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话剧的概念、话语与史学建构
1
作者 宋宝珍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话剧作为中国现当代舞台艺术之一种,其概念的演进饱含了戏剧家们的生命意识、艺术情怀和文化建构目的。“中国话剧”这一概念的确立,对于中国戏剧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话剧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关键话语... 话剧作为中国现当代舞台艺术之一种,其概念的演进饱含了戏剧家们的生命意识、艺术情怀和文化建构目的。“中国话剧”这一概念的确立,对于中国戏剧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话剧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关键话语,这些话语不仅体现了中国话剧的发展脉络,更为其未来的走向提供了思考向度。在中国话剧的史学建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话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特点,探讨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还需要对话剧的经典作品、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揭示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概念 话语 史学建构
下载PDF
话剧百年:从中国话剧到世界华语话剧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5,共10页
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话剧,形成由中国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西欧、澳洲三大板块构成... 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话剧,形成由中国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西欧、澳洲三大板块构成的世界华语话剧版图。我们借助“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讨论这一双向发展、彼此互动的历史过程,讨论在该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或一体化趋势,以及多中心、多层次的本土化特征。这不仅拓展并改变了中国现代话剧史研究的视野、格局、问题与方法,而且还能从中国现代话剧史的角度,反思现代中国的文化国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中国话剧 华语话剧
下载PDF
“净化型戏剧”与“陶冶型戏剧”初探——兼析中西文化语境中的戏剧、话剧、戏曲等概念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惠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9,共16页
西方戏剧有两个方面未得到国人足够重视,一是源于希腊悲剧以排泄不洁物为前提的"净化型戏剧"与中国文化的深刻差异,二是很多与中国戏剧相似的"同类项"——励志阳光陶冶正面情感的"陶冶型戏剧"。始于古希... 西方戏剧有两个方面未得到国人足够重视,一是源于希腊悲剧以排泄不洁物为前提的"净化型戏剧"与中国文化的深刻差异,二是很多与中国戏剧相似的"同类项"——励志阳光陶冶正面情感的"陶冶型戏剧"。始于古希腊的话剧偏爱演示恶的宣泄与净化,中国戏曲喜欢弘扬善行陶冶性情。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有所靠近,中国引进话剧改造后仍属精英艺术;西方音乐剧快速发展,面向大众很像传统戏曲。中国的戏剧研究长期被净化型话剧的精英模式主导,应加强研究百姓需要的陶冶型戏剧,包括喜剧、戏曲和音乐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型 陶冶型 戏剧 话剧 戏曲 音乐剧
下载PDF
论话剧对戏曲舞台写意时空观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馨蔓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话剧与戏曲是中国戏剧艺术的双璧,作为舞台艺术,话剧对戏曲舞台时空观的影响呈现出曲折的特点。从舞台的物理时空、表演时空、心理时空三个层面进行剖析论述,比较话剧与戏曲在三个舞台时空观念层面上的同与异,论述话剧导演加入到戏曲舞... 话剧与戏曲是中国戏剧艺术的双璧,作为舞台艺术,话剧对戏曲舞台时空观的影响呈现出曲折的特点。从舞台的物理时空、表演时空、心理时空三个层面进行剖析论述,比较话剧与戏曲在三个舞台时空观念层面上的同与异,论述话剧导演加入到戏曲舞台的创作实践,揭示出话剧舞台的写实时空元素渗透进戏曲舞台写意时空观的影响轨迹,对于当代戏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戏曲 写意 物理时空 表演时空 心理时空
下载PDF
转型:从写实传统到现代主义——论1960至70年代台湾话剧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星亮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5年第2期83-91,共9页
台湾话剧从写实传统向现代主义转型是在1960年代后半期及70年代。姚一苇等戏剧家为了真实深刻地描写现实和表现人,为了给已呈衰颓迹象的台湾话剧注入活力,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并融合民族戏曲传统去求新求变,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台湾话剧 写实传统 现代主义 借鉴/创新
下载PDF
