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gedy Prototype of the Paradox between Apollo and Dionysius -- on the Split Personality in Black Swan
1
作者 He R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2-267,共6页
The deep structure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always been constructed on its various binary oppositions,among which the dichotomy between Apollo and Dionysius of the ancient Greek mythol... The deep structure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always been constructed on its various binary oppositions,among which the dichotomy between Apollo and Dionysius of the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is typical.The conflicts of the two are not only the origin of the early tragedies,but also the endu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social and psychic structures.The mental struggle and the tragedy of the heroine Nina in Black Swan reflect the dichotomy between Apollo and Dionysius.A retrospect to the prototype of such a binary opposition is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Nina’s split personality and further reveal the irreconcilabl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being’s pursuit for beauty and virtue on the one hand,and lost of self-control on the other hand,which generates the power of both creativity and devas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波罗 黑天鹅 悲剧 原型 分裂 人格 悖论 二元对立
下载PDF
Split Personality and Alienated Youth:On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2
作者 周林英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2X期211-213,共3页
J. D. Salinger,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is recognized by critics and readers alike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of contemporary writers.His only novel,"The Catcher in the Rye"... J. D. Salinger,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is recognized by critics and readers alike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of contemporary writers.His only novel,"The Catcher in the Rye",so vividly captured the spirit of the fifties and early sixties that those years have been called"The Age of Holden Caulfield."Salinger draws a rich psychological portrait of Holden Caulfield through vivid, colloquial style,using slang and ungrammatical or sloppy pattern of speech. Drawing on an analysis of Salinger's life and his age,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Salinger's portrayal of a disillusioned youth and the exposure of the fraudulence of contemporary America in combination with his manipulation of colloquial style and dramatization of interior monolo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D.Salinger split personality ALIENATION INTERIOR
下载PDF
葛洪——由儒向道的心理历程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昌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50,共8页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儒 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 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儒之名义原是 文饰;道之隐逸...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儒 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 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儒之名义原是 文饰;道之隐逸原是补偿。政治变数越大,入仕回报越不稳定。不能“外王”,即修“内圣”。具 有心理依托功能的丹道,为众多被体制排斥的绝望者留下安慰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双重人格 生平
下载PDF
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晓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8,106,共6页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疯女形象,《金锁记》也因此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曹七巧的疯言疯语、歇斯底里,实隐含了在长期的宗法父权社会里受压抑的女性...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疯女形象,《金锁记》也因此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曹七巧的疯言疯语、歇斯底里,实隐含了在长期的宗法父权社会里受压抑的女性群体潜意识的病变,暗示了作者的焦虑,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女性意识和颠覆宗法父权的意图。本文就试图从张爱玲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读《金锁记》,探析曹七巧人格分裂的悲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七巧 人格分裂 女性主义 宗法父权
下载PDF
周邦彦词新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虹 石英 王丽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2-70,共9页
文章从较新的视角结合《清真事迹新证》一文及周邦彦可确考的 1 85首词作 ,对周邦彦生平、行谊、仕履略作考订 ;并据此推论出周邦彦之所以不为州里推重 ,不排斥他“疏隽少检”的生活作派中有为当时清流所訾议的道德缺陷方面的因素 ;由... 文章从较新的视角结合《清真事迹新证》一文及周邦彦可确考的 1 85首词作 ,对周邦彦生平、行谊、仕履略作考订 ;并据此推论出周邦彦之所以不为州里推重 ,不排斥他“疏隽少检”的生活作派中有为当时清流所訾议的道德缺陷方面的因素 ;由此得出了其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与现实中的词人有人格分裂倾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邦彦 新论 人格分裂 词之正宗
下载PDF
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光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4,共8页
