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ulti-modula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system and its novel fault-tolerant strategy based on split-phase control and real-time bus communication
1
作者 Qun-wei XU Jin-xiang ZHAN +1 位作者 Long XIAO Guo-zhu CHE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8年第9期1166-1179,共14页
We first present a new multi-modula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system suitable for large-capacity compensation. Each module in the system has the same circuit topology, system functionality, and controller design, to ... We first present a new multi-modula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system suitable for large-capacity compensation. Each module in the system has the same circuit topology, system functionality, and controller design, to achieve coordination control among the modules. The module's reference signals are obtained by multiplying the total reference signal by the respectiv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Next, a novel fault-tolerant approach is proposed based on split-phase control in the a-b-c frame and real-time bus communication. When a phase fault occurs, instead of halting the whole module,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olates only the faulted bridge arm, and then recalculates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and transfers the compensation capacity to the same phases of the other normal modules, resulting in a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faulted module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remaining usable power devices. Through steady-state analysis of the post-fault circuit, the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 reliability are proven to be high enough to guarantee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Finally, a prototype is establish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ulti-modular system and its fault-tolerant control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Fault-tolerant topology split-phase control Bus communication
原文传递
Flying Capacito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a 48-to-12 V,35 A Split-phase Dickson SC Converter
2
作者 Richard(Yue) Sun Samuel Webb Yan-Fei Liu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CD 2020年第4期28-41,共14页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s can deliver better performance,power density,and switch utilization compared to inductor-based power converters,but they suffer from current spikes during switching due to capacitor charg...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s can deliver better performance,power density,and switch utilization compared to inductor-based power converters,but they suffer from current spikes during switching due to capacitor charge redistribution.This can be solved by methods such as split-phase control,which was developed to address charge redistribution in Dickson SC converters by controlling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the circuit‟s flying capacitors,such that the equivalent branch voltages line up when the circuit switches states.However,split-phase control is most effective at compensating for charge redistribution when all the circuit‟s flying capacitors are matched in capacitance value.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pacitance values of the circuit flying capacitors may result in split-phase control not being able to fully compensate for charge redistribution,due to the different charge/discharge rates of the flying capacitors.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plit-phase Dickson converter to mismatches in flying capacitor values,as well as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prototype test results of a split-phase Dickson converter for high-current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 Dickson converter split-phase control capacitor mismatch