现代启蒙精神与百年中国话剧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健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年第2期8-20,共13页
百年中国话剧的整体文化特征,就是它的现代启蒙主义精神;通过启蒙促进人的现代化,是它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贡献;同时,这也是它的最可贵的传统;而今天来谈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也正在于发扬启蒙主义精神——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启蒙... 百年中国话剧的整体文化特征,就是它的现代启蒙主义精神;通过启蒙促进人的现代化,是它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贡献;同时,这也是它的最可贵的传统;而今天来谈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也正在于发扬启蒙主义精神——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启蒙仍然是一个远未完成的历史的、文化的,也可以说是政治的巨大任务。百年启蒙的精神史,可分五个段落,看其进退起伏的S形轨迹,颇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现代化 启蒙主义 戏剧精神
下载PDF
当代中国话剧中的美国人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吾文泉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272-274,共3页
美国学者康开丽在其论著中论述当代中国话剧中的美国人形象,认为中国话剧在处理美国人形象时隐含着西方主义的心态,中国学者吴戈则认为康开丽所论片面,是"美国政府意识形态保卫者"。笔者认为,中西方学者对当代中国话剧中美国... 美国学者康开丽在其论著中论述当代中国话剧中的美国人形象,认为中国话剧在处理美国人形象时隐含着西方主义的心态,中国学者吴戈则认为康开丽所论片面,是"美国政府意识形态保卫者"。笔者认为,中西方学者对当代中国话剧中美国人形象的不同理解和争论,证明后殖民主义思维下文化交流的艰难,而异质文化间的交流和融通,必须在纠正后殖民主义的偏狭后,以互相理解和平等包容的方式方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形象学 东方主义 西方主义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元杂剧口头编演形态探论——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劭荣 江肓静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1,110,共5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目前唯一遗存的元代刊刻的杂剧文本,是今人探求元剧舞台真相的主要文献依据。元刊本显示出元剧即兴表演的诸多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剧本中存在不少与口头编演活动相关的舞台术语,提示杂剧艺人进行即兴演出;元...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目前唯一遗存的元代刊刻的杂剧文本,是今人探求元剧舞台真相的主要文献依据。元刊本显示出元剧即兴表演的诸多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剧本中存在不少与口头编演活动相关的舞台术语,提示杂剧艺人进行即兴演出;元刊本大量的文字讹误和替代性符码,亦与剧目的口头编创方式密切相关。这都说明伶人的确曾以口头编演的方式广泛地参与了元杂剧宾白、科范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 口头编创 即兴演剧 形态
下载PDF
情景剧表演与英语口语教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9-90,共2页
本文提出了情景剧表演及其三种形式:示范性对话练习、即兴表演和小型戏剧表演。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情景剧表演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情景剧表演 交际能力 英语口语
下载PDF
以“独创”为标尺重读现当代戏剧文学——兼论话剧与戏曲的文学史地位
10
作者 孙惠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8,共13页
本研究在各种比较中审视现当代戏剧文学,以独创为标尺评判所有剧作,给予常被忽视的戏曲剧本同样的重视,结论是:戏曲文学成就高于话剧,还无意中攻克了西方现代戏剧家百年来未曾解决的一大难题——现代诗剧,更可能出现中国现代戏剧中最有... 本研究在各种比较中审视现当代戏剧文学,以独创为标尺评判所有剧作,给予常被忽视的戏曲剧本同样的重视,结论是:戏曲文学成就高于话剧,还无意中攻克了西方现代戏剧家百年来未曾解决的一大难题——现代诗剧,更可能出现中国现代戏剧中最有价值的世界性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创 戏剧文学 话剧 戏曲 国剧运动 现代诗剧
下载PDF
鲁迅对话剧的“拿来”及其启示
11
作者 卓光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86-90,共5页
