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velet analysis of spring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arid aeolian area of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Chun-xia ZOU Xiang-dong SHEN +2 位作者 Hong-yun LI Xia-zi LI Zhang-jun L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2年第3期269-277,共9页
The unique region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re among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wind-sand activity in arid and cold area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ime s... The unique region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re among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wind-sand activity in arid and cold area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ime seri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when sandstorms often occur in the area.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a 46-year period from 1959 to 2004, multi-scale variations and abrup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xican hat function (MHF) wavelet method, showing the multi-scal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the periods and change points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as obtained using the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Obvious staggered features of the variations of spr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is agro-pastoral ecotone. The strongest oscillation periods of spr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were 1 and 22 years, while for precipitation, the strongest oscillation periods of variations were 2, 8, and 22 years. In addition, lower spring temperature corresponded to lower precipitation, whereas higher temperature yielded higher precipit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temperature spring precipitation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MHF waveletmethod arid aeolian area agro-pastoral ecotone
下载PDF
Effects of spring fire and slope 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organic C and N dynamics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 Xiang HU Shuya +4 位作者 DONG Jie REN Min ZHANG Xiaolin DONG Kuanhu WANG Changh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67-279,共13页
The aboveground primary production is a major source of carbon(C) and nitrogen(N) pool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response of ecosystem and nutrient cycling to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The aboveground primary production is a major source of carbon(C) and nitrogen(N) pool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response of ecosystem and nutrient cycling to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spring fire and topography 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AGB) and the soil C and N pool, 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between April 2014 and August 2016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lope and spring fire, and their potential interactions on the AGB and organic C and total N contents in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C_3 grasses, C_4 grasses, forbs, Artemisia frigida plants, total grasses and total plants).The dynamics of AGB and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 and N in the plants were examined in the burned and unburned plots o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upper and low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AGB of all plants between the two slope positions. The AGB of grasses was higher on the lower slope than on the upper slope in July. On the lower slope, spring fire marginally o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GB of C_3 grasses, forbs, total grasses and total plants in June and August, but decreased the AGB of C_4 grasses and A.frigida plants from June to August. On the upper slope, however, spring fi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GB of forbs in June, the AGB of C_3 grasses and total grasses in July, and the AGB of forbs and C_4 grasses in August. Spring fire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otal AGB of all plants on the lower and upper slopes in 2014 and 2015. In 2016, the total AGB in the burned plot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fter fire burning compared with the unburned plots. The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ha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slope positions in terms of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in the plants. The lower and upper slopes differed with respect to the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of C_3 grasses, C_4 grasses, total grasses, forbs, A. frigida plants and total plants in different growing months. Slope position and spring fire significantly