原文传递
宽带分裂波束探鱼仪相位校准与方位角估计模块的实现
3
作者 王志俊 汤涛林 +2 位作者 张玉涛 尹项博 李国栋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宽带分裂波束探鱼仪在渔业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应用,其方位角估计精度决定了能否准确确定目标鱼群的方向和位置。为了提高方位估计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正交数字下变频技术的相位校准算法,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基于现场可... 宽带分裂波束探鱼仪在渔业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应用,其方位角估计精度决定了能否准确确定目标鱼群的方向和位置。为了提高方位估计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正交数字下变频技术的相位校准算法,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了该算法;然后采用Vitis HLS平台构建了方位角估计知识产权(IP)核,在提高方位角估计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浮点计算时延;最后用信号发生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模块的方位角估计误差不超过0.05°,整体计算延迟不超过420 ns,逻辑资源消耗不超过45%,与系统指标相符。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宽带分裂波束探鱼仪中,显著提升了系统精度和性能,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波束 相位校准 Vitis HLS 方位角估计
下载PDF
牵引供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性技术
4
作者 孙亮 吕伟 +1 位作者 彭旭 文学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稳居世界第一。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的能量心脏,其整体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营。我国现有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大量电分相制约列车速度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既... 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稳居世界第一。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的能量心脏,其整体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营。我国现有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大量电分相制约列车速度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既有的分相供电系统与发展中的同相供电系统,分别从工作原理、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通过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以及不足之处,总结出构建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仍需完善的关键性技术与未来研究趋势。希望为相关领域学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牵引供电系统 分相供电 同相供电 研究趋势
下载PDF
基于复合控制的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并网分相电流控制研究
5
作者 董玉杰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清洁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并网分相电流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分相电流复合控制策略。采用分相电流调控方式,以变换器输出的负载电流,向单相牵引负载供电,减小电... 清洁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并网分相电流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分相电流复合控制策略。采用分相电流调控方式,以变换器输出的负载电流,向单相牵引负载供电,减小电网中各节点间的不对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研究提出的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复合控制策略,在电网侧电压大小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逆变器的输出,仍能获得期望的交流电压。研究的成果在清洁能源光伏发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电流控制 清洁能源 光伏发电并网 复合控制
下载PDF
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1×16锁相阵列设计
6
作者 王锐 张东亮 +4 位作者 张程程 林青华 罗明馨 郑显通 祝连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6,共11页
