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被引量:11
1
作者 瞿文川 吴瑞金 +4 位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吴艳宏 薛滨 童国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7-43,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一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树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一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树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总体上为相对暖湿阶段,其中仍有凉湿波动.2400-1600aBP,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约2400-2000aBP.CD、TC、Myx含量明显较低,水生、湿生草本减少,气候偏凉干;后期各种色素含量均升高,与暧性木本属种增多相对应.表明气温有升高趋势.这一时期色素总体含量较上一阶段略低,与孢粉组合反映的气候温凉略湿特征一致.1600-1500aBP,该段CD、TC、Osc、Mry均为谷值.反映湖泊生物量减少,富营养化程度低,对比孢粉曲线其木本为谷值段,以禾本科为主,气候上反映为明显的降温事件.1500-1100aBP,CD、NC、TC、Osc及Myx含量均明显增大.湖泊生产力有所提高,反映了此时期气候好转,这也与孢粉资料吻合.1100-100aBP,整个阶段色素含量低,达到整个剖面的最低段.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低,水质好转.而孢粉资料表明此阶段孢粉浓度低,针叶花粉增多,反映气温低,植被不发育,与色素结果对比较好.时段上相当小冰期.100aBP至今,各项色素含量明显增高,一方面反映湖泊的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龙感湖 沉积物 硅藻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Streptomyces sahachiroi ATCC 33158中Ⅱ型聚酮合酶基因sahA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华 鲁慧囡 何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7,共6页
以酮基合酶基因KSa的简并性引物对Streptomyces sahachiroi基因组进行扩增,发现除了已知的阿嗪霉素B生物合成基因簇以外,还存在一个潜在的聚酮合酶(PKS)基因sahA。对sah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ahA属于... 以酮基合酶基因KSa的简并性引物对Streptomyces sahachiroi基因组进行扩增,发现除了已知的阿嗪霉素B生物合成基因簇以外,还存在一个潜在的聚酮合酶(PKS)基因sahA。对sah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ahA属于Ⅱ型聚酮合酶基因家族,与合成孢子色素的基因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单交换中断sahA基因后,链霉菌孢子的颜色由铅灰色变为白色,而产孢时间、孢子的产量以及其抗紫外线的能力都没有变化,对抗生素阿嗪霉素B的产量也没有影响。初步证实这个潜在的Ⅱ型聚酮合酶基因sahA很可能与S.sahachiroi孢子色素的生物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sahachiroi ATCC 33158 Ⅱ型聚酮合酶 孢子色素 进化树分析 单交换
下载PDF
阿维链霉菌孢子色素生物合成对阿维菌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娟娟 陶美凤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02-1706,共5页
以野生型阿维链霉菌NRRL8165为出发菌株,用PCR方法克隆孢子色素基因簇直系同源基因(whiEa)侧翼片段,并构建基因置换载体pHL643。将pHL643跨属接合转移进入阿维链霉菌NRRL8165,通过置换载体和染色体之间的同源双交换,对染色体上的whiEa... 以野生型阿维链霉菌NRRL8165为出发菌株,用PCR方法克隆孢子色素基因簇直系同源基因(whiEa)侧翼片段,并构建基因置换载体pHL643。将pHL643跨属接合转移进入阿维链霉菌NRRL8165,通过置换载体和染色体之间的同源双交换,对染色体上的whiEa基因簇进行置换,得到3株阿泊拉霉素抗性、硫链丝菌素敏感的重组菌株,均表现为孢子色素合成缺陷。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whiEa基因簇被置换。通过摇瓶发酵和HPLC检测,发现whiEa基因簇置换菌株所产阿维菌素产量明显提高,表明孢子色素与阿维菌素生物合成之间可能有竞争底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色素 whiEa 阿维链霉菌 接合转移 基因置换 阿维菌素
下载PDF
Streptomyces sahachiroi ATCC 33158中孢子色素合成基因簇(sah)的鉴定
4
作者 李华 王利娟 何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0-1218,共9页
【目的】Streptomyces sahachiroi ATCC 33158全基因组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一个II型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基因簇sah。我们通过基因敲除和异源表达的方法对sah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方法和结果】对sah基因簇... 【目的】Streptomyces sahachiroi ATCC 33158全基因组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一个II型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基因簇sah。我们通过基因敲除和异源表达的方法对sah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方法和结果】对sah基因簇ORF(open reading frame)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了一个额外的氧甲基转移酶基因sahI以外,该基因簇与天蓝色链霉菌中负责孢子色素合成的基因簇whiE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将sah中负责后修饰的3个基因sahG、sahH和sahI分别敲除后,发现孢子色素的颜色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将sah-minimal PKS基因和whiE-minimal PKS基因分别导入变铅青链霉菌ZX1中进行异源表达,高效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分析证实它们产生相同的水溶性红色色素物质。【结论】sah与whiE基因簇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负责链霉菌孢子色素的合成。这两个基因簇所合成的孢子色素具有相同的母核,差别在于sah基因簇中多了一个编码氧甲基转移酶的后修饰基因,这可能是导致两种链霉菌孢子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ahachiroi ATCC 33158 Ⅱ型聚酮合酶 基因中断 异源表达 孢子色素合成