interacted to affect the AGB and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of C_4 grasses and A. frigida plants. We observed the AGB and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in the plants in a temporal synchronized pattern. Spring fire affected the functional AGB o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likely by altering the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and, 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C and N cycling in the semi-arid natural grassland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ould facilitate the simulation of ecosystem C and N cycling in the semi-arid grasslands in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plant functional group spring FIRE SLOPE position N CONTENT organic C CONTENT SEMI-arid grassland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刘晓伟 曾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处理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7.18%和7.82%、5.91%和3.83%;在定位施肥初期(前3年),NPKM和NPK处理的效果优于OM,在第4年三者无差异,而第5年及之后,NPKM和OM处理的效果明显好于NPK处理。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6.88%和31.98%,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1.17%~41.94%和27.80%~35.81%,表层0~10 cm的增加效果显著好于10~20 cm土层。不同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表现为NPKM>OM>NPK>CK,且差异显著,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土壤MBC分别显著增加了46.4%和28.7%,长期单施NPK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MBC含量,但对有机碳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长期NPKM或OM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绵土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和MBC含量,增加有机碳储量,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有机肥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灌溉春玉米生产的影响
4
作者 褚超 雷俊 +5 位作者 阳仁贵 齐月 李强 杨庆怡 姚玉璧 施磊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7期745-755,共11页
基于河西走廊中部1984-2022年灌溉春玉米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灌溉春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以0.76℃·10a^(-1)... 基于河西走廊中部1984-2022年灌溉春玉米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灌溉春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以0.76℃·10a^(-1)的速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10℃活动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135.80℃·d。全生育期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但乳熟-成熟期以4.50mm·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P<0.05)。1984-2004年日照时数以126.88h·10a^(-1)的速率显著增多,近19a以109.38h·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1984-2004年春玉米生长期长度以9.86d·10a^(-1)的速率显著延长,近19a以7.39d·10a^(-1)的速率显著缩短。播种-出苗期和七叶-拔节期长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播种-出苗期、三叶-七叶期和吐丝-乳熟期长度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各生育期长度均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期内春玉米产量呈波动变化,气候产量与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当前灌溉方式下的春玉米生产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灌溉春玉米 生育期 产量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气象要素对半干旱区春玉米干物重的影响及其胁迫效应研究
5
作者 周忠文 刘英 +3 位作者 邱宁刚 张天峰 张文 杜军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旱作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胁迫机制,以期为半干旱区春玉米适应极端气候、实施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22年连续29 a玉米干物质观测资料及气象因子资料,本研究运用线性回归、多... 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旱作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胁迫机制,以期为半干旱区春玉米适应极端气候、实施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22年连续29 a玉米干物质观测资料及气象因子资料,本研究运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象要素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其胁迫效应。研究发现,在过去29 a间,玉米干物重的年际间波动显著,且气候变化对干物质积累与生长率的影响不一致。气象因素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对其干物重影响较小,而在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大。其中,降水量被确认为影响半干旱区玉米干物重的最重要气象因素。积温和日照条件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而干物重积累主要受七叶期—抽雄期降水量、抽雄—乳熟期≥10℃积温及抽雄—成熟期的日照时数的影响。伏旱和初秋连阴雨是陇东玉米主要胁迫因素。拔节期后的光照、温度和水分合理配合程度决定了干物重的水平,而开花后10 d开始到开花后60 d是有效干物重增长关键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的持续时间直接影响有效干物重的积累。本研究结果可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玉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半干旱区 春玉米 干物重 影响 胁迫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春玉米叶片光合参数对叶温的响应
6