在刑法学中 ,对主体的态度不同 ,刑法立场就可能不同。近代以来 ,随着刑事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先后登场 ,刑法学中的人开始从“抽象刑法人”过渡到“危险个体”。如果要在刑事领域坚持一种法治立场 ,刑法学应当采用“抽象人”的观念 ;... 在刑法学中 ,对主体的态度不同 ,刑法立场就可能不同。近代以来 ,随着刑事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先后登场 ,刑法学中的人开始从“抽象刑法人”过渡到“危险个体”。如果要在刑事领域坚持一种法治立场 ,刑法学应当采用“抽象人”的观念 ;但是 ,司法实务总是倾向于探求个人的危险性格。由于刑法理论和实务之间对人的看法存在严重的不一致 ,所以 ,有必要根据规范违反说 ,提出“规范意识主体”的概念 ,以使刑法学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 抽象刑法人 危险个体 规范意识主体
下载PDF
试论巴克《再生》三部曲对“创伤后压力症”的描写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胡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5,共6页
帕特.巴克(Pat Barker)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文坛上崛起的著名作家,被誉为"英国现当代重要作家"。在《再生》三部曲里,她描写了许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因为在战场上遭受的痛苦经历而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并随之产生一系列... 帕特.巴克(Pat Barker)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文坛上崛起的著名作家,被誉为"英国现当代重要作家"。在《再生》三部曲里,她描写了许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因为在战场上遭受的痛苦经历而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并随之产生一系列心理躯体化反应,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并且控诉了战争的残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再生》 创伤后压力症 心理防御机制 人格分裂症 心理躯体化反应
下载PDF
人格分裂的自我毁灭者——《雷雨》中蘩漪形象的无意识心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立桂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2-14,共3页
从无意识心理层面入手 ,通过分析蘩漪与周朴园、周萍两条主要戏剧冲突 ,揭示了蘩漪在无意识心理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人格分裂 ,成为自我毁灭者的心理发展过程 ,蘩漪形象表现出很浓厚的心理分析色彩。
关键词 蘩漪 无意识心理 人格分裂 自我毁灭
下载PDF
《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裂变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佳丽 《惠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7-30,共4页
从人性和神性矛盾的角度分析《荆棘鸟》中拉尔夫的人格裂变,并且探究了造成这种裂变的根本缘由主要来自宗教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和自身个性弱点。以对比的手法对拉尔夫人格悲剧进行思考———人性的扭曲远远超出了对个人悲剧命运的展示,... 从人性和神性矛盾的角度分析《荆棘鸟》中拉尔夫的人格裂变,并且探究了造成这种裂变的根本缘由主要来自宗教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和自身个性弱点。以对比的手法对拉尔夫人格悲剧进行思考———人性的扭曲远远超出了对个人悲剧命运的展示,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挖掘了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 人格 裂变
下载PDF
碎片化学习: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新途径 被引量:13
10
作者 钟晓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碎片化学习也成为编辑素养能力提升的新途径。目前的现状是: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编辑很难有大段的整块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单位能提供给编辑的进修或培训机会有限;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的出现,让编辑必须随时更新自己...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碎片化学习也成为编辑素养能力提升的新途径。目前的现状是: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编辑很难有大段的整块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单位能提供给编辑的进修或培训机会有限;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的出现,让编辑必须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工作的需要;现在的智能通讯设备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学术期刊编辑碎片化学习有效途径具体有:订阅"出版圈"手机微信账号;关注与出版编辑工作相关的微信账号;参与编辑同行"QQ群";订阅《咬文嚼字》等业务书刊;研读《编辑学报》《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编辑学的专业期刊中获得营养;构建一个网上个人图书馆;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把碎片化学习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学习 学术期刊编辑 “出版圈”等公众号 《咬文嚼字》 网上个人图书馆
下载PDF
“人心”与“文心”的分裂——论王褒诗品与人品中的两面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喜贵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3,共4页
王褒为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诗文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从"人心"这个角度看,他是"荷恩眄,忘羁旅",性格是软弱谨慎的,从"文心"即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他又不断地抒写着羁旅之感与归乡之念,不断地在和不幸的... 王褒为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诗文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从"人心"这个角度看,他是"荷恩眄,忘羁旅",性格是软弱谨慎的,从"文心"即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他又不断地抒写着羁旅之感与归乡之念,不断地在和不幸的命运作着抗争。这种分裂人格的存在是由于王褒在历史的大变革以后戴上了人格面具,从而造成了"人心"与"文心"分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褒 人心 文心 分裂 人格面具
下载PDF
论穆时英创作的“南北极”倾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献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4,共5页
穆时英前后期的创作为何表现出鲜明的南北极倾向———《南北极》集中的普罗文学和《公墓》以后的新感觉风格的作品?他作品中的人物为何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为何要塑造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风格为何从早期强悍的男性音调... 穆时英前后期的创作为何表现出鲜明的南北极倾向———《南北极》集中的普罗文学和《公墓》以后的新感觉风格的作品?他作品中的人物为何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为何要塑造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风格为何从早期强悍的男性音调一变而为后来的柔媚感伤?这些在迄今为止的穆时英研究中较少为人们所论及,本文愿作这一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人格 自卑心理 女性形泉 男性音调
下载PDF
《夕阳》下美国黑人的人格分裂与现代精神荒原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雅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0,共5页