针对中红外波段单管量子级联激光器存在输出功率有限的问题,提出相干阵列通过光放大后合束提升激光器功率的方法,研究波长为4.6μm的1×16量子级联激光器锁相阵列的结构设计与优化。通过设计低传输损耗、高光限制因子的单模波导确... 针对中红外波段单管量子级联激光器存在输出功率有限的问题,提出相干阵列通过光放大后合束提升激光器功率的方法,研究波长为4.6μm的1×16量子级联激光器锁相阵列的结构设计与优化。通过设计低传输损耗、高光限制因子的单模波导确定器件各层材料外延厚度;通过设计由100%反射率和50%反射率的布拉格反射镜组成的种子激光器实现4.6μm单波长激光输出;通过设计由1×2多模干涉耦合器(MMI)和弯曲波导组成的1×16分束器实现低损耗均匀分束并锁相;通过设计输出端口的Al_(2)O_(3)增透膜厚度并利用电注入放大的方式实现激光器阵列的大功率输出。最终确定波导上GaInAs层厚度为0.25μm,下GaInAs层厚度为0.1μm,上包层InP厚度为3μm,下包层InP厚度为1μm。当单模波导宽度为5μm时,波导损耗为0.055 dB·cm^(-1),光限制因子为0.733。100%反射镜刻蚀深度为0.2μm,周期为728 nm,占空比为0.5,周期数为1000;50%反射镜刻蚀深度为0.2μm,周期为727 nm,占空比为0.1,周期数为690;当阵列间距为35μm时,分束器尺寸为3080μm×605μm,损耗为0.254 dB,其中MMI尺寸为19μm×126μm;出射端口采用0.7μm的Al_(2)O_(3)增透膜,透射率达到0.975。最后比较了不同放大器阵列间距的温度与远场分布,相关研究结论可为量子级联激光器锁相阵列的研制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级联激光器 锁相阵列 分束 布拉格反射镜 多模干涉耦合器
下载PDF
低压配电网络线损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尚卿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8期111-115,共5页
针对配电网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线损的准确计算越来越重要,因此,文章分别介绍等值电阻法、分相等值电阻法、电压损失率法3种计算方法,说明各算法优缺点,选取实际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得到:在计算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 针对配电网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线损的准确计算越来越重要,因此,文章分别介绍等值电阻法、分相等值电阻法、电压损失率法3种计算方法,说明各算法优缺点,选取实际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得到:在计算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负荷时,采用分相等值电阻法的计算结果最精确,可以提高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线损 分相等值电阻法 经济效益
下载PDF
500 kV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防误动回路优化与运用
8
作者 龙德勇 丁姣 +2 位作者 谭佑文 朱琳 何开正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6期7-8,13,共3页
镇雄公司在用西开生产的LW13A-550/Y型500 kV分相操作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回路存在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当三相不一致跳闸出口继电器故障或因人为误碰、误动将会使断路器误跳闸。介绍了在原有回路的基础上以精简... 镇雄公司在用西开生产的LW13A-550/Y型500 kV分相操作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回路存在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当三相不一致跳闸出口继电器故障或因人为误碰、误动将会使断路器误跳闸。介绍了在原有回路的基础上以精简的优化方式高效地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有效防止运行中的断路器误跳闸,进一步提高涉网设备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操作断路器 三相不一致 保护回路 防误动 优化
下载PDF
全分相无功补偿的策略研究与示范应用
9
作者 吴凡 宋浩杰 王文林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随着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无功功率补偿可以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电压质量,因此对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提出的“全分相无功补偿装置”开创性应用智能判据融合控... 随着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无功功率补偿可以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电压质量,因此对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提出的“全分相无功补偿装置”开创性应用智能判据融合控制系统,创新采用了“124888”编码控制逻辑,实现“31档”全分相自动补偿,在补偿方式上能对每一相进行单独补偿,从而达到任一相无功平衡。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验证了该装置具有响应时间短、补偿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分相无功补偿 无功平衡 功率因数
下载PDF
钙钛矿相PbTiO_(3)-CdS微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分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10
作者 叶宸硕 许铭冬 +3 位作者 唐凌枫 高文森 朱敏 尹思敏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88-597,共10页
为实现钙钛矿基半导体复合材料的高效光解水产氢,以钙钛矿相钛酸铅(PbTiO_(3),PTO)微米片为衬底,采用水热法制备钙钛矿相钛酸铅-硫化镉(PTO-CdS)微米片复合材料。探究水热温度和CdS负载量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物相的影响;通过TEM、XPS及UV... 为实现钙钛矿基半导体复合材料的高效光解水产氢,以钙钛矿相钛酸铅(PbTiO_(3),PTO)微米片为衬底,采用水热法制备钙钛矿相钛酸铅-硫化镉(PTO-CdS)微米片复合材料。探究水热温度和CdS负载量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物相的影响;通过TEM、XPS及UV-Vis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表面化学状态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通过光解水产氢实验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钙钛矿相PTO微米片对CdS的生长具有显著调控作用,与单独生长时尺寸约3μm的枝杈晶形貌不同,PTO-CdS微米片复合材料中的CdS为三角形纳米颗粒,尺寸约50 nm,均匀分散地生长在PTO微米片表面,且PTO与CdS之间界面清晰;水热温度和CdS负载量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物相影响显著,水热温度为160℃、CdS负载量为6%时制备的PTO-CdS微米片复合材料尺寸均一,负载均匀,纯度和结晶度良好;PTO-CdS微米片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表现出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特性,其中PTO-CdS-6%的产氢速率达到141.45μmol/h/g,是PTO微米片产氢效率的17倍,是CdS枝杈晶产氢效率的53倍。该研究为高效钙钛矿基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相PbTiO_(3) CDS 光催化 水分解 产氢