为了促进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发展,鲁迅非常重视对外国戏剧的"拿来"。虽然他对外国戏剧家的介绍并不算多,对戏剧的翻译在当时也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是他敢于大胆"拿来"的气魄,以及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运用脑髓自... 为了促进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发展,鲁迅非常重视对外国戏剧的"拿来"。虽然他对外国戏剧家的介绍并不算多,对戏剧的翻译在当时也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是他敢于大胆"拿来"的气魄,以及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运用脑髓自己来拿的借鉴经验和见解不仅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今天的戏剧实践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话剧 翻译 借鉴 启示
下载PDF
1990年代中国话剧艺术走向述论
12
作者 谷海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51,共6页
1990年代以来的话剧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主流话剧开始"由圣入凡",通俗话剧致力于开发市场,新历史主义剧作钟情于戏说历史,先锋话剧则进行了突出导演个人意志的实践。它们价值取向、审美标准不同,彼此间未构成对话,安然走... 1990年代以来的话剧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主流话剧开始"由圣入凡",通俗话剧致力于开发市场,新历史主义剧作钟情于戏说历史,先锋话剧则进行了突出导演个人意志的实践。它们价值取向、审美标准不同,彼此间未构成对话,安然走向了分流。在日渐强劲的消费主义潮流与大众文化的裹挟下,消闲、娱乐、搞笑产品成为1990年代以来剧坛的新宠,可供反复搬演的剧作却寥若晨星。艺术的实验虽不断在进行,思想的缺席却导致"剧本荒"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中国话剧 话剧类型 主流话剧 通俗话剧 历史剧 先锋话剧 “剧本荒”
下载PDF
意识和行为规训——论“十七年”教育剧的反现代性
13
作者 阮南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国民为宗旨的教育剧,在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反现代特性———对现代思想、现代意识、现代价值体系的否定,其核心,便是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规训。其中主要是从革命思想... 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国民为宗旨的教育剧,在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反现代特性———对现代思想、现代意识、现代价值体系的否定,其核心,便是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规训。其中主要是从革命思想、人生观、日常行为等三个方面对青年人进行意识形态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话剧 教育剧 规训 反现代性
下载PDF
《元曲选》宾白“好不X”格式时代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振远 《商洛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元曲选》作为元明时期的语料,既反映元代的语言特征,又有明代的语言成分,判定《元曲选》宾白语言是元代语言成分还是反映明代语言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以《元曲选》宾白出现的52例"好不X"语法格式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 《元曲选》作为元明时期的语料,既反映元代的语言特征,又有明代的语言成分,判定《元曲选》宾白语言是元代语言成分还是反映明代语言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以《元曲选》宾白出现的52例"好不X"语法格式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考证与统计比较方法,鉴别其时代特点,发现《元曲选》宾白13例"好不X"格式是明代语言成分,39例"好不X"格式出现次数及否定式与肯定式比例接近于时代相近的语料《西游记》与《古今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选》宾白 “好不X”格式 时代特征
下载PDF
戏曲宾白与曲词的叙事功能及相互关系
15
作者 刘二永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7,共6页
戏曲语言有两种不同的形式——曲词和宾白,前人多认为"曲文抒情,宾白叙事",其实这只是二者的主要功能。在古典戏曲理论中,剧论家们认为这两种语言形式都具有叙事功能,但各有所重。其中,宾白承担着主要叙事任务,从故事结构来看... 戏曲语言有两种不同的形式——曲词和宾白,前人多认为"曲文抒情,宾白叙事",其实这只是二者的主要功能。在古典戏曲理论中,剧论家们认为这两种语言形式都具有叙事功能,但各有所重。其中,宾白承担着主要叙事任务,从故事结构来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叙事内容来看,展现着故事的颠末脉络;而曲词常常表现为将宾白中所叙内容再叙,因其得到曲牌、宫调相助,将浓郁的情感蕴育在一吟一唱中,使戏曲故事的表达具有了情事相容、意蕴丰富的内涵;同时,曲词与宾白在叙事中相互倚助、互相推动、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宾白 曲词 叙事功能
下载PDF
曹禺与百年中国话剧
16
作者 黄会林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年第2期21-31,共11页
