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Insights from Circular Dichroism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1
作者 LIU Ji ZHANG Shiyu +1 位作者 ZENG Yu DENG Yi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5-76,共22页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explored.Our computational findings o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SEB showed that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D spectroscopic result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D results.Moreover,under heating conditions,the changing trends of helix,sheet and random coil obtained by CD spectral fitting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MD.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sm of SEB,the MD trajectorie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secondary structure assignment(SSA),radius of gyration(R_(g)),free energy surfaces(FES),solvent-accessible surface area(SASA),hydrogen bonds and salt brid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low heating temperature,domain Ⅰ without loops(omitting the mobile loop region)mainly relied on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to maintain its thermal stability,wherea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domain Ⅱ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salt bridges and hydrogen bonds.Under high heat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in domain Ⅰ without loops were destroyed an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was almost completely lost,while domain Ⅱ could still rely on salt bridges as molecular staples to bare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These result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mechanisms that maintai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EB at the molecular level,and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establishing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food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circular dichrois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UPERANTIGEN 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 B AND D-GALACTOSAMINE ON BALB/CMOUSE HEPATOCYTES
2
作者 印彤 童善庆 +2 位作者 朱佑明 陆德源 谢玉才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9年第1期29-32,59,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ole of superantigen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 andD - galactosamine (D - GalN) on Balb/c mouse hepatocytes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After Balb/c mice were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ole of superantigen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 andD - galactosamine (D - GalN) on Balb/c mouse hepatocytes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After Balb/c mice were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SEB, D- GalN or both,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livers were removed at 2,6, 12, 24h. Patterns of hepatocellular death were studied morphologically and biochemically, circulating cytokines(TNF, IFN-γ) were determined, and mice mortality within 24h was assessed. Results SEB could induce thetypical apoptotic changes of hepatocytes morphologically and biochemically. The mechanism is probably associatedwith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Cytokines (such as TNF, IFN- γ, etc).D - GalN could induce hepatocytesapoptosis and dege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Besides this, we confirmed hepatocytes of the mice which wereadministered SEB and D - GalN developing apoptosis at 2, 6h, but after 12h hepatocy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severe injury, the mice mortality within 24h is 50%. Conclusion SEB or D - GalN alone could induce the typicalapoptotic changes of hepatocytes. SEB+D-GalN developed hepatocytes apoptosi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necrosisin the later. It suggests that there is som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c cell apoptosis and necrosis, and massivehepatocyte apoptosis is the probably initiating step of acute hepatic necrosis in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ANTIGEN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D - GALACTOSAMINE apoptosisacute hepatic necrosis
下载PDF
