kimura法术后发生率明显低于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应首选Kimur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脾脏 脾脏血管保留 脾脏血管切除 远端胰腺切除术 Kimura法 Warshaw法
原文传递
脾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术治疗重症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22
19
作者 许培钦 赵龙栓 马秀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索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自1994年11月至1996年5月,对17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20个月,效果优者11例(64.7%),良好者5例(29... 目的探索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自1994年11月至1996年5月,对17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20个月,效果优者11例(64.7%),良好者5例(29.4%),死亡1例(5.8%)。结论对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静脉 颈内静脉 布-加综合征 转流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血管结扎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金山 李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血管结扎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17例儿童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伴脾大内科治疗效果差,就诊于我院外科。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0.3~15.3岁,平均8.3岁。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血管结扎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17例儿童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伴脾大内科治疗效果差,就诊于我院外科。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0.3~15.3岁,平均8.3岁。所有患儿均接受腹腔镜下脾血管结扎术。术后定期随访,用AW Volume Share 5软件对腹部增强CT的脾脏影像进行体积测量,评估手术前后脾脏体积。迄今随访3~38个月,平均19.8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量为5~50 ml(平均15 ml),无术中输血患儿。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7 d)。术后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功能性脾脏体积较术前脾体积明显缩小[(307.393±177.634)cm3比(581.242±270.260)cm3,P=0.000];其中10例随访1年以上者测量了术后功能性脾脏体积,最近复查时的功能性脾脏体积较术后1个月的功能性脾脏体积显著增大(P=0.004)。脾梗死指数(即术后1个月脾梗死体积占术前脾脏体积的百分比)为0.31~0.99(平均为0.53)。术后无一例需继续输血治疗。结论腹腔镜脾血管结扎术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式,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血管结扎术 儿童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