本文对曹禺创作生涯与中国话剧发展历程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从现实主义深度、人物形象塑造、综合艺术观念等方面探析曹禺戏剧作品的艺术水准和人文内涵,指出曹禺其人其作的重大价值在于始终直面时代,以全民族的文化凝聚... 本文对曹禺创作生涯与中国话剧发展历程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从现实主义深度、人物形象塑造、综合艺术观念等方面探析曹禺戏剧作品的艺术水准和人文内涵,指出曹禺其人其作的重大价值在于始终直面时代,以全民族的文化凝聚为支点,汲取时代最前沿的潮汐,思索时代最紧要的命题,塑造时代最璀璨的风采。文艺家应积极传承曹禺戏剧经典中包含的深刻生命意识和艺术创造规律,大胆演绎经典所揭示的人类共通的遭遇和处境,并解读为今天时代人生的现实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话剧 曹禺 时代 人物形象 现实参照
下载PDF
Actresses, Gender, and 1920s Theater in China: A Discussion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17
作者 LIU Xun-qi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 In 1923, Wu Ruiyan, a schoolgirl at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tarred in a play titled Hero and Beauty, written by Chert Dabei. This was the first joint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The incident immediately triggered a debate in the Morning Newspaper Supplement between a group of middle-class intellectuals concern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art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sees the boom in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the 1920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in traditional drama"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in China a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scussion. This incident shows how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shaped intellectuals' views on females and art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ulture Movement Beijing People's Art drama School spoken drama
下载PDF
胡适在中国话剧形成期的贡献
18
作者 胡德才 《中文论坛》 2018年第2期226-239,共14页
在中国话剧的形成期,胡适以《易卜生主义》为现代话剧运动鸣锣开道,以易卜生剧作的翻译为“五四”剧坛提供学习的范本,以《终身大事》的创作开启了借鉴“西剧”编创新剧的中国话剧发展新篇章。回首百年,纪念“五四”,我们对开风气之先... 在中国话剧的形成期,胡适以《易卜生主义》为现代话剧运动鸣锣开道,以易卜生剧作的翻译为“五四”剧坛提供学习的范本,以《终身大事》的创作开启了借鉴“西剧”编创新剧的中国话剧发展新篇章。回首百年,纪念“五四”,我们对开风气之先的胡适更加肃然起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青年》 中国话剧
下载PDF
《元曲选》宾白特殊代词刍议
19
作者 胡振远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7-59,共3页
《元曲选》宾白作为反映元明时代语言特点的语料,有四个由词尾"的"构成的特殊代词"兀的""甚的""怎的"与"恁的"。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元曲选》宾白特殊代词"兀的""甚... 《元曲选》宾白作为反映元明时代语言特点的语料,有四个由词尾"的"构成的特殊代词"兀的""甚的""怎的"与"恁的"。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元曲选》宾白特殊代词"兀的""甚的""怎的"与"恁的"的功能,再结合定量的方法统计《元曲选》宾白中这四个代词每一种功能出现的次数,"兀的""恁的"是指示代词,句法功能具有互补性,使用频率一高一低;"甚的""怎的"是疑问代词,句法功能没有互补性,使用频率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选》宾白 兀的 甚的 怎的 恁的
下载PDF
论元剧宾白之作者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晴帆 解玉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近代自王国维以来,论者多认为元剧曲、白皆应出自作家之手。但元剧宾白在许多方面都明显留下了杂剧艺人加工、创造的痕迹。这包括元剧频繁出现的陈词套语、相对独立的大段韵白、相对独立的表演片段以及相互因袭的情节关目等诸多方面。... 近代自王国维以来,论者多认为元剧曲、白皆应出自作家之手。但元剧宾白在许多方面都明显留下了杂剧艺人加工、创造的痕迹。这包括元剧频繁出现的陈词套语、相对独立的大段韵白、相对独立的表演片段以及相互因袭的情节关目等诸多方面。元曲作家为杂剧制曲时,也可能会兼作一些宾白,但作家之白未必(也不必)完整无缺,即使“全宾”也未必完全适于场上,杂剧搬演时仍有赖伶人按场上一般套路加以编改。故《元曲选》等现存明本杂剧完整无缺的宾白,应主要出自杂剧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曲 宾白 杂剧艺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