The Akt Pathway Inhibitor Degeulin Prevents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Induced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Inflammation
3
作者 Sarah Joanne Christine Whitfield Jane Elizabeth Risdall +2 位作者 Gareth Griffiths Ethel Diane Williamson Alun James Carter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SEB) is considered a potential biological weapon. It is toxic by both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Effects of ingestion include fever, vomiting and diarrhoea, while inhalation may additional...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SEB) is considered a potential biological weapon. It is toxic by both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Effects of ingestion include fever, vomiting and diarrhoea, while inhalation may additionally result in chest pain, dyspnoea, pulmonary oedem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Severe exposure may be fatal and treatment relies on symptomatic support. At a cellular level, SEB up-regulates T-cell proliferation leading to a pathologic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Deguelin, a rotenoid isolated from the African plant Mundulea sericea (Leguminosae),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cellular proliferation by inhibiting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 (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Using isolated murine splenocyte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reatment with deguelin reduces SEB inducing T cell proliferation by 60%. Deguelin treatment also decreased IL-2 and CCL2 secretion by splenocytes exposed to SEB. We demonstrate that targeting cellular prolife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inflammation after SEB exposure and suggest that anti-proliferatives may have a role as potential generic medical counter measures if superantigens are used as biological weap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DEGUELIN Therapy INFLAMMATION biological WEAPON
下载PDF
基于荧光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美玲 胡婷 +3 位作者 李昌哲 周焕英 高志贤 罗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利用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荧光猝灭性能和核酸适配体的高亲和力,构建一种简便、灵敏的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方法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的方法。方法以Au... 目的利用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荧光猝灭性能和核酸适配体的高亲和力,构建一种简便、灵敏的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方法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的方法。方法以AuNPs作为荧光体的能量受体(猝灭剂),荧光素-单链DNA(fluorescein-ssDNA,FAM-ssDNA)作为荧光能量供体,冷冻法制备AuNPs-SEB适配体复合物,基于AuNPsSEB适配体复合物/SEB/FAM-ssDNA的竞争性结合,构建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对缓冲体系pH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牛奶为代表对方法检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优化好的实验条件(pH 7.5、反应时间15 min和反应温度25℃)下,在10^(-1)~10^(4)ng/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SEB质量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5,检出限为0.062 ng/mL。应用于牛奶样品中SEB的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1.2%~108.0%,相对标准偏差在2.6%~5.2%范围之间。结论该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具有简便、灵敏和准确等优点,可为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粒子 核酸适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牛奶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SEB方法的建立及在不同基质中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琦 陈立杰 +2 位作者 董邦权 杨琨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1-762,共2页
目的:建立检测SEB的双单克隆抗体(mAb)夹心ELISA,并检测在多种基质中SEB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纯化抗SEBmAbB4和D6。D6mAb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检测抗体,B4mAb作为包被抗体。结果:成功建立了敏感、特异检测SEB的ELISA方法,检测... 目的:建立检测SEB的双单克隆抗体(mAb)夹心ELISA,并检测在多种基质中SEB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纯化抗SEBmAbB4和D6。D6mAb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检测抗体,B4mAb作为包被抗体。结果:成功建立了敏感、特异检测SEB的ELISA方法,检测抗体稀释液和小牛血清中SEB,检测灵感度0.2μg/L,定量线性范围0.78~12.5μg/L,r2=0.992,批间变异系数(CV)<10%,回收率80%~110%。检测50g/L脱脂牛奶、尿液和自来水中的SEB,灵敏度0.39μg/L,定量线性范围0.78~25μg/L,r2=0.997。与SEA和SECl无交叉反应。结论:本方法测量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食品工业和临床标本检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 MAb 检测
下载PDF
