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一新孢壁蛋白NcER_100148的鉴定与生物学功能研究
1
作者 敖塘堰 王静琳 +1 位作者 马振刚 周泽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758,共12页
【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作为蜜蜂微孢子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对其侵染机制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对团队前期通过质谱鉴定获得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进行原核表达,明确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探... 【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作为蜜蜂微孢子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对其侵染机制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对团队前期通过质谱鉴定获得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进行原核表达,明确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探索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在线软件对前期鉴定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PCR检测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成蜂中肠中NcER_100148的表达量;将NcER_100148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成熟孢子中的表达量;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技术分析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成熟孢子中的亚细胞定位;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法分别分析重组蛋白NcER_100148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几丁质孢子壳(chitin spore coats,CSCs)和极管蛋白NcPTP2和NcPTP3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cER_100148预测分子量为12.169 kD,含1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位点;RT-PCR检测结果表明,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感染后4 d时的西方蜜蜂成蜂中肠中开始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cER_100148蛋白能在成熟孢子表面表达,并且能够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CSCs互作;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NcER_100148定位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成熟孢子孢壁上;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重组蛋白NcER_100148能够与极管蛋白NcPTP2和NcPTP3相互作用。【结论】NcER_100148是定位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成熟孢子孢壁上的一个新型孢壁蛋白,且其可能在孢子内壁的构建、极管的盘绕与固定和参与对宿主的侵染等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亚细胞定位 几丁质孢子壳 极管蛋白 互作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与其发芽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谭小辉 潘国庆 +4 位作者 吴正理 李艳红 张瑞芝 许金山 周泽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为了研究孢壁蛋白与家蚕微孢子虫发芽(孢原质弹出)的相关性,我们采用碳酸钾诱导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简称GDGC法),收集纯化发芽后的孢子空壳(简称孢壳),对发芽液、纯化的孢壳及成熟孢子的孢壁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 为了研究孢壁蛋白与家蚕微孢子虫发芽(孢原质弹出)的相关性,我们采用碳酸钾诱导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简称GDGC法),收集纯化发芽后的孢子空壳(简称孢壳),对发芽液、纯化的孢壳及成熟孢子的孢壁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DGC法可以获得高纯度孢壳,计算出其密度为1.130g/cm3;与发芽前成熟孢子提取的孢壁蛋白相比,空孢壳可以提取到主要孢壁蛋白SWP32、SWP30、SWP25,同时发现SWP32、SWP25丰度有所降低;结合碳酸钾发芽液的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孢壳上丰度降低的SWP32在发芽液蛋白样品中存在,LC-MS/MS数据分析也发现SWP32、SWP30、SWP25在碳酸钾处理液中都有存在;而用碳酸钾溶液处理冷冻孢子时,未观察到发芽现象,电泳结果显示此时K2CO3溶液中只有SWP30条带,说明在碳酸钾溶液诱导的发芽过程中SWP32和SWP25从孢壳上脱落可能与发芽相关而不是被碱性的碳酸钾溶解下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壳 孢壁蛋白 发芽 宿主病原互作
下载PDF
一株产漆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造纸黑液处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春蕾 赵敏 +4 位作者 杨洪一 崔岱宗 李泰仑 李德斌 张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5,共5页
利用铜离子作为筛选剂,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样中分离纯化出一株具有高漆酶活性的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B.subtilisWD23。根据GenBank上公布... 利用铜离子作为筛选剂,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样中分离纯化出一株具有高漆酶活性的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B.subtilisWD23。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Bacillus subtilis cot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B.subtilis WD23的cotA基因,并采用pET--22b(+)/E.coli BL21(DE3)系统进行诱导表达,测定工程菌株发酵液的粗提液的漆酶活性达到1700U/mL,表明该菌株漆酶活性来源其芽孢。用固定化的B.subtilis WD23芽孢处理造纸黑液,处理7d色度下降24.9%,化学需氧量(COD)下降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芽孢蛋白 漆酶 造纸黑液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嗜碱芽孢杆菌cotA基因克隆表达及部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友勋 闫明阳 +1 位作者 耿园园 黄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168,共8页