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细腻地刻画了美国内战后黑人南希因与白人怀孕而惧怕丈夫耶稣杀她,竭力向其白人雇主家庭求助未果的心理历程。南希以与白人怀孕为浪漫邂逅并以之为荣,但又惧怕黑人丈夫的心理动机,体现了内战后的种族隔离下美国... 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细腻地刻画了美国内战后黑人南希因与白人怀孕而惧怕丈夫耶稣杀她,竭力向其白人雇主家庭求助未果的心理历程。南希以与白人怀孕为浪漫邂逅并以之为荣,但又惧怕黑人丈夫的心理动机,体现了内战后的种族隔离下美国黑人在种族关系中的尴尬处境、集体身份感迷失与人格分裂。黑人耶稣的形象体现了现代人灵肉分裂、神性丧失,从而缺乏行动意志、行动目标与行动能力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迷失 人格分裂 双重神性 缺席 精神荒原
下载PDF
论凯瑟琳分裂的人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秋霞 周桂英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43-45,共3页
在《呼啸山庄》中 ,艾米莉·勃朗特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奇异而又真实的悲剧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凯瑟琳身上存在着人格的分裂。她一方面想忠于自己的灵魂 ,一方面又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自我”与“超我”在她... 在《呼啸山庄》中 ,艾米莉·勃朗特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奇异而又真实的悲剧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凯瑟琳身上存在着人格的分裂。她一方面想忠于自己的灵魂 ,一方面又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自我”与“超我”在她身上并存 ,并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贪慕世俗的有形的欢乐 ,她背叛了自己的灵魂 ,并因此铸造了她的悲剧。她的困扰、反抗、痛苦 ,甚至死亡都是由她的双重性格、她的人格的分裂造成的。这样真实的人性也同样寄居在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形体之内 ,并不断地进行交锋和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勃朗特 《呼啸山庄》 凯瑟琳 人格分裂 英国 小说
下载PDF
陆机陆云分裂人格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秋银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3-27,共5页
吴姓陆氏在孙吴时地位显赫,吴亡后中衰。为重振家族,陆机、陆云徘徊近十年后毅然仕晋。从其传世作品和行为看,二陆心态极其矛盾,有着高度的生存焦虑,人格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似可归于社会的无序和儒玄文化的冲突。... 吴姓陆氏在孙吴时地位显赫,吴亡后中衰。为重振家族,陆机、陆云徘徊近十年后毅然仕晋。从其传世作品和行为看,二陆心态极其矛盾,有着高度的生存焦虑,人格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似可归于社会的无序和儒玄文化的冲突。二陆的命运可代表入洛吴人的生存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云 分裂人格 儒学 玄学
下载PDF
幻想文学与人性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永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7,共3页
幻想文学与写实性文学的审美指向有很大的不同。写实性文学注重对现实“并无差等”的细致描写;而幻想文学由幻以入真,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更接近哲学“追问——和全、绝对、终极、永恒”,它关涉世界的本质、人性的内容、人的生存状态、生... 幻想文学与写实性文学的审美指向有很大的不同。写实性文学注重对现实“并无差等”的细致描写;而幻想文学由幻以入真,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更接近哲学“追问——和全、绝对、终极、永恒”,它关涉世界的本质、人性的内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的价值、精神结构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意大利的作家卡尔维诺、美国的作家茹恩在其各自的幻想作品中力图向人们说明“幻想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想文学 写实性文学 人格分裂 人性
下载PDF
《荆棘鸟》中拉尔夫的人格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窦秋萍 《海外英语》 2012年第3X期238-239,242,共3页
从人性和神性的角度分析了《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神父的人格分裂现象,主要从宗教分裂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和拉尔夫的性格上的弱点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剖析了拉尔夫在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所导致其人格的扭曲,最终造成了他个人的悲惨命运... 从人性和神性的角度分析了《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神父的人格分裂现象,主要从宗教分裂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和拉尔夫的性格上的弱点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剖析了拉尔夫在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所导致其人格的扭曲,最终造成了他个人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宗教信仰对人类心灵的双重影响,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 人格 分裂 人性 神性
下载PDF
《呼啸山庄》阴郁的情绪基调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芸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1-56,共6页
《呼啸山庄》具有极度阴郁情绪基调的原因是由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她腼腆、冷漠、孤僻 ,内心狂虐等等个性决定的。她是一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 ,属于内倾型作家 ,其作品独立于时代的主流文学之外 ,在思想艺术手... 《呼啸山庄》具有极度阴郁情绪基调的原因是由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她腼腆、冷漠、孤僻 ,内心狂虐等等个性决定的。她是一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 ,属于内倾型作家 ,其作品独立于时代的主流文学之外 ,在思想艺术手法方面显示出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情绪基调 艾米莉·勃朗特 现代主义 长篇小说
下载PDF
Three Phases of a Person's Ruin:After watching the Movie Rice
19
作者 严琦 冷小利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9期191-192,共2页
Rice is regarded as a grey film because of its theme of human's evil nature. The dark, secret, and evil sides of human are vividly displayed, which arouse deep thoughts. How is the protagonist, Wulong, ruined? Wha... Rice is regarded as a grey film because of its theme of human's evil nature. The dark, secret, and evil sides of human are vividly displayed, which arouse deep thoughts. How is the protagonist, Wulong, ruined? What to blame for his downfall? In this essay, the writer would try to analyze the phases of his spiritual downfall and discuss the elements which influence the change of his character through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plit of personality HUMILIATION REVENGE
下载PDF
人格发展试论
20
作者 李军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自我完善过程 ,人格的实质就在于协调人与现实二者之间的张力机制 ;在人格完善过程中 ,应注意处理好人与传统文化、人与物、人与价值的关系并避免个性悲剧和人格分裂两个方面的问题 。
关键词 个体人格 价值 全面发展 协调机制 人格分裂 健康人格 人格意识 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