细菌超抗原SEB对皮炎局部糖皮质激素受体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冉磊 何威 +4 位作者 李昕 黄珂 王为 李冉 王儒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于皮炎局部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影响。方法 1%DNCB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以未经处理的模型小鼠为对照组,并分别用SEB、SEB+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处理该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于皮炎局部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影响。方法 1%DNCB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以未经处理的模型小鼠为对照组,并分别用SEB、SEB+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处理该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计数真皮内炎性细胞数量来反映不同处理组皮炎的变化情况,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利用DNCB构建的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中,真皮内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未经处理的皮炎组相比,SEB处理后炎性细胞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处理后炎性细胞显著减少,但SEB可部分拮抗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此外,在SEB处理的皮炎组以及SEB+地塞米松处理的皮炎组,GRβ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但SEB单独处理的皮炎组GRβ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情况更为显著。结论细菌超抗原(SEB)在皮炎局部诱导了GRβ的表达升高,在外用糖皮质激素快速减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快速减敏 seb 糖皮质激素受体Β
下载PDF
超抗原SEB和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细胞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印彤 童善庆 +2 位作者 谢玉才 朱佑明 陆德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39,共4页
用超抗原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D-氨基半乳糖(D-GalN)及两者合用腹腔注射BALB/c小鼠,于2、6、12、24h取肝脏和血标本,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来研究肝细胞的死亡模式;同时还检测了小鼠24h死亡率。结... 用超抗原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D-氨基半乳糖(D-GalN)及两者合用腹腔注射BALB/c小鼠,于2、6、12、24h取肝脏和血标本,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来研究肝细胞的死亡模式;同时还检测了小鼠24h死亡率。结果发现单用SEB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NF、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有关。单用D-GalN可同时引起肝细胞凋亡和变性,SEB和D-GalN合用2、6h见肝细胞凋亡,12h后以肝细胞坏死为主,小鼠24h死亡率达50%。因而,推测凋亡与坏死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D-氨基半乳糖 肝坏死 seb
下载PDF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SEB染毒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靖 张军 +3 位作者 应天翼 高川 宋云扬 王惠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把蛋白质芯片和SELDI质谱技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染毒小鼠血清蛋白质组研究,分析染毒小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 目的:把蛋白质芯片和SELDI质谱技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染毒小鼠血清蛋白质组研究,分析染毒小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检测染毒小鼠血清蛋白质的变化,使用PBSⅡ-C 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获得的结果采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er wizard和 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蛋白质谱相比有 11个蛋白质有显著差异,其中8个蛋白质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结论:SEB染毒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发生显著变化,可能与SEB的毒理学与病理学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 seb 标志蛋白
下载PDF
超抗原SEB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杀伤肿瘤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裴银辉 高辉 +1 位作者 张晨光 马立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杀瘤活性的影响,寻找适用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富集PBMC,分别用10-12,10-11,10-10,10-9g/L浓度的SEB作用于PBMC,12,24,36,48 h后测定PBMC对K562... 目的通过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杀瘤活性的影响,寻找适用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富集PBMC,分别用10-12,10-11,10-10,10-9g/L浓度的SEB作用于PBMC,12,24,36,48 h后测定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SEB处理PBMC 12 h后杀瘤活性增强,至24 h杀瘤活性最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PBMC的杀瘤活性随SEB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超抗原SEB在体外能够增强PBMC的杀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 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杀瘤效应
下载PDF