下载PDF
空气源分体式热管-热泵供暖系统在煤矿井口防冻中的特性研究
11
作者 任贵阳 鲍玲玲 +1 位作者 吕向阳 赵耀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为提高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同时更好地满足煤矿井口防冻特殊工艺要求,将空气源热泵与热管技术相耦合,使用小压比热泵机组搭建了空气源分体式热管-热泵供暖系统实验平台。该耦合系统中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端均采用相变传热的方式,并对其进行... 为提高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同时更好地满足煤矿井口防冻特殊工艺要求,将空气源热泵与热管技术相耦合,使用小压比热泵机组搭建了空气源分体式热管-热泵供暖系统实验平台。该耦合系统中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端均采用相变传热的方式,并对其进行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耦合供暖系统即使在0℃左右的室外条件下,耦合机组的系统制热性能仍可达到4.5以上,远远优于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式热管 小压比热泵机组 相变传热 新型供暖系统
下载PDF
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容错电机及其匝间短路故障抑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柴凤 耿丽娜 裴宇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203-5217,共15页
针对传统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容错电机相间隔离能力弱、匝间短路故障抑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容错电机。该电机各相绕组沿轴向独立排布,实现了相间的电、磁、热及物理隔离。首先,介绍轴裂相整数槽集中... 针对传统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容错电机相间隔离能力弱、匝间短路故障抑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容错电机。该电机各相绕组沿轴向独立排布,实现了相间的电、磁、热及物理隔离。首先,介绍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电机的基本结构,阐述其工作原理,分析其电磁性能。然后,理论分析该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永磁电机匝间短路故障的抑制机理。在考虑绝缘接触电阻变化的基础上,将所提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永磁电机与传统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电机在不同接触电阻情况下的故障电流、损耗和温升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容错电机,该文所提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永磁容错电机在故障的各个阶段,其匝间短路故障的严重性均较低,并且故障对健康相的影响很小,实现了从电机结构上抑制和隔离匝间短路故障的目的。最后,加工一台轴裂相整数槽集中绕组永磁电机样机,完成对样机匝间短路电流和故障温升的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裂相 永磁电机 匝间短路故障 容错
下载PDF
三相四线制并网逆变器导纳建模研究
13
作者 冯国利 叶志浩 +2 位作者 曾海燕 夏益辉 王泽润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1,共7页
为了提高三相四线制电容分裂式并网逆变器控制性能,需要构建其准确的数学模型。以电容分裂式三相四线制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逆变器小信号模型,构建系统模型从扰动电压到电流响应的传递函数矩阵,据此推导了电容分裂式三相四线制逆... 为了提高三相四线制电容分裂式并网逆变器控制性能,需要构建其准确的数学模型。以电容分裂式三相四线制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逆变器小信号模型,构建系统模型从扰动电压到电流响应的传递函数矩阵,据此推导了电容分裂式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导纳模型,并探讨了其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之上,针对电容分裂式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导纳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是正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线制 电容分裂式 三相四桥臂 导纳模型 并网逆变器
下载PDF
7例难度较大水生动物染色体体外快速制备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张林 何力 +2 位作者 张浪 周剑光 甘金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研究介绍了7例难度较大水生动物采用活体短期注射法快速制备染色体的技术。以7例难度较大水生动物为材料,采用活体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结果表明:不同类的水生动物,注射部位、注射浓度、间隔时... 本研究介绍了7例难度较大水生动物采用活体短期注射法快速制备染色体的技术。以7例难度较大水生动物为材料,采用活体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结果表明:不同类的水生动物,注射部位、注射浓度、间隔时间不同,获得较多分裂相的组织(部位)不同。本研究列出适合7类水生动物体外染色体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组织特异性,不需无菌操作,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2~4 h);易于掌握;稳定性好、重复性高;效果良好,可供水生动物染色体快速制备参考。制备的染色体具备进行核型分析、染色体显带处理、性别鉴定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实验分析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 秋水仙素 染色体 分裂相