为了获得具有高性能的多铜离子氧化酶,从极端微生物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 KSM-K16)中克隆表达了其芽孢外衣蛋白CotA。根据B.clausii KSM-K16的CotA序列及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和合成出该基因全长序列,构建pET28a-cot A... 为了获得具有高性能的多铜离子氧化酶,从极端微生物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 KSM-K16)中克隆表达了其芽孢外衣蛋白CotA。根据B.clausii KSM-K16的CotA序列及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和合成出该基因全长序列,构建pET28a-cot A重组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并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纯化并研究了CotA部分生化特性。重组CotA约62 kD,表现出蓝绿色并在波长609 nm有铜离子特征吸收峰,能氧化ABTS、SGZ和胆红素等底物;以SGZ为底物,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5和90℃;在80℃孵育2 h,能保持70%活性;在pH4-11范围分别孵育1 h,能保持90%活性。结果显示,嗜碱芽孢杆菌CotA是一种具有漆酶和胆红素氧化酶活性的典型多铜离子氧化酶,表现出热和酸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芽孢杆菌 芽孢外衣蛋白 漆酶 多铜离子氧化酶
下载PDF
发芽法与玻璃珠破碎法提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5
作者 耿莉娜 吴海晶 +4 位作者 刘婷 田锐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8-934,共7页
采用不同方法获得家蚕微孢子虫孢壳,并提取孢壳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确定适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壳蛋白提取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后,分别用发芽法和玻璃珠破碎法得到孢壳,再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孢... 采用不同方法获得家蚕微孢子虫孢壳,并提取孢壳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确定适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壳蛋白提取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后,分别用发芽法和玻璃珠破碎法得到孢壳,再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孢壳。显微镜观察可见用发芽法得到的孢壳明显膨大趋于圆形,而用玻璃珠破碎法得到的孢壳形状变化不大,但有明显的缺口。使用蛋白质裂解液提取2种方法获取孢壳的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在发芽法提取孢壳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205个蛋白点,在破碎法提取孢壳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413个蛋白点。采用发芽法提取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碱性溶液,使孢壳表面的碱溶性蛋白脱落,导致提取的孢壳蛋白丰度降低;而玻璃珠破碎法避免了碱溶过程,提取的孢壳蛋白丰度较高,并且操作简单,有利于完整获取孢壳碱溶性蛋白和与内壁结合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壳蛋白 蛋白质组 发芽法 玻璃珠破碎法 双向电泳
下载PDF
Key molecules of Mucorales for COVID-19-associated mucormycosis:a narrative review
6
作者 Priyanka Baberwal Arjun Singh +1 位作者 Abhinav Adarsh Yatender Kumar 《Journal of Bio-X Research》 2022年第3期104-111,共8页
Mucormycosis is a lethal human disease caused by fungi of the order Mucorales.Mucormycosis is caused by fungi mainly belonging to the genera Mucor,Rhizopus,and Lichtheimia,all of which belong to the order Mucorales.Th... Mucormycosis is a lethal human disease caused by fungi of the order Mucorales.Mucormycosis is caused by fungi mainly belonging to the genera Mucor,Rhizopus,and Lichtheimia,all of which belong to the order Mucorales.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with mucormycosis-causing disorder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hence,leading to the spread of mucormycosis.Throughout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numerous cases of mucormycosis in COVID-19-infected patients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and the illness is now recognized as COVID-19-associated mucormycosis,with most of the cases being reported from India.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such as those with bone marrow sickness and uncontrolled diabetes are at a greater risk of developing mucormycosis.Genes,pathways,and other mechanisms have been studied in Mucorales,demonstrating a direct link between virulence and prospective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targets.This review discusses several proteins such as high-affinity iron permease(FTR1),calcineurin,spore coat protein(CotH),and ADP-ribosylation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ucormycosis that might prove to be viable target(s)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ribosylation factor CALCINEURIN COVID-19-associated mucormycosis high-affinity iron permease spore coat prote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