细菌超抗原SEB抑制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核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珂 冉磊 +5 位作者 王为 刘莲 王玉娟 李冉 李元朝 王儒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核转移的影响。方法 1%二硝基氯苯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分别用SEB、地塞米松、SEB+地塞米松处理该模型鼠背部局部皮肤,处...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核转移的影响。方法 1%二硝基氯苯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分别用SEB、地塞米松、SEB+地塞米松处理该模型鼠背部局部皮肤,处理48 h后HE染色计数真皮内炎性细胞数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观察GRα在各组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和核浆分布,ELISA法观察IL-2、4、13和TNF-α等炎症因子在各组的表达变化。结果 SEB处理后真皮内炎性细胞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可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数目,而SEB可部分拮抗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激光共聚焦显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GRα主要存在于细胞浆,少量存在于胞核。地塞米松可显著增加GRα核/浆阳性比值,而SEB可显著减弱地塞米松诱导的GRα核/浆阳性比值;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地塞米松处理后GRα蛋白入核量显著增多,而SEB可显著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GRα蛋白入核量,并增加GRα蛋白胞浆滞留;与正常组相比,皮炎组IL-2、4、13和TNF-α表达均显著升高,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各炎症因子增多,而SEB可显著拮抗地塞米松对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结论 SEB在局部皮炎诱导的激素减敏与其抑制角质形成细胞GRα核转移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减敏 seb 糖皮质激素受体Α
下载PDF
CD4^+ NK T细胞在超抗原SEB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接英 潘志强 +2 位作者 陈钰 张文华 武宇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SEB组在角膜移植术前腹腔内注射75μg/kgSEB 0.2 mL,每4日1次,共3次;SEB联合地塞米松组除按上述方法注射SEB外,在角膜移植术后每日结膜下注射5 g/L地塞米松0.1 mL,每日1次,共3次;生理盐水组按SEB组的方法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植片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指标并进行评分。术后第10天,每组取3只受体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结果SEB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2.50±1.41)d,较SEB联合地塞米松组(10.38±3.07)d和生理盐水组(7.30±0.67)d明显延长(P<0.05)。SEB组淋巴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降低,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NK 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SEB联合地塞米松组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和CD8+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降低。SEB组房水和血清中IL-2质量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超抗原SEB能够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手术植片的存活时间,其作用机制与上调了CD4+NK T细胞有关,CD4+NK T细胞对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 NK T细胞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法纯化SEB及其活性鉴定
12
作者 张靖 王惠芳 +1 位作者 高川 宋云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采用亲和层析法获取高纯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并对其进行活性分析。方法:采用正辛酸沉淀法纯化了一株抗SEB的单克隆抗体(1D2),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偶联制成亲和层析柱纯化SEB,并对其... 目的:采用亲和层析法获取高纯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并对其进行活性分析。方法:采用正辛酸沉淀法纯化了一株抗SEB的单克隆抗体(1D2),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偶联制成亲和层析柱纯化SEB,并对其超抗原活性和抗原活性进行鉴定。结果:与离子交换纯化法和市售的标准品相比较,亲和层析法纯化的SEB纯度高,纯化的效率为60·71%。同时,纯化后的SEB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超抗原活性。结论: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法可以高效率地纯化高纯度的S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seb 亲和层析
下载PDF
腹腔内注射LPS和SEB诱发Ⅰ型IL-1受体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的表达增强
13
作者 李改丽 王百忍 +1 位作者 郭翔 鞠躬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1-364,505,共5页
目的 为揭示脑内参与神经免疫调节过程的部位和核团。方法 大鼠腹腔内给予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PS)或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Ⅰ型IL 1受体在脑内表达的变化。结果 Ⅰ型IL 1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脑内有广泛的表... 目的 为揭示脑内参与神经免疫调节过程的部位和核团。方法 大鼠腹腔内给予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PS)或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Ⅰ型IL 1受体在脑内表达的变化。结果 Ⅰ型IL 1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 ,隔区、视前内侧区、新皮质、海马、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和正中隆起等部位有较多Ⅰ型IL 1受体阳性细胞。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非免疫应激对照组 (强迫游泳 )比较 ,LPS或SEB腹腔注射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中表达Ⅰ型IL 1受体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染色加深 (P <0 0 5 )。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面积增大 ,突起染色的长度延长。结论 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在神经免疫调节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注射 LPS seb 诱发 I型IL-1受体 大鼠 下丘脑室旁核 视上核 表达增强 中枢神经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突变体SEB(Y89A,C93S,Y94A)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14