原文传递
天蓝色链霉菌孢子色素whiE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生物合成
5
作者 赵宇春 刘向阳 +2 位作者 邓子新 贺新义 蒋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73-3184,共12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完整重构孢子色素whiE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离纯化表达体系中合成的新化合物,并解析whiE的生物合成途径。【方法】构建whiE-ORFII、whiE-ORFVII和whiE-ORFI的单基因重组质粒,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借助Xba I与Spe ...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完整重构孢子色素whiE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离纯化表达体系中合成的新化合物,并解析whiE的生物合成途径。【方法】构建whiE-ORFII、whiE-ORFVII和whiE-ORFI的单基因重组质粒,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借助Xba I与Spe I互为同尾酶的特性,实现多基因组合串联;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再导入大肠杆菌菌株BAP1中进行异源表达,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发酵产物;依次使用正相硅胶柱和反向半制备柱分离发酵产物,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Q-TOFMS)鉴定发酵产物分子量。【结果】whiE-ORFII、whiE-ORFVII和whiE-ORFI均获得可溶性表达;这3个基因单个串联到菌株BTw95中均未检测到新的产物生成;而whiE-ORFII和whiE-ORFVII、whiE-ORFI和whiE-ORFVII双基因组合以及三基因组合串联到BTw95中可检测得到两种化合物ZYC-1和ZYC-2。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Q-TOFMS检测,ZYC-1的[M-H]-为419.0748,推测分子式为C_(23)H_(16)O_(8);ZYC-2的[M-H]-为465.0743,推测分子式为C_(24)H_(18)O_(10)。【结论】本研究推进了孢子色素whiE生物合成途径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重构,分离鉴定了2个十二酮II型聚酮化合物,并推测了孢子色素whiE的生物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色素whiE 大肠杆菌 异源生物合成 Ⅱ型聚酮化合物
原文传递
A ketoreductase gene from 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1748 DNA involved in biosynthesis of a spore pigment 被引量:1
6
作者 夏焕章 王以光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7年第6期636-641,共6页
An efficient plasmid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S. mycarofaciens 1748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MKR gene in S. mycarofaciens 1748, the gene disrup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 An efficient plasmid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S. mycarofaciens 1748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MKR gene in S. mycarofaciens 1748, the gene disrup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his purpose the plasmid pKC1139 was used. A recombinant strain with white spore appeared, in contrast to the grey-colour spore of S. mycarofaciens 1748. This suggested tha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between plasmid-borne MKR gene sequence and the chromosome of S. mycarofaciens 1748 had occurred. A Southern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using α- P-labelled MKR gene as probe indicated that the desired integration event had occurred in the re-combinant. The result of gene disruption showed that the alteration of this gene in the chromosome of S. mycarofa-ciens 1748 made sporulating colonies remain white instead of taking on the typical grey colour of sporulating wild type colonies, suggesting that MKR gene i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a spore pigment. The recombinant strain was in-cub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DISRUPTION SPORE PIGMENT KETOREDUCTASE midecamyc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