作者 齐月 张强 +7 位作者 胡淑娟 王润元 杨阳 雷俊 王鹤龄 赵鸿 褚超 靳荣 《干旱气象》 2023年第2期215-222,共8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为探索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光合生理过程对土壤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在中国气象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进行盆栽水分控制试验,在春玉米七叶期设置对照处理(Control,简称... 气候变化背景下,为探索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光合生理过程对土壤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在中国气象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进行盆栽水分控制试验,在春玉米七叶期设置对照处理(Control,简称“CK处理”,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和控水处理(Water Stress,简称“WS处理”,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以及3个叶片温度梯度,分别为适宜温度25℃、高温35℃及极端高温40℃(CK处理对应CK-25、CK-35及CK-40;WS处理对应WS-25、WS-35及WS-40),分析春玉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范围内,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随PAR的增加逐渐增大。水分供给不足时,随着PAR不断增加,WS处理春玉米叶片气孔限制因素向非气孔限制因素转变,光合作用出现明显的光抑制,WS-35处理叶片Pn最大,WS处理叶片Pn在PAR高值区明显小于CK处理,且不同温度梯度下叶片达到光饱和的PAR下降;与CK-40处理相比,WS-40处理春玉米叶片Pn随PAR增大显著减小(P<0.05),光合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水分供给充足时,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水分供给不足时,WS-40处理春玉米叶片Tr、气孔限制(Ls)较CK-40处理显著降低(P<0.05),胞间CO_(2)浓度(Ci)显著增加(P<0.05)。WS-40处理春玉米Tr随着PAR的增大而减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较CK处理高。该研究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应对极端气候生理特征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胁迫 光合参数 叶温 土壤水分 半干旱区
下载PDF
秸秆和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农田腾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翟治芬 赵元忠 +2 位作者 景明 张建华 卢艳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得到各处理下不同生育阶段春玉米棵间蒸发占腾发总量的比例为大?小?大,且秸秆覆盖较地膜覆盖减少无效蒸发的作用强,利用不同处理下腾发总量与叶面积指数所呈现的线性函数关系,可求得春玉米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和全生育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河西干旱地区适度调亏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大,地膜覆盖下种植春玉米比秸秆覆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腾发总量 棵间蒸发 调亏灌溉 春玉米 河西干旱地区
下载PDF
基于帕默尔干旱指数的中国春季区域干旱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姚玉璧 董安祥 +2 位作者 王毅荣 张秀云 杨金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9,共8页
利用全国515个站(1957-2000年)气象资料,修正计算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进行干旱区划和研究春季区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干旱变化全区一致性程度低,干旱演变的区域差别大,存在着以内蒙古高原、南岭、华北... 利用全国515个站(1957-2000年)气象资料,修正计算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进行干旱区划和研究春季区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干旱变化全区一致性程度低,干旱演变的区域差别大,存在着以内蒙古高原、南岭、华北北部及长白山脉、长江中下游、黄土高原、黄淮地区、天山北部、东北平原、河西走廊、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等为代表的12个干旱特征区。内蒙古高原区、华北北部及长白山脉区、黄土高原区、天山北部区域、东北平原区、河西走廊及其沙漠戈壁区春季干旱指数趋势变化呈下降趋势。南岭区、长江中下游区、黄淮区域、云贵高原区、塔里木盆地区、青藏高原区春季干旱指数趋势变化呈上升趋势。中国春季干旱指数大多存在5~8年的短周期年际周期变化,12~13年、15~16年的长周年际周期变化存在于部分区域,个别区域还存在20年长周期年际周期变化。中国干旱的区域特征差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帕默尔干旱指数 春季干旱 区域特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7
9
作者 赵鸿 肖国举 +3 位作者 王润元 邓振镛 王鹤龄 杨启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利用甘肃省定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6—2004年的观测资料,就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19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现暖干化趋势,春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在生长季提前、生长期缩短... 利用甘肃省定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6—2004年的观测资料,就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19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现暖干化趋势,春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在生长季提前、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相关分析也显示,降水量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温度。在春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阶段生长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春小麦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出现时间均提前,而乳熟期出现时间推迟,导致播种—出苗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缩短、出苗—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延长、拔节—抽穗期的生殖生长阶段缩短,抽穗—乳熟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延长,乳熟—成熟期的生殖生长阶段缩短,最终造成全生长期缩短。出苗—拔节期、抽穗—乳熟期降水量减少对春小麦产量下降有显著的正效应(P<0.05),拔节—抽穗期的增温对产量有极显著的负影响(P<0.01)。预计随着未来全球气候进一步的变暖和半干旱区降水量的减少,将会更加严重影响春小麦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小麦 气候变化 生长 影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农田有限灌溉对策初探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凤民 赵松岭 +2 位作者 段舜山 高世铭 冯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59-264,共6页
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农田有限灌溉的关键时期为3叶期到孕穗期之间,但由于该地区降水变率很高,不同降水年型有限灌溉的关键时期和增产效果有很大差异,实际的需水关键期和作物生理的需水关键期往往不... 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农田有限灌溉的关键时期为3叶期到孕穗期之间,但由于该地区降水变率很高,不同降水年型有限灌溉的关键时期和增产效果有很大差异,实际的需水关键期和作物生理的需水关键期往往不相吻合.对半干旱地区的有限灌溉对策及作物的耗水过程和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春小麦 有限灌溉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材料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惠 李娟 +3 位作者 贾志宽 张涛 侯贤清 张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100,共8页