作者 宁保安 高志贤 +3 位作者 郑玉玲 晁福寰 马茹 姜永强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评价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突变体SEB(Y89A,C93S,Y94A)作为超抗原疫苗候选分子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具有一定纯度和活性的突变体蛋白SEB(Y89A,C93S,Y94A)样品,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待小鼠抗体水平上升后,再以野生型SE... 目的:评价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突变体SEB(Y89A,C93S,Y94A)作为超抗原疫苗候选分子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具有一定纯度和活性的突变体蛋白SEB(Y89A,C93S,Y94A)样品,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待小鼠抗体水平上升后,再以野生型SEB(wt-SEB)攻击用D-半乳糖胺致敏的BALB/c小鼠,评价该突变体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突变体蛋白SEB(Y89A,C93S,Y94A)在重组大肠杆菌DH5α中得到表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变性、复性、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制备成较高纯度(95%)的、具有与wt-SEB相同抗原性的突变体蛋白样品,甲醛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至4周,ELISA法测定小鼠抗体效价水平可达106;进而以wt-SEB攻毒,在达8倍LD50的攻击下,阴性对照小鼠在24h内全部死亡,而SEB(Y89A,C93S,Y94A)组与wt-SEB组小鼠至48h仍有存活。结论:突变体蛋白的保护效果与wt-SEB相类似,有望成为SEB减毒疫苗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突变体 超抗原 免疫
下载PDF
SEB基因定位突变体构建及其重组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研究
15
作者 范芳华 严杰 +1 位作者 毛亚飞 于小妹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741-1746,共6页
目的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及其突变体原核表达系统,了解突变前、后重组表达产物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突变引物PCR构建SEB基因定位突变体,建立SEB基因及其定位突变体原核表达系统;... 目的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及其突变体原核表达系统,了解突变前、后重组表达产物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突变引物PCR构建SEB基因定位突变体,建立SEB基因及其定位突变体原核表达系统;同时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目的 重组蛋白;采用TCID50法测定目的 重组蛋白对Vero细胞的毒性;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目的 重组蛋白促使小鼠脾细胞增殖及对抑制KB和HL-60癌细胞株生长的作用.结果 所克隆的SEB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各项研究报道的相似性为100%,3种突变体均在既定位置获得预期的密码子突变.rSEB和各突变体重组蛋白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40%;rSEB对Vero细胞TCIC50为3.4μg,其突变体重组蛋白分别为3.2~16.8μg;1和5μg/ml的rSEB及突变体重组蛋白rSEB/D9N对小鼠脾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10和20μg/ml的rSEB及rSEB/D9N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与100μg/ml植物血凝素PHA相似(P>0.05).5~20μg/ml的rSEB及rSEB/D9N作用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及其上清液与脾细胞混合物均能有效抑制KB和HL-60细胞生长(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EB基因突变体及其高效原核表达系统;其中突变体重组蛋白rSEB/D9N细胞毒性较低,促脾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较强,可作为研制升高白细胞、抗肿瘤的SEB相关药物的候选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基因/定位突变原核表达系统/构建重组蛋白/细胞毒性
下载PDF
SEB双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试剂盒研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秀敏 张靖 +3 位作者 杨廷松 刘威 李艳军 李长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5-27,共3页
为了确定食品有否SEB污染,我们以单抗1D2为包被抗体,2D1为酶标抗体,42℃5小时为包被条件,研制了SEB双单克隆抗体快速免疫检测试剂盒。在SEB浓度为0.1~30μg/L的范围内,浓度和测量的A值呈直线相关,相... 为了确定食品有否SEB污染,我们以单抗1D2为包被抗体,2D1为酶标抗体,42℃5小时为包被条件,研制了SEB双单克隆抗体快速免疫检测试剂盒。在SEB浓度为0.1~30μg/L的范围内,浓度和测量的A值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786,a=-9.8945,b=34.2477,检测灵敏度为0.1μg/L,人工样品回收率在95%以上。该试剂盒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适合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 单克隆抗体 免疫检测试剂盒
下载PDF
小鼠SEB/OVA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靖 刘涛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卵清蛋白(OVA)在建立AR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6~8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OVA组、SEB组、OVA+SEB组、生理盐水组,并建立小鼠AR模...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卵清蛋白(OVA)在建立AR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6~8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OVA组、SEB组、OVA+SEB组、生理盐水组,并建立小鼠AR模型。采用析因设计分析各组小鼠临床症状评分、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并对鼻黏膜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OVA组、SEB组、OVA+SEB组及生理盐水组小鼠的症状评分分别为:0.90±0.99、0.70±0.82、6.80±1.03、0.60±0.70.OVA、SEB交互效应P〈0.01,有统计学意义,且OVA+SEB组鼻黏膜出现明显的AR形态学改变。血清IgE、水平分别为25.41±3.87ng/ml、20.11±2.23ng/ml、122.72±5.68ng/ml、18.67±2.00ng/ml;IL-4的水平分别为27.37±1.52pg/ml、24.05±2.13pg/ml、63.73±3.81pg/ml、23.50±2.62pg/ml,二者OVA、SEB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SEB和OVA协同作用后可致小鼠AR,即SEB可以提高机体对OVA的易感性,发挥免疫佐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
下载PDF