下载PDF
南海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及动力学含义
15
作者 薛梅 李琳 +7 位作者 杨挺 刘晨光 华清峰 夏少红 黄海波 黎伯孟 霍达 潘谟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20,共27页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会区,是西北太平洋一系列边缘海中最大的边缘海。关于南海的打开以往研究提出了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以及古南海俯冲拖拽等诸多模型。本文力图通过南海海盆及周边各...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会区,是西北太平洋一系列边缘海中最大的边缘海。关于南海的打开以往研究提出了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以及古南海俯冲拖拽等诸多模型。本文力图通过南海海盆及周边各向异性结构来约束南海演化机制。基于同济大学2012和2014年在南海中央海盆进行的两次被动源宽频带海底地震观测试验回收的10台OBS记录仪近1年的地震数据,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横波分裂方法,获取了中央海盆针对两次远震的XKS分裂结果以及南海周边20次区域地震提供的S震相分裂结果。SKS分裂结果显示,南海中央海盆下方存在快轴方向为NE-SW向的各向异性,其成因可能与海底扩张时期沿洋脊方向的地幔流以及南海海洋板块俯冲拖拽的地幔流有关。南海及其周边上地幔存在强各向异性,且不同方位观测到的各向异性不同,快轴方向与前人SKS横波分裂结果、GPS和板块运动一致,较好地对应了区域构造运动或者地幔对流模型。各向异性结果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模型以及古南海俯冲板块拖拽模型预期结果一致,与理想的地幔柱上涌驱动模型不一致。由于海盆各向异性观测特别有限,各向异性结果不能证实亦不能证伪“大西洋型”海底扩张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和板缘破裂模型,后续还需要更多的观测结果来证实或证伪上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打开模型 横波分裂 SKS震相 区域S震相
下载PDF
太赫兹大规模MIMO系统DSP-OMP混合预编码设计
16
作者 李倩倩 张馨月 +2 位作者 庞立卓 常争 戴晓明 《移动通信》 2023年第5期64-68,共5页
太赫兹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等优势,但其波束分裂效应会造成可达速率及阵列增益损失严重。针对太赫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波束分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延相移正交匹配追踪混合预编码方案。通过在射频链和传统移相器网络之间... 太赫兹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等优势,但其波束分裂效应会造成可达速率及阵列增益损失严重。针对太赫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波束分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延相移正交匹配追踪混合预编码方案。通过在射频链和传统移相器网络之间引入一个时延网络缓解波束分裂,结合正交匹配追踪算法降低角度估计带来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补偿阵列增益损失,相比传统算法呈现较好的可达速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波束分裂 大规模MIMO 时延相移 正交匹配追踪
下载PDF
水对无水相变吸收剂捕集C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紫薇 常栋渊 +5 位作者 郭本帅 鲁厚芳 季燕 唐思扬 毛松柏 梁斌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二氧化碳(CO_(2))化学吸收法成熟度高,是有效的工业碳捕集技术。无水相变吸收剂具有高吸收速率和低解吸能耗。然而,在工业CO_(2)吸收过程中,气源中的水会被无水相变吸收剂吸收,影响后续的吸收效果。研究了典型的无水混合胺相变吸收剂(... 二氧化碳(CO_(2))化学吸收法成熟度高,是有效的工业碳捕集技术。无水相变吸收剂具有高吸收速率和低解吸能耗。然而,在工业CO_(2)吸收过程中,气源中的水会被无水相变吸收剂吸收,影响后续的吸收效果。研究了典型的无水混合胺相变吸收剂(二甘醇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乙二醇,P-T-EG)捕集模拟含水烟气CO_(2)过程中的性能变化;探讨了水分的引入对富相比(体积比)、CO_(2)负载量,以及分相后贫相和富相水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富相黏度,增大富相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富相比增大,贫相水分含量比富相低;水分的引入对解吸平衡的影响微弱。使用Aspen Plus,计算了不同水分含量P-T-EG吸收富相的解吸过程,发现解吸塔再沸器温度100℃、冷凝温度35℃时,P-T-EG+10%H_(2)O(10%为水分含量)可以达到吸收水分和解吸水分进出平衡,此时解吸塔中胺的质量损失为1.05×10^(-10)(质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吸收剂 相变 CO_(2) 水分含量 叔胺 分相行为
下载PDF
NiMo(O)物相结构与电解水析氢反应活性的关联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奥琦 陈军 +4 位作者 张鹏飞 唐珊 冯兆池 姚婷婷 李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7,共10页
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Ni Mo(O)催化剂在高电流密度下通常表现为极低的过电位。然而,该优异电催化性能的真正起源尚不明确。一个新的角度,即研究钼镍催化剂结构/性能演变的规律,能够帮助深入理解镍钼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本质原因。基于此,... 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Ni Mo(O)催化剂在高电流密度下通常表现为极低的过电位。然而,该优异电催化性能的真正起源尚不明确。一个新的角度,即研究钼镍催化剂结构/性能演变的规律,能够帮助深入理解镍钼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本质原因。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含有结晶水的钼酸镍的脱水和氧化过程,在随后的还原处理中,该演变过程也被证实对于衍生不同的催化剂相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文中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以及程序升温氢气还原的方法探究电催化剂的特征相结构演变过程。