为了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春玉米田的蓄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2009—2010年在渭北旱塬采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设置了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2a对土壤水分、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 为了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春玉米田的蓄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2009—2010年在渭北旱塬采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设置了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2a对土壤水分、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与传统平作(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0~200 cm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了9.2%和8.6%,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 a玉米平均产量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分别较对照提高19.23%和17.82%(P〈0.0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21.49%和20.25%;经济效益以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最高,2 a平均纯收益分别较对照增收22.09%和20.44%,而液态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可见,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有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材料 土壤水分 春玉米 产量 渭北旱塬
下载PDF
模拟增温和降水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凯 王润元 +5 位作者 冯起 王鹤龄 赵鸿 赵福年 阳伏林 雷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1-170,共10页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和降水变化协同响应的基本特征,利用开放式增温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不同水分和温度梯度来模拟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和降水变化协同响应的基本特征,利用开放式增温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不同水分和温度梯度来模拟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和增加30%降水条件下,增温2.0℃使春小麦株高降低。在不增温和增温2.0℃条件下,增加30%降水使春小麦株高增加;正常和增加降水条件下,增温的叶面积指数比不增温的低。正常和增温条件下,水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规律性不是很明显;增温和增水协同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小于不增温和正常降水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增温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增温情况下增水会使叶绿素含量提高;正常和增加降水条件下,增温的干物质质量比不增温的低。正常和增温条件下,降水增多则有利于干物质质量的积累;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在正常和增加降水条件下,增温对叶的分配系数有负效应,增水为正效应。增温对茎的分配系数有正效应,增水为负效应。增温对穗的分配系数有负效应,增水为正效应;增加降水对春小麦的产量有正效应,而增温则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即便是在增加降水的情况下,增温还是对产量有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中国半干旱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性及适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作物 春小麦 生长 产量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小麦群体的根系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44
13
作者 段舜山 谷文祥 +1 位作者 张大勇 李凤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对抗旱性能不同的 5个春小麦品种 (分别为A、B、C、D、E)的试验表明 ,在 0~ 1 2 0cm土层中 ,其根密度分别为 66、1 0 4、1 37、1 0 2和 99μg·cm- 3;总根量分别为 78.7、1 2 4 .3、1 64.3、1 2 1 .8和 1 1 8.7g·m- 2 ;产量... 对抗旱性能不同的 5个春小麦品种 (分别为A、B、C、D、E)的试验表明 ,在 0~ 1 2 0cm土层中 ,其根密度分别为 66、1 0 4、1 37、1 0 2和 99μg·cm- 3;总根量分别为 78.7、1 2 4 .3、1 64.3、1 2 1 .8和 1 1 8.7g·m- 2 ;产量分别为 2 0 1、2 0 7、1 41、2 1 8和 1 90g·m- 2 .在水分为主导因子的旱作条件下 ,根系过大的品种 ,个体间竞争激烈 ,其群体的抗旱性较差 ;根系较小的品种 ,个体间竞争较弱或无竞争 ,故群体抗旱性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半干旱区 根系 群体 抗旱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定西市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齐月 王鹤龄 +2 位作者 张凯 王润元 雷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3-1321,共9页
气象因子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定西市气象观测资料和1986-2016年春小麦试验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和产... 气象因子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定西市气象观测资料和1986-2016年春小麦试验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春小麦各发育期的变化,探讨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春小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结果表明:近57年春小麦生育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在1997年发生突变;1960-1997年之前春小麦生育期降水呈减少趋势,之后呈增加趋势,但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0℃积温呈增加的趋势。春小麦生长日数年际波动较大,整体呈缩短趋势,春小麦播种到出苗期、抽穗期到开花期和乳熟期到成熟期生长天数减少导致了春小麦全生育期生长日数缩短。近31年春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不孕小穗数和成穗率呈减少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增加趋势。降水是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春小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土壤及喷灌水量不均匀性对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久生 饶敏杰 张建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一种土壤特性变异程度较大的砂土及壤质砂土上 ,对干旱地区喷灌条件下春小麦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作物产量等进行了监测 ,研究了田间持水量及土壤机械组成的空间变化特性。对田间持水量及土壤机械组成的统计分布及空间变异规... 在一种土壤特性变异程度较大的砂土及壤质砂土上 ,对干旱地区喷灌条件下春小麦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作物产量等进行了监测 ,研究了田间持水量及土壤机械组成的空间变化特性。对田间持水量及土壤机械组成的统计分布及空间变异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 ,田间持水量可以用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来描述 ,土壤细颗粒 (粒径 <0 .0 2 m m)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田间持水量随土壤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细颗粒含量离散程度较大时 ,田间持水量的离散程度也较大。田间试验结果还表明 ,喷灌均匀系数和可利用水量 (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差 )的离散程度对作物产量及其分布均有影响 ,但对所试验地块而言 ,可利用水量的离散程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更明显 ,在制订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时 ,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也应作为一个考虑因素。由于干旱地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明显小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降水难以弥补灌水不均匀对产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喷灌 土壤 空间变异 干旱地区 春小麦 产量 喷灌均匀系数