不同剂量胸腺肽-α1在肠毒素B与脂多糖复合诱导小鼠脓毒症模型中的免疫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宝谱 田磊 +6 位作者 董艳玲 孙艺青 孟庆冰 张睿 刘亮 肖浩 田英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 模拟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脂多糖(LPS)复合诱导的小鼠脓毒症模型,观察血清炎症因子及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胸腺肽-α1(Tα1)对脓毒症的免疫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SPF... 目的 模拟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脂多糖(LPS)复合诱导的小鼠脓毒症模型,观察血清炎症因子及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胸腺肽-α1(Tα1)对脓毒症的免疫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 90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Tα1 小剂量组和Tα1 大剂量组,每组 30 只.采用向小鼠腹腔注射 300 μg/kg SEB和1000 μg/kg LPS的方法复制小鼠复合感染脓毒症模型.于腹腔注射SEB2h后,给所有小鼠腹腔注射LPS 1000 μg/kg的同时Tα1 小剂量组小鼠腹部皮下注射Tα1100 μg/kg,Tα1 大剂量组小鼠腹部皮下注射Tα12000 μ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制模后 6h的体征表现.于制模后2、4、6 h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处死动物后留取脾脏组织,光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脾脏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后 6 h,Tα1 小剂量组和Tα1 大剂量组小鼠精神活动、进食、寒战、呼吸、竖毛、大便等体征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精神活动(分):1.20±0.42、1.10±0.31 比 2.70±0.48,进食(分):1.50±0.53、1.40±0.52比 2.60±0.70,寒战(分):1.20±0.42、1.30±0.48 比 2.30±0.48,呼吸(分):1.20±0.42、1.30±0.48 比 2.40±0.70,竖毛(分):1.40±0.52、1.20±0.42 比 2.60±0.52,大便(分):1.40±0.52、1.40±0.52 比 2.40±0.52,均P<0.05].随时间延长,各组IL-6、IL-10 逐渐降低,IL-10/IL-6 比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IFN-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照组TNF-α持续降低,脾脏组织NF-κB p65 的蛋白表达水平持续升高;Tα1 小剂量组和Tα1 大剂量组TNF-α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脾脏组织NF-κB p65 的蛋白表达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给药后 2h,Tα1 小剂量组和Tα1 大剂量组IL-6、IFN-γ、NF-κB p65 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μg/L):2439.63±3.46、2442.38±22.53 比 2281.47±27.97,IFN-γ(μg/L):47.37±4.69、50.16±7.50 比 40.24±8.64,NF-κB p65/β-actin:0.160±0.009、0.155±0.009 比 0.108±0.005,均P<0.05],IL-10、IL-10/IL-6 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μg/L):82.30±17.00、70.89±8.25 比 214.71±110.43,IL-10/IL-6:0.034±0.007、0.029±0.003比 0.094±0.048,均P<0.05];给药后 2h起Tα1 小剂量组和Tα1 大剂量组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μg/L:774.84±136.97、1068.88±279.99 比 2712.68±718.06),持续到给药后 6h(均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肺组织光镜下可见对照组部分肺泡壁破坏、有肺间质出血现象,Tα1 小剂量组及Tα1 大剂量组可见肺间质血管充血扩张,未见肺间质出血;肝组织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肝细胞水肿,颜色变淡,Tα1 小剂量组及Tα1 大剂量组病变较轻;肾组织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肾间质血管充血,Tα1 小剂量组及Tα1 大剂量组病变较轻;心肌组织光镜下对照组偶见血管扩张充血,Tα1 小剂量组及Tα1 大剂量组形态学表现基本正常.结论 Tα1 有利于改善SEB与LPS复合介导的脓毒症小鼠预后,增强脓毒症小鼠的免疫应答,但持续时间有限,提示Tα1 在混合感染的研究中应关注使用时机和疗程;Tα1 在SEB与LPS复合介导的脓毒症小鼠中的有效剂量范围较大,合适的应用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胸腺肽-Α1 免疫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脂多糖 混合感染
下载PDF
SEB超抗原受体拮抗剂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初步研究
19
作者 姜建 郑玉玲 +1 位作者 江华 杨革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3-107,69,共6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可溶性表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受体拮抗剂。方法:首先确定SEB受体桔抗剂的基因序列,然后用含有SEB受体桔抗剂的基因序列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获得... 目的:在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可溶性表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受体拮抗剂。方法:首先确定SEB受体桔抗剂的基因序列,然后用含有SEB受体桔抗剂的基因序列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获得蛋白,产物经GST柱纯化后,利用ELISA检测其与SEB的结合能力并进行其体内外药效学实验。结果:该质粒成功转化为可溶性表达,ELISA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与SEB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对SEB受体拮抗剂GST可溶性表达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受体拮抗剂 原核可溶性表达 ELISA
下载PDF
SEB/OVA变应性鼻炎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马靖 刘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5-307,共3页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在建立AR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小鼠鼻黏膜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变化。方法将40只6~8周Bal...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在建立AR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小鼠鼻黏膜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变化。方法将40只6~8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OVA组(A组)、SEB组(B组)、OVA+SEB组(C组)、生理盐水组(D组),建立小鼠AR模型。采用析因设计分析各组小鼠临床症状评分及Foxp3阳性细胞数。结果 A、B、C、D组症状评分分别为0.90±0.99、0.70±0.82、6.80±1.03、0.60±0.70,C组造模成功,OVA与SEB交互效应,P<0.01;与其他三组相比,C组Foxp3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OVA、SEB交互效应,P<0.01。结论只有SEB和OVA协同作用后可致小鼠AR,即SEB可以提高机体对OVA的易感性,发挥免疫佐剂的作用;小鼠鼻黏膜中Treg水平下降,不能有效抑制鼻Th2细胞反应,可能是AR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疾病模型 动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卵清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