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卞云龙 顾啸 +4 位作者 孙东雷 王益军 印志同 王艳秋 邓德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9-257,共9页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以YXD053和98A-04两个高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Y6-1低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自交、杂交及回交产生2个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F2、BC1和BC2);运用...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以YXD053和98A-04两个高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Y6-1低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自交、杂交及回交产生2个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F2、BC1和BC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探明控制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糖含量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YXD053×Y6-1及98A-04×Y6-1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50%和52.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6%和17.31%,总遗传率分别为61.46%和69.94%,显性度(h/d)均小于1。茎秆糖含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主基因又以加性效应为主,但环境因素对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育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糖含量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下载PDF
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的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峰 邹剑秋 +2 位作者 段有厚 吕香玲 郭玉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6-170,共5页
笔者以茎秆含糖量(锤度)较低的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茎秆含糖量(锤度)较高的甜高粱品系Rio(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茎秆含糖量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性状受2... 笔者以茎秆含糖量(锤度)较低的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茎秆含糖量(锤度)较高的甜高粱品系Rio(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茎秆含糖量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4.004和-2.116,显性效应分别为0.084和-0.462,主基因遗传力为83.27%,多基因遗传力为7.38%。这说明锤度性状主要受2对主基因的作用,而且2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这一研究结果为茎杆含糖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育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茎秆含糖量基因 锤度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 Beauv)茎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欧静 佟德清 +4 位作者 李金旺 陈鹏 吕建澎 段霞飞 裴忠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60-3567,共8页
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P1)和甜高粱品种W452(P2)杂交构建的F2:3代群体为试材,对甜高粱的糖锤度、出汁率及茎叶鲜重百分比进行了主-多基因遗传模型的研究。研究表明:忻粱52×W452组合中糖锤度和出汁率均表现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P1)和甜高粱品种W452(P2)杂交构建的F2:3代群体为试材,对甜高粱的糖锤度、出汁率及茎叶鲜重百分比进行了主-多基因遗传模型的研究。研究表明:忻粱52×W452组合中糖锤度和出汁率均表现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主基因和多基因分别服从加性-显性效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主基因的遗传效率分别为72.79%和87.69%,多基因的遗传效率分别为3.02%和2.79%;茎叶鲜重百分比的遗传模式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主基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多基因服从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茎叶鲜重百分比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主基因的遗传效率为45.33%,多基因的遗传效率为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糖锤度 出汁率 茎叶鲜重百分比 主-多基因遗传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