下载PDF
干旱区污灌农田作物系统重金属Cd Pb生态行为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南忠仁 程国栋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0-213,共4页
通过对干旱区污灌农田主要农作物体中重金属 Cd、 Pb生态行为的调查研究得出:①不同作物对所选元素吸收累积的顺序为:玉米 >小麦;不同元素在作物体内迁移能力为: Cd>Pb。②作物不同部位元素累积态势为:根 >茎 >籽,这... 通过对干旱区污灌农田主要农作物体中重金属 Cd、 Pb生态行为的调查研究得出:①不同作物对所选元素吸收累积的顺序为:玉米 >小麦;不同元素在作物体内迁移能力为: Cd>Pb。②作物不同部位元素累积态势为:根 >茎 >籽,这一态势不受土壤环境各元素含量高低的影响。③同一元素在不同剂量区作物体内吸收累积程度的差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小麦 玉米 镉铅生态行为 污水灌溉 农田 作物系统 重金属污染 作物监测
下载PDF
有限灌溉对半干旱区春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魏虹 林魁 +2 位作者 李凤民 张荣 原保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的有限灌溉试验表明 ,苗期灌溉显著减少春小麦三叶期 -抽穗期总根量和根密度 ,并促使开花期根系的良好更新和下扎 ,明显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苗期水分胁迫则导致春小麦生长前期... 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的有限灌溉试验表明 ,苗期灌溉显著减少春小麦三叶期 -抽穗期总根量和根密度 ,并促使开花期根系的良好更新和下扎 ,明显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苗期水分胁迫则导致春小麦生长前期根系过大 ,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并加重土壤水分的亏缺 ,籽粒产量严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有限灌溉 春小麦 根系发育
下载PDF
绿洲灌区春灌效应及定额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鹏年 孙珍珍 +1 位作者 汪昌树 魏光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3,61,共6页
春灌是干旱绿洲灌区内一种常规的水盐管理措施,具有储水降盐等多种作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定额常较大,造成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采用合适的定额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在新疆库尔勒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不同春灌定额的试验,得出了不同春灌定额适... 春灌是干旱绿洲灌区内一种常规的水盐管理措施,具有储水降盐等多种作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定额常较大,造成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采用合适的定额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在新疆库尔勒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不同春灌定额的试验,得出了不同春灌定额适合于不同土壤盐渍化程度。1350 m^3/ha的定额适合于轻度盐渍化土壤,灌溉水量的87.3%可保持在1.0 m的深度内,表层盐分可被淋洗至10-50 cm;1800 m^3/ha的定额适合于中度盐渍化土壤,灌水量的53.7%将渗漏至1.0 m以下,可将表层盐分淋洗至30-60 cm;2250 m^3/ha的定额适合于重度盐渍化土壤,灌水量的48.9%可将表层盐分淋洗至40-80 cm。同时,这三种定额均会对表层30 cm土层的硝态氮产生较强的淋洗作用,定额越大,下移的深度也越大,从而造成氮素的流失。从保持土壤肥力的角度看,对于非盐渍化或轻度盐渍化的土壤,可以考虑采用替代常规春灌的一些新方法,如干播湿出、滴水春灌等近年来兴起的播种方式,是常规春灌定额的50%左右,作物出苗率较常规春灌并未降低甚至还有所提高,有利于绿洲地下水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将更新对春灌作用的传统认识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春灌定额 盐渍化土壤 硝态氮 库尔勒灌溉试验站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半干旱区春小麦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凯 张勃 +5 位作者 王润元 王鹤龄 赵鸿 赵福年 齐月 陈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大气CO_(2)浓度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环境问题。为了解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在典型半干旱区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品种,开展了CO_(2)浓度增加模拟试... 大气CO_(2)浓度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环境问题。为了解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在典型半干旱区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品种,开展了CO_(2)浓度增加模拟试验。试验设对照(390μmol·mol^(−1))、480μmol·mol^(−1)和570μmol·mol^(−1)等3个CO_(2)浓度(摩尔分数)梯度。结果表明:在对照和增加CO_(2)浓度条件下,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表现为斜“V”字型曲线;叶水势日变化呈现反抛物线曲线走向,在中午后出现水势曲线拐点。在不同生育时期内,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表现为开花期最大,乳熟期最小。而蒸腾速率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拔节期最小,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孕穗期最大,乳熟期最小。随着CO_(2)浓度升高,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势提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与对照大气CO_(2)浓度相比,在480μmol·mol^(−1)浓度和570μmol·mol^(−1)浓度下,整个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提高了14.68%和28.20%,气孔导度平均降低了15.29%和24.83%,胞间CO_(2)浓度平均提高了10.38%和26.15%,蒸腾速率平均减小了6.63%和12.41%,WUE平均增加了22.9%和46.9%。随着CO_(2)浓度升高,蒸腾失水减少,叶片水势不断增加,从而增强了春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研究结果为我国半干旱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性及适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升高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水势 春小麦 半干旱区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2
20
作者 晋小军 黄高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通过分析6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定西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土壤水分年变化和垂直变化的影响,结合春小麦产量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两个处理土壤贮水量少,但水分利用效率高。而免耕不覆盖和免... 通过分析6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定西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土壤水分年变化和垂直变化的影响,结合春小麦产量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两个处理土壤贮水量少,但水分利用效率高。而免耕不覆盖和免耕覆膜2个处理土壤贮水量最多,但作物的水分利用率最低。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看,表现为TW6>TW3>TW1>TW5>TW2>TW4,而水分利用率则为TW2>TW4>TW1>TW5>TW3>TW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春小麦 耕作措施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