同时,借助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确认催化剂物相。原位电化学X射线衍射分析提供了电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晶相结构。本文合成了具有不同主体相结构的钼镍催化剂:MoNi4,β-NiMoO_(4)和α-NiMoO_(4),它们的析氢反应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其中,β-NiMoO_(4)作为主体相结构的NiMoO_(4)-400air-H_(2)催化剂在碱性水还原反应中显现出最差的析氢性能;与之相比,α-NiMoO_(4)作为主体相结构的NiMoO_(4)-500air-H_(2)催化剂的活性有所提升。而从NiMoO_(4)·(n-x)H_(2)O演变得到的以MoNi4为主体结构的NiMoO_(4)-300air-H_(2)催化剂具有最优异的电催化析氢反应活性。此外,通过电化学表面积归一化的活性与几何面积归一化的活性展现出相同的趋势。本文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不同相结构的催化剂对于水还原反应中间物种(H_(2)O、OH和H)的吸附强度以及水解离能力。该研究发现不同的物相所导致的催化剂结构差异能够引起其对析氢反应中间物种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进而具有不同的水解离能力,最终导致不同的析氢活性。在β-NiMoO_(4)上,其最差的析氢性能可归因于对三种中间物均最弱的吸附能力,阻碍了水解离过程。而对中间物种吸附能力提升,更有利于α-NiMoO_(4)表面的水还原动力学,从而改善其析氢反应活性。相比之下,表现为相对最强中间物种吸附能力的MoNi4具有最优异的催化性能。实验中β-NiMoO_(4),α-NiMoO_(4)和MoNi_(4)的析氢性能依次提升,与理论计算中各物相所对应的水解离能垒依次降低相一致,证实了析氢活性依赖于催化剂物相结构的本质。该研究为合理设计和优化Ni Mo(O)催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分解水 氢气 钼酸镍 物相
下载PDF
电分相对CBTC系统追踪间隔时间影响研究
19
作者 黄辉林 崔衍渠 +1 位作者 潘琢 杨成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6-201,共6页
CBTC系统通常应用于直流供电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对于采用CBTC列控系统、交流供电制式的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亟需对接触网电分相区域对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分别对区间和车站附近分析了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构建追... CBTC系统通常应用于直流供电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对于采用CBTC列控系统、交流供电制式的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亟需对接触网电分相区域对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分别对区间和车站附近分析了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构建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模型,分析影响追踪间隔的主要因素为追踪距离和追踪速度;在此基础上,为防止CBTC系统移动授权位置落入分相区导致掉分相事故,提出分相防护区的设置方法并分析移动授权在分相防护区的转换原理;详细分析分相防护区引入后对系统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原理,并对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建立电分相区域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模型;分析系统降级为点式ATP或人工驾驶后备模式时,列车能够顺利通过分相区并提出对电分相设置的相关建议;以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城际铁路为例,采用电分相区域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模型,结合牵引计算软件对分相区域的区间追踪间隔时间和车站间隔时间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设置分相防护区后,该区域系统追踪间隔时间均小于2min,能够实现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小于2.5min的既定目标,满足系统设计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TC 电分相 追踪间隔 分相防护区 城际铁路 市域铁路
下载PDF
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
20
作者 江书妍 卢凯 +3 位作者 赵一鸣 黄子豪 邓元昊 荆彬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803-2817,共15页
利用车辆运行的时空特征来解析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效果,能够深层地探索绿波协调设计的本质性原理。本文从绿波协调设计的原理出发,基于空间时距图几何元素的变换调整,提出了一种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构建了... 利用车辆运行的时空特征来解析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效果,能够深层地探索绿波协调设计的本质性原理。本文从绿波协调设计的原理出发,基于空间时距图几何元素的变换调整,提出了一种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构建了初始综合优化流程,实现了信号协调参数的初步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出了交叉口相序再优化判断准则、基于速度推进线旋转变换的公共信号周期再优化方法、基于优化判断矩阵的相位差再优化流程,并通过逐步迭代优化实现了信号相位相序、公共信号周期以及相位差的最终优化。案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图解法能够快速地获得双向绿波带宽较为理想的协调控制优化方案。基于VISSIM的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案的协调优化效果优于PBAND模型,且最终达到了正反向绿波带宽的最优值。该图解法具备设计流程清晰、优化空间连续、求解速度快的优点,同时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优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控制 干道协调 图解法 绿波协调 进口单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